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钙化:血管钙化与主要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演变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H.William Strauss Takehiro Nakahara +3 位作者 Navneet narula jagat narula 俞雯吉(译) 王跃涛(审校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3-768,共6页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钙化是冠脉粥样硬化的明确证据。Agatston评分反映钙化程度和密度,其与患者发生主要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内皮细胞受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渗透至管壁内膜下,内膜下胶原蛋白中的蛋...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钙化是冠脉粥样硬化的明确证据。Agatston评分反映钙化程度和密度,其与患者发生主要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内皮细胞受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渗透至管壁内膜下,内膜下胶原蛋白中的蛋白聚糖对LDLc具有高亲和力,将脂蛋白胆固醇复合物滞留其中。随着内皮损伤的修复,LDLc被捕获至内膜下,滞留的LDLc诱导上覆内皮的炎性反应,使内皮表达趋化肽,趋化肽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使单核细胞沿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并消化动脉粥样硬化中刺激性的LDLc。在消化LDLc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中的酶使LDLc复合物氧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巨噬细胞产生毒性,当其数量充足时,可导致巨噬细胞死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在坏死性炎性病灶中,调控组织中钙、磷浓度的机制失调,使得磷酸钙的溶度积过高,从而产生微小的磷酸钙晶体。随着炎性反应的持续存在,更多的磷酸钙晶体形成并聚集。当这些聚集的磷酸钙晶体超过1 mm时,就成为临床CT可识别的冠脉钙化。连续的门控心脏CT扫描证实,一旦形成CT可见的钙化,其大小不会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学(临床) 血管 钙化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