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永久起搏器患者中QRS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邢福威
江竞舟
+5 位作者
胡晓亮
冯冲
何建桂
董吁钢
马跃东
唐安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8-625,共8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记录。QRSd在部分胸前导联(V1,V4和V6)、I导联和AVF导联都有测量,QRS波差值由术后起搏QRSd减去术前QRSd获得。【结果】AF发生在64(35.56%)例患者中。AF发生组和没有AF发生组间,术前的QRSd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QRSd差值在V4导联(P=0.022)和V6导联(P=0.001)有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P=0.005,HR 1.822,95%CI 1.174-2.718,QRSd的间隔区值定为40 ms)和左心房直径(P=0.045,HR 1.042,95%CI 1.001-1.08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可以预测AF的发生,尤其是术前QRSd较长的患者(≥120 ms,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685-0.967)。【结论】V6导联的QRSd差值与术后AF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RS波宽度
心房颤动
起搏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密度高分辨标测下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杰
严凤娇
+5 位作者
唐娜
苏晨
江竞舟
刘梦辉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观察在高密度、高分辨率视觉下的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外科术后房速,应用Orion微电极网蓝与Rhythmia标测系统进行标测消...
【目的】观察在高密度、高分辨率视觉下的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外科术后房速,应用Orion微电极网蓝与Rhythmia标测系统进行标测消融治疗的全部患者。【结果】共入选21名患者,总共记录到26种房速,平均每种房速的标测时间为(19.1±7.1)min,所采取的电图(19495±12798)个。26种房速中,按部位分:20(76.9%)个位于右房,5(19.2%)个位于左房,1(3.8%)个为左右双房大折返;按心动过速机制分:24(92.3%)个为大折返房速,1(3.8%)个为微折返,1(3.8%)个为局灶房速。在大折返房速中,7个为双环“8”字折返,消融一环过程中有4个转为单环折返。另有一例为跨房间隔传导的双房大折返。21例患者2例复发,其中1例当时仅对游离壁疤痕至下腔静脉的连线进行消融,后再次手术时标测为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速。【结论】心外科术后房速形式多样,以大折返房速为主,极少数为微折返或局灶起源。大折返房速可表现为双环折返或双房大折返。消融时除针对本次心动过速外,还需根据心房的基质情况进行预防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高密度标测
微电极
消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细胞介素-17A在心房颤动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3
作者
刘梦辉
严凤娇
+9 位作者
苏晨
张小宇
江竞舟
马跃东
冯冲
柳俊
唐安丽
董吁钢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结果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10例),非房颤患者24例.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3.1%,2.2%~3.9%)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2.1%,1.0%~3.4%;H=2.6,P=0.009);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P=0.150);房颤患者的外周血(3.3%,2.6%~4.0%)、右心房(3.4%,2.4%~4.4%)和左心房(3.3%,2.6%~4.1%)中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86).结论房颤与炎性因子IL-17A的表达升高相关,但是这一现象可能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无关;此外,房颤的炎症反应状态可能与全身系统炎症反应相关,而非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心房颤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久起搏器患者中QRS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邢福威
江竞舟
胡晓亮
冯冲
何建桂
董吁钢
马跃东
唐安丽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8-625,共8页
基金
中山大学"5010计划"(2007011)
文摘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记录。QRSd在部分胸前导联(V1,V4和V6)、I导联和AVF导联都有测量,QRS波差值由术后起搏QRSd减去术前QRSd获得。【结果】AF发生在64(35.56%)例患者中。AF发生组和没有AF发生组间,术前的QRSd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QRSd差值在V4导联(P=0.022)和V6导联(P=0.001)有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P=0.005,HR 1.822,95%CI 1.174-2.718,QRSd的间隔区值定为40 ms)和左心房直径(P=0.045,HR 1.042,95%CI 1.001-1.08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可以预测AF的发生,尤其是术前QRSd较长的患者(≥120 ms,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685-0.967)。【结论】V6导联的QRSd差值与术后AF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心电图
QRS波宽度
心房颤动
起搏器
Keywords
electrocardiography
QRS dur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pacemaker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密度高分辨标测下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杰
严凤娇
唐娜
苏晨
江竞舟
刘梦辉
何建桂
王礼春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B010106007)。
文摘
【目的】观察在高密度、高分辨率视觉下的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外科术后房速,应用Orion微电极网蓝与Rhythmia标测系统进行标测消融治疗的全部患者。【结果】共入选21名患者,总共记录到26种房速,平均每种房速的标测时间为(19.1±7.1)min,所采取的电图(19495±12798)个。26种房速中,按部位分:20(76.9%)个位于右房,5(19.2%)个位于左房,1(3.8%)个为左右双房大折返;按心动过速机制分:24(92.3%)个为大折返房速,1(3.8%)个为微折返,1(3.8%)个为局灶房速。在大折返房速中,7个为双环“8”字折返,消融一环过程中有4个转为单环折返。另有一例为跨房间隔传导的双房大折返。21例患者2例复发,其中1例当时仅对游离壁疤痕至下腔静脉的连线进行消融,后再次手术时标测为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速。【结论】心外科术后房速形式多样,以大折返房速为主,极少数为微折返或局灶起源。大折返房速可表现为双环折返或双房大折返。消融时除针对本次心动过速外,还需根据心房的基质情况进行预防性干预。
关键词
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高密度标测
微电极
消融
Keywords
post-cardiac-surgical atrial tachycardia
ultrahigh-density mapping
mini-electrodes
ablation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细胞介素-17A在心房颤动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3
作者
刘梦辉
严凤娇
苏晨
张小宇
江竞舟
马跃东
冯冲
柳俊
唐安丽
董吁钢
何建桂
王礼春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724-72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结果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10例),非房颤患者24例.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3.1%,2.2%~3.9%)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2.1%,1.0%~3.4%;H=2.6,P=0.009);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P=0.150);房颤患者的外周血(3.3%,2.6%~4.0%)、右心房(3.4%,2.4%~4.4%)和左心房(3.3%,2.6%~4.1%)中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86).结论房颤与炎性因子IL-17A的表达升高相关,但是这一现象可能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无关;此外,房颤的炎症反应状态可能与全身系统炎症反应相关,而非局部炎症反应.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心房颤动
炎症反应
Keywords
Interleukin-17A
Atrial firillation
Inflammation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永久起搏器患者中QRS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邢福威
江竞舟
胡晓亮
冯冲
何建桂
董吁钢
马跃东
唐安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密度高分辨标测下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李杰
严凤娇
唐娜
苏晨
江竞舟
刘梦辉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细胞介素-17A在心房颤动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刘梦辉
严凤娇
苏晨
张小宇
江竞舟
马跃东
冯冲
柳俊
唐安丽
董吁钢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