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时佳琪 刘超 +1 位作者 张艳桥 张纯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1-195,共5页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 抗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在转化、维持治疗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YN968D1)已批准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并在多个实体肿瘤中探索应用。随着对阿帕替尼研究的深入,其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阿帕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现有的临床数据,对比了阿帕替尼与其他常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优劣,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该药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不良反应 靶向药
下载PDF
面向科研数据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陆颖 胡佳琪 +1 位作者 史继强 杨志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8,共8页
科研数据是科研创新的核心,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科研数据已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将成为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实践工作,通过对比研究,剖析我... 科研数据是科研创新的核心,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科研数据已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将成为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实践工作,通过对比研究,剖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科研数据管理的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协同组织架构、服务能力建设、产品体系构建、服务推广宣传4个层面出发,结合我国学科服务发展现状,提出了面向科研数据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议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科研数据管理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应用:工艺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3
作者 连传运 徐冰 +3 位作者 王秋平 于佳琦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61-565,573,共6页
在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框架下,工艺控制策略是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符合预期目标的一套计划性控制方法和步骤的组合。工艺控制策略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对药品和制药工艺的理解和相关知识水平的积累。目前,国内... 在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框架下,工艺控制策略是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符合预期目标的一套计划性控制方法和步骤的组合。工艺控制策略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对药品和制药工艺的理解和相关知识水平的积累。目前,国内制药工艺控制正经历从质量源于检验(QbT)模式向QbD模式的转变。本文总结并比较了分别由美国FDA的Lawrance Yu和国际制药工程协会PQLI工作组提出的工艺控制策略等级模型。介绍了药物产品质量实时放行测试、工艺设计空间、工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工艺闭环控制、工艺智能控制等先进工艺控制方法和策略,及其在中药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实时放行检验 前馈/反馈控制 闭环控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刺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墉琦 许磊 +5 位作者 孙晴 王海岳 赵嘉琪 刘诗若 石耀武 殷继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超声引导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刺激痛点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疗程... 目的:超声引导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刺激痛点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VAS评分,激痛点处弹性模量(E),激痛点与同水平正常组织应变比(SR)。结果:患者VAS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痛点处弹性模量治疗前、首次治疗与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痛点与同水平肌肉组织应变比(SR)治疗前、首次治疗与疗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刺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改善局部软组织弹性,改变局部形变能力,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针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钛合金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技术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4
5
作者 薛松海 谢嘉琪 +3 位作者 刘时兵 史昆 张志勇 刘鸿羽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3,共7页
钛合金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钛合金原有的铸造、锻造的技术路线,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加快了产品生产周期。本文系统的介绍了钛合金粉末冶金热等静压的技术特点、粉末制备、致密化过程及... 钛合金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钛合金原有的铸造、锻造的技术路线,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加快了产品生产周期。本文系统的介绍了钛合金粉末冶金热等静压的技术特点、粉末制备、致密化过程及模拟现状,并对国内外的发展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粉末冶金 热等静压 近净成形
原文传递
温哥华瘢痕量表在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术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战杰 颜家琪 +2 位作者 杨永刚 石朋飞 江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级进行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术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 目的探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级进行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术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瘢痕增生VSS评分,治疗上采用原浓度(1 ml∶40 mg)的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实验组对瘢痕增生进行VSS分级,VSS评分11~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5分为C级。治疗上分别给予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1∶1、1∶2、1∶3(体积比)稀释后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瘢痕颜色评分、瘙痒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瘢痕颜色评分为(1.45±0.20)分和(0.75±0.16)分(t=2.236,P<0.05),瘙痒评分为(0.73±0.36)分和(0.91±0.23)分(t=1.414,P>0.05),有效率为93.3%(42/45)和91.1%(41/45)(χ^(2)=0.1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4/45)和6.7%(3/45,χ^(2)=8.775,P<0.05),复发率为8.9%(4/45)和11.1%(5/45,χ^(2)=0.124,P>0.05)。结论通过VSS对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性瘢痕进行分级管理并采用个体化的曲安奈德浓度注射治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曲安奈德 温哥华瘢痕量表
原文传递
益生菌对促进肠道发育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关嘉琦 李柏良 +6 位作者 焦雯姝 李慧臻 岳莹雪 李娜 史佳鹭 赵莉 霍贵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78-285,共8页
肠道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黏膜屏障完整性作为评价肠道发育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和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人和动物生理稳态的根本因素。而良好的微生物-宿主通讯机制及其共生关系对肠道发育及稳态具有积极作用... 肠道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黏膜屏障完整性作为评价肠道发育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和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人和动物生理稳态的根本因素。而良好的微生物-宿主通讯机制及其共生关系对肠道发育及稳态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参与调控肠道增殖分化,其中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发挥了极重要的益生作用。本文详述了肠道组成及发育机制,并从益生菌的自身组分(如菌毛蛋白、细胞壁成分等)、代谢产物(丁酸及其盐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定植状态3个方面对益生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与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强黏膜屏障功能、维持肠道良好形态的功能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和完善关于益生菌调控肠道发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发育 菌毛蛋白 细胞壁成分 丁酸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用标准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彩文 李金霞 +6 位作者 陈怡文 都海渤 刘佳奇 辛迪 石靓 崔生辉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68-73,共6页
对7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分类学鉴定及毒力基因验证,评价其作为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标准菌株的可行性。采用细菌多相分类学鉴定方法对7株E.coli进行菌种鉴定,根据GB 4789.6—2016... 对7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分类学鉴定及毒力基因验证,评价其作为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标准菌株的可行性。采用细菌多相分类学鉴定方法对7株E.coli进行菌种鉴定,根据GB 4789.6—2016标准方法对7株菌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相关毒力基因PCR进行确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ICC 10003携带uidA基因,CICC 10667携带uidA、sth、lt基因,CICC 10670和CICC 24187携带uidA、escV、stx 1、stx 2基因,CICC 24186携带uidA、pic、astA、aggR基因,CICC 24188携带uidA、invE基因,CICC 24189携带uidA、bfpB、escV基因。CICC 10667、CICC 24186、CICC 24188、CICC 24189分别属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CICC 10670和CICC 24187属于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CICC 10003为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7株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满足GB 4789.6—2016标准中相应E.coli类别性能要求,可作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用标准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基因 标准菌株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叶酸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 被引量:12
9
作者 焦雯姝 关嘉琦 +6 位作者 史佳鹭 李柏良 陆婧婧 闫芬芬 李娜 占萌 霍贵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探究并提高实验室保藏的分离自新疆酸马奶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的产叶酸能力。首先基于实验室前期对KLDS4.0325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其在基因水平表现出的产叶酸能力进一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然后,以叶酸产量为响应值,通... 探究并提高实验室保藏的分离自新疆酸马奶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的产叶酸能力。首先基于实验室前期对KLDS4.0325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其在基因水平表现出的产叶酸能力进一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然后,以叶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碳源为葡萄糖,主要影响因素为初始pH值、对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pABA)添加量、谷氨酸添加量与温度。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5.40、pABA添加量42.0 mg/L、谷氨酸添加量6.30 g/L、温度35.40℃,在此条件下叶酸产量为0.814μg/mL,是优化前(0.260μg/mL)的3.13倍。通过对乳酸乳球菌KLDS4.0325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出该菌株产叶酸的最优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为天然叶酸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乳酸乳球菌KLDS4.0325 天然叶酸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重建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后桡腕关节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刚 李佳琪 +5 位作者 黄俊琪 王陶 唐诗添 石波 黄富国 王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总结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瘤段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自体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的远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0例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GCT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65岁,... 目的总结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瘤段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自体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的远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0例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GCT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39.9岁。病程1.5~6.0个月,平均2.6个月。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肿瘤切除后桡骨远端骨缺损长度为6.0~12.5 cm,平均8.4 cm。采用自体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6例吻合膝下外侧血管,4例吻合膝下外侧血管+腓血管双套血管蒂。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3年,平均6.0年。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5~85°,平均55.0°;掌屈15~40°,平均26.5°;桡偏5~25°,平均12.0°;尺偏10~30°,平均19.6°;前臂旋前5~90°,平均50.5°;旋后20~90°,平均66.5°。患侧握力达健侧60%~85%,平均75%。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75%~90%,平均82.7%。X线片复查示移植腓骨瓣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1周;9例出现影像学并发症。结论CampanacciⅢ级桡骨远端GCT切除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重建桡腕关节,能够有效保留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腓骨移植 桡腕关节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指示Kriging的土壤盐渍化风险与地下水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仙岳 崔佳琪 +3 位作者 史海滨 孙亚楠 马红雨 贾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7-306,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浅埋地下水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直接因素。为调控合理的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以防控区域盐渍化,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运用指示Kriging法比较了春灌前和生育期不同阈...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浅埋地下水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直接因素。为调控合理的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以防控区域盐渍化,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运用指示Kriging法比较了春灌前和生育期不同阈值条件下土壤表层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概率分布,从概率空间分布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时期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和矿化度。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属于强变异性。春灌前较生育期土壤表层盐渍化高风险区扩大、浅埋地下水高概率区缩小、地下水矿化高风险区缩小。春灌前永济灌域土壤表层发生轻度、中度盐渍化时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分别为2.6、2.2 m,地下水矿化度临界值分别为2.0、2.5 g/L;生育期土壤表层发生轻度、中度盐渍化时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分别为2.2、1.8 m,地下水矿化度临界值分别为2.5、3.0 g/L,春灌前更易发生土壤盐渍化。春灌前较生育期土壤盐分受外界因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小,且土壤表层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变异性也相对较小,地下水环境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更强烈。研究区北部、东南部和中部小部分区域为地下水埋深小于临界值且大于矿化度临界值的高概率区,是土壤返盐的高风险区,建议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排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空间分布 指示Kriging法
下载PDF
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技术指导建议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思红 赵晖 +13 位作者 梁宁 赵晨 王志飞 刘杰 刘昱 谈钰濛 向兴华 车前子 刘小雨 柴嘉琪 白卫国 王燕平 史楠楠 廖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5-1601,共7页
目的提出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方法的技术指导建议草案,以促进未来遴选与评价工作。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医优势病种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前期30个优势病种案例的分析,参考国际卫生健康对优先领域的研究方法,经过多轮专家小组讨论,最终... 目的提出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方法的技术指导建议草案,以促进未来遴选与评价工作。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医优势病种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前期30个优势病种案例的分析,参考国际卫生健康对优先领域的研究方法,经过多轮专家小组讨论,最终确定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技术指导建议。结果将从7个方面进行中医优势病种的遴选和评价,包括成立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工作组、初步筛选优势病种、优势病种的循证评价、形成评估报告、遴选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规划、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和审核,并附有相应的报告规范。其中初步筛选优势病种阶段,从疾病分类与代码、既往优势病种覆盖范畴、临床指南/共识/临床路径现状、文献现况分析、疾病的优先性、科技成果情况6个方面综合考虑;在证据检索评价中,建议开展系统综述和(或)Meta/网状Meta分析或获取真实世界数据。结论本研究明确及优化了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的步骤及技术方法。清晰的遴选和评价技术及报告规范,可以使中医优势病种的遴选和评价过程更科学、规范和高效。本技术指导建议还需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及实践,并予以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优势病种 遴选 评价 指导建议
下载PDF
膝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家骐 刘浩 +5 位作者 王湘彬 张英琪 王树青 史鹰勤 张敏 赵小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术后大脑皮质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6±10)岁]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自体肌腱...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术后大脑皮质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6±10)岁]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入选具有可比性的健康对照17位。于重建术后2~12周进行静息态核磁共振脑功能扫描。采用SPM8软件包和RESTplus软件进行预处理,计算两组大脑低频振幅(ALFF)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分别对两组受试者ALFF及fALFF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采用AlphaSim进行多重检验校正,对照研究患者脑功能异常活动特征。结果与对照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术后患者大脑ALFF在双侧中央扣带回、累及辅助运动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fALFF激活簇1在大脑右侧中央后回、累及右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激活簇2在右侧中央扣带回、累及右侧辅助运动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前P<0.01,AlphaSim校正后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保残重建术后,患者大脑运动感觉和调控有关的皮质活动发生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肌腱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比率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接种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卓蔚 郎佳琪 +5 位作者 孟琦 叶明燕 王颉 石汝杰 杜慧慧 周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6-164,共9页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或复合菌对滇重楼药材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生物菌肥的研制和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室内盆栽的方式,试验设空白(CK)组、接种Bacillus mycoides(S1)组、接种B.wiedmannii(...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或复合菌对滇重楼药材品质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生物菌肥的研制和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室内盆栽的方式,试验设空白(CK)组、接种Bacillus mycoides(S1)组、接种B.wiedmannii(S2)组、接种B.proteolyticus(S3)组、接种B.mycoides和B.wiedmannii(S4)组、接种菌株B.mycoides和B.proteolyticus(S5)组、接种B.wiedmannii和B.proteolyticus(S6)组、接种B.mycoides、B.wiedmannii和B.proteolyticus(S7)组8个处理,分析接种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及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影响。结果:接种解有机磷细菌的7个处理中,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与CK组比较分别增加了16.42%、3.83%、16.86%、33.69%、2.11%、13.44%、28.83%;接种解有机磷细菌均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S6和S7组的效果最为显著;接种解有机磷细菌提高了酶活性,以S7组效果最为显著,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比CK组高49.96%、104.67%、110.17%、99.61%、26.26%、11.29%;接种解有机磷细菌降低了根际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S7组处理下,滇重楼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组高181.46%、51.64%、42.62%;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皂苷与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各种养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或复合菌能提高滇重楼品质和根际土壤肥力,其中以混合接种3种解有机磷细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解有机磷细菌 总皂苷 微生物计数 酶活性 养分含量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君辰 李娟 +7 位作者 董爱英 周海健 薛佳琦 段立科 施淇源 刘泽梁 高鹏芳 韩肖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SPSS 2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血流感染CRKP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CRKP血流感染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CSKP血流感染组(χ^(2)=31.39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80.36%);单因素分析表明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26.310,P<0.001)、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9.534,P=0.035)是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流感染CRKP的死亡率高,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提示患者预后差,建议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院感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CEPC Technical Design Report
16
作者 Waleed Abdallah Tiago Carlos Adorno de Freitas +110 位作者 Konstantin Afanaciev Shakeel Ahmad Ijaz Ahmed Xiaocong Ai Abid Aleem Wolfgang Altmannshofer Fabio Alves Weiming An Rui An Daniele Paolo Anderle Stefan Antusch Yasuo Arai Andrej Arbuzov Abdesslam Arhrib Mustafa Ashry Sha Bai Yu Bai Yang Bai Vipul Bairathi Csaba Balazs Philip Bambade Yong Ban Tripamo Bandyopadhyay Shou-Shan Bao Desmond P.Barber Ayse Bat Varvara Batozskaya Subash Chandra Behera Alexander Belyaev Michele Bertucci Xiao-Jun Bi Yuanjie Bi Tianjian Bian Fabrizio Bianchi Thomas Biekotter Michela Biglietti Shalva Bilanishvili Deng Binglin Denis Bodrov Anton Bogomyagkov Serge Bondarenko Stewart Boogert Maarten Boonekamp Marcello Borri Angelo Bosotti Vincent Boudry Mohammed Boukidi Igor Boyko Ivanka Bozovic Giuseppe Bozzi Jean-Claude Brient Anastasiia Budzinskaya Masroor Bukhari Vladimir Bytev Giacomo Cacciapaglia Hua Cai Wenyong Cai Wujun Cai Yijian Cai Yizhou Cai Yuchen Cai Haiying Cai Huacheng Cai Lorenzo Calibbi Junsong Cang Guofu Cao Jianshe Cao Antoine Chance Xuejun Chang Yue Chang Zhe Chang Xinyuan Chang Wei Chao Auttakit Chatrabhuti Yimin Che Yuzhi Che Bin Chen Danping Chen Fuqing Chen Fusan Chen Gang Chen Guoming Chen Hua-Xing Chen Huirun Chen Jinhui Chen Ji-Yuan Chen Kai Chen Mali Chen Mingjun Chen Mingshui Chen Ning Chen Shanhong Chen Shanzhen Chen Shao-Long Chen Shaomin Chen shiqiang Chen Tianlu Chen Wei Chen Xiang Chen Xiaoyu Chen Xin Chen Xun Chen Xurong Chen Ye Chen Ying Chen Yukai Chen Zelin Chen Zilin Chen Gang Chen Boping Chen Chunhui Chen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CSCD 2024年第1期I0003-I0016,1-1091,共1105页
The 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is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nitiated and hosted by China,fostered through extensive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The complex comprises four accelerators:a 3... The 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is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nitiated and hosted by China,fostered through extensive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The complex comprises four accelerators:a 30 GeV Linac,a 1.1 GeV Damping Ring,a Booster capable of achieving energies up to 180 GeV,and a Collider operating at varying energy modes(Z,W,H,and tt).The Linac and Damping Ring are situated on the surface,while the subterranean Booster and Collider are housed in a 100 km circumference underground tunnel,strategically accommodating future expansion with provisions for a potential Super Proton Proton Collider(SPPC).The CEPC primarily serves as a Higgs factory.In its baseline design with synchrotron radiation(SR)power of 30 MW per beam,it can achieve a luminosity of 5×10^(34)cm^(-2)s^(-1)per interaction point(IP),resulting in an integrated luminosity of 13 ab^(-1)for two IPs over a decade,producing 2.6 million Higgs bosons.Increasing the SR power to 50 MW per beam expands the CEPC's capability to generate 4.3 million Higgs bosons,facilitating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Higgs coupling at sub-percent levels,exceeding the precision expected from the HL-LHC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This Technical Design Report(TDR)follows the Preliminary Conceptual Design Report(Pre-CDR,2015)and the Conceptual Design Report(CDR,2018),comprehensively detailing the machine's layout,performance metrics,physical design and analysis,technical systems design,R&D and prototyping efforts,and associated civil engineering aspects.Additionally,it includes a cost estimate and a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timeline,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forthcoming engineering design phase and site selection procedures.Construction is anticipated to begin around 2027-2028,pending government approval,with an estimated duration of 8 years.The commencement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collec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initiated in the mid-203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ted EXCEEDING PRECISE
原文传递
紫锥菊多糖与硫酸化紫锥菊多糖颉颃环磷酰胺对雏鸡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丽丽 白霖 +4 位作者 谭盈 孙嘉琪 石达友 郭世宁 刘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84-3094,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多糖(EPP)与硫酸化紫锥菊多糖(SEPP)对雏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320羽14日龄健康岭南黄公鸡随机均分成空白组(NC)、环磷酰胺组(CY)及CY+EPP高、中、低3个剂量组(EPPH、EPPM和EPPL组)和CY+SEPP高、中、低3个剂量... 试验旨在研究紫锥菊多糖(EPP)与硫酸化紫锥菊多糖(SEPP)对雏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320羽14日龄健康岭南黄公鸡随机均分成空白组(NC)、环磷酰胺组(CY)及CY+EPP高、中、低3个剂量组(EPPH、EPPM和EPPL组)和CY+SEPP高、中、低3个剂量组(SEPPH、SEPPM和SEPPL组),除NC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7组连续3 d肌内注射80 mg/(kg·d)CY进行造模,造模后EPPH、EPPM和EPPL组连续7 d分别给予10、5、2.5 mg/(kg·d)EPP,SEPPH、SEPPM和SEPPL组连续7 d分别给予10、5、2.5 mg/(kg·d)SEPP。在首次给药后第7、14、21和28天测定鸡群的体重,肝脏、脾脏、肾脏的脏器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指标。结果表明,SEPP和EPP均能显著提高CY诱导免疫抑制鸡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P<0.05),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降低葡萄糖(GLU)、尿素(UREA)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浓度,且能显著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IL-6浓度(P<0.05),SEPP效果优于EPP。说明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EPP和SEPP对CY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颉颃作用,其中在各采样时间点SEP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效果优于EPP,给药21和28 d SEPP对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的分泌效果优于E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多糖(EPP) 硫酸化紫锥菊多糖(SEPP) 环磷酰胺(CY) 免疫抑制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血液生化指标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北方抗旱造林树种适宜区分布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佳琪 魏广阔 +2 位作者 史常青 赵廷宁 钱云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7,共15页
【目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 【目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结果】(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结论】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区 最大熵模型 樟子松 油松 山桃 山杏
下载PDF
Apopto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metabolized regulators nurturing the skin and hair 被引量:5
19
作者 Lan Ma Chider Chen +12 位作者 Dawei Liu Zhiqing Huang jiaqi Li Haixiang Liu Ryan Tsz Kin Kwok Benzhong Tang Bingdong Sui Xiao Zhang Jianxia Tang Xueli Mao Weiying Huang Songtao shi Xiaoxing Ko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626-641,共16页
Over 300 billion of cells die every day in the human body,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endogenous apopto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apoEVs).Also,allogen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 commonly used therapeutic approach i... Over 300 billion of cells die every day in the human body,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endogenous apopto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apoEVs).Also,allogen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 commonly used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generates exogenous apoEVs.It is well known that phagocytic cells engulf and digest apoEVs to maintain the body’s homeostasis.In this study,we show that a fraction of exogenous apoEVs is metabolized in the integumentary skin and hair follicles.Mechanistically,apoEVs activate the Wnt/β-catenin pathway to facilitate their metabolism in a wave-like pattern.The migration of apoEVs is enhanced by treadmill exercise and inhibited by tail suspension,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echanical force-regulated expression of DKK1 in circulation.Furthermore,we show that exogenous apoEVs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hair growth via activation of Wnt/β-catenin pathway in skin and 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lls.This study reveals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metabolic pathway of apoEVs and opens a new avenue for exploring apoEV-based therapy for skin and hair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Extracellular vesicle Metabolized regulator Integumentary syste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原文传递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encao(herbal)small RNA Atlas reveals novel RNA therapeutics for treating human diseases 被引量:5
20
作者 Yinghao Cao Yexuan Lin +23 位作者 Na Sun Xinyi Du Yixin Dong Song Mei Xingyu Deng Xiaobei Li Shaoting Guo Kegong Tang jiaqi Liu Xiangyu Qiao Dandan Zhao Yuhao Qin Cong Zhang Tianyi Xin Xiaohu shi Congzhao Zhou Tao Dong De-an Guo Benedikt MKessler Dong Xu Jingyuan Song Fengming Huang Xiaoyue Wang Chengyu Ji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380-2398,共19页
Cross-kingdom herbal mi RNA was first reported in 2012.Using a modified herbal extraction protocol,we obtained 73,677,287sequences by RNA-seq from 24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f which 20,758,257 were unique ... Cross-kingdom herbal mi RNA was first reported in 2012.Using a modified herbal extraction protocol,we obtained 73,677,287sequences by RNA-seq from 24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f which 20,758,257 were unique sequences.We constructed a Bencao(herbal)small RNA(s RNA)Atlas(http://bencao.bmicc.cn),annotated the sequences by sequence-based clustering,and created a nomenclature system for Bencao s RNAs.The profiles of 21,757 mi RNAs in the Atla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plant mi RNAs in mi RBase.Using software tool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l human genes might be regulated by s RNAs from the Bencao s RNA Atlas,part of the predicted human target genes were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suggesting that Bencao s RNAs might be one of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herbal medicines.We established roadmaps for oligonucleotide drugs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CM prescriptions.Moreover,the decoctosome,a lipo-nano particle consisting of 0.5%–2.5%of the decoction,demonstrated potent medical effects.We propose a Bencao(herbal)Index,including small-molecule compounds(SM),protein peptides(P),nucleic acid(N),non-nucleic and non-proteinogenic large-molecule compounds(LM)and elements from Mendeleev's periodic table(E),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medical effects of botanic medicine.The Bencao s RNA Atlas is a resource for developing gene-targeting oligonucleotide drugs and optimizing botanical medicine,and may provide potential remedies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RNA herbal decoction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NA oligonucleotide drug RNA therapeutics Bencao small RNA Atla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