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天丸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付昆 付文君 +5 位作者 魏江平 郑航 吴倩 孟诗 刘慧兰 徐世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1-404,433,共5页
目的:考察正天丸镇痛作用以及镇痛机制,为其治疗偏头痛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小鼠连续预给药5 d,采用热板、冰乙酸、甲醛3个经典疼痛动物模型观察正天丸对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疼痛模型各组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 目的:考察正天丸镇痛作用以及镇痛机制,为其治疗偏头痛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小鼠连续预给药5 d,采用热板、冰乙酸、甲醛3个经典疼痛动物模型观察正天丸对疼痛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疼痛模型各组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_2(PGE_2)和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ELISA法检测脑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讨其镇痛的作用机制。结果:正天丸能提高热刺激小鼠的痛阈值,延长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并能显著缩短甲醛致痛小鼠的Ⅰ相和Ⅱ相舔、咬足时间;明显降低甲醛致疼痛模型小鼠血清PGE_2、脑组织Glu和CGRP含量,显著提高外周血清NO含量。结论:正天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抑制中枢Glu、CGRP释放、降低外周疼痛介质PGE_2含量、促进外周NO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镇痛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谷氨酸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蒋丽萍 吴芳艳 吴小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拟行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目的探讨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拟行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科学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VAS)呈现下降趋势,术后6h、12h、24h和48h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科学理念的护理干预用于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排气、进食及早期活动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原文传递
电化水去除淡水鱼土腥味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鲍斌 王超 +5 位作者 邓棚文 梁勤朗 李杰 陈聪 蒋礼平 吴宗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改善淡水鱼土腥味严重导致品质下降的现状,实验从淡水鱼终端暂养环节出发,以电化水暂养淡水鱼,探讨去除土腥味效果和实用性。结果显示,电化水通过比常规水体更小的水分子团簇结构以及更低的粘度、更强的渗透性和溶解力等理化性质实现... 为改善淡水鱼土腥味严重导致品质下降的现状,实验从淡水鱼终端暂养环节出发,以电化水暂养淡水鱼,探讨去除土腥味效果和实用性。结果显示,电化水通过比常规水体更小的水分子团簇结构以及更低的粘度、更强的渗透性和溶解力等理化性质实现鱼肉土腥味物质的快速脱除,暂养淡水鱼24 h可去除64.66%以上土臭素(Geosmin)和24.45%以上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相比井水分别提高136.65%、196.1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水 淡水鱼 土腥味 土臭素 二甲基异莰醇
下载PDF
不同肥力红壤水稻土根际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动态 被引量:39
4
作者 江春玉 刘萍 +2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除1~2 mm粒级外,水稻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有显著变化;取样时期、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0.25~1 mm和0.053~0.25 mm粒级含量有显著影响。高肥力土壤中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59.8%~72.0%),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比例最高,取样时期显著影响>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2 mm粒级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率较低,平均重量直径(MWD)较高,种植水稻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的稳定性。两种肥力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1~2 mm粒级最高,0.053~0.25 mm粒级最低,大团聚体中显著高于微团聚体。根际土壤中,水稻成熟期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插秧前无显著差异,而分蘖期和孕穗期有明显波动;水稻的生长降低了大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对高肥力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低肥力土壤中,根际作用主要影响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取样时期影响团聚体碳氮含量;高肥力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受根际作用和取样时期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团聚体 生育期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