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近事故模式下驾驶人的视觉应激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嘉琦 山岩 +1 位作者 王俊翔 王畅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探寻临近事故模式下驾驶人的视觉应激特性,采用小型乘用车为平台,利用眼动仪对大量被试驾驶人开展了真实道路驾驶试验。采用视频回放方法,从约10~4 km的试验里程中筛选出一系列临近事故危险数据;通过将注视区域划分为当前车道、左侧... 为探寻临近事故模式下驾驶人的视觉应激特性,采用小型乘用车为平台,利用眼动仪对大量被试驾驶人开展了真实道路驾驶试验。采用视频回放方法,从约10~4 km的试验里程中筛选出一系列临近事故危险数据;通过将注视区域划分为当前车道、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左后视镜区域、其他区域这5个区域,对驾驶人应激响应过程中的视觉认知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应激响应时的平均眨眼频率要低于应激响应前,而注视范围要广于应激响应前;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在应激响应前更多地关注左侧车道和其他区域,而在应激响应时,对于当前车道、右侧车道和左后视镜的关注程度上升,应激响应中驾驶人的注视转移路径主要为当前车道到右侧车道、左侧车道到当前车道;高速公路环境中,驾驶人在应激响应前对左侧车道、左后视镜和其他区域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应激响应时,应激响应中驾驶人更多地关注当前车道和右侧车道的信息,应激响应中驾驶人的注视转移路径主要为当前车道转移到右侧车道、右侧车道转移到当前车道;在这2类环境下,驾驶人在应激响应中的视觉行为较为灵活,注视范围也较宽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人 真实驾驶 应激响应 视觉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病人监护仪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2
作者 柏彭开 储晓阳 +6 位作者 胡强 李辉 冯喜明 黄河娇 张红远 黎家麟 贾其言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1期71-78,共8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索建立病人监护仪(以下简称“监护仪”)临床应用综合性评价体系,为各级医疗机构采购监护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家医疗机构收集监护仪临床应用数据,选出占有率最高的...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索建立病人监护仪(以下简称“监护仪”)临床应用综合性评价体系,为各级医疗机构采购监护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家医疗机构收集监护仪临床应用数据,选出占有率最高的国产品牌X(中端产品代表为X_(1)系列、高端产品代表为X_(2)系列)和进口品牌Y(中端产品代表为Y_(1)系列、高端产品代表为Y_(2)系列),基于临床效果、适用性、可靠性、仪器功能、服务体系5项指标建立监护仪临床应用评价体系。采用Mantel-Haenszel分析、倾向性评分分析、对偶比较法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X、Y 2个品牌监护仪的临床应用评价得分。结果:在中端系列监护仪的比较中,X品牌监护仪在临床效果评价、可靠性评价以及适用性评价方面的得分高于Y品牌(P<0.05),X、Y品牌产品服务体系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端系列监护仪的比较中,X、Y 2个品牌产品的临床效果评价、适用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服务体系评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Y 2个品牌产品的基础功能和高级功能配备情况相近。结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对监护仪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可为国内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病人监护仪 医疗器械 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PDF
猪鼻支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佳 熊祺琰 +6 位作者 华利忠 刘蓓蓓 甘源 冯志新 刘茂军 武昱孜 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2-1938,共7页
猪鼻支原体是猪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可引发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心包炎等炎症。由于猪鼻支原体与猪其他支原体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报道。本试验以建立猪鼻支原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为目的,... 猪鼻支原体是猪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可引发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心包炎等炎症。由于猪鼻支原体与猪其他支原体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报道。本试验以建立猪鼻支原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为目的,将猪鼻支原体的表面可变脂蛋白Vlp的特定肽段作为包被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条件,最终确定:其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312 5μg·mL^(-1);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30min;二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20 000,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显色时间为10min;阴阳性的判定值为0.27。交叉性试验结果显示,Vlp抗原与猪其他支原体阳性血清及猪常见传染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在重现性试验中,批内及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证明重现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已知阴性及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良好。最后,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后28d的猪血清和24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感染猪血清抗体呈阳性,建立的Vlp-ELISA方法、吐温20膜蛋白-ELISA方法对不同猪群临床样品检测的阳性率趋势相同。综上所述,建立的Vlp-ELISA方法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可以广泛用于临床猪鼻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为该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ELISA 猪鼻支原体 血清学诊断 VLP
下载PDF
负载型钌基纳米结构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金鼎 李佳琪 +2 位作者 冯艳 陈运法 杨军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4,共7页
基于种子生长法并施加适当的后续处理,制备了负载于CeO_2和γ-Al_2O_3载体表面的核壳结构Ag-Ru和中空Ru纳米颗粒。对苯催化氧化活性测试表明,核壳结构Ag-Ru纳米颗粒比中空Ru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其中负载于CeO_2表面的核壳结构Ag... 基于种子生长法并施加适当的后续处理,制备了负载于CeO_2和γ-Al_2O_3载体表面的核壳结构Ag-Ru和中空Ru纳米颗粒。对苯催化氧化活性测试表明,核壳结构Ag-Ru纳米颗粒比中空Ru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其中负载于CeO_2表面的核壳结构Ag-Ru纳米颗粒的T_(20)和T_(90)可分别低至153.8℃和170.4℃。XPS和H_2-TPR分析均表明在核壳结构Ag-Ru纳米颗粒中,内核Ag的存在可增加壳层组分中金属态Ru的含量,并且可抑制颗粒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具有较好苯催化氧化活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长法 钌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中空结构 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2010-2013版》与《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对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慧琦 耿延敏 《福建体育科技》 2017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10-2013版和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对比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分值比例由1:1变为3:3:3:1、统一了评分标准、取消了难度等级、扣分力度加大等结果,希望为今后啦啦操竞赛训练提供一些...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10-2013版和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对比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分值比例由1:1变为3:3:3:1、统一了评分标准、取消了难度等级、扣分力度加大等结果,希望为今后啦啦操竞赛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啦啦操 竞赛规则 变化 对比
下载PDF
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人员携带的动物性食品中化学污染及致病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超 王振宝 +7 位作者 张晓红 郭佳琦 张妍 葛婷 阿热阿依.海依拉提 代婧 刘英玉 姚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55,共5页
为了解新疆伊犁入境人员携带禁止入境的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细菌和化学污染物状况,抽检了2016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口岸截获的部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灌肠10份、马肉罐头10份、牛奶饮料5份、食用动物油16份、蜂蜜5份、罐头鱼子酱7份、盒装鱼子... 为了解新疆伊犁入境人员携带禁止入境的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细菌和化学污染物状况,抽检了2016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口岸截获的部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灌肠10份、马肉罐头10份、牛奶饮料5份、食用动物油16份、蜂蜜5份、罐头鱼子酱7份、盒装鱼子酱3份、奶油10份,共计66份样品。检测项目有重金属铅含量、添加剂亚硝酸盐含量、微生物污染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检测结果表明,沙门菌检出5份,其中马肉罐头、奶油和蜂蜜中各检出1株,食用动物油检出2株,检出率7.5%,其余检测项目结果均低于《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等国家标准中的限定值。新疆伊犁入境人员携带的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细菌污染问题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 污染物 检测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ZnS…Cu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补偿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长胜 陈佳 +1 位作者 王伟岐 郑岩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14-521,共8页
利用ZnS…Cu电致发光粉末与环氧树脂胶混合,设计制作了一种梯形电极结构的电压传感单元,实现了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温度漂移补偿。电致发光电压传感信号通过2根塑料光纤传输到2个硅光电探测器,并选择其开路电压作为传感器的输... 利用ZnS…Cu电致发光粉末与环氧树脂胶混合,设计制作了一种梯形电极结构的电压传感单元,实现了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温度漂移补偿。电致发光电压传感信号通过2根塑料光纤传输到2个硅光电探测器,并选择其开路电压作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同一外加电压条件下,梯形电极区域内的电场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不同场点的发光亮度不同。通过测量梯形电极区域内2个不同发光点的发光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并对两路输出电压传感信号进行数据拟合与计算,可获知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并可实现对输出信号温度漂移的补偿。在-40~60℃范围内,采用上述温度漂移补偿方法测量了有效值在0.7~1.5 k V范围内的工频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非线性误差低于1.6%,验证了该温度漂移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电压传感器 电致发光效应 高电压测量 温度漂移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