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塑料与CO_(2)同步回收策略
1
作者 李盛铭 汤德昌 +1 位作者 陈金星 谢页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18-2320,共3页
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年产量将增至5亿吨[1~3].然而,塑料产量爆发式的增长与其较低回收率间的失衡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废弃塑料污染处理与防治.近几年,塑料的化学回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设计高效的催化体系,可... 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年产量将增至5亿吨[1~3].然而,塑料产量爆发式的增长与其较低回收率间的失衡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废弃塑料污染处理与防治.近几年,塑料的化学回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设计高效的催化体系,可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4,5].在众多化学回收策略中,塑料与CO_(2)共升级回收能够实现“双废”协同转化,对解决塑料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然而,CO_(2)自身结构稳定,且存在热力学转化极限,严重制约了共回收体系的发展.基于上述挑战,本文对现有的CO_(2)串联聚酯或聚烯烃塑料的反应体系进行了总结,并对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从催化剂设计以及技术经济分析(TEA)两方面对共回收体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塑料 催化剂设计 废弃塑料 构效关系 高附加值燃料 回收体系 反应机理 环境污染
原文传递
背钻技术的能力提升研究
2
作者 许校彬 邵勇 +1 位作者 陈金星 黄水权 《印制电路资讯》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背钻是通过二次机械钻孔的方式,将不利于信号传输的孔铜去除,背钻后残留的Stub长度越短,对信号传输的完整性越有利。文章主要研究了小孔背钻的过程能力优化以及高对准度背钻控制方法,实现背钻孔的堵孔改善及对准度提升。
关键词 PCB 背钻 堵孔 对位能力分析
下载PDF
高效光热催化废旧聚酯塑料升级回收
3
作者 娄向西 高璇 +8 位作者 刘钰 褚名宇 张丛洋 邱盈华 杨文秀 曹暮寒 王贵领 张桥 陈金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将可再生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驱动聚酯醇解反应,即发展光热催化聚酯醇解方法,实现废弃塑料转化为高纯度、高附加值单体,有望解决传统热催化体系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实现废弃塑料的高效增值回收利用.一方面...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将可再生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驱动聚酯醇解反应,即发展光热催化聚酯醇解方法,实现废弃塑料转化为高纯度、高附加值单体,有望解决传统热催化体系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实现废弃塑料的高效增值回收利用.一方面,光热催化体系可满足传统热催化所需的反应温度,同时光热催化过程中存在的局域热效应,可进一步提升聚酯回收的催化活性,保障聚酯的高效醇解.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驱动光热催化聚酯醇解反应,不仅降低能耗,减少CO_(2)排放,还可以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高效转化.然而,催化剂的光热转化效率低、局域热效应弱以及催化活性低是限制其发展的挑战问题.本文采用模板法合成了ZIF-8纳米粒子,在ZIF-8表面包覆一层SiO_(2),经高温处理后得到一体化光热催化剂.内部碳材料在吸收太阳光后产生热能,而外层SiO_(2)可以阻止内部热的辐射损失,从而提高局域温度.此外,SiO_(2)包覆层可以抑制c-ZIF-8在高温热解过程中的聚集,使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优化后的光热催化剂(c-ZIF-8@25SiO_(2))在0.78 Wcm-2模拟太阳光照射30 min下的PET转化率为84.97%,是热催化反应性能的3.4倍.当反应时间延长至45 min时,PET转化率达到100%.动力学分析表明,光热催化PET醇解的活化能为59.35 k Jmol-1,低于大多文献报道值(通常>70 k J mol-1),更重要的是,其活化能也与热催化PET醇解的活化能(61.04 k Jmol-1)相近反应.上述结果表明,c-ZIF-8@25SiO_(2)纳米颗粒光热催化PET醇解和热催化PET醇解的反应路径可能是相同的,因此排除了光化学活化在光热催化中的贡献.此外,这种SiO_(2)包覆层也使内部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中PET转化率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产率在5次循环后分别保持在初始值的98%和95%.在室外太阳光照射下进行PET醇解实验以及从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局域热效应 聚酯升级回收 聚酯醇解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中压尾气爆炸极限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付金星 方松林 +1 位作者 陈峰 赵玉娟 《大氮肥》 CAS 2016年第6期376-381,共6页
从理论上探讨尿素氨汽提工艺尾气中各气体组分对尾气工作点是否处于爆炸区域,组分变化对工作点与爆炸区域相对位置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验证。
关键词 工艺尾气 爆炸区域 工作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