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FDA批准药物抑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田田 尹志芸 +11 位作者 邓雅丽 朱琼 周敏 胡思靖 吴巧丽 靳佳音 张丹娜 刘希佳 蒋柏勇 沈姝 邓菲 史君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3期1771-1778,共8页
目的:对从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的1430个化合物中通过微复制子系统筛选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起抑制作用的药物,并解析药物抗病毒的作用阶段。方... 目的:对从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的1430个化合物中通过微复制子系统筛选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起抑制作用的药物,并解析药物抗病毒的作用阶段。方法:利用SFTSV微复制子初步筛选出对SFTSV复制转录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通过药物浓度梯度抑制实验确定各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利用SFTSV感染细胞模型,使用药物分别与病毒孵育后再感染细胞、与病毒共同和细胞孵育、在病毒与细胞孵育后作用于细胞、以及在病毒感染细胞全过程(entire stage)使用药物,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感染细胞上清中病毒进行定量,分析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病毒颗粒稳定性(virion stability)、病毒感染入侵(entry stage)、病毒进入细胞后的复制过程(post-entry)的抑制作用,并与药物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整个过程的抑制作用相比较,初步揭示药物抑制SFTSV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硝唑尼特、Vidofludimus 4种药物对SFTSV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4种药物对微复制子系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0.627、1.283、0.059μmol/L;4种药物对SFTSV的抑制作用发生在病毒入侵细胞后的阶段。结论: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硝唑尼特、Vidofludimus具有较好的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药物筛选 抗病毒作用 抑制阶段
下载PDF
1,4,5-三磷酸肌醇受体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靳佳音 王悦怡 曾燕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3-458,共6页
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IP3Rs)是由1,4,5-三磷酸肌醇激活的细胞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小泡融合、激活钙敏信号通路和触发基因转录、突触后膜反应和突触可塑性等,从时间、空间... 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IP3Rs)是由1,4,5-三磷酸肌醇激活的细胞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小泡融合、激活钙敏信号通路和触发基因转录、突触后膜反应和突触可塑性等,从时间、空间和浓度多维度调控钙离子而参与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关键分子。IP3R通道的表达或功能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亨廷顿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本文归纳整理了IP3Rs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结果,综述了IP3Rs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过程的一些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 5-三磷酸肌醇受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