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进良 杨苗 谈桂芬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利用智能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传统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理念陈旧、评价技术薄弱、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片面、评价方式传统等实然困境。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化解基础教育评价中... 利用智能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传统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理念陈旧、评价技术薄弱、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片面、评价方式传统等实然困境。如何合理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化解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顽疾,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诉求。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研发智能化教育测评系统,组建多元专业的评价主体,构建质量为本的评价标准,创建智能高效的评价实践,为教学主体提供全息、精准的评价结果,为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 教育评价改革 智能化教育评价 基础教育变革
原文传递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刚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洋洋 宫金良 张彦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856,共8页
刚度是影响柔性微动机构动态性能和定位精度的重要指标。将工程中的传递矩阵概念引入到刚度分析中,首先根据结构特点将柔性微动机构模块化并将各子单元视为柔性体,全面考虑其轴向、剪切和弯曲等变形,求解各子单元柔性体的传递矩阵,然后... 刚度是影响柔性微动机构动态性能和定位精度的重要指标。将工程中的传递矩阵概念引入到刚度分析中,首先根据结构特点将柔性微动机构模块化并将各子单元视为柔性体,全面考虑其轴向、剪切和弯曲等变形,求解各子单元柔性体的传递矩阵,然后通过传递矩阵将各子单元组合,最后根据力平衡建立柔性微动机构输入力和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传递矩阵法由于考虑了各单元的多维度真实变形,因此保证了结果的高精度。同时分析过程不需要求解刚柔单元变形协调方程,而且避免了微动机构全局坐标系的转换,减少了分析计算量。最后应用该方法建立了一种柔性杠杆放大微动机构的刚度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误差小于6.4%,有效提高了分析精度,为参数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微动机构 传递矩阵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 刚度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区域配电网单线图的自动布局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成余 周博曦 +6 位作者 朱颂怡 张俊玲 孙联喜 王金亮 张浩 刘书阁 韩先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区域配电系统单线图自动布局算法,以线路节点数目与路径差异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引入厂站相对地理信息约束,并设计了交叉、变异算子,最后经遗传算法对节点布局进行寻优;在布线过程中,通过网格状态的数值化,采...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区域配电系统单线图自动布局算法,以线路节点数目与路径差异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引入厂站相对地理信息约束,并设计了交叉、变异算子,最后经遗传算法对节点布局进行寻优;在布线过程中,通过网格状态的数值化,采用线路路径试探、交叉重叠判定、调整的布局策略进行节点之间布线。仿真结果证明算法能使节点在图中均匀分布,走线美观清晰,计算效率和图形效果都能满足工程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图 配电网络 遗传算法 交叉算子 CIM SVG
下载PDF
藜麦甜菜筒喙象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良 梅丽 +3 位作者 张桂芬 袁志强 郭自军 岳瑾 《农业工程》 201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甜菜筒喙象是北京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藜麦的重要害虫。通过田间观察试验,了解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2代的规律,提出了植物检疫、种子包衣、清洁田地、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5种控制措施。
关键词 藜麦 甜菜筒喙象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新型浸没式IEM-UF组合膜-好氧/缺氧系统脱氮性能初探及改进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岩 邢金良 +2 位作者 郭威 张博康 马翔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2,129,共6页
采用新型浸没式IEM(离子交换膜)-UF(超滤)组合膜-好氧/缺氧系统处理低C/N废水。氨氮分离器中装有IEM-UF组合膜,起到富集氨氮与分离有机物的作用。系统进水总氮质量浓度约为60 mg/L,COD/TN为4左右。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时总氮平均去除... 采用新型浸没式IEM(离子交换膜)-UF(超滤)组合膜-好氧/缺氧系统处理低C/N废水。氨氮分离器中装有IEM-UF组合膜,起到富集氨氮与分离有机物的作用。系统进水总氮质量浓度约为60 mg/L,COD/TN为4左右。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时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0.66%,出水总氮来自于氨氮分离器未被富集完全的NH_4^+-N,COD平均去除率为92.07%。研究发现提高氨氮分离器中的氨氮富集率是提升总氮去除率的关键。探讨强化氨氮分离器富集效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增加IEM-UF组合膜与正极的距离、在极限电流下运行氨氮分离器均是提升氨氮富集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废水 污水处理 氨氮富集 极限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