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黑填充氢化丁腈橡胶低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Martin Hoch 毛杰 +4 位作者 蒋鲸喆 Victor Nasreddine Marjan Hemstede-van Urk Christoph Gogelein Andreas Kaiser 《特种橡胶制品》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温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研究了过氧化物用量和填料类型及其用量对HNBR LT 2004,HNBR 3407及两者并用胶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BR LT 2004(低温牌号)低温压缩永久变形、TR70和吉...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温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研究了过氧化物用量和填料类型及其用量对HNBR LT 2004,HNBR 3407及两者并用胶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BR LT 2004(低温牌号)低温压缩永久变形、TR70和吉门扭转温度(Gehman)容易受到填料用量及表面活性的影响,加入较低活性炭黑的胶料具有较好低温柔顺性。随着交联密度(过氧化物用量)的增大,低温压缩永久变形显著改善。HNBR 3407的低温回缩、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均高于HNBR LT 2004(低温牌号),但HNBR 3407在低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仍具有一定柔顺性。通过HNBR低温牌号与耐油牌号并用,可保持良好低温性能,同时还可调节耐液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低温性能 丙烯腈含量 过氧化物 低温压缩永久变形
下载PDF
非填充氢化丁腈橡胶低温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Martin Hoch 毛杰 +4 位作者 蒋鲸喆 Victor Nasreddine Marjan Hemstede-van Urk Christoph Gögelein Andreas Kaiser 《特种橡胶制品》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温度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表征了非填充硫化氢化丁腈橡胶的低温性能,并研究了丙烯腈含量、双键含量、交联密度和门尼粘度等对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化丁腈橡胶TR值和DSC T_(g)...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温度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表征了非填充硫化氢化丁腈橡胶的低温性能,并研究了丙烯腈含量、双键含量、交联密度和门尼粘度等对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化丁腈橡胶TR值和DSC T_(g)随ACN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低温牌号因存在第三单体破坏了亚甲基链段结晶,使氢化丁腈橡胶低温性能更加优异。交联密度对低温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吉门扭转值和TR10几乎没有影响;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大,TR70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显著改善。双键含量对低温性能的影响与交联密度的影响一致。门尼粘度对吉门扭转温度、TR10和DSC T_(g)的影响较小,门尼粘度较高时有利于TR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低温性能 丙烯腈含量 双键含量 交联密度 门尼粘度
下载PDF
增塑剂对氢化丁腈橡胶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Martin Hoch 毛杰 +4 位作者 蒋鲸喆 Victor Nasreddine Marjan Hemstede-van Urk Christoph Gogelein Andreas Kaiser 《特种橡胶制品》 CAS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温度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研究了增塑剂DIDS和增塑剂TP 759分别对HNBR LT 2004和HNBR LT 1757低温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网络对低温性能所起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良好的低温压缩永久... 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温度回缩(TR)、吉门扭转温度和低温压缩永久变形等研究了增塑剂DIDS和增塑剂TP 759分别对HNBR LT 2004和HNBR LT 1757低温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网络对低温性能所起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良好的低温压缩永久变形和TR70取决于硫化胶弹性交联网络,而增塑剂会稀释弹性交联网络。吉门扭转模量和TR10取决于增塑胶料的柔顺性。低温牌号HNBR与增塑剂的结合能拓宽胶料使用温度范围,为低温条件下的密封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低温性能 交联密度 增塑剂
下载PDF
双酚G对斑马鱼神经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再腾 罗麟洁 +4 位作者 王天彩 汪星宇 邱静 穆希岩 姜敬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2741,共9页
使用双酚G(BPG)慢性染毒成年斑马鱼,以评估其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0μg/L BPG染毒组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移动距离和上下水层切换频率,在底部累积时间增加了22.7%,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异常;5和50μg/L染毒导致社交距离分别增加了126... 使用双酚G(BPG)慢性染毒成年斑马鱼,以评估其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0μg/L BPG染毒组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移动距离和上下水层切换频率,在底部累积时间增加了22.7%,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异常;5和50μg/L染毒导致社交距离分别增加了126.8%和151.2%,社交累积时间分别减少了80.1%和73.7%,表现出显著的社交障碍.切片染色显示脑结构和肠道绒毛受损以及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粘液分泌增加,表明潜在的肠道炎症以及神经疾病的发生.进一步的靶向代谢组学显示肠脑神经递质水平紊乱,色氨酸、GABA、谷氨酰胺、去甲肾上腺素、胆碱和组胺等水平显著改变;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是主要受影响通路且存在性别差异,这些通路通过干扰神经递质转运和稳态,调控斑马鱼行为.BPG染毒,斑马鱼表现出显著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和肠脑神经递质代谢紊乱,肠脑调节可能参与介导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类污染物 双酚G 神经毒性 肠道代谢 神经行为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