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黄俊达 朱宇辉 +77 位作者 冯煜 韩叶虎 谷振一 刘日鑫 杨冬月 陈凯 张相禹 孙威 辛森 余彦 尉海军 张旭 于乐 王华 刘新华 付永柱 李国杰 吴兴隆 马灿良 王飞 陈龙 周光敏 吴思思 卢周广 李秀婷 刘继磊 高鹏 梁宵 常智 叶华林 李彦光 周亮 尤雅 王鹏飞 杨超 刘金平 孙美玲 毛明磊 陈浩 张山青 黄岗 余丁山 徐建铁 熊胜林 张进涛 王莹 任玉荣 杨春鹏 徐韵涵 陈亚楠 许运华 陈子峰 杲祥文 浦圣达 郭少华 李强 曹晓雨 明军 皮欣朋 梁超凡 伽龙 王俊雄 焦淑红 姚雨 晏成林 周栋 李宝华 彭新文 陈冲 唐永炳 张桥保 刘奇 任金粲 贺艳兵 郝晓鸽 郗凯 陈立宝 马建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167,共146页
能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当今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是作为高效的电能/化学能转化装置的二次电池相关技术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目前二次电池的重要研究进展,将从二次电池的发展历史引入... 能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当今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是作为高效的电能/化学能转化装置的二次电池相关技术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目前二次电池的重要研究进展,将从二次电池的发展历史引入,再到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随后较为详细地讨论当前不同体系的二次电池及相关应的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涉及到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钙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氟离子电池、氯离子电池、双离子电池、锂-硫(硒)电池、钠-硫(硒)电池、钾-硫(硒)电池、多价金属-硫基电池、锂-氧电池、钠-氧电池、钾-氧电池、多价金属-氧气电池、锂-溴(碘)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光辅助电池、柔性电池、有机电池、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等。此外,也介绍了电池研究中常见的电极反应过程表征技术,包括冷冻电镜、透射电镜、同步辐射、原位谱学表征、磁性表征等。本文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对二次电池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并为之后二次电池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池 电池体系 电池材料 电化学知识 表征技术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21世纪极端高温热浪风险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芳 张晋韬 +1 位作者 葛全胜 郝志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45-3058,共14页
极端高温热浪可能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增多的高温热浪相关灾害威胁到"一带一路"沿线这一气候类型复杂、且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健康面临更大威胁,与传统... 极端高温热浪可能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增多的高温热浪相关灾害威胁到"一带一路"沿线这一气候类型复杂、且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健康面临更大威胁,与传统研究仅考虑温度这一变量相比,考虑温度-湿度的综合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负荷,进而更好地衡量高温热浪事件的强度特征.因此本研究基于ISI-MIP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试验和NCARCIDR人口预估数据集,以一个反映温度-湿度协同效应的热浪指数表征极端高温的健康风险,对21世纪该区域不同风险等级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及人口暴露度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未来温度-湿度变化综合影响下,"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的高温热浪强度和频次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在两种典型气候-社会经济情景(SSP2-4.5和SSP3-8.5)下,到21世纪末全区各等级极端高温热浪的人口暴露度总和将增加至基准时段(1986~2005年)的2.0和3.3倍,且越高风险等级(对人体健康影响越大)的高温热浪出现频次及其人口暴露度的相对增加越突出.极端高温热浪及其人口暴露度最突出的增加出现在低纬度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对这些区域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人口构成潜在威胁.总体上气候因素对人口暴露度增加的贡献最大,但气候/人口因素的相对贡献大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热浪指数 一带一路 暴露度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7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涛 齐婉婷 +4 位作者 周央中 黄璨 赵久良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收治的315例APS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型(起病首发症状...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收治的315例APS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型(起病首发症状,起病至确诊APS的时间,是否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事件、病理妊娠事件,是否合并APS标准外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抗磷脂抗体(aPLs)、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抗核抗体谱、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对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5例APS患者中合并AIHA者37例(11.7%),未合并AIHA者278例,均以AIHA为首发表现或同时发病,其发病至确诊APS的中位时间12个月;APS合并AIHA者比未合并AIHA者出现SLE的比例高[62.2%(23/37)比19.4%(54/278),P<0.001];两者出现血栓及病理妊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HA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显著升高(OR=6.19,95%CI 2.81~13.65),且其出现低补体血症、狼疮抗凝物(LA)阳性、aPLs双抗体阳性[LA、aCL、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中任何2个抗体阳性]、aPLs三抗体阳性(LA、aCL、抗β2GPⅠ抗体均阳性)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SLE(OR=3.46,95%CI 1.60~7.48)、血小板减少(OR=2.56,95%CI 1.15~5.67)、低补体血症(OR=4.29,95%CI 2.03~9.04)是APS合并AIHA的危险因素。对原发性APS合并AIH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状青斑(OR=10.51,95%CI 1.06~103.78)、血小板减少(OR=3.77,95%CI 1.23~11.57)、低补体血症(OR=5.92,95%CI 1.95~17.95)是原发性APS合并AIHA的危险因素。结论AIHA在APS中并不少见。APS合并AIHA者更常见于SLE继发APS,且更易出现多种APS相关分类标准外的临床表现。对AIHA患者应及时检测抗磷脂抗体谱,同时警惕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低补体血症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多层氧化石墨烯的三维弹性常数及氧化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金涛 文聘 +1 位作者 晏石林 何大平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5-635,共11页
宏观氧化石墨烯膜由多层氧化石墨烯组成,其法向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远比面内性能低.论文视多层氧化石墨烯为一种特殊的三维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通过建立羟基和环氧基在石墨烯表面随机分布的多层氧化石墨烯三维模型,采... 宏观氧化石墨烯膜由多层氧化石墨烯组成,其法向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远比面内性能低.论文视多层氧化石墨烯为一种特殊的三维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通过建立羟基和环氧基在石墨烯表面随机分布的多层氧化石墨烯三维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多层氧化石墨烯的面内拉伸、法向拉伸和层间剪切行为,得到了多层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全部五个独立弹性常数E、E、μ、μ和G,进而确定了三维弹性矩阵(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并进一步分析了氧化度对弹性常数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度R逐步增大,多层氧化石墨烯面内杨氏模量E和拉伸强度σ逐步降低,法向杨氏模量E和拉伸强度σ、层间剪切模量G和剪切强度τ均逐步增大,而对泊松比的影响较小;面内拉伸断裂位置由氧化基团(羟基和羧基)与碳原子结合键能大小所决定,氢键数量是影响层间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氧化石墨烯 分子动力学 三维弹性矩阵
原文传递
燃料电池碳基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苗苗 杨茅茂 +1 位作者 舒欣欣 张进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42,共13页
燃料电池以高比能、低污染等独特优势,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受到电极催化剂的性能、隔膜性能与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其中,氧还原反应作为燃料电池阴极的关键电极反应,其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显著影响燃料电池性... 燃料电池以高比能、低污染等独特优势,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受到电极催化剂的性能、隔膜性能与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其中,氧还原反应作为燃料电池阴极的关键电极反应,其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显著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和生产成本。因此,氧还原催化剂一直是燃料电池研究重要方向之一。碳基催化剂表现出了类似贵金属的电催化活性,通过优化碳基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电子性质,能够降低氧还原反应过电势,促进氧还原四电子的反应过程,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针对碳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基础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杂原子掺杂以及非贵金属与杂原子协同掺杂碳基催化剂的设计思路、电催化性能和潜在的催化机理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非贵金属 电催化剂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单原子铋与金属铟桥连结构位点协同促进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雪莹 乌兰巴日 +3 位作者 王月青 马继臻 侯少奇 张进涛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08-1016,M0003,共10页
在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过程中,催化剂的重构经常发生.虽然合理的界面结构与催化位点调控有利于构建优异的电催化剂,但是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电化学还原和原位锚定策略合成了单原子铋与铟基底协同的原子桥接结构,从而提高CO_(... 在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过程中,催化剂的重构经常发生.虽然合理的界面结构与催化位点调控有利于构建优异的电催化剂,但是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电化学还原和原位锚定策略合成了单原子铋与铟基底协同的原子桥接结构,从而提高CO_(2)RR的电催化性能.原位结构分析和理论研究表明,多孔碳载体上负载的Bi-In协同位点能够打破原有的结构对称,通过σ键和π*负反馈键形成的电荷密度梯度有利于甲酸盐中间体的吸附,从而实现了高达95.1%的甲酸选择性和持续电解9 d的稳定催化.在太阳能电池驱动下,将5-羟甲基糠醛氧化与CO_(2)RR相耦合,实现了阴极生产甲酸和阳极产生2,5-呋喃二羧酸(88.2%)的高效太阳能-燃料转换选择性.该工作对原子桥连结构活性位点的电催化本质与协同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合理设计高性能CO_(2)RR电催化剂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tomicbridge Ensemble site Symmetry-breaking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原文传递
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的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顾邦平 孔德军 +3 位作者 赖金涛 张明月 汤志鹏 潘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248,共6页
为了提高高频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优化设计一种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采用正交实验法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以振幅放大倍数和振幅均匀性评价因子为目标函数,结构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对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 为了提高高频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优化设计一种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采用正交实验法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以振幅放大倍数和振幅均匀性评价因子为目标函数,结构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对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实验研究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的应用对高频振动时效消除AISI 1045钢淬火试样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的振幅放大倍数可以达到7.30、振幅均匀性评价因子可以低至0.68;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能够显著的放大电磁式激振器的输出振幅,同时能够输出相对均匀的振幅;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高频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基于正交实验法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设计方案的数目,提高设计的效率,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有限元 高频振动能量放大装置 优化设计 高频振动时效 残余应力
下载PDF
meso-酯类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坤 林君 +4 位作者 申烦 张智勇 关金涛 张开诚 戴志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153-158,共6页
采用Adler-Longo法,设计合成了两种系列共8种具有对称结构的中位四取代酯类卟啉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荧光光谱法(PL)和循环伏安法(CV)对这些化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Adler-Longo法,设计合成了两种系列共8种具有对称结构的中位四取代酯类卟啉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荧光光谱法(PL)和循环伏安法(CV)对这些化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中位四取代酯类卟啉化合物结构正确,并均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较低的轨道能隙,是一类较好的光致电材料,在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合成 荧光量子效率 能隙 光致电材料
下载PDF
纳米银、金溶胶的电化学合成及其基本胶体性质——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
9
作者 马继臻 丁思雨 +2 位作者 田亚冬 马厚义 张进涛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电化学和胶体体系基础理论是大学本科物理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化学实验设计,以直接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纳米银、金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溶胶粒子的特征吸收光谱,并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和纳米金属溶胶... 电化学和胶体体系基础理论是大学本科物理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化学实验设计,以直接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纳米银、金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溶胶粒子的特征吸收光谱,并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和纳米金属溶胶的形成机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综合实验技能,适合在大学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综合化学实验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胶体化学 溶胶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