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筋泡沫轻质土路基施工过程应力变形模拟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骆永震 许江波 +5 位作者 王元直 晏长根 张留俊 尹利华 杨晓华 裘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379-10387,共9页
加筋泡沫轻质土对于治理软土路基病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泡沫轻质土在路基施工应力变形规律对中国公路工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使用FLAC^3D软件,对以砂土和泡沫轻质土作为填料的软土路基上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以及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 加筋泡沫轻质土对于治理软土路基病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泡沫轻质土在路基施工应力变形规律对中国公路工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使用FLAC^3D软件,对以砂土和泡沫轻质土作为填料的软土路基上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以及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和研究,得到了泡沫轻质土对路基的沉降、回弹和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泡沫轻质土进行填筑的路基,泡沫轻质土路基比普通填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沉降有所降低,施工沉降显著减少。而使用加筋泡沫轻质土作为路基填料,可以在普通泡沫轻质土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减小路基基底竖向应力,同时有效减小路基基底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在加筋率达到0.75%时,泡沫轻质土路基产生的最大基底沉降最小。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加固机理,提出了计算最佳加筋率的方法,完善了软土路基加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加筋泡沫轻质土 软土路基 FLAC^3D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加筋泡沫轻质土三轴剪切力学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许江波 王元直 +6 位作者 骆永震 晏长根 张留俊 尹利华 杨晓华 裘友强 兰恒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对比在不同加筋率和围压下,聚丙烯纤维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剪切力学特性;研究了泡沫轻质土各强度参数与加筋率、围压之间的关系,获取了加筋泡沫轻质土裂纹扩展规律,建立了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提出了加筋泡沫轻质土各强... 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对比在不同加筋率和围压下,聚丙烯纤维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剪切力学特性;研究了泡沫轻质土各强度参数与加筋率、围压之间的关系,获取了加筋泡沫轻质土裂纹扩展规律,建立了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提出了加筋泡沫轻质土各强度参数关于加筋率和围压的本构方程;将不同加筋率的试验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进行分析,得到了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获取了曲线方程中各参数关于加筋率、围压2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加筋泡沫轻质土三轴剪切强度和黏聚力均随加筋率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加筋率达到0.75%时达到峰值;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内摩擦角受加筋率影响较小,说明纤维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黏聚力来影响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强度;而强度降低率随着加筋率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大从40%左右降低至10%左右时达到稳定;加筋率一定时,加筋泡沫轻质土的极限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着围压的升高呈增加趋势;经过分析体积裂纹曲线发现加筋泡沫轻质土破坏时主要经历受压、产生裂缝、纤维承受拉力限制裂缝、裂缝扩展张力过大纤维拔出4个阶段,而加筋泡沫轻质土达到屈服阶段时往往包括裂纹的稳定扩展阶段和裂纹的不稳定扩展阶段2个裂纹发育过程,由于缺乏筋材,泡沫轻质土属于脆性破坏,因此,没有裂纹不稳定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加筋泡沫轻质土 三轴剪切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裂纹闭合模型 残余强度
原文传递
Resonant frequencies of a piezoelectric drum transducer 被引量:6
3
作者 jiang-bo yuan Tao XIE +1 位作者 Xiao-biao SHAN Wei-shan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313-1319,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iezoelectric-metal structure called a drum transducer. An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drum transducer is obtained based on thin plate elastic theory of piezoelectric ... This paper presents a piezoelectric-metal structure called a drum transducer. An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drum transducer is obtained based on thin plate elastic theory of piezoelectric and metal material combined with the Rayleigh-Ritz metho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excitation frequency of the drum transducer.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input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rum transducer was measured using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the FEM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ffect of geometrical changes to the thick-walled steel ring of the drum transducer at the first resonance frequency is also describ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EM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dru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ner diameter of the thick-walled steel 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ECTRIC Drum transducer Resonance frequency
原文传递
花岗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洋林 许江波 +3 位作者 费东阳 崔易仑 陈能远 牛利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2,共8页
采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花岗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RFPA模拟岩石破裂过程,详细分析了单轴压缩下花岗岩各特征应力大小、损伤过程、破坏模式及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花岗岩在单轴压缩下裂纹闭合应力、裂纹起始应力、损伤应力分别占峰... 采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花岗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RFPA模拟岩石破裂过程,详细分析了单轴压缩下花岗岩各特征应力大小、损伤过程、破坏模式及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花岗岩在单轴压缩下裂纹闭合应力、裂纹起始应力、损伤应力分别占峰值应力的41.1%、58.7%、88.3%;在损伤变量的基础上提出损伤变量临界值,以应变值为基础建立花岗岩损伤与裂隙演化之间的联系,定量分析了花岗岩裂隙演化4个阶段下损伤变量的变化;花岗岩单轴压缩下破坏模式与主裂隙方向有关,当主裂隙方向和轴向压应力方向平行时,花岗岩发生竖向劈裂破坏,当主裂隙方向与轴向压应力方向存在夹角时,花岗岩发生竖向劈裂与剪切组合破坏;根据RFPA 2D模拟得到花岗岩破裂结果,发现当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应力的46.9%时,花岗岩内部出现局部的微损伤,当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应力的63.3%时,花岗岩内部的微损伤累积引起局部的微裂纹,当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应力的88.3%时,花岗岩内部的微裂纹汇聚形成显裂纹,在显裂纹区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显裂纹相互贯通,最终导致花岗岩的宏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RFPA 单轴压缩 损伤变量 破坏模式
下载PDF
Creep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DD11 alloy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stress
5
作者 Yan-Fei Liu jiang-bo Sha +4 位作者 Yun-Song Zhao Chen-Guang Liu yuan-yuan Guo Jian Zhang Yu-Shi Luo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10-816,共7页
In this paper,the interrupted and ruptured creep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novel secon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named DD11 at 1100℃/130 MPa.The alloy exhibited typical creep curve including primary,ste... In this paper,the interrupted and ruptured creep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novel secon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named DD11 at 1100℃/130 MPa.The alloy exhibited typical creep curve including primary,steady,and tertiary three creep stages.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reep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γ′phases transform into rafted structur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teady creep and keep stable during the steady creep stage.As the creep goes on,the rafted structure further coarsens and the topological inversion occurs.In addition,at the primary creep,the dislocations mainly move in theγmatrix and pile up in theγ/γ′interface since the matrix channels widen slightly.The formation of the regular interfacial dislocation networks occur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teady creep.Under the low stress,the dominated deformation mechanism during steady creep stage is the climbing of the〈010〉type edge dislocation.Furthermore,the effect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n creep property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11 alloy Creep property Interrupted creep test Rafted structure Deform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基于思维进化算法优化的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
6
作者 刘琦 董娟 +4 位作者 韩晓阳 乔江波 鱼洋 袁银颍 朱元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8,共10页
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发(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0))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但该区域纬度相对较高、气温相对较低,ET_(0)影响因素多、估算的不确定性高。研究选取东北地区20个代... 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发(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_(0))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但该区域纬度相对较高、气温相对较低,ET_(0)影响因素多、估算的不确定性高。研究选取东北地区20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61-2019年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模拟东北地区ET_(0)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思维进化算法(Mi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MEA)优化模型参数,以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为标准值,比较9种不同输入因子的模型精度,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东北地区ET_(0)的年平均值在567.81~1080.66 mm之间,东北地区北部的年均ET_(0)值呈上升趋势,中部平原及南部沿海呈下降趋势;(2)通过对东北地区20个站点使用不同类型模型计算ET_(0)的评估,优化前精度表现:辐射型模型>湿度型模型>温度型模型。其中Mak模型在东北地区的计算精度最高,相应的R^(2)、NSE、RMSE、和MAE中位数值分别为0.801、0.786、0.570 mm/d和0.331 mm/d;(3)MEA算法优化后,对9种经验模型的R^(2)、NSE、RMSE和MAE提升幅度分别为14.43~47.15%、14.84~50.47%、5.42~46.79%、7.47~39.86%。优化后的Mak模型相应的R^(2)、NSE、RMSE、和MAE中位数值分别为0.910、0.907、0.510 mm/d、0.291 mm/d。因此,在气象资料缺乏情景下,Mak模型可作为东北地区ET_(0)计算的最优模型,并且MEA算法优化能够高效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实现了准确性和效率之间更优化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思维进化算法 时空特征 经验模型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设计优选方案 被引量:4
7
作者 辜云 陈江波 +3 位作者 郑玉圆 涂将辉 夏永强 赵能卿 《汽车电器》 2020年第12期14-16,共3页
为了保证车辆远程控制通信的安全,TBox与整车的控制通信报文必须通过加密、握手、认证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防护。本文介绍一种TBox-网关报文加密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关键词 车联网 BOX 加密 握手 远程控制 认证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AlSiFeMm非晶纳米晶涂层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奇 程江波 +3 位作者 冯源 梁秀兵 陈永雄 胡振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3,共9页
目的研究AlSiFeMm(Mm为镍包混合稀土)非晶纳米晶涂层在干摩擦和3.5%NaCl溶液中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采用Rtec(MFT-3000)往复式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在干摩擦条件和有腐蚀介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使用LEXTOL3000-IR非接触三维表面轮廓仪... 目的研究AlSiFeMm(Mm为镍包混合稀土)非晶纳米晶涂层在干摩擦和3.5%NaCl溶液中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采用Rtec(MFT-3000)往复式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在干摩擦条件和有腐蚀介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使用LEXTOL3000-IR非接触三维表面轮廓仪测定涂层的磨损体积和磨痕的三维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铝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干摩擦条件下,铝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的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当磨损速度为10 mm/s、载荷为15 N时,涂层相对耐磨性为6061铝合金的2.5倍,其磨损机制为脆性剥落、磨粒磨损,并伴随氧化磨损。在3.5%NaCl溶液中,涂层的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磨损速度为35 mm/s、载荷为30N时,涂层的耐磨性能约为6061铝合金的8倍,其失效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和腐蚀磨损。结论铝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在干摩擦和腐蚀介质中均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耐磨性能,可以作为轻质合金涂层应用于表面防护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非晶纳米晶 涂层 干摩擦 腐蚀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冬奥气象图形产品可视化模型研究
9
作者 丰德恩 唐卫 +4 位作者 王慕华 郝江波 袁亚男 赵瑞 王孝通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高质量图形产品是冬奥气象服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基于冬奥气象数据高时空分辨率特征,研究了由多维气象信息向制图要素转换的冬奥气象图形产品可视化概念模型;设计了由基于数据引擎的结构映射、赛事服务的空间映射、组件应用的元素映射和... 高质量图形产品是冬奥气象服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基于冬奥气象数据高时空分辨率特征,研究了由多维气象信息向制图要素转换的冬奥气象图形产品可视化概念模型;设计了由基于数据引擎的结构映射、赛事服务的空间映射、组件应用的元素映射和派生思想的属性映射组成的冬奥气象图形产品可视化过程模型。针对差异化、准实时气象服务制图需求,设计了基于DVDL可视化描述语言的制图表达框架,对可视化模型进行业务组织,研发了冬奥气象图形产品加工系统,提供50余种基础产品样式和所见即所得的制图编辑功能,支持任意位置点长时间序列气象产品、山地赛场三维气象产品和多赛区综合服务气象产品的制图渲染。成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中应用,生产了200余种不用服务主题气象图形产品,后续也可为其他冬季赛事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精细化产品制作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气象服务 可视化 渲染模型 产品加工
下载PDF
单中心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景景 乌仁陶古斯 +5 位作者 昃峰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下腔途径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应用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8±13.3... 目的探讨经下腔途径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应用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8±13.3)岁,其中男性44例(81.5%),共拔除电极导线110根,其中心房电极45根(40.9%),右室电极57根(51.8%),除颤电极2根(1.8%),左室电极6根(5.5%)。平均植入年限9(2~27)年。其拔除原因分别为囊袋感染44例(81.5%),菌血症5例(9.3%),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5.5%),电极故障2例(3.7%)。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4%,临床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死亡及需外科干预的主要并发症。结论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 拔除 感染 下腔装置
原文传递
综合型有机化学实验设计:N-苄氧基-2-氯-2-苯乙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刚 孙琦 +3 位作者 何照林 奚江波 袁华 尹传奇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52,共4页
以苯甲醛和丙二腈为起始原料,经Knoevnagel缩合、环氧化、环氧化合物开环等3步反应,合成N-苄氧基-2-氯-2-苯乙酰胺,并对产物进行红外和核磁表征。实验内容与基础有机化学理论知识高度契合。结合产物分子结构的波谱分析,对于培养学生有... 以苯甲醛和丙二腈为起始原料,经Knoevnagel缩合、环氧化、环氧化合物开环等3步反应,合成N-苄氧基-2-氯-2-苯乙酰胺,并对产物进行红外和核磁表征。实验内容与基础有机化学理论知识高度契合。结合产物分子结构的波谱分析,对于培养学生有机化合物多步合成能力和波谱解析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苄氧基-2-氯-2-苯乙酰胺 合成与表征 综合型有机化学实验
原文传递
HD-Grid高密度标测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9 位作者 何金山 王龙 李鼎 苑翠珍 昃峰 吴寸草 杨丹丹 周旭 隗祎 周晶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 目的应用高密度标测导管HD-Grid(HDG),准确识别肺静脉再连接,降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率.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入选30例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房颤复发患者,分别使用环肺电极和HDG进行左房电解剖标测,比较两组间识别出肺静脉再连接的差异,并以此指导再次肺静脉隔离,观察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8.00±8.25)岁,男18例,女12例.应用HDG标测,24例发现了72处肺静脉再连接,应用环肺电极,仅在12例患者中发现了24处肺静脉再连接.与环肺电极相比,HDG可以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位点数[3(2,4)vs 0.8(0.4,1.0),P<0.05].30例在HDG指导下再次肺静脉隔离后,在12个月随访时间内,5例再次出现房颤复发,其中能够识别到肺静脉再连接者,仅1例出现房颤复发.结论HDG能帮助识别出更多的肺静脉再连接,以其指导肺静脉隔离,降低房颤复发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复发 高密度标测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循环加卸载下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变形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江波 王元直 +6 位作者 祁玉 曹宝花 骆永震 晏长根 杨晓华 包含 向钰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的损伤变形特性,选用UNSAT非饱和土三轴仪开展50 kPa围压作用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以泊松比、弹性模量提高率及弹塑性变形趋势为参数,分析不同纤维质量分数条件下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的力学特性和...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的损伤变形特性,选用UNSAT非饱和土三轴仪开展50 kPa围压作用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以泊松比、弹性模量提高率及弹塑性变形趋势为参数,分析不同纤维质量分数条件下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质量分数达到0.50%~1.00%时,初次弹性模量提高率为56.88%~69.43%,纤维对泡沫轻质土内部初始缺陷的改善作用最佳;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试样的弹性模量提高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泊松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经历最初的2、3次循环荷载作用后趋于稳定直至试样破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的轴向弹性应变与总应变之比逐渐降低,试样内部损伤变形逐渐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泡沫轻质土 循环加卸载 弹性模量 损伤变形 泊松比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雷腾舒的体外代谢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叶 杜江波 +4 位作者 冯慧瑾 左建平 许红涛 李援朝 钟大放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84-1492,共9页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雷公藤甲素衍生物雷腾舒的体外代谢特征。将雷腾舒分别与人、猴、犬、大鼠或小鼠的肝细胞一起孵育,共鉴定出4个代谢物,分别为环氧水解开环代谢物(M1)、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M2)和单氧化并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M3-1和M3...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雷公藤甲素衍生物雷腾舒的体外代谢特征。将雷腾舒分别与人、猴、犬、大鼠或小鼠的肝细胞一起孵育,共鉴定出4个代谢物,分别为环氧水解开环代谢物(M1)、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M2)和单氧化并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M3-1和M3-2)。在人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共鉴定出7个代谢物,分别为脱氢代谢物(M4)和单氧化代谢物(M5-1~M5-6)。通过化学半合成和大鼠原代肝细胞孵育的方法获得代谢物的对照品,并与以上代谢物相比对,确认了5个代谢物的结构,分别为12,13-环氧水解开环代谢物M1、12-谷胱甘肽结合代谢物M2、(16S)-单羟基化代谢物M5-1、(2R)-单羟基化代谢物M5-4和(19R)-单羟基化代谢物M5-5。体外活性评价显示,仅(2R)-羟基化代谢物表现出弱的免疫抑制活性,其活性不足母体药物的十分之一,同时毒性也显著降低。提示雷腾舒可能在体内经历代谢失活和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腾舒 药物代谢 代谢物鉴定 肝细胞 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Effe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n sciatic nerve injury caused by echinococcosis 被引量:2
15
作者 Wan-Long Xu Dilimulati·Aikeremu +6 位作者 Jun-Gang Sun Yan-Jun Zhang jiang-bo Xu Wen-Zheng Zhou Xi-Bin Zhao Hao Wang Hong yu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580-586,共7页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has a good killing effect on femoral echinococcosis.However,the sciatic nerve around the lesion is irreversibly damaged owing to bystander effects.Althoug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has a good killing effect on femoral echinococcosis.However,the sciatic nerve around the lesion is irreversibly damaged owing to bystander effects.Althoug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hows great advantages for precise dose distribution into lesions,it is unknown wheth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can perfectly protect the surrounding sciatic nerve on the basis of good killing of femoral echinococcosis foci.Therefore,this study comparatively analyzed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on the basis of safety to peripheral nerves.Pure-breed Meriones meridiani with bilateral femoral echinococco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was used to treat left femoral echinococcosis of Meriones meridianus,while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was used to treat right femoral echinococcosis of the same Meriones meridianus.The total radiation dose was 40 Gy.To understand wheth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can kill femoral echinococcosis,trypan blue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bone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nd protoscolex death after radiotherapy.Additionally,enzyme 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tilized to measure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protoscolex after radiotherapy.One week after radiotherapy,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echinococcosis in bilateral femurs of Meriones meridiani treated b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sappeared.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ortality rate of protoscolece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etween the bilateral femurs of Meriones meridiani.Moreo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protoscolex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etween bilateral femurs.To understand the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surrounding the foci of femoral echinococcosis caused b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the ultrastructure of sciatic 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factor model NEURON peripheral nerve PLASTICITY protein recovery REGENERATION REPAIR
下载PDF
网格状定位器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切口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辛江波 陈卫伶 +5 位作者 孙昊轩 袁渭 李菁菁 张曦 李志军 李东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网格状定位器在确定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切口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2017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应用网格状定位器确定下颌骨骨折皮肤切口位置。A组:20例,应用网格状定位器,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网格状定位器在确定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切口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2017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应用网格状定位器确定下颌骨骨折皮肤切口位置。A组:20例,应用网格状定位器,手术治疗;B组:20例,传统经验手术切口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是否二次延长手术切口、并发症及预后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减少约20min,无1例出现二次延长手术切口,并发症与预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网格状定位器可以在皮肤表面准确定位髁突骨折部位及骨折线走向,为手术切口选择提供明确依据,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二次延长手术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骨折 定位 切口
下载PDF
弹性蛋白酶生物催化酯水解的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琦 王刚 +3 位作者 何照林 奚江波 袁华 尹传奇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5,共5页
酯的水解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传统的酯水解实验设计是利用酸性或碱性环境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水解,而本实验设计将酯水解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利用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功能,在常温及中性环境下实现对4-三氟甲基-7-丙酰氧... 酯的水解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传统的酯水解实验设计是利用酸性或碱性环境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水解,而本实验设计将酯水解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利用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功能,在常温及中性环境下实现对4-三氟甲基-7-丙酰氧基香豆素的水解。该实验设计创新性地将酯水解和酶催化相结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化学生物学复合型人才。同时,生物催化反应具有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符合当代绿色化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水解 生物催化 弹性蛋白酶 化学生物学
原文传递
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10kHz PLIF测量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龙 于欣 +8 位作者 彭江波 田野 曹振 钟富宇 欧阳浩 张善春 武国华 袁勋 刘文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1-366,共6页
应用自主研制的10kHz OH-PLIF(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系统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的可视化。在直连式脉冲燃烧风洞上开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点火、电火花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三种点火方式的火焰结构演变过程OH-PLIF测试... 应用自主研制的10kHz OH-PLIF(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系统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的可视化。在直连式脉冲燃烧风洞上开展了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点火、电火花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三种点火方式的火焰结构演变过程OH-PLIF测试,采集了时间间隔为100μs的高分辨率火焰图像,进一步计算得到火焰OH基荧光强度和火焰面积的时间演化特性及火焰质心发展轨迹。研究发现:三种点火方式的初始火核发展时间均小于1ms;点火过程中,火焰均先沿凹腔壁面向下游传播,在斜坡附近转向上游传播,火焰质心运动速度为100~450m/s;相对其它两种点火过程,自点火存在强烈振荡现象。研究表明,高频PLIF技术是发动机点火过程可视化最有潜力的手段之一,是发动机燃烧机理和设计方法研究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PLIF技术 超燃冲压发动机 点火 火焰结构 火焰质心
下载PDF
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景景 段江波 +4 位作者 昃峰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男性44例(78...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男性44例(78.6%),女性12例(21.4%),年龄(66±13)岁。有囊袋感染清创史的35例(62.5%),有起搏器更换史23例(41.1%),深静脉置管2例(3.6%),糖尿病史11例(19.6%),乙肝病史5例(8.9%),肿瘤史2例(3.6%)。56例中1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余55例患者均行电极导线拔除治疗,其中12例为外科拔除。术中发生心脏压塞3例(5.5%),肺栓塞1例(1.8%),再植入患者27例(49.1%),无一例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囊袋感染后保守清创治疗与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直接相关,一旦明确诊断应行电极导线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囊袋感染 电极导线 拔除
原文传递
His束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隗祎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及指证、成功率、拔除工具的应用、拔除再植入His束区域的情况。结果17例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患者,其中男性9例(52.9%);年龄(59.5±18.4)岁。电极导线拔除指证:囊袋感染患者13例(76.5%);非感染患者4例(23.5%),其中电极故障2例(11.8%),电极穿孔1例(5.9%),上腔静脉闭塞1例(5.9%)。17例均成功拔除所有电极导线,成功率100%,1例(5.9%)His束电极拔除术中出现脑梗症状。17例中1例有2根His束电极植入,共拔除His束电极导线18根(43.9%),电极植入时间为(19.6±16.5)个月。其中13根(72.2%)His束电极导线通过徒手逆时针旋转拔除,其余5例(27.8%)His束电极导线通过下腔装置拔除。植入时间<12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7根(38.9%),拔除均为徒手拔除;植入12~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8根(44.4%),2根(25%)His束电极导线需要借助工具拔除;植入时间>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3根(16.7%),均需工具辅助拔除。再植入His束电极9例(64.2%),成功率为88.9%。结论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高,植入时间大于3年拔除通常需要借助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His束电极导线拔除 植入装置感染 His束区域起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