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学颖 汪菁峰 +7 位作者 梁义秀 柏瑾 王蔚 秦胜梅 张磊 李明辉 陈佳慧 宿燕岗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4月到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单腔起搏器适应证。术后第1天复查股静脉穿刺处彩超...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术后股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4月到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单腔起搏器适应证。术后第1天复查股静脉穿刺处彩超,观察股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46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共4例(2.74%,4/146)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年龄(75.75±19.14)岁,其中男3例,均无相关症状。经抗凝治疗后3例患者血栓在1个月后消失,1例在2个月后消失,未出现血栓栓塞等不良后果。股静脉血栓者D-二聚体水平(>0.5 mg/L)术前1例升高,术后3例升高,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0.26,0.94)mg/L对1.49(0.67,2.17)mg/L,P=0.057]。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无导线起搏器术后股静脉血栓与术后D-二聚体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239,P=0.037),而与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术前D-二聚体升高、X线曝光时间、伤口闭合方式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术后股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无导线起搏器术后复查D-二聚体和穿刺点血管超声有助于及时发现股静脉血栓并及时开启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人工 股静脉血栓 发生率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型谱化高流强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及创新应用
2
作者 张天爵 贾先禄 +12 位作者 宋国芳 殷治国 李鹏展 纪彬 李明 侯世刚 潘高峰 管锋平 王景峰 张贺 刘景源 邢建升 蔡红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29-2036,共8页
回旋加速器是开展核装备研制、核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以及核技术创新应用的关键科学手段和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强流回旋加速器研究团队研发了高流强紧凑型回旋加速器,创建了径向调变磁场梯度强聚焦理论,研发了多束团强流束流动力... 回旋加速器是开展核装备研制、核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以及核技术创新应用的关键科学手段和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强流回旋加速器研究团队研发了高流强紧凑型回旋加速器,创建了径向调变磁场梯度强聚焦理论,研发了多束团强流束流动力学并行计算算法和软件,突破了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的极限能量、显著提升了空间电荷制约下的束流强度;独创了奇偶三角形单元垫补函数的等时场和非理想谐波场垫补方法,有效提高了轴向聚焦力,解决了磁铁工程难题;突破了“馈管-腔体”耦合振荡抑制、动态负载变化均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团队自主研制了十余台不同能量强流回旋加速器,其流强、注入和引出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同类装置前列,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相关研究项目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近百个单位常年供束开展空间科学、生命科学与核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领域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 紧凑型 质子 回旋加速器
原文传递
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继承 周灵姣 +2 位作者 吕行 王静峰 王科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3,共8页
为研究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两榀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拟静力试验,探讨了柱轴压比对框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框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均呈理想的梁铰破坏机制;随着水平位移荷载的增大,框架滞回曲线... 为研究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两榀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拟静力试验,探讨了柱轴压比对框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框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均呈理想的梁铰破坏机制;随着水平位移荷载的增大,框架滞回曲线渐趋饱满,最终框架正负向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4.0,满足建筑结构抗震延性需求;随着柱轴压比增大,其耗能能力提高,但框架的延性下降。提出了该类框架的简化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为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深化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T形钢管混凝土柱 拟静力试验 轴压比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原文传递
以2-苯基-4,4'-二氨基二苯醚为基础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卫锋 刘秀菊 +3 位作者 阎敬灵 孟祥胜 刘敬峰 王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6-1931,共6页
以2-苯基-4,4'-二氨基二苯醚(p-ODA)、异构二苯醚二酐(ODPA)和苯乙炔基苯酐(PEPA)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聚合度分别为1,2和3的酰亚胺树脂低聚物,并通过模压成型法制备了单向碳纤维增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征了酰亚胺树脂低聚物... 以2-苯基-4,4'-二氨基二苯醚(p-ODA)、异构二苯醚二酐(ODPA)和苯乙炔基苯酐(PEPA)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聚合度分别为1,2和3的酰亚胺树脂低聚物,并通过模压成型法制备了单向碳纤维增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征了酰亚胺树脂低聚物的溶解性、熔体黏度及其固化物聚酰亚胺树脂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四氢呋喃(THF)及1,4-二氧六环等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30%;所有酰亚胺树脂低聚物的最低熔体黏度均在10 Pa·s以下,具有良好的成型工艺性;聚酰亚胺树脂具有良好的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可达300℃,5%热失重温度(T5%)最高可达545℃,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PIC-4,4'-ODPA-2具有最佳的高低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2-苯基-4 4'-二氨基二苯醚 溶解性 力学性能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下载PDF
结直肠癌MICA基因的表达与p53 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谷敬锋 王桂琦 +2 位作者 刘海霞 高英超 王园园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MICA基因的表达与p53、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半定量PCR-SSCP技术,对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量与p53、K-ras进行检测,并分析结直肠癌MICA...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MICA基因的表达与p53、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半定量PCR-SSCP技术,对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量与p53、K-ras进行检测,并分析结直肠癌MICA基因表达与p53、K-ras基因突变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经研究发现,MIC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于66例患者中,22例淋巴结转移者的MIC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K-ras、p53基因联合突变者MICA基因平均表达量高于非联合突变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2例K-ras基因突变者MICA平均表达量稍高于未突变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p53基因突变者MICA平均表达量显著优于p53基因未突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A基因高表达已成为了结直肠癌的关键检测指标,而p53、K-ras基因与其高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基因 K-RAS基因 P53基因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SATB2中重要miRNAs在直肠癌肿瘤进展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桂琦 谷敬锋 +1 位作者 高英超 王园园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中重要转录后调节分子(miRNAs)在结直肠癌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本院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其中42例已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 目的研究调控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特定富含AT碱基DNA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中重要转录后调节分子(miRNAs)在结直肠癌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本院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其中42例已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30例为原发性未转移患者(未转移组),另纳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miRNA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患者间miR-31、miR-92、miR-182及miR-205表达水平。结果转移组miR-31和miR-182分别为(2.38±0.63)和(1.78±0.23),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5),miR-92和miR-205分别为(15.5±1.02)和(0.52±0.04),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SATB2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H=42.769,P=0.05)。miR-31和miR-182检测结果与SATB2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9782,-0.9711),miR-92和miR-205检测结果与SATB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9369,0.955)。结论 miR-31和miR-182在结直肠癌中负性调控SATB2表达,miR-92和miR-205能促进SATB2表达,影响肿瘤增殖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ATB2 MIRN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