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区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对比——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莫跃爽 索惠英 +5 位作者 焦树林 赵宗权 张洁 赵梦 刘炜 李银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利用贵州省17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资料,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样条函数插值法(Spline)、趋势面插值法(Trend)4种方法,按多年平均、月平均、最大3个月及最小3个月不同降水量指标进行分析,对贵州省降水量空间插... 利用贵州省17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资料,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样条函数插值法(Spline)、趋势面插值法(Trend)4种方法,按多年平均、月平均、最大3个月及最小3个月不同降水量指标进行分析,对贵州省降水量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年均降水插值精度和最大3个月降水插值精度为Spline>OK>Trend>IDW;最小3个月降水量插值结果显示OK法的插值结果最好,IDW法效果最差;月降水量插值结果的MAE,MRE和RMSE的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表现为秋冬两季误差低于春夏两季,平均相对误差(MRE)的值在春季和秋季较高,4种插值方法误差值排序为IDW>Trend>Spline>OK,OK法的插值结果较好,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模拟的降水量插值情况变差。(3)贵州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变化较大,总体上由南向北减少,年降雨量最高区域主要位于西南部,毕节地区降水最少;采用Spline法对年均降水量进行插值,出现渐变平滑条带现象,其插值结果较为均匀准确,在空间分布上符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空间插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降水量 空间插值 贵州省
下载PDF
喀斯特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4 位作者 李银久 莫跃爽 赵宗权 张洁 赵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215,共13页
了解植被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及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基于气象数据、植被NDVI时序数据,结合样条函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气温、降水在不同时段... 了解植被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可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及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基于气象数据、植被NDVI时序数据,结合样条函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气温、降水在不同时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1998—2018年植被NDVI以6.4×10-3/a(p<0.01)的速率增长,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2) 1980—2018年气温以0.23℃/10 a(p<0.01)的速率显著上升,四季气温除夏季增长速率为负,其余季节均以不同速率在增温;(3) 1980—2018年年累计降水量整体以-10.71 mm/10 a(p>0.1)的速率减少,其中春季降水量在增加,其余季节降水在减少;(4) 1998—2018年,植被NDVI的显著增加与气候暖化关系密切,但与降水量关系较弱,夏、秋季气温的升高或者降水的降低有利于植被生长。(5)四季中植被NDVI除冬季约在6.5℃时敏感性最弱约为0.20,其余季节对温度敏感性不明显;对降水的敏感性各个季节均有差异,其中冬季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r值约为-0.80。总体而言,贵州省植被覆盖程度较好,呈增长趋势,与气温的相关性较累积降水量高,但敏感性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因子 样条函数法 相关分析法 贵州省
下载PDF
光照水库夏季分层期间二氧化碳分压分布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曹玉平 袁热林 +2 位作者 焦树林 张倩 邓飞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共7页
为了解新建水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光照水库夏季分层期间(2016年9月)进行分层采样,获取水体主要的理化参数及测定水体主要营养盐(NH_4^+-N、NO_3^--N、PO_4^(3-)-P)浓度,根据水化学平衡原理及亨利定律计算水体二氧化... 为了解新建水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光照水库夏季分层期间(2016年9月)进行分层采样,获取水体主要的理化参数及测定水体主要营养盐(NH_4^+-N、NO_3^--N、PO_4^(3-)-P)浓度,根据水化学平衡原理及亨利定律计算水体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表明:光照水库夏季水温出现热分层且可分为3层,0~10 m为表水层;10~30 m为温跃层;30 m以下为底温层。表层水体pCO_2变化范围为125.30~179.35 Pa,均值147.11 Pa,低于世界河流平均水平,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pCO_2垂直空间分布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库底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光照水库pCO_2与温度(t)、pH、NH_4^+-N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溶解固体物(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碱度(alkalinity,ALK)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岩溶库区碳酸盐体系是控制光照水库pCO_2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水库 二氧化碳分压 热分层 理化参数
下载PDF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喀斯特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梦 焦树林 梁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5,共7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表的干扰程度逐年上升,我国大部分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因氮、磷等营养物质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湖泊水库水质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喀斯特高原湖泊具有独特的生态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表的干扰程度逐年上升,我国大部分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因氮、磷等营养物质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湖泊水库水质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喀斯特高原湖泊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地理背景,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破坏之后难以恢复。因此,对百花湖表层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统计了2012~2016年间各月的理化参数,分析各指标的时空变化趋势,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百花湖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水库2012~2016年的富营养化等级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百花湖污染提供综合防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百花湖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贵州省极端降水情景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椰林 贺中华 +1 位作者 焦树林 刘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2-290,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特征,基于台站观测和5个CMIP6模式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Delta降尺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种极端降水指数的历史与未来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Delta修正过后的CMIP6模式数据取得了良... 为探究气候变化下贵州省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特征,基于台站观测和5个CMIP6模式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Delta降尺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种极端降水指数的历史与未来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Delta修正过后的CMIP6模式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用于贵州省极端降水的预估。(2)在1961—2019年的历史时期,贵州省的R95P,R25mm和CWD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而R95C呈明显的东中西差异;除CWD外,其它3个极端降水指数在1961—2019年均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3)未来3种SSPs情景下,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4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4)相较于历史时期,4个极端指数除R95C外均有增有减。R95P与R25mm在空间变化上相似,都表现为西北部较历史时期有减少,其余地区则表现为增多,且随SSPs升高而增大;CWD在中南部地区表现为减少,其余地区为增加,以北部较为明显,且在SSP126情景下最为显著;R95C则在整个地区都较历史时期增多,在中西部变化最明显,且在SSP245情景下最显著。总体而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的极端降水随SSPs的不同而变化,但整体上会愈加多发,未来应加强防范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极端降水 SSPs情景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百花湖流域主要地表河流水质评价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洁 焦树林 +2 位作者 赵梦 赵宗权 莫跃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9,共7页
观山湖是贵州生态文明示范区,百花湖是区内最大的引用水源,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选取观山湖区百花湖流域地表河流猫跳河、麦架河、麦城河、宋家冲河和李家冲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2016年-2... 观山湖是贵州生态文明示范区,百花湖是区内最大的引用水源,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选取观山湖区百花湖流域地表河流猫跳河、麦架河、麦城河、宋家冲河和李家冲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2016年-2017年1月的8个水质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5条地表河流全年表层年均温度为16℃,水体pH值总体呈弱碱性,范围为7.52-8.19。②COD Cr、BOD 5、NH 3-N、TP为主要污染源,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31-1.19,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范围为2.200-5.220,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是麦架河。③由综合污染指数法得出5条河流在3个时期中有7%的结论为重度污染,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出的Ⅴ类水质占7%的结论相一致。④水质状态由好到差为猫跳河>麦城河>李家冲河>宋家冲河>麦架河,水质最差的麦架河和宋家冲河都属外源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污染指数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地表河流 喀斯特地貌地区
下载PDF
近59年来贵州省不同地貌类型的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莫跃爽 索惠英 +5 位作者 赵宗权 焦树林 张洁 赵梦 刘炜 李银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以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根据1960-2018年贵州省17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的方法,对贵州省59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 为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以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根据1960-2018年贵州省17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的方法,对贵州省59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法对降水量进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59年降水趋势系数为-0.102,表明全省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岩溶峡谷和非喀斯特区的年均降水量虽递增,但增加的趋势并不显著。其他4个地貌区(岩溶槽谷、峰丛洼地、岩溶高原和岩溶盆地)的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岩溶盆地,其递减速率为-37.57 mm/10 a,是其他3个地区的1.37~2.25倍。全年降水倾向率为-16.50 mm/10 a,降水倾向率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的趋势。全省秋季、冬季的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而春季、夏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均呈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平均最大日降水量下降至60年代的1/10左右。此外,非喀斯特区和岩溶高原年均降水量在1985-1986年左右发生突变,岩溶峡谷、岩溶槽谷、峰丛洼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无突变现象,岩溶盆地约在2001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地貌特征 有序聚类 M—K检验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省1960-2019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4 位作者 李银久 莫跃爽 张洁 邵雨潇 冯椰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71,共13页
为了解省域及不同地貌区降水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植被恢复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1960-2019年贵州省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点,利用小波分析分析及M-K法检验其周期性和突变... 为了解省域及不同地貌区降水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植被恢复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1960-2019年贵州省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点,利用小波分析分析及M-K法检验其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以-9.25 mm/10 a(p>0.1)速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春秋季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夏冬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2)六大地貌类型区逐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峰丛洼地型地貌区以溶蚀作用为主,降水最多(1237.9 mm/a)且以-19.30 mm/10 a(p>0.01)的下降速率显著下降;溶蚀-侵蚀作用强烈的喀斯特低中山型、峰林谷地型地貌区、侵蚀-剥蚀为主的混合型地貌区年降水量下降趋势均不显著。(3)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振荡;其中,第一主周期为28 a;第二主周期除夏季为15 a外,其余季节均为18 a。此外,春秋季降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夏季为2014年,冬季降水没有发生突变;因此,贵州省近60年降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春秋季降水减少引起,且在峰丛洼地型地貌区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未来应注重洼地型地貌区植被恢复工作,以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地貌类型 M-K检验 小波分析 贵州省
下载PDF
万峰湖水库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特征时空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梦 焦树林 +4 位作者 梁虹 曹玉平 赵宗权 张倩 袁热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7-1317,共11页
为了解喀斯特高原水库回水区丰枯水期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规律及二氧化碳扩散通量特征,本文以云贵高原喀斯特水库--万峰湖为例,于2016年9月和2017年2月对该水库回水区水体表层进行走航监测和采样,利用水质参数仪现场测定水体参数,其余... 为了解喀斯特高原水库回水区丰枯水期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规律及二氧化碳扩散通量特征,本文以云贵高原喀斯特水库--万峰湖为例,于2016年9月和2017年2月对该水库回水区水体表层进行走航监测和采样,利用水质参数仪现场测定水体参数,其余水体参数于实验室做进一步测定分析,pCO2通过水化学平衡原理和亨利定律计算得到.结果表明,丰水期回水区表层pCO2变化范围为124.84-374.06 Pa,均值为219.580 Pa;枯水期回水区表层pCO2变化范围为210.19-371.53 Pa,均值为290.607 Pa,丰水期pCO2值小于枯水期.相关性分析得出,枯水期pCO2与T(温度)呈负相关,且pCO2与Cond(电导率)和TDS(总溶解固体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丰枯水期pH与pCO2都呈显著负相关.丰水期和枯水期pCO2均为过饱和状态,表现为大气CO2的源(大气pCO2值为40.63 Pa).通过计算得出该研究区CO2扩散通量(F)丰枯水期分别为49.27-193.82 mmol·m^-2·d^-1、54.02-102.83 mmol·m^-2·d^-1,平均通量为104.998 mmol·m^-2·d^-1和76.822 mmol·m^-2·d^-1.与世界其他水库相比,库区水体丰枯水期CO2扩散通量低于热带地区,普遍高于亚热带、温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2 CO2扩散通量 水体理化参数 回水区 万峰湖水库
下载PDF
马岭河河口段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玉平 焦树林 +2 位作者 邓飞艳 袁热林 张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199,205,共6页
为研究峡谷型河流入库过程中河流二氧化碳分压(pCO_2)分布特征及水-气界面碳交换通量,于2016年9月,在万峰湖水库主要支流马岭河进行连续不间断走航采样调查,经现场测定和实验分析水体理化参数,利用亨利定律计算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 为研究峡谷型河流入库过程中河流二氧化碳分压(pCO_2)分布特征及水-气界面碳交换通量,于2016年9月,在万峰湖水库主要支流马岭河进行连续不间断走航采样调查,经现场测定和实验分析水体理化参数,利用亨利定律计算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结果表明:马岭河pH值在7.7~8.16之间,呈弱碱性。表层水体pCO_2值为140.32~382.58 Pa,均值236.71 Pa,pCO_2从河口到上游呈下降的趋势。马岭河水体表层pCO_2是空气二氧化碳分压的3~10倍,河流表现为碳源,二氧化碳释放通量在6.53~22.09 mmol/(m^2·d)之间,均值12.70 mmol/(m^2·d)。碳排放量呈现从河口向河流上游地区强源-弱源的空间变化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O_2与温度、pH呈现显著负相关(-0.57*,-0.94**);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呈显著正相关(0.54*),说明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和流域内碳酸盐体系影响水体pCO_2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2 碳通量 影响因素 马岭河河口
下载PDF
岩溶区峡谷型水库枯水期表层水体有机碳浓度分布特征
11
作者 韦宗校 杨柳英 +5 位作者 焦树林 刘炜 李银久 冯椰林 邵雨潇 李娟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0,共9页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 为揭示岩溶区峡谷型水库碳循环规律,以岩溶区峡谷型水库万峰、董箐水库为研究区,通过现场监测和水体样品采集,分析水库枯水期理化指标、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浓度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万峰水库水体温度(Water Temperature,WT)、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总溶解固体物(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WT、COND、TDS、TP的空间差异较小,ORP和TN的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万峰水库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分别为3.11-6.66、2.35-5.12 mg/L,呈干流高于马岭河支流的分布特征,董箐水库TOC、DOC浓度分别为3.07-4.75、2.87-3.99 mg/L,呈库湾(D1)>码头(D4)>坝前(D2)的分布特征,万峰水库TOC和DOC浓度均比董箐水库高,且变化范围较大;万峰、董箐水库有机碳均以DOC为主,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较少但高于其他水库。本研究为岩溶区水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峡谷型水库 岩溶区
下载PDF
光照水库溶解无机碳变化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宗权 莫跃爽 +3 位作者 焦树林 张洁 刘炜 李银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0-2819,共10页
河流拦截筑坝形成蓄水河流,逐渐向“湖泊型”生态系统演化,加强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进一步影响水体碳循环.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全球碳循环的预算并预测碳循环变化,必须确定对河流系统产生影响的碳来源.因此,通过测定库区水体c(DIC)(DIC为... 河流拦截筑坝形成蓄水河流,逐渐向“湖泊型”生态系统演化,加强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进一步影响水体碳循环.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全球碳循环的预算并预测碳循环变化,必须确定对河流系统产生影响的碳来源.因此,通过测定库区水体c(DIC)(DIC为溶解性无机碳)及其δ13 C(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了DIC的主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水体c(DIC)为1.80~5.02 mmol/L,而δ13 C DIC(溶解性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为-7.45‰^-1.26‰.c(DIC)与EC(电导率)、TA(总碱度)均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表水层δ13 C DIC与c(DIC)、TA均呈正相关,与EC在入库河流处呈负相关;而滞水层δ13 C DIC与EC、p CO 2(二氧化碳分压)、TA、c(DIC)均呈正相关.②水平方向上,表水层各指标变化明显,TA、EC、SIc(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DIC)整体上呈降低趋势,δ13 C DIC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偏正,受碳酸盐矿物溶解影响显著;垂直方向上,热分层和化学分层现象对水的碳循环产生了显著影响.有机质分解在深水层释放大量CO 2致使c(DIC)、p CO 2逐渐升高及δ13 C DIC逐渐降低,c(DIC)及其δ13 C在整个水柱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显示,光照水库DIC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即生物源的土壤CO 2和有机物呼吸产生的溶解CO 2形式的DIC源、碳酸盐矿物风化所产生的碳酸氢盐形式的DIC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无机碳(DIC) 稳定碳同位素(δ13 C) 光照水库
下载PDF
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污染评价——以万峰水库为例
13
作者 杨柳英 焦树林 +3 位作者 王磊 李银久 李娟 韦宗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143,I0018,共14页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 开展岩溶峡谷型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研究,对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典型岩溶峡谷型水库——万峰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基础上,识别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并进行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79.37~438.04 mg/kg,无机磷(IP)占比为73.26%~78.84%,I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含量为16.86~91.82 mg/kg,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弱吸附态有机磷(H_(2)O-Po)含量为0.27~8.03 mg/kg,是有机磷(OP)的主要赋存形态。(2)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无机磷(H_(2)O-Pi)、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HCO_(3)-Pi)、Fe/Al-Pi是T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沉积物的厚度对于TP具有多重作用,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显著。(3)生物有效性磷(BAP)含量为66.97~201.46 mg/kg,占TP的55.6%~59.6%;磷污染指数均值为0.53,生物有效性指数均值为0.81。表明沉积物磷污染程度整体为轻度污染,但仍存在潜在的内源磷污染上覆水体风险。建议岩溶峡谷型水库在控制外源磷输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内源磷的管理,以降低内源磷释放污染上覆水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污染评价 生物有效性磷 岩溶峡谷型水库 万峰水库
下载PDF
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来源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宗权 张洁 +2 位作者 焦树林 莫跃爽 曹玉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0,共12页
河流在碳的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河流筑坝拦截后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和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采集水样,然后分析了河水DIC及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1)δ13CDIC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 河流在碳的运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河流筑坝拦截后龙滩水库溶解无机碳(DIC)的来源和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和2017年1月采集水样,然后分析了河水DIC及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1)δ13CDIC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表明两个季节影响DIC的主要因素和DIC的来源并不相同。雨季,DIC及其δ13C主要分布在2.04~4.12 mmol·L^-1和-5.52‰^-2.87‰的范围内;旱季,水体DIC为3.33~4.61 mmol·L^-1,而δ13CDIC显著低于雨季为-15.90‰^-9.12‰。雨季,稀释效应显著降低了DIC浓度,由于水体热分层使得DIC在水柱剖面上差异显著,而旱季由于混合作用的影响,在剖面上差异较低。(2)在雨季,河流δ13CDIC较旱季明显偏正,碳酸盐岩的强烈风化输入大量HCO3-是DIC的主要来源。在旱季,DIC和δ13CDIC成反比关系,δ13CDIC在旱季变得更低,其大部分的DIC来自于土壤CO2输入和原位有机呼吸作用。旱季水体热分层消失,混合作用使得底部具有较低δ13C值的含碳水体上涌,并与表水层混合导致其δ13CDIC值低于雨季。这种季节性模式与自然河流不同,而是与湖泊的季节变化特征更为类似,说明河流拦截蓄水后逐渐湖沼化,并显著影响了DIC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筑坝 龙滩水库 红水河
下载PDF
1980-2015年贵州省不同等级降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跃爽 索惠英 +3 位作者 焦树林 赵宗权 张洁 赵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88-96,共9页
使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1980-2015年的36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通过计算气候态、倾向率、雨日概率、线性系数,运用样条函数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贵州省不同地貌各等级降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等级降... 使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1980-2015年的36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通过计算气候态、倾向率、雨日概率、线性系数,运用样条函数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贵州省不同地貌各等级降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等级降雨日数的趋势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980-2015年,贵州省各地降雨日数多年平均值在130~200 d之间,全省年总雨日平均值为171 d,小雨日数占总雨日数的81.31%,对降雨日数的贡献最高,总雨日时空分布由小雨型决定,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西多东少,中部多南北少;暴雨和大雨日数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南多北少;中雨日数出现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东部,另一个位于西南部的岩溶盆地;暴雨和大雨日整体呈微弱上升趋势,而中雨、小雨、总雨日数呈下降趋势,总雨日下降趋势最显著;岩溶峡谷的雨日数最多,非喀斯特区和岩溶槽谷的雨日数最少。暴雨、大雨、中雨日数高值区在岩溶盆地,低值区在岩溶峡谷;降雨日数冬半年少于夏半年,冬季是全年中降雨日数最少的季节,以南部地区较少;贵州省总雨日年内分布可分为3类:平缓型、单峰型、双峰型,岩溶槽谷、非喀斯特区和岩溶高原地区属于平缓型;峰丛洼地地区为单峰型;岩溶峡谷和岩溶盆地为双峰型;小雨日、总雨日数在1997-1998年发生突变,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暴雨、大雨、中雨日数没有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日数 雨日等级 时空分布 趋势变化 贵州省
下载PDF
龙滩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和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宗权 曹玉平 +3 位作者 焦树林 袁热林 邓飞艳 张倩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3-800,共8页
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岩溶水库水体化学特征和CO2源/汇机制,于2016年7月16日和2017年1月7日,在龙滩水库采集了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计算水体CO2分压和CO2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2016年7月16日(丰水期),表层(0~20 cm深度)水体CO2分... 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岩溶水库水体化学特征和CO2源/汇机制,于2016年7月16日和2017年1月7日,在龙滩水库采集了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计算水体CO2分压和CO2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2016年7月16日(丰水期),表层(0~20 cm深度)水体CO2分压为64.50~294.22 Pa,平均值为171.48 Pa;在2017年1月7日(枯水期),表层水体CO2分压为339.72~575.05 Pa,平均值为466.77 Pa。在7月16日,水体CO2分压分别与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物含量显著正相关,在1月7日,其与碱度显著正相关;在两个采样日,水体CO2分压都分别与pH、氧化还原电位显著负相关。丰、枯水期的水体CO2分压都处于过饱和状态,水体CO2向大气中迁移,即此时水体为大气CO2的源。在7月16日,水库中水体CO2扩散通量为2.73~28.95 mmol/(m^2·d),平均通量为14.94mmol/(m^2·d);在1月7日,其为34.16~61.61 mmol/(m^2·d),平均通量为49.07 mmol/(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CO2分压 水体CO2扩散通量 水化学特征 龙滩水库
原文传递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百花湖水环境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梦 焦树林 +1 位作者 梁虹 曹玉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53,76,共7页
百花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破坏之后难以恢复。通过对百花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水体理化参数的监测,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百花湖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百花湖表层水温在11.2℃~22.5℃之间,pH值为7.7~8.4,溶解氧为5.... 百花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破坏之后难以恢复。通过对百花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水体理化参数的监测,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百花湖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百花湖表层水温在11.2℃~22.5℃之间,pH值为7.7~8.4,溶解氧为5.0~14.9 mg/L,透明度为0.6~1.9 m;总氮、总磷分别为1.4~4.1,0.030~0.964 mg/L,氮磷比在14.9~64.3之间,为高氮、磷控制的水库;氨氮在0.01~1.85 mg/L之间;丰水期百花湖营养指数为29.56,属于贫营养,平、枯水期营养指数分别为35.31,31.56,同属中营养,百花湖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径流输入为百花湖营养盐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营养状态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喀斯特湖泊 百花湖
下载PDF
基于频率计算法的毕节市气象站降水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咏梅 赵梦 +3 位作者 焦树林 李静 曾友华 赵宗权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9-14,19,共7页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调配水资源、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成为地区当下发展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喀斯特这种特殊的地表水循环二元结构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保护更显得尤为重要。收集了毕...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调配水资源、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成为地区当下发展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喀斯特这种特殊的地表水循环二元结构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保护更显得尤为重要。收集了毕节站1961~2015年降水数据,选用皮尔逊Ⅲ型理论曲线进行多年不同频率下降水的拟合,旨在得出经验频率曲线,拟合出了一条最优的毕节站降水频率理论拟合曲线。结果表明:X^-=888.37,Cv=0.15,Cs=1.5Cv。利用该条拟合曲线可计算出毕节地区不同频率条件下的降水量,能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及为相关水利部门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频率 降水量 皮尔逊Ⅲ型 毕节
下载PDF
一种热响应介电开关型零维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3)H_(6)NH_(2))_(2)CoCl_(4)
19
作者 陈剑 蔡卓尔 +5 位作者 焦淑琳 张祥 胡进忠 刘敏 孙伯旺 花秀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0-485,共6页
刺激响应型智能材料,因其制备简单、结构多变、成本低廉,在信息存储和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一例新型零维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3)H_(6)NH_(2))_(2)CoCl_(4).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变温介电测... 刺激响应型智能材料,因其制备简单、结构多变、成本低廉,在信息存储和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一例新型零维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3)H_(6)NH_(2))_(2)CoCl_(4).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变温介电测试结果表明,(C_(3)H_(6)NH_(2))_(2)CoCl_(4)在347.7 K处发生可逆的结构相变,并伴随着明显的“台阶状”介电异常,表现出优良的介电开关特性.并通过变温单晶X-射线衍射(SCXRD)对相变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其经历了从P21/n空间群转变为Pnma空间群的结构变化,这主要源于(C_(3)H_(6)NH_(2))^(+)阳离子剧烈的有序-无序运动和(CoCl_(4))^(2–)阴离子微小的畸变作用.此外,本工作通过Crystal Explorer计算了阳离子周围的弱相互作用,并发现了阳离子之间的H...H相互作用和阴、阳离子之间的H...Cl相互作用是形成该杂化材料的主要原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该化合物的吸收截止边为743 nm,其禁带宽度Eg为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结构相变 有序-无序运动 热响应 介电开关
原文传递
龙滩水库枯水期N、P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玉平 袁热林 +2 位作者 焦树林 张倩 邓飞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以下为底温层;pH值为7.63~7.92,水体呈弱碱性。溶解无机氮(DIN)平均浓度为4.75mg/L。水体溶解性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平均值为0.07mg/L、2.62mg/L、2.05mg/L,分别占DIN的1.6%、55.2%、43.2%,硝态氮、亚硝态氮是组成龙滩水库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成分。磷酸盐平均浓度为0.04mg/L。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标准,N/P(质量比)比值为73.84,说明龙滩水库枯水期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营养状态空间分布特征:坝前水体>双江口>红水河镇>小马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氮与磷 热分层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龙滩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