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酶 被引量:9
1
作者 范克龙 高利增 +39 位作者 魏辉 江冰 王大吉 张若飞 贺久洋 孟祥芹 王卓然 樊慧真 温涛 段德民 陈雷 姜伟 芦宇 蒋冰 魏咏华 李唯 袁野 董海姣 张鹭 洪超仪 张紫霞 程苗苗 耿欣 侯桐阳 侯亚欣 李建茹 汤国恒 赵越 赵菡卿 张帅 谢佳颖 周子君 任劲松 黄兴禄 高兴发 梁敏敏 张宇 许海燕 曲晓刚 阎锡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共87页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米酶新领域汇集了一大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推动纳米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纳米酶的种类已经超过1200多种,其催化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应用研究也从当初的检测逐步拓展到纳米酶催化医学、传感检测、绿色合成、新能源、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本文向读者介绍纳米酶自发现以来的主要进展,包括最近发现的天然纳米酶,期待纳米酶从新概念、新材料衍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品,服务人类健康,并带动新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酶催化 生物催化 多酶活性
原文传递
14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胎儿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小碧 李珊 +2 位作者 王红英 张蕊 李健茹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分析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one pulmonary artery branch from the aorta,AOPA)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AOPA病例14例,... 目的分析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one pulmonary artery branch from the aorta,AOPA)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AOPA病例14例,对其产前及生后超声心动图特点、生后诊断、手术治疗及随访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4例AOPA胎儿中,7例为近端型AOPA(其中3例为孤立性AOPA,3例合并Berry综合征,1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7例为孤立性远端型AOPA。7例近端型AOPA胎儿中,2例引产终止妊娠,5例产前与生后诊断相符,活产儿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密切的随访,预后良好。7例远端型AOPA胎儿中,1例引产终止妊娠,6例活产儿中有2例最初诊断为AOPA,随访后因动脉导管变细或关闭更正诊断为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pulmonary artery,UAPA),另4例生后直接诊断为UAPA;活产儿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预后良好。结论产前应尽量准确诊断AOPA并分型,建议远端型AOPA生后诊断为UAPA,并按UAPA处理,两者在生后应适时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主动脉 血管畸形 产前诊断 产后期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ABC-SVM的内部含虫麦粒多光谱图像特征选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涛 阮朋举 +2 位作者 母建茹 孙志勇 李德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1395,共5页
为探讨利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内部含虫麦粒进行特征选择的可行性,基于该算法,以交叉验证训练模型的识别率作为特征子集的性能评价准则,对内部含虫麦粒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从内部含虫麦粒的32维直方图特征和纹理特征中自... 为探讨利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内部含虫麦粒进行特征选择的可行性,基于该算法,以交叉验证训练模型的识别率作为特征子集的性能评价准则,对内部含虫麦粒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从内部含虫麦粒的32维直方图特征和纹理特征中自动选择出6个特征的最优特征子空间,采用参数优化之后的SVM分类器对80个麦粒样本进行分类,识别率达到92%以上,说明应用人工蜂群算法对内部含虫麦粒进行特征选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含虫麦粒 人工蜂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特征选择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