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毛建斌 刘政 +3 位作者 姜玲 杨娅 曾欣 张峻恺 《中国医药》 202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库巴曲组(30...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库巴曲组(30例)与贝那普利组(28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目标剂量为20 mg/次,1次/d。沙库巴曲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目标剂量为200 mg/次,2次/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沙库巴曲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90.0%(27/30)比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沙库巴曲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长于/高于治疗前和贝那普利组,NT-proBNP水平、左心房前后径与右心房左右径明显低于/小于治疗前和贝那普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沙库巴曲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室间隔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前后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重构,并可能通过着力于心房结构的重塑,减轻慢性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沙库巴曲缬沙坦 盐酸贝那普利 心脏重构
下载PDF
基于岩体聚类分级的TBM掘进参数预测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建斌 郑赢豪 +4 位作者 荆留杰 陈帅 简鹏 于太彰 赵严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326-3337,共12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TBM掘进参数的精准预测可及时优化调整掘进参数,有效指导设备施工。根据吉林引松供水工程TBM3标段的现场掘进数据,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对TBM掘进参数和现场跟踪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实现由设备参数向岩体信息的转化... 复杂地质条件下TBM掘进参数的精准预测可及时优化调整掘进参数,有效指导设备施工。根据吉林引松供水工程TBM3标段的现场掘进数据,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对TBM掘进参数和现场跟踪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实现由设备参数向岩体信息的转化;而后利用k-means方法对所估计的岩体力学参数进行聚类分级,建立不同围岩等级的岩机数据库;最后以对应围岩等级下TBM岩机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运行或者控制参数作为模型输出目标,利用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与围岩等级相匹配的TBM预测模型,其预测值可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平均误差在12%以内。结果表明,基于岩体聚类分级的TBM掘进参数预测方法可显著改善围岩等级多变条件下TBM掘进参数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硬岩掘进机(TBM) 岩体聚类分级 极限学习机(ELM) 掘进参数预测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botanical origin of Chinese unifloral honeys by free amino acid profiles and chemometric methods 被引量:10
3
作者 zheng Sun Lingling Zhao +4 位作者 Ni Cheng Xiaofeng Xue Liming Wu jianbin zheng Wei Cao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17-323,共7页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five floral sources Chinese honeys(jujube, rape, chaste, acacia, and lungan) were measured using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li...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five floral sources Chinese honeys(jujube, rape, chaste, acacia, and lungan) were measured using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line was the main amino acid in most of the analyzed samples. Phenylalanine presents at the highest content in chaste honey samples, and the total amino acid contents of chaste honey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honey samples. Based on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honey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using chemometric methods(cluster analysis(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DA)). According to the CA results, chaste honeys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other honeys, while the remaining samples were correctly grouped together when the chaste honey data were excluded. By using DA, the overall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reached 100%.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mino acid contents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identify the botanical origin of unifloral hone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 Free AMINO ACID CHEMOMETRICS RP-HPLC
下载PDF
青年科研人才成长特征与资助策略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剑斌 安维东 +2 位作者 何彦 郑浙彬 高阵雨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5,共8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基金,对于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2011—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申请资助数据,从年度、学科、性别、职称等多维度系统分析青年科学基金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基金,对于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2011—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申请资助数据,从年度、学科、性别、职称等多维度系统分析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成长为面上项目获得者的特征规律,研究发现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显著提高了青年科研人员申请面上项目的竞争性与成功率,但也面临着面上项目成功转化率逐年降低与各科学部、性别、职称的申请者在成功转化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基金资助力度、强化项目绩效评价、完善女性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多元资助模式等优化资助策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科研人才 成长特征 资助策略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面上项目
原文传递
中红外固体激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松 李茂忠 +8 位作者 姜杰 康彬 王林 康民强 李剑彬 张帆 郑建刚 邓颖 崔旭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1-399,共9页
波长在3~5mm波段的中红外激光由于处于大气窗口波段,同时又是众多原子及分子的吸收峰,因此在光谱学、医学、通信、遥感、环境监测及红外对抗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固体激光器实现中红外激光输出的途径按照工作介质划分... 波长在3~5mm波段的中红外激光由于处于大气窗口波段,同时又是众多原子及分子的吸收峰,因此在光谱学、医学、通信、遥感、环境监测及红外对抗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固体激光器实现中红外激光输出的途径按照工作介质划分主要包括以Fe:ZnSe晶体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掺杂硫族化合物激光器、以MgO:PPLN晶体为代表的光参量振荡器,及以ZGP晶体为代表的光参量放大器3种类型。本文分别介绍它们的技术路线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高能高功率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激光 固体激光 ZGP晶体 光参量振荡器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茹莱 杨艳玲 +39 位作者 王挺 徐玮泽 俞刚 杨建滨 孙巧玲 顾茂胜 李海波 赵德华 裴菊英 蒋涛 贺骏 邹卉 毛新梅 耿国兴 强荣 田国力 王艳 韦洪伟 张晓刚 王华 田亚平 邹琳 孔元原 周玉侠 欧明才 药泽蓉 周裕林 朱文斌 黄永兰 王玉红 黄慈丹 镡颖 李龙 尚清 郑宏 吕少磊 王文君 姚艳 乐静 舒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6-293,共8页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用于辅助新生儿串联筛查结果的判断。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来自全国31家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串联质谱法)5907547例数据和34家医院临床确诊...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用于辅助新生儿串联筛查结果的判断。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来自全国31家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串联质谱法)5907547例数据和34家医院临床确诊的3028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以2018年1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60814例新生儿筛查数据进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的单盲试验验证,通过比较临床确诊病例的检出率、串联初筛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在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中的结果,验证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经数据筛选,共有3665697例新生儿串联初筛数据符合数据库建模的标准,选取所有临床确诊患儿数据3019例共构建了16种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涵盖32种遗传代谢病;在单盲试验验证入组的360814例新生儿中,临床确诊病例共45例,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结果一致,所有临床确诊病例均为阳性或高风险。串联初筛阳性人工判读为2684例,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为串联初筛高风险1694例,串联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74%(2684/360814)、0.46%(1694/360814);与人工判读相比,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阳性人数总体减少了36.89%(990/2684);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68%(45/2684)、2.66%(45/1694)。结论所建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准确、快速、假阳性率低的优点,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人工智能 遗传代谢病 疾病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双波长泵浦4.3μm Dy∶InF3高能中红外光纤激光理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瞿崇兵 康民强 +5 位作者 向祥军 李剑彬 周松 郑建刚 朱启华 邓颖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7,共8页
提出了利用1.7μm和2.3μm双波长泵浦掺镝(Dy)氟化铟(InF3)光纤产生4.3μm中红外激光的方案。计算了泵浦光功率、信号光功率以及粒子数密度在腔内的空间分布,数值分析了泵浦光功率、输出镜反射率、光纤长度、光纤损耗等对激光输出功率... 提出了利用1.7μm和2.3μm双波长泵浦掺镝(Dy)氟化铟(InF3)光纤产生4.3μm中红外激光的方案。计算了泵浦光功率、信号光功率以及粒子数密度在腔内的空间分布,数值分析了泵浦光功率、输出镜反射率、光纤长度、光纤损耗等对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双波长泵浦能有效地去除自终止效应,进而实现4.3μm激光输出,激光输出功率主要取决于2.3μm泵浦光功率。当1.7μm泵浦光功率一定时,输出激光功率随2.3μm泵浦光功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2.3μm泵浦光功率一定时,存在最佳的1.7μm泵浦光功率,其使得激光输出功率最大。研究结论为在光纤中产生高功率连续波运转的4μm波段激光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该方案对利用双波长泵浦Dy∶InF3光纤激光器获得4μm波段激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纤激光 中红外激光 数值模拟 镝离子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毛建斌 刘政 安卿 《中国病案》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收治的2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替格瑞洛治...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收治的2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替格瑞洛治疗组),即替格瑞洛首次负荷剂量为180mg,维持剂量为90mg,每12小时用药;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组),即氯吡格雷首次负荷剂量为300mg,维持剂量为75mg,每2天一次用药。6个月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心脏功能的比较术后1、6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同时间段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在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的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在相同的检测时间内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第1天、7天实验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血栓形成、心源性猝死、轻微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低,是一种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氯吡格雷 血小板
原文传递
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代谢异常新生儿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鼎文 芦斌 +5 位作者 杨建滨 杨茹莱 黄新文 童凡 郑静 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OH)代谢异常的遗传学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浙江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经串联质谱法筛查结果为C5-OH增高的52例新生儿的资料,包括新生儿筛查与复查随访的C5-OH、C5-OH/C3、C5-OH... 目的:探讨新生儿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OH)代谢异常的遗传学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浙江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经串联质谱法筛查结果为C5-OH增高的52例新生儿的资料,包括新生儿筛查与复查随访的C5-OH、C5-OH/C3、C5-OH/C8检测数据,并换算成C5-OH增高倍数。采用液相捕获技术靶向捕获MCCC1、MCCC2等79个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基因的突变信息,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类标准进行分级。依据基因检测情况,将C5-OH增高新生儿分为未检出突变组、MCCC1母源突变组、MCCC1父源突变组、MCCC2突变组,采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组间C5-OH增高倍数的差异。结果:37例检出MCCC1突变,涉及21种突变型,其中14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型;4例检出MCCC2突变,涉及6种突变型,其中5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型。MCCC1母源突变组、MCCC2突变组的C5-OH增高倍数均高于未检出突变组(均P<0.05),MCCC1父源突变组的C5-OH增高倍数与未检出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CC1、MCCC2基因突变是导致新生儿血C5-OH增高的主要遗传学原因,其中母源性单杂合突变可导致中重度C5-OH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缺陷 先天性/血液 有机酸类/血液 酰基辅酶A/缺乏 基因/遗传学 质谱分析法 新生儿筛查
下载PDF
基于STC8F单片机的太阳能自动追踪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建斌 班群 +1 位作者 郑亚 冯泽君 《微型电脑应用》 2020年第12期72-75,85,共5页
针对传统的自动追踪控制系统没有考虑一天之内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太阳光接受率实际上与受光面的位置相关,而忽略了太阳运行规律,导致切换追踪模式时的计算存在极大误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C8F单片机的太阳能自动追踪控制系统。在硬件方... 针对传统的自动追踪控制系统没有考虑一天之内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太阳光接受率实际上与受光面的位置相关,而忽略了太阳运行规律,导致切换追踪模式时的计算存在极大误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C8F单片机的太阳能自动追踪控制系统。在硬件方面,设计STC8F单片机作为系统中的连接电路,设计光电检测电路和自动控制电路进行位置追踪;在软件方面,根据太阳运动规律,设计系统自动追踪控制模式,实现对太阳能的自动追踪。实验结果:与两种传统追踪控制系统相比,此次设计的自动追踪控制系统,在计算太阳位置时的误差最小,最贴近实际值。由此可见,基于STC8F单片机设计的系统,更加适合自动追踪太阳能光照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8F单片机 太阳能自动追踪控制系统 太阳运行规律 追踪模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邝冠明 高庆鹏 +5 位作者 杨震宇 吴建斌 朱锋 郑召民 黄德民 张文智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背景: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一直是骨科治疗及快速康复的难点。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特殊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的:初步探讨PVP/PKP治疗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 背景: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一直是骨科治疗及快速康复的难点。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特殊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的:初步探讨PVP/PKP治疗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治疗的16例年龄≥8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4例,年龄85~96岁,平均(87.9±2.9)岁。通过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随访时的疼痛症状和日常功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阅读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判断是否有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5±4.2)个月。患者手术时间42~100 min,平均(63.2±16.9)min。骨水泥注射量(3.6±0.8)ml/椎。术后1 d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NR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NRS:8.5±0.7 vs.3.4±0.8,P<0.01;ODI:72.8±3.4 vs.37.9±8.9,P<0.01)。末次随访患者均无明显腰背痛,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随访2例出现邻椎骨折,其中1例术后6个月L3处骨折,予保守治疗,另外1例术后3个月T9处骨折,予PKP治疗,2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对超高龄患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及早行PVP/PKP有助于患者改善疼痛症状、尽快恢复生活自理,符合现代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型术 骨水泥
下载PDF
稠油热采平台注汽锅炉水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冀光峰 梁建斌 +2 位作者 把全龙 郑路 陈希 《天津科技》 2021年第10期48-50,共3页
渤海某油田开发工程项目包含新建1座4腿稠油热采开发井口平台,为中海油首次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便确定实施的大规模稠油热采开发示范平台。由于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稠油热采设计面临着无以往项目设计经验可借鉴的困难,且稠... 渤海某油田开发工程项目包含新建1座4腿稠油热采开发井口平台,为中海油首次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便确定实施的大规模稠油热采开发示范平台。由于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稠油热采设计面临着无以往项目设计经验可借鉴的困难,且稠油热采涉及到高温、高压锅炉水处理系统设计,项目风险高、工程设计难度大。为此对平台注气锅炉水处理进行了工艺创新和优化设计,海水经过预处理过滤掉悬浮物和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反渗透膜淡化装置进行脱盐,脱盐处理后再经过树脂软化、热力除氧,达到蒸汽锅炉的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水处理 蒸汽锅炉
下载PDF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s of polymer-blend geocell sheets: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被引量:1
13
作者 Yang Zhao jianbin Chen +7 位作者 zheng Lu Jie Liu Abdollah Tabaroei Chuxuan Tang Yong Wang Lipeng Wu Bo Wang Hailin Ya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4261-4271,共11页
Polymer-blend geocell sheets(PBGS)have been developed as substitute materials for manufacturing geocells.Vari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test and predict the behaviors of commonly used geogrids,geotextiles,geomembr... Polymer-blend geocell sheets(PBGS)have been developed as substitute materials for manufacturing geocells.Vari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test and predict the behaviors of commonly used geogrids,geotextiles,geomembranes,and geocells.However,the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s of novel-developed geocell shee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Therefo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s of PBGS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Furthermore,the tensile load-strain history under various loading conditions is simulat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widespread utilization.To achieve this goal,monotonic loading tests,short-term creep and stress relaxation tests,and multi-load-path tests(also known as arbitrary loading history tests)are performed using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The results are simulated using the nonlinear three-component(NLTC)model,which consists of three nonlinear components,i.e.a hypo-elastic component,a nonlinear inviscid component,and a nonlinear viscid component.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BGS exhibit significant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 that can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e NLTC model.Moreover,the tensile strain rat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tensile load,with higher strain rat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tensile loads and more linear load-strain curves.Also,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s that the initial tensile strain rates have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results.The rate-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PBGS is approximately 0.163,which falls within the typical range observed in most geosynth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blend geocell sheets Geosynthetics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 Numerical simulations Tensile load-strain response
下载PDF
Dynamic imaging through scattering medium under white-light illumination [Invited] 被引量:1
14
作者 Junyao Lei Hui Chen +4 位作者 Yuan Yuan Yunong Sun jianbin Liu Huaibin zheng Yuchen He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Imaging objects hidden behind turbid media is of great scientific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which has been drawing a lot of attention recently. However, most of the scattering imaging methods rely on a narrow li... Imaging objects hidden behind turbid media is of great scientific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which has been drawing a lot of attention recently. However, most of the scattering imaging methods rely on a narrow linewidth of light,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A mixture of the scattering light from various spectra blurs the detected speckle pattern, bringing difficulty in phase retrieval. Image reconstruction becomes much worse for dynamic objects due to short exposure times. We here investigate non-invasively recovering images of dynamic objects under white-light irradiation with the multi-frame OTF retrieval engine (MORE). By exploiting redundant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measurements, MORE recovers the phases of the optical-transfer-function (OTF) instead of recovering a single image of an object. Furthermore, we introduce the number of non-zero pixels (NNP) into MORE, which brings improvement on recovered images. An experimental proof is performed for dynamic objects at a frame rate of 20 Hz under white-light irradiation of more than 300 nm bandwid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ttering imaging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phase retrieval algorithm
原文传递
FlowDNN:a physics-informe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 fast and accurate flow prediction 被引量:5
15
作者 Donglin CHEN Xiang GAO +4 位作者 Chuanfu XU Siqi WANG Shizhao CHEN jianbin FANG zheng WANG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For flow-related design optimization problems,e.g.,aircraft and automobile aerodynamic desig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s are commonly used to predict flow fields and analyze performance.While importa... For flow-related design optimization problems,e.g.,aircraft and automobile aerodynamic desig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s are commonly used to predict flow fields and analyze performance.While important,CFD simulations are a resource-demanding and time-consuming iterative process.The expensive simulation overhead limits the opportunities for large design space exploration and prevents interactive desig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Flow DNN,a novel deep neural network(DNN)to efficiently learn flow representations from CFD results.Flow DNN saves computational time by directly predicting the expected flow fields based on given flow conditions and geometry shapes.Flow DNN is the first DNN that incorporates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conservation laws of fluid dynamics with a carefully designed attention mechanism for steady flow prediction.This approa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but also preserves the physical consistency of the predicted flow fields,which is essential for CFD.Various metrics are derived to evaluate Flow DNN with respect to the whole flow fields or regions of interest(RoIs)(e.g.,boundary layers where flow quantities change rapidly).Experiments show that Flow DNN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s alternative methods with faster inference and more accurate results.It speeds up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accelerated CFD solver by more than 14000×,while keeping the prediction error under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neural network Flow predic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Physics-informed loss
原文传递
A facile and general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inert dyes 被引量:5
16
作者 MU Xue WU ChuanLiu LAI JinPing CHEN jianbin zheng JinSheng LI Chong ZHAO YiB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1期3242-3246,共5页
A general and facile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lmost monodisperse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NPs) doped with inert dyes, which are organic fluorophores that are strongly fluorescent but are h... A general and facile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lmost monodisperse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NPs) doped with inert dyes, which are organic fluorophores that are strongly fluorescent but are hydrophobic or lack a covalent binding group. The prepared NPs were mesoporous and the dye molecules were encapsulated in the pores via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ith the CTAB template. The NPs were stable and highly fluorescent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analysis and fluorescence enc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纳米颗粒 惰性 合成 硅胶 轻便 纳米粒子 疏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英策 赵建斌 +6 位作者 杨晓巍 吴菁 薛博士 王霞 杨辰 郑亮亮 周志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4,共8页
目的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 目的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EMS),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通过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PS)测试患者膝痛程度,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落地起跳动作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2×2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确定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相比,EMS组AKPS评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角度和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MST组AKPS评分、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EMS组AKPS得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和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均显著高于MST组,且膝外展最大角度显著低于MST组。结论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纠正跳跃落地动作时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外展角度,进而可能更有助于改善PFP患者的疼痛及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痛 运动康复 肌肉电刺激 肌力训练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因素解析及干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建斌 韩骅 郑敏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58-462,共5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些年来,ASD的患病率表现为逐年上升,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教育与经济负担,全社会对于...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些年来,ASD的患病率表现为逐年上升,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教育与经济负担,全社会对于ASD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遗传检测日益关注。近些年来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及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在分子水平发现了许多新的ASD易感基因以及非编码突变,基于这些突变建立了新的ASD遗传检测手段;同时也借助ASD病人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了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ASD相关的基因组变异、遗传检测及ASD干细胞模型研究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ASD的发病机制及遗传特征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遗传 基因突变 非编码突变 诱导多能干细胞
下载PDF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探究
19
作者 刘茜 沙剑斌 +5 位作者 郑进烜 吴婧 郑静楠 蒋丽华 秦燕 杨忠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退化沼泽湿地 退塘还湿 入湖河段 破碎化湖滨带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
下载PDF
ZIC1基因过表达激活P53信号通路抑制胸膜间皮瘤细胞增殖
20
作者 邓勇军 陈倩 +2 位作者 邹建彬 宫政 刘焕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锌指结构1(ZIC1)基因过表达对胸膜间皮瘤SM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机制。方法用携带ZIC1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染SMC-1细胞作为过表达组,用空载慢病毒颗粒感染SMC-1细胞作为空载体组,将常规培养未进行转染的SMC-1... 目的探讨小脑锌指结构1(ZIC1)基因过表达对胸膜间皮瘤SM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机制。方法用携带ZIC1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染SMC-1细胞作为过表达组,用空载慢病毒颗粒感染SMC-1细胞作为空载体组,将常规培养未进行转染的SMC-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检测3组细胞中ZIC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主要基因P53、P21、MDM2及P53磷酸化位点Ser39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载组和对照组相比,ZIC1过表达组中ZIC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5,P=0.036);ZIC1过表达组中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减弱,而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IC1基因过表达组中P53信号通路中的主要基因P53、P21、MDM2及P53-Ser39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ZIC1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胸膜间皮瘤SMC-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为通过上调P53基因磷酸化位点的表达激活P53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C1 胸膜间皮瘤细胞 P53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