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别山北麓林下间作茶叶对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1
作者
朱芸
杜晨曦
+3 位作者
孙蕾
刘霞
jamshidi
abdul
hakim
张守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2-82,共11页
土壤水分入渗是受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变化影响显著的水文过程。为探明坡式经济林开发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安徽省金寨县4种开发栽培模式(板栗经济林、板栗+茶间作、油茶经济林和油茶+茶间作,以杂木林为对照),选...
土壤水分入渗是受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变化影响显著的水文过程。为探明坡式经济林开发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安徽省金寨县4种开发栽培模式(板栗经济林、板栗+茶间作、油茶经济林和油茶+茶间作,以杂木林为对照),选取Philip、Kostiakov、Kostiakov-lewis和Horton 4种模型对其在不同开发栽培模式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坡式经济林开发为板栗经济林、板栗+茶间作、油茶经济林和油茶+茶间作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显著降低,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6.14%~64.88%、39.60%~58.97%和49.88%~72.84%。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的大小排序为杂木林、板栗+茶间作、油茶+茶间作、板栗经济林、油茶经济林;而平均入渗率在板栗+茶间作和油茶+茶间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2)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表明,力稳性>5.00 mm粒级团聚体、水稳性平均重量直径和力稳性平均重量直径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主要因素,且力稳性>5.00 mm团聚体是主要影响因子。3)Kostiakov模型最适合描述土壤入渗速率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开发栽培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模型
通径分析
坡式经济林
开发栽培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守昊
孙蕾
+3 位作者
jamshidi
abdul
hakim
牛勇
刘霞
FAN
Zhaofei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土壤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最小指标集(MIS)。结果表明:(1)TIS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侵蚀特征因子4类共11项指标:腐殖质层厚度、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坡度、垄坡角、沟壑密度、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前6项指标组成了MIS。(2)研究区未退化土壤占12%,轻度退化土壤占12%,中度及以上退化土壤占76%。坡度可能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度与垄坡角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此外,施用农药、化肥以及连作导致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垄坡角
沟壑密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北麓林下间作茶叶对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1
作者
朱芸
杜晨曦
孙蕾
刘霞
jamshidi
abdul
hakim
张守昊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2-8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840、310706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侵蚀退化耕地生产力快速提升技术”(2018YFC0507005)。
文摘
土壤水分入渗是受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变化影响显著的水文过程。为探明坡式经济林开发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安徽省金寨县4种开发栽培模式(板栗经济林、板栗+茶间作、油茶经济林和油茶+茶间作,以杂木林为对照),选取Philip、Kostiakov、Kostiakov-lewis和Horton 4种模型对其在不同开发栽培模式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坡式经济林开发为板栗经济林、板栗+茶间作、油茶经济林和油茶+茶间作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显著降低,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6.14%~64.88%、39.60%~58.97%和49.88%~72.84%。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的大小排序为杂木林、板栗+茶间作、油茶+茶间作、板栗经济林、油茶经济林;而平均入渗率在板栗+茶间作和油茶+茶间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2)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表明,力稳性>5.00 mm粒级团聚体、水稳性平均重量直径和力稳性平均重量直径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主要因素,且力稳性>5.00 mm团聚体是主要影响因子。3)Kostiakov模型最适合描述土壤入渗速率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开发栽培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模型
通径分析
坡式经济林
开发栽培模式
Keywords
soil moisture
infiltration
models
path analysis
slope 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modes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守昊
孙蕾
jamshidi
abdul
hakim
牛勇
刘霞
FAN
Zhaofei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泰山森林生态站
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s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0507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840)。
文摘
为了对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诊断与评价,通过文献计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国内外耕地退化评价文献内的高频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TIS)。同时以拜泉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土壤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最小指标集(MIS)。结果表明:(1)TIS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侵蚀特征因子4类共11项指标:腐殖质层厚度、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坡度、垄坡角、沟壑密度、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作物产量,其中前6项指标组成了MIS。(2)研究区未退化土壤占12%,轻度退化土壤占12%,中度及以上退化土壤占76%。坡度可能是影响研究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坡度与垄坡角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此外,施用农药、化肥以及连作导致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关键词
坡度
垄坡角
沟壑密度
Keywords
slope gradient
ridge-slope angle
gully density
分类号
S158.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别山北麓林下间作茶叶对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朱芸
杜晨曦
孙蕾
刘霞
jamshidi
abdul
hakim
张守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
张守昊
孙蕾
jamshidi
abdul
hakim
牛勇
刘霞
FAN
Zhaofei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