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9
1
作者 徐益萍 骆方军 +3 位作者 郑军 江克翔 陈铁炯 刘学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根...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在医院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将60例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非感染组39例,分别于入院第1、4、7、14天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并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组各时间点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和CRP水平在第4天均显著升高,在第7、14天较第4天均显著下降。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动态监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及疾病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维甲酸受体在小鼠胚胎造血发育中的表达
2
作者 李亚梅 张文君 +5 位作者 汪俊帮 江凡 张炎 曹雨娜 梁爱斌 张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 检测小鼠胚胎造血发育中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受体(RA receptors,RARs)不同亚型RAR-α、RAR-β、RAR-γ及其合成酶视黄醛脱氢酶1(retinal dehydrogenase 1,Raldh1)和Raldh2的转录水平,探讨RARs不同亚型及其合成酶在胚胎... 目的 检测小鼠胚胎造血发育中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受体(RA receptors,RARs)不同亚型RAR-α、RAR-β、RAR-γ及其合成酶视黄醛脱氢酶1(retinal dehydrogenase 1,Raldh1)和Raldh2的转录水平,探讨RARs不同亚型及其合成酶在胚胎造血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孕鼠胎龄9.5d(embryonic day 9.5,E9.5)卵黄囊(yolk sac,YS),E10.5、E11.5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E13.5、E14.5、E17.5胎肝(fetal liver,FL)和成年小鼠骨髓(bone marrow,BM),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中RAR-α、RAR-β、RAR-γ、Raldh1和Raldh2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其他不同阶段造血组织比较,在E9.5 YS、E11.5 AGM区和BM中,RAR-α、RAR-β、RAR-γ及Raldh1、Raldh2均高表达(P〈0.01)。E11.5 AGM区RAR-α、RAR-β、RAR-γ及Raldh1、Raldh2表达水平高于E10.5 AGM区(P〈0.01)。而E13.5-E17.5FL间的RAR-β、RAR-γ及Raldh1、Raldh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YS、AGM区和BM中RAR-α、RAR-β、RAR-γ及其合成酶Raldh1和Raldh2表达趋势与已有研究中相应造血组织来源的红系造血祖细胞改变相一致,反映了RA与小鼠个体发育中YS、AGM区和BM的造血形成密切相关,而RA对FL的造血形成作用可能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维甲酸受体 造血系统 胚胎发育 视黄醛脱氢酶
下载PDF
Y^(3+)掺杂高介低损耗钛酸锶钡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娟 刘军 +3 位作者 吴伟骏 洪玮 姜楠 骆英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5,共7页
为获得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钛酸锶钡陶瓷,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3+)掺杂BST_(60),BST_(65),BST_(70)陶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阻抗分析仪,对陶瓷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Y^(3+)的掺入并未... 为获得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钛酸锶钡陶瓷,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3+)掺杂BST_(60),BST_(65),BST_(70)陶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阻抗分析仪,对陶瓷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Y^(3+)的掺入并未改变陶瓷母体结构,Y^(3+)在BST中形成了连续固溶体。最佳烧结温度处,随Ba/Sr比增大,晶粒尺寸增加;同一Ba/Sr比下,掺杂Y^(3+)能促进晶粒生长,由开始的平均1μm增大为3μm^4μm,尺寸连续分布,致密度提高。适量Y^(3+)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当烧结温度为1450℃,Y^(3+)掺杂量为0.3%(摩尔分数)时,BST_(70)陶瓷相对密度为95.7%,介电常数最大为27891;此时BST_(65)介电常数为17811,损耗最小为0.00869,频率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钛酸锶钡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陶瓷 Y2O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