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光学相关断层摄影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叶梓
来晏
姚义安
汤佳旎
罗裕
刘学波
-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
-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
-
文摘
目的 讨论光学相关断层摄影技术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6名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患者(即冠脉造影可见“挤奶现象”的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并进一步用猪的心脏作为动物模型以确认与OCT图像相对应的组织学结构。结果 所有患者OCT检测均发现MB节段内一紧邻动脉管壁外的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信号梭形区域;且在舒张期更易观察到这一特征性的图像表现。该梭形区域的最大弧度为176.3°±53.1°(106°~287.5°),最大厚度为(0.41±0.12)mm(0.25~0.69 mm)。所有患者均在且只在肌桥节段外近段血管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仅1例患者在肌桥节段内发现了管壁内膜增厚。OCT所发现的梭形区域不同于IVUS图像中代表MB肌束的半月形无回声区域。另外,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梭形区域弧度与管腔受压迫程度呈负相关(r=-0.403,P=0.004)。进一步的动物模型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这一梭形、低信号区域是位于肌肉与动脉血管之间的结缔组织。结论 在造影和IVUS确诊的MB患者中,OCT检查可在肌桥节段发现一紧邻动脉管壁外的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信号梭形区域,进一步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这一区域为动脉周围结缔组织,而非IVUS中代表肌束的半月形无回声区域。
-
关键词
心肌桥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技术
-
Keywords
myocardial brid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