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Ag-O系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量的理论计算
1
作者 李天骕 刘剑雄 +1 位作者 单显祥 李堪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1,共9页
本工作利用表面能与内聚能的比例关系,计算了液态Ag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熵。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近似线性下降,表面过剩熵也逐渐减小,这表明液态Ag表面总是保持有序结构。在此基础上,证明了Ag-O系具有理想溶体性质,并简化... 本工作利用表面能与内聚能的比例关系,计算了液态Ag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熵。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近似线性下降,表面过剩熵也逐渐减小,这表明液态Ag表面总是保持有序结构。在此基础上,证明了Ag-O系具有理想溶体性质,并简化了Butler方程,修正了液态Ag-O系表面张力关于氧气压力和温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氧气压力低于10 kPa时,液态Ag-O系的表面张力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当氧气压力高于10 kPa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此外,还探究了O原子的表面偏析行为。研究发现,表面偏析因子与温度和氧气压力均呈负相关,在较低的温度和氧气压力下,O原子倾向富集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O系 Butler方程 理想溶体近似 表面张力 表面过剩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与心脏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瑶 刘剑雄 +2 位作者 张芸 孔繁一 刘诗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心脏功能的区别,探讨心脏功能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46...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心脏功能的区别,探讨心脏功能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46例,其中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52例,分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组507例,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组45例。分析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脑卒中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心脏功能的区别,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心脏功能对卒中30 d预后的影响。结果(1)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5.14±9.41)vs(62.99±10.44),P<0.001]、左室缩短率(中位数28.00 vs 35.00,P<0.001)低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组;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组患者收缩末期容量大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组(中位数45.00 vs 36.00,P=0.001);(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每搏输出量降低(OR=0.968,95%CI:0.951~0.985)、冠心病(OR=2.063,95%CI:1.050~4.055)增加30 d残疾风险;心输出量增加(HR=1.582,95%CI:1.170~2.139)、高尿酸血症(HR=5.411,95%CI:1.265~23.153)、年龄(HR=1.104,95%CI:1.023~1.192)增加30 d死亡风险。结论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比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差。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冠心病、每搏输出量降低与30 d残疾独立相关;心输出量增加、年龄、高尿酸血症与30d死亡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心脏功能 残疾 死亡
下载PDF
非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及耐药性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洋 王邦兴 +6 位作者 刘志永 韩轶 谭耀驹 李昕洁 刘健雄 谭守勇 张天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8-939,共12页
结核病(Tuberculosis,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 结核病(Tuberculosis,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区域医疗条件差等原因,逐渐发展成为广泛耐药TB(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XDR-TB),使治疗更加困难,其死亡率甚至与肺癌接近。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已经转向非一线药物,如二线、三线和一些新研发的抗TB药物,揭示这些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对于耐药TB的治疗和新型抗TB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常用的TB耐药性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