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蛇绿岩 被引量:68
1
作者 刘永江 冯志强 +5 位作者 蒋立伟 金巍 李伟民 关庆彬 温泉波 梁琛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17-3047,共31页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其所属微陆块的基底属性及拼贴位置、洋-陆转换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我们将东北地区微陆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增生地体、松嫩-锡林浩特地...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其所属微陆块的基底属性及拼贴位置、洋-陆转换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我们将东北地区微陆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增生地体、松嫩-锡林浩特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时综述了东北地区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的时空分布、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新资料,讨论了其构造背景及俯冲-增生过程。东北地区增生造山不仅涉及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还可能与泛大洋有关,包括早奥陶世-晚三叠世古亚洲洋主洋盆及古亚洲洋分支--新元古代-晚寒武世新林-喜桂图洋、早寒武世-晚石炭世嫩江洋、新元古代-晚志留世黑龙江洋和晚二叠世-中侏罗世牡丹江洋的演化。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东北地区古亚洲洋分支洋盆全部闭合,所有微陆块完成聚合形成统一的东北陆块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主洋盆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从早到晚以剪刀式最终闭合,完成东北陆块群与华北板块的拼接。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启动,东北地区进入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东北地区 蛇绿岩 古亚洲洋 俯冲 增生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经济环境效应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奇茹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刘凯 姜丽伟 曹静 邵靖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866-4878,共13页
【目的】通过5年连续监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经济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旱地小麦科学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于2013—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田试验区,通过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 【目的】通过5年连续监测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经济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旱地小麦科学高效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于2013—2018年在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田试验区,通过农户施肥(FP)、测控施肥(OF)、有机肥替代化肥(OFM)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OFB)4个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养分吸收转移特征,肥料利用效率,土壤环境等的影响。【结果】(1)与FP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减施化肥氮素3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17.2%—21.4%、纯收入显著提高44.3%—54.7%;与OF处理相比,OFM、OFB处理5年平均替代化肥氮素40%,增加了公顷穗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显著提高6.0%—9.8%,纯收入显著提高12.9%—21.0%。(2)OFM、OFB处理与OF处理相比,籽粒氮含量显著提高9.6%—12.8%,磷含量显著提高12.5%—17.9%;籽粒氮、磷、钾的花前营养器官转移量与花后土壤吸收量均有所提高,特别是促进了籽粒中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8%—50.5%,70.5%—76.2%。(3)与OF处理相比,OFM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3.9%和6.2%。OFB处理的氮、磷肥的表观回收率显著提高48.6%和65.5%,氮、钾肥的农学效率显著提高71.3%和51.3%,偏生产力显著提高20.3%和10.0%。(4)经过5年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肥力(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所提高,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显著减少9.6%—23.0%,且2 m土层硝态氮无明显淋溶现象。【结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籽粒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氮、磷素的花后土壤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旱地麦田高效持续生产和发展绿色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有机替代 产量效率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浅层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梁兴 徐政语 +6 位作者 张介辉 张朝 李兆丰 蒋佩 蒋立伟 朱斗星 刘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3-1048,共16页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赋存与产能潜力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厚度、物性、顶/底板封闭性、含气性及可压性五大地质要素,气藏显现出吸附气含量偏高、地层弱超压、初期产量相对偏低、气井产量稳定、递减率低等特征...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赋存与产能潜力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厚度、物性、顶/底板封闭性、含气性及可压性五大地质要素,气藏显现出吸附气含量偏高、地层弱超压、初期产量相对偏低、气井产量稳定、递减率低等特征。通过创新集成,形成了浅层页岩气甜点选区评价技术、产能目标导向高效布井技术、国产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技术、浅层页岩气体积压裂与精细控压排采等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建立了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开发示范基地,推动了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引领了四川盆地以外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海相山地浅层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开发 关键技术 地质特征 浅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太阳背斜区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璐 赵国慧 +6 位作者 李廷亮 姜丽伟 王嘉豪 宋红梅 员明鑫 杨立帆 王灏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3-132,共10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可为旱作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S0(不还田)、S1/2(1/2倍还田)、S1(1倍还田)、S2(2倍还田)4个处理,通过连续3a试验研究了不同...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可为旱作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S0(不还田)、S1/2(1/2倍还田)、S1(1倍还田)、S2(2倍还田)4个处理,通过连续3a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变化情况,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与胡敏素碳(Humin Carbon,HM-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旱塬麦田土壤,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0.25 mm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0.25 mm微团聚体及粉黏粒含量逐渐减少;S2处理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团聚体质量百分数较S0处理分别增加了14.7%(P<0.05)、22.2%(P<0.05)、13.9%(P<0.05),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秸秆还田提高了全土TOC含量,以S2处理下土壤TOC含量最高,较S0处理增加了28.1%(P<0.05)。另外,秸秆还田提升了>0.25~2 mm团聚体中HM-C、HA-C和FA-C含量,其中S2处理较S0处理分别提高了19.0%(P<0.05)、25.5%(P<0.05)、14.9%(P<0.05),并且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的比值(HA-C/FA-C)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0.053 mm粉黏粒的FA-C含量变化是引起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能解释其变化的64.1%。总体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黄土旱塬麦区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向水稳性大团聚体的转化,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及各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并进一步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且秸秆还田量越高,提升幅度越大。2倍秸秆还田量对当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结构改善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旱地土壤肥力和碳汇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黄土旱塬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麦田
下载PDF
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冯志强 刘永江 +8 位作者 金巍 蒋立伟 李伟民 温泉波 李小玉 张铁安 杜兵盈 马永非 张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蛇绿岩 洋壳残片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潘都 戚兴国 +5 位作者 刘丽露 蒋礼威 陆雅翔 白莹 胡勇胜 陈立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98,共20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备受关注,但锂资源稀缺与分布不均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基于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离子穿梭原理的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适合于大规模储能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介...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备受关注,但锂资源稀缺与分布不均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基于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离子穿梭原理的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适合于大规模储能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介绍一些典型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新进展,评述其应用可行性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为长寿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储能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原文传递
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斗星 蒋立伟 +3 位作者 牛卫涛 姜忠诚 韩冰 杨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49-255,17,共8页
为满足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需求,根据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所含信息丰富的优势,探索其在"甜点"预测及综合评价、水平井位设计及优化、钻井跟踪、钻后分析(包括压裂方案设计)等阶段中应用,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优势,落实"甜... 为满足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需求,根据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所含信息丰富的优势,探索其在"甜点"预测及综合评价、水平井位设计及优化、钻井跟踪、钻后分析(包括压裂方案设计)等阶段中应用,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优势,落实"甜点"区,部署、优化井位,提高井筒完整性及优质储层钻遇率,进而为提高单井产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地质“甜点” 工程“甜点” 水平井轨迹优化 水平井导向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凯 谢英荷 +5 位作者 李廷亮 马红梅 张奇茹 姜丽伟 曹静 邵靖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95-2607,共13页
【目的】明确长期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和地膜覆盖措施下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吸收利用情况,指导该区小麦科学施肥、实现区域小麦增产。【方法】基于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区,于2012—2019年设置农户施肥种... 【目的】明确长期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和地膜覆盖措施下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吸收利用情况,指导该区小麦科学施肥、实现区域小麦增产。【方法】基于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区,于2012—2019年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农户模式)、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减氮处理)和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减氮覆膜)3种处理,具体分析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7年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冬小麦对氮磷钾肥吸收及利用效率、冬小麦花前花后营养元素转移和吸收以及0—2 m土层氮素残留状况。【结果】减氮处理较农户模式在总施氮量减少33.5%、平衡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吸氮量提高8.9%,氮肥、磷肥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6%、2.7%和55.0%。花前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24.2%,0—2 m土层硝态氮总残留量降低了34.4%。在减氮处理基础上进行地膜覆盖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24.3%和25.5%,籽粒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20.9%、35.0%和33.1%,氮、磷、钾肥表观回收率及其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7%、2.7%、4.8%和22.8%、22.8%、22.0%,花前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25.4%和57.5%,0—2 m土层硝态氮总残留量降低25.1%。【结论】通过减少氮肥用量和平衡施用磷钾肥,可在实现冬小麦稳产的前提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残留量。在减氮处理基础上进行覆膜种植后,可实现冬小麦产量的增加,促进养分的吸收转移,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时在降低硝态氮累积带来环境风险方面有更加显著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覆膜 黄土旱塬 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鹏万 邹辰 +7 位作者 李娴静 马立桥 蒋立伟 贾丹 梅珏 黄羚 陈向阳 李庆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2,共12页
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滇黔北地区潜在的页岩气接替层系。筇竹寺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古环境研究,对于筇竹寺组页岩气评层选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A井筇竹寺组有机碳、主微... 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滇黔北地区潜在的页岩气接替层系。筇竹寺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的古环境研究,对于筇竹寺组页岩气评层选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A井筇竹寺组有机碳、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测试,结合测井资料,按层段分析A井黑色页岩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黑色页岩形成的古环境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滇黔北探区筇竹寺组相关主、微量元素富集程度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相关;氧化还原敏感参数比值显示筇竹寺组沉积期水体整体由缺氧到贫氧再向氧化环境过渡,与Mo/TOC图解和U_(EF)-Mo_(EF)协变图所表征的水体滞留程度基本一致;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沉积期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筇一段受热液作用影响,筇一段相对筇二段和筇三段古生产力较高;筇一段沉积期水体强滞留性形成的缺氧古环境是有机质有效富集保存的关键,筇一段是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有利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地区 筇竹寺组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电子烟油中的5种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哲 吕建霞 +2 位作者 吴一荻 蒋力维 李冬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2-609,共8页
合成大麻素是目前世界上滥用最多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之一,其结构多变,更新迅速,目前已发展至新型第八代吲哚/吲唑酰胺类。近年来与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相关的案件逐渐增多,在实际案件中对缴获物中合成大麻素的定量分析需求随之增多... 合成大麻素是目前世界上滥用最多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之一,其结构多变,更新迅速,目前已发展至新型第八代吲哚/吲唑酰胺类。近年来与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相关的案件逐渐增多,在实际案件中对缴获物中合成大麻素的定量分析需求随之增多,但相应的检验鉴定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本研究针对电子烟油中5种常见的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同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实验对流动相的种类、洗脱梯度、柱温、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再结合外标法定量,实现了对5种合成大麻素的定量分析。样品用甲醇提取,在Waters ACQUITY UPLC CS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柱温35℃,流速0.3 mL/min,进样量1μL,乙腈和超纯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0 nm和302 nm。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5种合成大麻素可在10 min内完全分离,在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可以达到0.9999,检出限为0.2 mg/L,定量限为0.6 mg/L,满足实际样品分析需求。采用1、10、100 mg/L 3个水平的5种合成大麻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试验,日内精密度(n=6)均小于1.5%,日间精密度(n=6)均小于2.2%。以空白电子烟油为基质样品,在2、10、5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各待测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5%~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1.5%,准确度为-4.5%~1.9%。本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分离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电子烟油中5种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的定量测定,可满足相关鉴定工作的要求,也可为具有相似结构的合成大麻素的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大麻素 吲哚/吲唑酰胺 电子烟油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北京山区典型林分生长季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丽伟 张家琦 +1 位作者 赵一臣 赵永雷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叶面积指数为植物冠层表面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提供了结构化的定量信息,是估算植被冠层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以北京西山实验林场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域内5种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生长季内... 叶面积指数为植物冠层表面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提供了结构化的定量信息,是估算植被冠层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以北京西山实验林场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域内5种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面积指数表现为乔木林>草本层>灌木林;4种乔木林分类型生长季平均叶面积指数大小排序为栓皮栎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2)在整个生长季,4种乔木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大—平稳—减小”的趋势;3)灌木林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乔木林与草本层,就整个生长季,5种林分的变异系数为灌木林(荆条)>栓皮栎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典型林分 叶面积指数 生长季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成因解析: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度揭示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宇 徐春强 +10 位作者 郭玲莉 刘永江 王光增 刘博 李三忠 关庆彬 蒋立伟 陈昭旭 李法坤 周琦杰 袁菁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探索渤海湾盆地潜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基于前人对渤海湾盆地内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地震剖面的精确解析,结合相干切片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研究428构造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特别是对428构造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平面和剖面上的解析与断裂组合分析。结果发现:428构造东、西侧现今差异主要是由一条斜跨该构造的NEE向断裂导致的,对比邻区野外应变测量分析,识别出五期构造应力场,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各阶段应力场变化,并结合428构造及其周缘残留地层等方面的证据,进而认为428构造经历了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早期逆冲、燕山中-晚期伸展、燕山末期挤压及新生代右行右阶的走滑-拉分构造叠加的多期复合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走滑构造 潜山 构造叠加
下载PDF
施用不同污泥堆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晓芸 柯凯恩 +3 位作者 胡自航 郑景明 蒋丽伟 张家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5,共6页
使用污泥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污泥好氧堆肥和污泥热水解堆肥3种污泥产品进行林地施肥试验,连续5个月(6—10月)监测人工林地3种施肥处理方式和空白对照(CK)的土壤酶活性、养分、重金属3类指标随采样时间推移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 使用污泥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污泥好氧堆肥和污泥热水解堆肥3种污泥产品进行林地施肥试验,连续5个月(6—10月)监测人工林地3种施肥处理方式和空白对照(CK)的土壤酶活性、养分、重金属3类指标随采样时间推移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的采样监测发现,施用污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可分别提高39%、8%,随着采样时间的变化,这2种酶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酶、脱氢酶、脲酶活性随采样时间推移不断下降,但是经过施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3种堆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氮均高于对照,最大可提高126%。污泥好氧堆肥、污泥热水解堆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高于对照,最大可提高118%,表明施用污泥堆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施用污泥堆肥明显提高土壤中氮(N)、钾(K)、总有机碳(TOC)。3种污泥产品施用量均为30 t·hm^(-2),且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8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污染标准,表明按现有污泥产品施用量,林地土壤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土壤酶 微生物活性 重金属
下载PDF
贞芪扶正胶囊佐治对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疗效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姜立伟 邓延玉 +2 位作者 肖春芳 易倩 孙之中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贞芪扶正胶囊佐治对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疗效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 目的研究贞芪扶正胶囊佐治对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疗效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α-干扰素、5-氟尿嘧啶软膏及足叶草脂酊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病损严重程度、病损范围等症状体征积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程度、病损严重程度、病损范围等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贞芪扶正胶囊佐治对气阴不足型尖锐湿疣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芪扶正胶囊 气阴不足型 尖锐湿疣 疗效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伊金霍洛旗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颜世伟 蒋丽伟 张月莹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利用SRTM 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2017年7月份landsat 8遥感影像得到海拔、坡度、植被盖度、土壤侵蚀模数4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并计算出生态脆...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利用SRTM 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2017年7月份landsat 8遥感影像得到海拔、坡度、植被盖度、土壤侵蚀模数4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并计算出生态脆弱性指数,确定生态脆弱性分区。结果显示:一般区域面积占比6. 78%,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水源聚集区域;低度脆弱区域面积占比68. 53%,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东北部,中部偏西区域的大部分;中度脆弱区域面积占比24. 29%,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旗北部,西部和东北部少部分区域;重度脆弱区域面积仅占0. 4%。生态脆弱区域在雨季应注意防范水土流失和山洪灾害,旱季应注意防风固沙和寒潮冻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生态脆弱 评价 分区 伊金霍洛旗
下载PDF
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兴 单长安 +6 位作者 张磊 罗瑀峰 蒋立伟 张介辉 朱斗星 舒红林 李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99,共23页
浙江油田自2021年6月获得渝西地区大安流转区块以来,全力加大、加快深层页岩气勘探评价及实施,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不断深化,多口井产量测试实现工业突破,发现了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通过系统介绍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近两年... 浙江油田自2021年6月获得渝西地区大安流转区块以来,全力加大、加快深层页岩气勘探评价及实施,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不断深化,多口井产量测试实现工业突破,发现了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通过系统介绍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安区块近两年的勘探发现历程,从区域地质特征、沉积岩相、有机地球化学、孔隙-裂缝、物性、含气性、断裂特征、地质岩石力学性质和优质储层分布特征等对地质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了通过实践创新形成的大安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大安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沉积期整体处于江南—雪峰加里东期造山带北麓上扬子前陆盆地沉积中心,下部优质页岩层为深水陆棚相,强还原缺氧环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源储条件,有机生物富碳硅质页岩相发育、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优良、微观储集空间发育、物性好、页岩自封闭性好、含气性高,表现为过成熟度干气的超压连续型页岩气藏。基于良好的页岩顶、底板条件和隔档式褶皱构造形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窄陡背斜断层遮挡-宽缓向斜连续分布,构造转折带与低幅背斜构造富集高产”的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富集成藏模式(埋深为3500~4500 m),体现了“多场协同、多元耦合、多素叠置”的山地页岩气富集成藏赋存理论内涵。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适用于大安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5项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包括多尺度天然裂缝精细识别与稳定性评价技术、井平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评价与设计技术、高温安全优快钻井配套技术、密切压碎缝控增储提产兼顾套变防治的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2.0工艺技术、基于高频压力连续监测和人造气藏动态评估优化的深层页岩气精细控压返排技术。渝西地区大安深层页岩气田的勘探发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海相深层—超深层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地区大安区块 深层页岩气 勘探开发历程 成藏地质条件 关键技术 高频压力监测
原文传递
甘肃中部地区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峰 张浩珍 +3 位作者 梁晓龙 姜力玮 赵荣芳 陈强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3+B3方案的秸秆载畜量最多,发展潜力高达131.00万羊单位,经济效益可达137969.20万元,为最优方案;情景Ⅰ+情景Ⅱ不同组合方案下可收集秸秆资源模拟载畜量差异明显,其中,最优与最劣(A1+B1)方案相差96.33万羊单位,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巨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调整(B方案),对秸秆载畜量提升的影响最大。若在甘肃中部地区推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牧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化 载畜潜力 情景模拟 甘肃中部地区
下载PDF
箭型固相微萃取技术与GCMSMS联用方法用于水中异味化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建霞 赵一哲 +2 位作者 吴一荻 蒋力维 杨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7-1016,共10页
箭型固相微萃取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灵敏度高,机械性能好,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利用该技术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异味物质进行富集,然后通过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系统进行高通量筛查和定量分析.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温度... 箭型固相微萃取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灵敏度高,机械性能好,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利用该技术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异味物质进行富集,然后通过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系统进行高通量筛查和定量分析.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样口解吸的深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发现萃取头在进样口进行解吸时插入的深度对解吸速度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采用优化的参数建立了57种异味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相比于传统的固相微萃取方法,检测限下降1个数量级;方法准确度高,所有化合物的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能达到0.99以上;方法重复性很好,实际水样加标水平10 ng·L^(−1),重复测定10次,所有化合物的RSD值均小于20%,90%以上的化合物RSD小于10%.该方法各项性能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异味物质的检测要求,并且用于实际水样加标检测,无基质干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型固相微萃取 异味物质 顶空萃取 自动化样品前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二氧化硫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晴 姜丽巍 +3 位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0μL/L SO_(2)处理时,果实中SO_(2)残留量符合欧美发达国家鲜食葡萄进出口食品标准。SO_(2)处理有效提高了葡萄采后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同时,SO_(2)处理还提高了丙酮酸、乙醛和乙醇的含量,提高了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上调了VvPDC1、VvADH1、VvADH2、VvADH3、VvADH6、VvADH7和VvAAT的表达,下调了VvPDC 2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SO_(2)处理通过激活乙醇代谢途径,加快了葡萄采后香气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果实 乙醇代谢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基于聚类及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亮 林霞 +1 位作者 蒋丽维 刘宗尚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油田产量的精度与训练样本的代表性及数量息息相关。通常,采用油田生产数据或者油井生产数据构建训练样本。将油田作为训练样本,存在“小样本”的问题;将油井作为训练样本,由于老油田一般具有开发层系多、生产历史...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油田产量的精度与训练样本的代表性及数量息息相关。通常,采用油田生产数据或者油井生产数据构建训练样本。将油田作为训练样本,存在“小样本”的问题;将油井作为训练样本,由于老油田一般具有开发层系多、生产历史长、油井投产批次多等特点,人工标注能够代表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训练样本难度大,且耗时费力。本文将油田和油井生产数据有机融合构建训练样本,建立产量智能预测模型,预测油田产量。首先,采用无监督学习的K均值聚类算法,依据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信息对油井进行聚类分析,识别产量递减类别,并将每类油井转换成一口典型油井作为该类油井的代表;其次,将典型井作为预测对象,通过从每类油井中按比例随机抽取油井来增加训练样本数量,即将典型井和油井生产数据融合构建训练样本;最后,基于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建立模型预测典型井产量,进而预测油田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解决了油田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小样本”问题,又降低了油井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标注难度与工作量,并且精度符合现场生产要求,对油气产量智能预测的工程化落地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量 K-MEANS聚类 样本标注 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