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 被引量:73
1
作者 鹿化煜 周亚利 +3 位作者 j.Mason T.Stevens 弋双文 j.swinehart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8-894,共7页
中国北方有约200×10^4km^2的面积被黄土、沙漠和荒漠戈壁沉积物覆盖,这些地区堆积物的形成变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关于中国北方沙漠与黄土记录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少,但是,由于受到方法和条件等限制,系统的(... 中国北方有约200×10^4km^2的面积被黄土、沙漠和荒漠戈壁沉积物覆盖,这些地区堆积物的形成变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关于中国北方沙漠与黄土记录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少,但是,由于受到方法和条件等限制,系统的(高密度的)和独立的年代学工作比较薄弱,从而使诸多已经发表的关于沙漠-黄土记录的亚轨道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结论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代表性的4个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剖面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的20多个末次冰期-全新世的沙-砂质古土壤剖面的研究,获得了150多个独立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200多个样品的粒度、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数据,重建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北方气候变化过程,对比分析沙地与黄土古气候记录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古气候在57.5—52.5kaB.P.相对干旱,41.5—37.3kaB.P.相对湿润,26—22kaB.P.逐渐干旱,22—18kaB.P.极端干旱,15—10kaB.P.干旱,10—8kaB.P.为干旱减弱的时期,8.0—2.4kaB.P.相对湿润,而2.4kaB.P.以来气候为相对干旱。其间,在8.0—2.4kaB.P.的湿润时期有几次干旱事件,而2.4kaB.P.以来气候变化频繁。具有独立年代控制的黄土和沙漠记录表明,中国北方的气候变化对轨道时间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有大约3—4ka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晚第四纪 全新世 古气候变化 沙漠沙地 黄土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的光释光年代序列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33
2
作者 周亚利 鹿化煜 +3 位作者 j.A.Mason 苗晓东 j.B.swinehart R.j.Goble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2-462,共11页
浑善达克沙地具有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相对于黄土而言,沙质沉积是近源、在沉积期堆积速率快,有可能记录了某些时间段千年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东... 浑善达克沙地具有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相对于黄土而言,沙质沉积是近源、在沉积期堆积速率快,有可能记录了某些时间段千年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西南断面上具代表性的10个沙丘和沙/黄土剖面进行了年代测试,获得了35个样品的光释光年龄;结合野外地层观察分析和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干旱事件和相对湿润期的气候变化记录:在距今9.9~8.2ka期问,沙地发育厚层粗砂层,沙丘处于活动状态,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8.0~2.7ka期间,沙地发育有多层浅灰一灰黑色砂质土壤,沙丘总体上处于固定.半固定状态(也含有短时段的沙丘活化的干旱事件),指示气候较之前明显湿润,植被相对茂密;2.3ka以来,沙地沉积物以粗砂堆积为主,沙丘又重新活化,气候总体上为干旱.通过对沙丘沉积记录和沉积产状的分析,发现浑善达克沙地在全新世早期、8.2ka前后以及小冰期时期,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盖度小,沙丘活化;在“隋唐暖期”和“中世纪温暖期”,气候较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固定.具有绝对释光年龄控制的沙丘沉积记录表明,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多次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光释光测年 全新世 干旱事件 沙丘记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