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金树权 陈若霞 +2 位作者 汪峰 姚红燕 谌江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248,共7页
通过构建包括不同氮肥类型、氮肥用量、施肥方式和施肥次数的6种氮肥运筹模式,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田田面水各形态氮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缓控释肥和尿素后,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均在1天达到峰值,硝态氮... 通过构建包括不同氮肥类型、氮肥用量、施肥方式和施肥次数的6种氮肥运筹模式,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田田面水各形态氮浓度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缓控释肥和尿素后,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均在1天达到峰值,硝态氮浓度在2~3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趋于稳定。铵态氮为各处理施肥后初期的主要氮形态,1天时铵态氮占总氮比例达50.6%~92.8%,而硝态氮仅占3.8%~22.6%。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峰值浓度大小与氮肥类型、施用用量和施肥方式均存在相关性,等氮量施用条件下,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峰值浓度大小顺序为撒施尿素处理>撒施缓控释肥处理>侧深施缓控释肥处理,在N施用量48 kg/hm^2条件下,撒施尿素处理、撒施缓控释肥处理、侧深施缓控释肥处理的总氮和铵态氮平均峰值浓度分别为38.44,16.44,7.55 mg/L和34.39,13.00,3.82 mg/L。等氮施用量和相同施肥次数条件下,基肥采用侧深施缓控释肥的处理4,5,6比相应的撒施缓控释肥的处理1,2,3的产量分别提高2.8%,3.5%,2.7%。基肥采用侧深施缓控释肥和"一基一穗"2次施肥的处理6的水稻产量,在氮肥总施用量减少30%条件下,仅比基肥采用撒施缓控释肥和"一基一蘖一穗"3次施肥的处理1的水稻产量减少0.3%。侧深施缓控释肥可以有效降低施肥初期田面水铵态氮峰值浓度,从而减少氨挥发和降低径流流失风险,并在一定程度减量条件下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管理 田面水 氮浓度 水稻产量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和菌剂对土壤肥力及草莓生长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诗君 王丽丽 +2 位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卢晓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1期36-43,共8页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红颊’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有机肥底肥(T0);普通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1);生物有机肥底肥(T2);生物有机肥底肥+菌剂追肥(T3);灭活生物有机肥底肥+灭活菌剂追肥(T4)跟踪调查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草莓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底肥和菌剂追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并降低土壤电导率。该措施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同样也有显著积极作用。通过对比现蕾期到成熟期的变化率,T3处理的草莓株高、株幅以及叶绿素较T0处理分别依次增加了2.53%、3.62%和18.99%。此外比对T3与T0的植株质量表明,T3的地上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分别提高了20.05%、5.09%,而地下部分生物质和干物质量提高了2.69%、5.05%。此外,T3处理增加各代果实单果重和挂果数,草莓产量达(30.10±3.87)t/hm^(2)。其对果实品质改善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各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8%~5.32%,可滴定酸降低了5.15%~18.76%,维生素C提高了5.67%~10.22%。综上所述,添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并辅以菌剂追施,可提高土壤肥力,并对草莓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设施草莓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草莓 精品农业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减氮对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峰 谌江华 +6 位作者 陈若霞 史骏 任少鹏 金树权 姚红燕 朱德峰 戴瑶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4-992,共9页
于2017—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类型土壤(象山淡塘泥田和鄞州青紫泥田)上开展定位试验,以4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12、甬优538)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宁84和秀水134)为材料,设置HN(农民习惯施氮量,杂交稻折纯N 24... 于2017—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类型土壤(象山淡塘泥田和鄞州青紫泥田)上开展定位试验,以4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甬优7850、甬优12、甬优538)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宁84和秀水134)为材料,设置HN(农民习惯施氮量,杂交稻折纯N 240 kg·hm^(-2)、常规稻折纯N 200 kg·hm^(-2))、MN(在HN基础上减氮17%)、LN(在HN基础上减氮34%)和N0(不施氮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在2个试验点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下降,MN处理下象山和鄞州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分别达10.8 t·hm^(-2)和9.9 t·hm^(-2),仅比HN处理减少1.2%和2.6%,且无显著性差异;与HN相比,MN和LN处理下水稻有效穗在2个试验点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象山试验点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在象山试验点(中等肥力)与有效穗、每穗粒数和高峰苗呈显著(P<0.05)正相关,而在鄞州试验点(高肥力)与有效穗、结实率和成穗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对于中等肥力土壤,不同氮肥处理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快速提升,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如不采取其他技术措施,持续减少氮肥投入存在一定风险。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单季稻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上氮肥施用量减少17%可以保证产量,但氮肥减量应综合考虑耕地基础地力、品种特性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的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籼粳杂交稻 产量 氮素
下载PDF
灵芝—水稻轮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诗君 罗幼君 +2 位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汪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灵芝是一种优秀的传统中药材,在亚洲等地区一直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传统的集约式栽培流程导致灵芝产量和品质低下,而水旱轮作则被认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农业措施,但灵芝—水稻轮作方面的研究却极其稀少。为探讨灵芝—水稻轮作... 灵芝是一种优秀的传统中药材,在亚洲等地区一直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传统的集约式栽培流程导致灵芝产量和品质低下,而水旱轮作则被认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农业措施,但灵芝—水稻轮作方面的研究却极其稀少。为探讨灵芝—水稻轮作不同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采用了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阶段(DAF,L_(1)和L_(2))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DAF到L_(2),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标逐渐降低,真菌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标先下降随后上升。灵芝—水稻轮作对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DAF的罗河杆菌属与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_(1)与L_(2);而MND1属、大肠杆菌志贺菌、Dongia属、链霉菌属、Ellin6067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_(1)或L_(2)。而在真菌属水平,L_(1)的小脆柄菇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AF与L_(2),而被孢霉属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土壤化学养分与真菌的多样性指标显著负相关,而与细菌丰富度、细菌多样性及真菌丰富度无显著相关关系。RDA分析表明SOM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而AP和AK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水稻—灵芝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灵芝的产量及品质,对灵芝的可持续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轮作 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诗君 王丽丽 +3 位作者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卢晓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8期48-53,共6页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_(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_(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_(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3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发育,对比西瓜幼苗期到膨果期的生长指标变化率,T3的主蔓长、茎粗以及叶绿素较CK分别提高18.04%、17.21%与20.09%。T3对西瓜蔓枯病与枯萎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2.81%与9.32%。T3提高各批次西瓜果实产量,较CK分别提高18.59%、19.11%,使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67%、13.26%,使维生素C提高6.42%、5.32%。此外,微生物菌剂菌肥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相较于试验前,T3处理的酸性磷酸单酯酶高6.65%、脲酶活性高9.61%、过氧化氢酶活高3.23%、蔗糖酶活高3.43%。同时提高土壤细菌与放线菌生物量,降低真菌生物量,区系特征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综上所述,以生物有机肥底肥并追施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西瓜生长,提高西瓜产量品质,抑制土传病害,同时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对西瓜连作障碍的缓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菌肥 西瓜 土传病害 连作障碍 土壤酶活
下载PDF
不同减氮模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被引量:5
6
作者 汪峰 谌江华 +4 位作者 陈若霞 史骏 任少鹏 金树权 姚红燕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97,共5页
于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开展了不同减氮模式下甬优1540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肥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稻谷平均增产3.0%~8.2%;氮肥减量20%(192 kg/hm^(2)),撒施条... 于2019年在浙东单季稻区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开展了不同减氮模式下甬优1540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肥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稻谷平均增产3.0%~8.2%;氮肥减量20%(192 kg/hm^(2)),撒施条件下会导致水稻一定程度减产,但侧深施方式下可以保证水稻稳产并大幅提高氮肥利用率,平均产量达11.8 t/hm^(2),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达36.9%、15.0 kg/kg和61.7 kg/kg。因此,在浙东地区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宜推广应用氮肥减量侧深施模式,肥料可为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氮肥减施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基肥及追肥配比对凤梨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朱诗君 金树权 +3 位作者 姚红燕 徐志豪 罗幼君 陈若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2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基肥及追肥配比对凤梨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台农17凤梨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基肥试验和追肥试验,明确最佳的凤梨施肥模式。基肥试验设复合肥、“劲久”控释肥、羊粪+复合肥和“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4种肥料组合,... 为研究不同基肥及追肥配比对凤梨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台农17凤梨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基肥试验和追肥试验,明确最佳的凤梨施肥模式。基肥试验设复合肥、“劲久”控释肥、羊粪+复合肥和“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4种肥料组合,每种组合根据总氮含量设100%N、75%N与50%N三种梯度,其中不添加基肥为CK1,共计13个基肥处理。追肥试验设T1(促花肥+开花肥+结果肥)、T2(开花肥+结果肥)、T3(促花肥+结果肥),其中不施用追肥为CK2,共4个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100%N水平下,以11250 kg·hm^(-2)羊粪+1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凤梨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最佳。移栽135 d后,凤梨的叶尖高度增加了28.25%,总叶片数增加59.09%,最大叶长增加16.00%,最大叶宽增加42.55%,凤梨产量达58.62 t·hm^(-2),较CK1增加20.22%,平均单果重达(1.86±0.32)kg,果长、果径与芯径分别达(231.47±44.28)mm、(125.62±33.24)mm和(41.16±4.13)mm。此外,凤梨的果实品质也最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6±0.4)%,可滴定酸含量达(0.50±0.11)%,维生素C含量达(29.1±6.7)mg·kg^(-1)。而在75%N水平或50%N水平下,“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处理的部分凤梨指标更佳。作为追肥,T1的效果最佳,相较于追肥前,追肥后的凤梨叶尖高度、总叶片数、最大叶长叶宽分别增加20.18%、184.87%、21.95%和61.25%,产量较CK2增加6.62%。凤梨单果重(1.62±0.33)kg,果长、果径和芯径分别达(183.52±29.35)mm、(123.58±15.68)mm和(40.58±8.39)mm。凤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1±0.9)%,可滴定酸含量为(0.47±0.12)%,维生素C含量为(28.9±3.2)mg·kg^(-1)。本研究表明,适用于宁波本地凤梨的最佳施肥方式为以11250 kg·hm^(-2)羊粪+1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同时添加少量生物有机肥,并辅以促花肥、开花肥和结果肥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梨 基肥 追肥 产量 有机肥
下载PDF
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应虹 朱诗君 +2 位作者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75-8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化种植类型(苗木、果树)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非粮化耕地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分别为5.74±0.83、24.72±8.01 g/kg和1.28±0.05 g/cm^(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周边水田的6.17±1.02、30.07±10.68 g/kg和1.18±0.05 g/cm^(3)(P<0.05)。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的耕地产生影响较大,导致土壤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下降10%以上,土壤pH下降至酸性水平(pH<5.5)。2种非粮化生产方式(苗木和果树种植)均会不同程度导致土壤pH、EC值、C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与土壤容重上升,但苗木种植的影响程度均要大于果树种植,其中非粮化苗木地的有机质含量为22.90±7.18 g/kg,显著低于非粮化果园和对照样地的30.07±10.68 g/kg和26.87±8.44 g/kg(P<0.05)。研究表明,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导致土壤酸化、地力下降和土壤紧实度提高等问题,同时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应充分考虑地貌类型和非粮化种植类型等因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地区 非粮化生产 土壤理化性质 地貌 种植类型 复耕利用 土壤pH 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 电导率 阳离子交换量 耕地管理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不同土壤消毒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诗君 王丽丽 +3 位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汪峰 卢晓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9-646,共8页
以重度连作障碍设施草莓大棚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高温闷棚(T1)、生石灰消毒(T2)、石灰氮消毒(T3)、棉隆消毒(T4)4种土壤消毒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土壤消毒处理的土壤真菌多样性... 以重度连作障碍设施草莓大棚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高温闷棚(T1)、生石灰消毒(T2)、石灰氮消毒(T3)、棉隆消毒(T4)4种土壤消毒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土壤消毒处理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α多样性各项指标的降幅从高到低依次为T4>T3>T2>T1。对于土壤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1%)而言,与CK相比,4个土壤消毒处理下,镰刀菌属(Fusarium)、梭孢壳属(Thielav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轮枝菌属(Verticillium)、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的相对丰度皆下降,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与青霉属(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皆上升。根据不同消毒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消毒效果最好的为棉隆消毒,其次为石灰氮消毒,考虑到经济成本,建议选择石灰氮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壤消毒 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典型城市废弃物混合好氧堆肥的基本特征及其育苗应用潜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诗君 金树权 +2 位作者 汪峰 韩永江 孙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以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餐厨废弃物有机渣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下堆体温度和养分的变化,并以最终制成的堆肥作为育苗基质的混合物,明确其对番茄、青瓜、甘蓝种子出芽率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园林废弃物堆体、园林... 以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餐厨废弃物有机渣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下堆体温度和养分的变化,并以最终制成的堆肥作为育苗基质的混合物,明确其对番茄、青瓜、甘蓝种子出芽率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园林废弃物堆体、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有机渣的混合堆体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至70℃以上,并于45 d后缓慢降低至50℃左右。其间,堆体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含水率逐渐下降,而pH值、电导率,以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制成的堆肥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在试验条件下,对幼苗存活率没有显著不利影响,说明园林废弃物、干化建筑渣土,以及餐厨废弃物有机渣通过堆肥处理投入农业生产是具备应用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干化建筑渣土 餐厨废弃物有机渣 堆肥 育苗
下载PDF
管理措施及土壤因子对5种农田生境地表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武赐 李天依 +6 位作者 黎淳 谢冰一 任少鹏 金树权 宇振荣 刘云慧 段美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91,共9页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机管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在不同农业生境类型中是否都存在这个结论呢?基于此问题,本研究在一个多生境的有机管理农场与一个相邻的多生境常规集约化管理农区,采用陷阱法进行蜘蛛取样,对比有机和常规管理措施下大...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机管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在不同农业生境类型中是否都存在这个结论呢?基于此问题,本研究在一个多生境的有机管理农场与一个相邻的多生境常规集约化管理农区,采用陷阱法进行蜘蛛取样,对比有机和常规管理措施下大棚菜地、果园、稻田田埂、露天田块及农田边界等5种生境类型的农田蜘蛛多样性的差异,并分析土壤因子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机管理与常规管理的蜘蛛物种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有机管理的果园中蜘蛛个体数比常规管理的果园中多139%,且差异显著。同一管理措施下,仅常规管理农田区的农田边界蜘蛛个体数和物种数分别显著高于其他生境均值104%和59%。2)有机管理农场比常规管理农田的蜘蛛物种组成差异略大,且在有机管理下不同生境间的蜘蛛群落组成差异更明显。3)土壤因子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对蜘蛛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但对蜘蛛个体数和物种数没有显著影响,仅土壤Cu含量和蜘蛛个体数呈显著负相关。在本研究中虽然有机管理和土壤因子对蜘蛛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同生境间管理强度、植被结构等差异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因此,发展多种农业生境类型的有机农业可提升物种β多样性。同时,在常规集约化管理农区,保留农田边界等半自然生境、适当减少化肥和农药等投入、降低农田内部的管理强度、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措施均有助于保护蜘蛛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管理 土地利用类型 农业生境 蜘蛛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城乡水体氮、磷和有机物污染特性比较研究
12
作者 金树权 周金波 +1 位作者 李丹丹 陈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7期67-71,共5页
为明确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型水体的水质污染差异,选择宁波地区6种不同类型城乡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水体氮、磷有机物污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地区6类城乡水体的水质氮、磷和有机物污染差异较大,其中TN、NH^+4-N和NO-3-N平均浓度范... 为明确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型水体的水质污染差异,选择宁波地区6种不同类型城乡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水体氮、磷有机物污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地区6类城乡水体的水质氮、磷和有机物污染差异较大,其中TN、NH^+4-N和NO-3-N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2.01~10.41 mg·L^-1、0.48~8.17 mg·L^-1和1.00~2.39 mg·L^-1,TP、DRP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12~0.83 mg·L^-1、0.08~0.67 mg·L^-1,CODMn平均浓度范围为5.15~8.88 mg·L^-1。水体水质的可溶性氮、磷占水质TN、TP比例范围分别为68.3~92.2%和70.2%~81.2%,水体底泥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浓度范围分别为2.14~4.16 mg·L^-1、0.44~0.79 mg·L^-1和32.74~56.69 mg·L^-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城乡水体的污染差异性较大,水质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水体 有机物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菌剂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丽丽 朱诗君 +2 位作者 狄蕊 周金波 金树权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桃星”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普通商品有机肥+灭菌后的微生物菌剂(CK)、普通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1)、微生物菌肥+灭菌后的微生物菌剂(T2)、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桃星”番茄为试验对象,设置普通商品有机肥+灭菌后的微生物菌剂(CK)、普通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1)、微生物菌肥+灭菌后的微生物菌剂(T2)、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T3)4个处理。在膨果初期测定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片SPAD值,膨果期计算番茄每层膨果挂果数、产量和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酸比和Vc含量)。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能显著地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处理(T2和T3)的植株茎粗均达到13 mm以上,株高比对照(CK)稍有增加;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T3)增产效果最好,总产量较对照(CK)提高13.6%;第3-5膨果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21%,3.87%和4.55%,糖酸比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63%,10.1%和12.9%,Vc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7%、7.67%和8.10%。综上,施用微生物菌肥和菌剂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番茄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对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在番茄挂果期的中后期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菌肥 番茄品质 产量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结合改良剂对连作草莓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丽 朱诗君 +1 位作者 沈岚 金树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结合土壤改良剂在连作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以草莓品种‘梦晶’为试材,系统调查了草莓4代果实的果实品质,试验结束后测定了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结合改良剂的处理(T3)的土壤酸性磷酸酶...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结合土壤改良剂在连作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以草莓品种‘梦晶’为试材,系统调查了草莓4代果实的果实品质,试验结束后测定了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结合改良剂的处理(T3)的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较对照增加49.9%、40.7%、54.4%和80.5%;1~4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分别提高8.36%、7.52%、8.18%和7.99%;固酸比分别较对照提高14.14%、12.78%、14.55%和15.60%;Vc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30%、7.68%、6.02%和6.76%;T3处理和仅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处理(T2)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较对照分别提高17.23%、56.18%、180.00%和12.71%、173.38%、297.14%。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菌剂在连作障碍土壤的治理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土壤改良剂 草莓品质 酶活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6种矿物基填料的氨氮和磷吸附性能比较与作用机制
15
作者 应虹 罗艳 +3 位作者 王明湖 周金波 王海位 金树权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6-1654,共9页
为高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氨氮(NH_(4)^(+)-N)和磷酸盐(PO_(4)^(3-)-P),筛选生态修复工程中吸附性能优异的矿物基填料,选取了3种天然填料(沸石、蛭石、火山岩)和3种加工型填料(陶粒、生物滤料、除磷滤料)开展NH_(4)^(+)-N、PO_(4)^(3-)-P... 为高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氨氮(NH_(4)^(+)-N)和磷酸盐(PO_(4)^(3-)-P),筛选生态修复工程中吸附性能优异的矿物基填料,选取了3种天然填料(沸石、蛭石、火山岩)和3种加工型填料(陶粒、生物滤料、除磷滤料)开展NH_(4)^(+)-N、PO_(4)^(3-)-P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不同矿物基填料的吸附特性与作用机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6种矿物基填料的NH_(4)^(+)-N和PO_(4)^(3-)-P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化学吸附过程控制。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不同矿物基填料的等温吸附曲线,NH_(4)^(+)-N的理论吸附容量排序为沸石(5.9416mg/g)>蛭石(3.6953 mg/g)>生物滤料(3.2500 mg/g)>除磷滤料(3.1389 mg/g)>火山岩(1.0000 mg/g)>陶粒(0.8571 mg/g),PO_(4)^(3-)-P的吸附容量大小为除磷滤料(4.2424 mg/g)>生物滤料(2.7917 mg/g)>蛭石(1.6250 mg/g)>陶粒(1.2105 mg/g)>火山岩(1.1579 mg/g)>沸石(0.5625 mg/g)。矿物基填料对NH_(4)^(+)-N和PO_(4)^(3-)-P的吸附特性与其比表面积、微孔结构、矿物组成和金属元素含量等因素相关,其中沸石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最大,对NH_(4)^(+)-N的吸附能力最强,生物滤料和除磷滤料中含有托贝莫来石、Ca、Fe等与磷结合能力较强的成分,对PO_(4)^(3-)-P的去除效果明显。综合来看,沸石和蛭石可用于NH_(4)^(+)-N污染水体的治理,生物滤料和除磷滤料可用于处理含磷污水,而治理同时含有NH_(4)^(+)-N和磷的污染水体时,可组合使用多种矿物基填料。对比其他填料,自主开发制备的生物滤料和除磷滤料在同步脱氮除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氮、磷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优选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基填料 氨氮 吸附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宁波城区绿化种植土改良与替代效果
16
作者 汪峰 张挺 +3 位作者 余硕琦 李文波 朱诗君 金树权 《农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为获取宁波城区公园淤泥质土壤低本高效的改良技术解决方案,利用城区公园设置分层改良小区试验,探明不同改良和替代方式对表层土(0~30 cm)和基层土(30~100 cm)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用干化建筑渣土替代或利用园林废弃物堆肥... 为获取宁波城区公园淤泥质土壤低本高效的改良技术解决方案,利用城区公园设置分层改良小区试验,探明不同改良和替代方式对表层土(0~30 cm)和基层土(30~100 cm)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用干化建筑渣土替代或利用园林废弃物堆肥混合改良效果最佳,土壤理化指标(除pH外)在18~24个月内逐渐趋于稳定,且满足《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要求;园林废弃物堆肥改良基层土效果显著,其添加比例越高,土壤物理结构和肥力水平越好,土壤和园林废弃物堆肥体积比在6:1~6:2之间均能满足改良要求,随着时间增加,不同处理下土壤pH、有机质、全氮等逐渐趋同,土壤的容重和pH不断提高,但2年时间内改良效果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在宁波城区可以利用园林废弃物堆肥改良建筑渣土用于绿化种植土,干化建筑渣土替代黄泥土作为表层种植土,实现废弃物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种植土 园林废弃物 堆肥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