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被引量:10
1
作者 荆芒 王兵 +1 位作者 郭建军 王忠民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方法:针对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化背景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重点阐述了包括系统功能、技术和业务框架、网络架构等方面的建设方案,总结了该平台的建设...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方法:针对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化背景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重点阐述了包括系统功能、技术和业务框架、网络架构等方面的建设方案,总结了该平台的建设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核心业务为中心,以标准化为基础,可以实现服务与管理全流程的规范化、个性化、精细化,提升健康管理效率和受检者的体验.结论:该建设思路能改变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全流程标准化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信息化平台 全流程 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的门诊患者进出管理应用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小亮 荆芒 +4 位作者 单红伟 岳志霖 陈彦 刘云 王忠民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1期107-110,115,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疫情防控效率,减少门诊就诊患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疫情防控成本。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对现有门诊患者进出通道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机器自动测温、身份核验和核验健康码。结...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疫情防控效率,减少门诊就诊患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疫情防控成本。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对现有门诊患者进出通道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机器自动测温、身份核验和核验健康码。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对上线前后管理人员和上线后闸机拦截人数进行分析,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96,P=0.01),智能闸机上线后门诊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减少防控成本,上线后闸机就诊人数和拦截人数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F=62.691,P=0.01),拦截效果显著。结论门诊患者智能闸机进出管理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医院疫情防控水平,医院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不仅减轻了门诊出入口处工作人员的人工防控压力,还能通过患者的身份信息和人脸生物特征等自动追溯其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疫情防控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做精、做细新冠防控工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防控效果,同时也方便门诊患者进出,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闸机 人工智能 门诊管理
下载PDF
急诊智能化信息系统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小亮 戴作雷 +4 位作者 曹凯迪 荆芒 景慎旗 王忠民 郭建军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5-78,共4页
详细介绍基于医护患一体的急诊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具体实现等方面,指出该系统有助于缩短急救患者救治时间,实现诊疗流程精细化管理,为医院质控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急诊信息系统 设计与实现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Gephi的医院数据关联关系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荆芒 章娣 +1 位作者 张小亮 王忠民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0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针对三级甲等医院普遍面临患者流量大、管理成本和难度高等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医院管理,以就诊信息数据及医院内线通信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Gephi分析软件,运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技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对其进... 针对三级甲等医院普遍面临患者流量大、管理成本和难度高等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医院管理,以就诊信息数据及医院内线通信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Gephi分析软件,运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技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对其进行关联关系挖掘及可视化展示,发现医院资源间的关联性关系,进行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为医院管理者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phi 医院数据 关联规则 可视化
下载PDF
大型三甲医院智能体检系统建设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兵 荆芒 +6 位作者 张小亮 刘云 王忠民 殷悦楚楚 黄忠秋 王文明 郭建军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40-43,共4页
设计并实现智能体检系统,阐述建设目标、系统架构、业务流程,包括个性化开单、家庭管理、分科检查等,介绍智能排检流程与算法及系统应用效果,指出该系统有助于提高体检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 贪心算法 数据共享 互联互通 智能排检
下载PDF
高危孕产妇筛查预警系统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建军 荆芒 +3 位作者 周小平 常翀 黄辛夷 刘云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从技术、业务、网络架构及具体功能几方面阐述妇幼医联体信息平台、高危孕产妇筛查预警系统、移动APP建设方案,总结系统建设特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妇幼医联体 高危 筛查 预警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excited by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in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6
7
作者 Rong CHEN Jia-yin CHEN +2 位作者 Ping WANG jing-mang XU Jie-ling XI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60-676,共17页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 in turnou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ordinary track. Profile wear and machining errors of the wheelset cause deviations Of the rolling radius on different wheels. Therefore, wheelset...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 in turnou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ordinary track. Profile wear and machining errors of the wheelset cause deviations Of the rolling radius on different wheels. Therefore, wheelsets move to the direction of smaller diameter wheels in search of a new stable state and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turnout. Thc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examine the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atic contact behaviour.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on a high-speed vehicle CRH2 and the No. 12 turnout of the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The wheel-turnout contac! geometric relationship and normal contact behaviour under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are assessed by the trace principle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coupling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MPACK software to analyse the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riding comfort, and wear. Both the wheel diameter amplitud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accounted for.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can greatly disturb the positions' variation of wheel-rail contact points and affect the normal contact behaviour on switch rails by changing the load transition position. The effect of wheel diameter diffierence on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ccording to its amplitude: when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is within 0-1.5 mm, the wheel flange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switch rail in advance, causing a rapidly increased lateral wheel-rail force; when it is within 1.5 2.5 mm, trains are subject to instability under equivalent in-phas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when it is larger than 2.5 mm, the continuous flange-switch rail contact helps strengthen the vehicle stability, but increases the wheel-rail wear.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to within 2.5 mm but limit it to 2 mm if it is distributed in-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TURNOUT Wheel-rail contact behaviour Dynamic perlbrmance of wheel-rail system High-speed railway
原文传递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granular ballast beds under cyclic symmetric displacement loading
8
作者 Jie-ling XIAO Hao LIU +3 位作者 jing-mang XU Ping WANG Gan-zhong LIU Ro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48-659,共12页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a granular ballast bed under cyclic symmetric displacement loading was studied based on a full-scale test model of ballast track structures. The change law of the longitudina...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a granular ballast bed under cyclic symmetric displacement loading was studied based on a full-scale test model of ballast track structures. The change law of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llast bed under variabl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ance-displacement curves of a granular ballast bed are a set of closed hysteretic curves, indicating obvious energy consumption; a granular ballast bed softens gradually during the cyclic process with constant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rate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cycle number; the peak value of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of line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ycle number; the cyclic softening of a granular ballast bed is dependent on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the higher the displacement, the more severe the cyclic softening will become; after cyclic displacement loading is applied several times,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of the bed will degenerate obviously, and the higher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the higher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ballast bed will be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ballast bed Displacement amplitude Cyclic loading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钱瑶 王平 +2 位作者 苏谦 安博洋 徐井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5,共8页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轨底坡对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但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未开展。为分析轨底坡对我国高速车轮与60N钢轨的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基于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别研究不同轨底坡下...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轨底坡对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多,但轨底坡对高速铁路轮轨接触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未开展。为分析轨底坡对我国高速车轮与60N钢轨的轮轨接触行为影响,基于迹线法和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别研究不同轨底坡下高速车轮LMa、XP55、S1002G与60N匹配时的静态轮轨接触特性,包括等效锥度、接触带宽、轮轨接触应力和表面疲劳因子等。研究结论:(1)在1/10的轨底坡下,三种高速车轮型面与60N钢轨接触时表面疲劳因子大于零的情况居多,说明1/10的轨底坡易导致轮轨表面裂纹的出现,不适用于高速轮轨匹配;(2)LMa型面的接触带宽随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轮轨接触应力随轨底坡变化不大,轨底坡为1/20时轮轨型面匹配较优;(3)当轨底坡为1/30时,XP55型面的等效锥度最大,使其拥有较好的轮对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能力,轨底坡为1/30时轮轨型面匹配最优;(4)轨底坡对S1002G的等效锥度影响不大,轨底坡为1/20时的接触带宽较小,横移超过4 mm后1/20轨底坡下的轮轨法向接触应力较小,综合来看轨底坡为1/20时S1002G轮轨型面匹配较优;(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轨底坡的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底坡 高速车轮 滚动接触 轮轨接触特性 接触带宽
下载PDF
浅析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平 钱瑶 徐井芒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对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概念不明晰;导师队伍的建设抵不过研究生的增速;学生对待论文态度不严谨、导师指导力度不足;研究生自身的问题。... 对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概念不明晰;导师队伍的建设抵不过研究生的增速;学生对待论文态度不严谨、导师指导力度不足;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下建议:明晰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因材施教;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进行师生之间的科学匹配;强化学位论文选题和质量考核;建立弹性学制和淘汰机制,确保硕士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 责任意识 选拔机制 弹性学制
下载PDF
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动车组安全运行速度限值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荣鹤 王平 +1 位作者 汪鑫 徐井芒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67,78,共7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轨向和高低不平顺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态影响,确定各不平顺值下的限速标准,分别建立CRH2A型车和CRH5型车计算模型。通过3σ原理将不平顺样本的10 m弦测值拟合为正态分布,取其μ±3σ的值为该样本不平顺值。计算... 为研究无砟轨道轨向和高低不平顺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态影响,确定各不平顺值下的限速标准,分别建立CRH2A型车和CRH5型车计算模型。通过3σ原理将不平顺样本的10 m弦测值拟合为正态分布,取其μ±3σ的值为该样本不平顺值。计算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程度高低和轨向不平顺值时,两种车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工况下CRH5型车所确定的不平顺限值小于CRH2A型车,说明CRH2A型车动力学性能更优;轨向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横向扰动,高低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垂向扰动,说明某方向上的不平顺激励主要对同方向造成扰动;列车对于横向的激励较垂向激励更为敏感,因此轨向不平顺限值通常要小于高低不平顺限值;计算得到各动态不平顺值对应的限制速度,利用轨道动静态几何不平顺之间的关系转化得到各速度等级下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对规范内容有一定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速度限值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无砟轨道 不平顺管理值
下载PDF
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平 刘乐 +3 位作者 胡辰阳 龚政 徐井芒 王智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8-2046,共9页
针对高速道岔尖轨断轨监测问题,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研究.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道岔弹性波传播特性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滑床台板支承等约束条件,结合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不同... 针对高速道岔尖轨断轨监测问题,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研究.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道岔弹性波传播特性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滑床台板支承等约束条件,结合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不同激励频率、尖轨断轨位置及密贴状态等因素对高速道岔尖轨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健康尖轨中,2 kHz和4 kHz弹性波能量集中,传播信号基本不受基本轨和滑床台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在断轨识别中,通过滑床台传播的信号衰减倍数大于10~9,通过尖/基轨密贴传播的信号对各个频率弹性波的断轨识别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密贴状况下,断轨位置与弹性波传播信号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尖轨断轨 弹性波传播 断轨识别 时频分析
下载PDF
矿井的运输方式设计及设备选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京忙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本文以重组后的西山生辉煤业井田为对象,对矿井的运输方式和设备选型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计算确定了井下大巷主运输采用带宽B=1200mm的带式输送机,选择了输送机的起动、制动和张紧方式,明确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为辅助运输方式,选择了... 本文以重组后的西山生辉煤业井田为对象,对矿井的运输方式和设备选型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计算确定了井下大巷主运输采用带宽B=1200mm的带式输送机,选择了输送机的起动、制动和张紧方式,明确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为辅助运输方式,选择了相应的配套设备和类型。实践效果表明,该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方案能满足该矿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运输 运输方式 辅助运输 设备选型
下载PDF
铁路钢轨裂纹萌生的键型近场动力学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川 刘林芽 +3 位作者 冯青松 徐井芒 徐金辉 王平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为克服经典连续介质力学在解决不连续问题时的困难,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预测铁路钢轨的裂纹萌生,以避免数学构架在不连续处的失效问题;建立了考虑轨枕支承作用的钢轨形变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合理取值及收敛性,计算了车轮滚动接触荷... 为克服经典连续介质力学在解决不连续问题时的困难,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预测铁路钢轨的裂纹萌生,以避免数学构架在不连续处的失效问题;建立了考虑轨枕支承作用的钢轨形变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型参数合理取值及收敛性,计算了车轮滚动接触荷载下的钢轨位移;根据近场动力学损伤理论,以键伸长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车轮全滑动、粘着-滑动及无摩擦状态对铁路钢轨裂纹萌生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近场动力学模型和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钢轨形变计算结果十分吻合,最大计算误差均在8%以内,验证了所建近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当裂纹萌生于钢轨轨头时,其启裂位置不在钢轨表面,而在钢轨表面以下约2 mm的位置,与现场观察结果一致,验证了近场动力学方法在模拟铁路钢轨疲劳裂纹萌生时的适用性;当车轮荷载位于钢轨跨中时,在车轮状态由全滑动向无摩擦转变的过程中,钢轨疲劳裂纹的萌生起点位置由轨头转移到轨底、由接触斑前端转移到接触斑中心,裂纹类型由局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转变为整体结构疲劳裂纹,键最大伸长率由1.1×10^(-3)降低到8.1×10^(-4),因此,增大切向接触应力会降低钢轨裂纹萌生寿命;当车轮荷载位于轨枕上方时,随车轮滚动状态的改变,钢轨裂纹的萌生位置始终位于轨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钢轨 疲劳裂纹 预测模型 近场动力学 数值模拟 形变分析
原文传递
Parameters studies for rail wear in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by unreplicated saturated factorial design 被引量:2
15
作者 XU jing-mang WANG Ping +2 位作者 MA Xiao-chuan QIAN Yao CHEN R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88-1001,共14页
Rail wear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reducing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in China. The rail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are influenced by a large number of input parame... Rail wear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reducing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in China. The rail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are influenced by a large number of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complex train-turnout system. To reproduce the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railway turnouts, random distributions of these inpu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rail wear simulation. For a given nominal layout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 19 input parameters for rail wear simulation in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of experiment. Three dynamic responses(wheel-rail friction work, normal contact force and size of contact patch) are defined as observed values and the significant factors(direction of passage, axle load, running spee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heel and rail profiles) are determined by two unreplicated saturated factorial design methods, including the half-normal probability plot method and Dong 93 method. As part of the associated rail wear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wear models and the local e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rail wear was separately investigat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for the wear models are quite different, especially for large creep mode. The local elastic deformation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sliding speed and rail wear and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rail wear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s RAIL WEAR unreplicated saturated FACTORIAL design WEAR simulation
下载PDF
地铁曲线尖轨道岔不可逾越速度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嵘 温静 +2 位作者 李博 安博洋 徐井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5,98,共7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本文以地铁9号曲线尖轨道岔为例,基于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和车辆-道岔系统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在综合考虑车辆侧向过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基础上确定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以期为...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本文以地铁9号曲线尖轨道岔为例,基于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和车辆-道岔系统耦合动力学仿真计算,在综合考虑车辆侧向过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的基础上确定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以期为列车折返能力的提高和城际轨道交通道岔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与储备。研究结论:(1)在尖轨顶宽40 mm时标准LM车轮型面与轨道接触点分布已经过渡到尖轨上,而磨耗状态LM车轮型面与钢轨的接触点分布可能在基本轨上或者尖轨上,轮载过渡位置延后;(2)车辆过岔时主要以车体横向加速度为控制指标确定不可逾越速度,因此在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可对车辆横向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测,作为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监测指标;(3)标准LM车轮型面时地铁9号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为50 km/h,磨耗状态LM车轮型面时9号曲线尖轨道岔的不可逾越速度为45 km/h;(4)通过提高地铁车辆ATP顶篷速度来提高ATO速度,可缩短发车时间间隔,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对运量的储备;(5)通过对地铁曲线尖轨道岔不可逾越速度的分析,可对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监测,并针对列车行车间隔加密后可能引起折返能力不足的问题,为道岔提速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逾越速度 顶篷速度 地铁曲线尖轨道岔 车辆动力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