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天至6岁中国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展 吴芳珍 +17 位作者 马江涛 陈运生 李贵霞 刘靳波 陈红兵 叶辉铭 边星雁 陈大鹏 柯江维 杨海鸥 马丽娟 潘秋辉 罗红权 蔡徐山 谢云 宋文琪 张磊 张泓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1-588,共8页
目的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在全国多个地区招募参考个体,建立中国3 d至6岁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全国11个省市的18家医院中招募3 d至6岁表观健康儿童和无特定疾病儿童3353例,分为3~28 d... 目的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在全国多个地区招募参考个体,建立中国3 d至6岁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全国11个省市的18家医院中招募3 d至6岁表观健康儿童和无特定疾病儿童3353例,分为3~28 d、29 d~1岁、1~3岁、4~6岁4个年龄组,收集其血清,使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其PCT进行测定,并采集末梢全血,使用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末梢血PCT,剔除离群值后通过Ma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间差异,不同的分组分别取右侧单侧95%可信区间作为其生物参考区间。结果参考人群的外周血PCT水平未检出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的末梢全血与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 d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氏系统血清PCT参考区间为:3~28 d,<0.23μg/L,29 d~6岁,<0.11μg/L。诺尔曼系统血清PCT参考区间为:3~28 d,<0.21μg/L;29 d~1岁,<0.09μg/L;1~6岁,<0.10μg/L;末梢全血PCT参考区间为:3~28 d,<0.26μg/L;29 d~6岁,<0.15μg/L。结论末梢全血PCT水平分布,静脉血清和末梢全血间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尤其是28 d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的PCT水平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故需分别建立其生物参考区间;另外考虑到儿童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不同实验室引用该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值 降钙素原 儿童 血液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琳 李敬 +3 位作者 王泽 张江涛 马增香 石玉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甲状腺疾病治疗史的PCOS患者1 034例,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测包括TSH、性激素、血糖、胰岛素、血脂总胆固醇(TC)、三...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甲状腺疾病治疗史的PCOS患者1 034例,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测包括TSH、性激素、血糖、胰岛素、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根据TSH界值将PCOS患者分为TSH正常组(0.27μIU/m L≤TSH≤4.2μIU/m L)和TSH升高组(TSH>4.2μIU/m L),比较两组间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1 034例PCOS患者中有163例(15.76%)TSH升高。TSH升高组和TSH正常组的患者比较体质量(P=0.015)、BM I(P=0.021)、臀围(P=0.023)、收缩压(P=0.006)、舒张压(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SH升高组的肥胖患者占比明显高于TSH正常组。两组间的2 h血糖、空腹胰岛素、2 h胰岛素以及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伴TSH升高组相比TSH正常组有升高趋势。TSH升高组PCOS患者TC(P=0.027)、TG(P=0.022)及LDL-C(P=0.049)高于TSH正常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H与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2 h胰岛素、HOMA-IR、TC、TG、LDL-C呈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TSH升高的PCOS患者更容易发生肥胖,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同时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有加剧的趋势,建议PCOS患者常规检查T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甲状腺激素 血糖 血脂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范江涛 马东印 范久庆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Intertan内固... 目的探讨与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Intertan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6%和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35.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为(91.35±3.19)分和(84.20±4.22)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4.45±4.18)分和(65.02±3.89)分(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从而提高疗效与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固定 Intertan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