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超凡 宫辉力 +2 位作者 陈蓓蓓 郭琳 高明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市地面沉降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郊八里庄-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和顺义平各庄5个沉降区。本文选取目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和通州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0...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市地面沉降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郊八里庄-大郊亭、东北郊-来广营、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和顺义平各庄5个沉降区。本文选取目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和通州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03-2010年的47景ASAR影像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了研究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并分别以SFP点年均沉降速率和各年沉降量作为权重,计算SFP点空间分布中心与方向特征椭圆,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地面沉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0年,北京市地面沉降表现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年沉降量最大值由104.04 mm增加到178.83 mm;标准差椭圆长轴与南北方向平行,反映出地面沉降空间发展方向性在南北方向较东西方向明显,椭圆面积由592.25 km^2减小到503.84 km^2,表明2004-2010年研究区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范围变化呈减小趋势,但从沉降量可以发现,北京地面沉降一直处于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干涉测量 标准差椭圆 地面沉降 时空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葡萄状白云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陈跃 金婷 沙旭光 李洪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纹层条带的含少量细晶的纤状—细粒状白云石以及肾状和葡萄状粉细晶白云石;由球形、杆形、孢子形等蓝细菌构成泡沫状结构;明暗、环带状橙红色光或中等橙红色光、核部发光较暗或不发光;与基质白云石相比,葡萄—皮壳状白云石δ^(13)C_(PDB)相似;但δ^(18)O_(PDB)正偏,87Sr/86Sr相对高(0.70887~0.70939)、但与震旦纪海水(0.7087~0.7094)相似,从皮壳边缘、暗色(蓝细菌)至核部,微区δ^(18)O_(PDB)、δ^(13)C_(PDB)显示了环带内变化较小、环带外的强烈负漂移;云化程度的增加,δ^(18)O_(PDB)、δ^(13)C_(PDB)负偏明显,^(87)Sr/^(86)Sr增加。皮壳—葡萄状白云岩中Al_2O_3、Fe_2O_3、MnO、LREE/HREE值均低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稀土总量介于基质与粉细晶云岩之间,而Na_2O+K_2O、P_2O_5、Sr、Hg、Cu、Sr/Ba、Sr/Mn、δCe值均高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且随着云化程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出Mn含量增加,Al_2O_3、Fe_2O_3、Na_2O+K_2O、P_2O_5、Sr/Ba、Fe/Mn等值递减的趋势;由此判断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可能是弱还原、保存较好的海水中形成,或在成岩早期或浅埋藏孔隙海水为主的流体中形成、部分经历了较强的大气水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 微区碳氧同位素 奇格布拉克组 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S100β蛋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会丽 陈祖涛 韩俊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7期2616-2618,共3页
目的分析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ASAⅠ~Ⅲ级。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随... 目的分析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ASAⅠ~Ⅲ级。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随机分组法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参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术中2 h(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S100β蛋白含量测定,并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的POCD发生率进行评估,观察检测结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次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期间的麻黄碱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的POCD发生率、S100β蛋白浓度均较高,但研究组术中及术后的POCD发生率、S100β蛋白浓度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麻醉时间,研究组苏醒期躁动次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期间的麻黄碱用量均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虽延长了麻醉时间,但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可以降低POCD、苏醒期躁动发生率。S100β蛋白反映中枢神经损伤程度,对评估POCD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老年人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认知障碍 S100蛋白质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地区地面沉降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超凡 宫辉力 +2 位作者 陈蓓蓓 朱锋 郭琳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9,共6页
针对区域地面沉降空间演化格局分析较少问题,选用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北京典型地区的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地面沉降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最... 针对区域地面沉降空间演化格局分析较少问题,选用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北京典型地区的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地面沉降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10mm/a,中部、东南部沉降严重,其他地区相对轻微;该区域地面沉降全局空间自相关十分显著,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了0.8(p=0.001),局部空间格局包括3个亚区,分别是高集聚区、低集聚区以及非相关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存在过渡带,过渡带不仅是地面沉降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存在不均匀地面沉降,是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的重点关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 空间分布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鑫 李慧莉 +3 位作者 张仲培 陈强路 陈跃 熊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06-1719,共14页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问题。在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和新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对比、构造解释和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原型、古构造及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问题。在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和新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对比、构造解释和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原型、古构造及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西缘的柯坪和叶城地区,新元古代经历了陆内断陷到初始被动大陆边缘的盆地演化序列,而在塔东北的库鲁克塔格地区,主要以裂谷及其衰退期的拗陷为特征。地震反射特征进一步显示在塔里木陆内也具有相似的成盆作用,南华纪断陷具有清楚的垒、堑结构,震旦纪以后以拗陷阶段的均衡沉降为主。发生在晚震旦世末的柯坪运动造成全区抬升,奠定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貌,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控制了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形成、分布。塔西台地内中-下寒武统出现大面积增厚,可能与晚震旦世以后继承性的沉降作用有关,形成有利于玉尔吐斯组类型的碳酸盐质陆棚相烃源发育的沉积环境。而西山布拉克-西大山组类型的深水陆棚-盆地相的泥质烃源岩不仅在满加尔坳陷内发育,还可能在阿瓦提坳陷内分布。尽管中央隆起带大部分地区不利于优质烃源岩发育,但不能排除局部地区仍可能存在下寒武统泻湖相烃源岩。与盆地北部高碳酸盐岩含量的烃源岩不同,塔里木南缘改造边界附近具有形成高碎屑岩含量的深水泥质烃源岩的构造-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型盆地 柯坪运动 下寒武统 烃源岩
下载PDF
废阴极炭块中氟化物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宏忠 王利 +3 位作者 刘晴 胡慧丽 常醒 陈文亮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废阴极炭块为原料,通过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液固比以及浸出时间对氟化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选取氯化钙作为氟化物回收药剂,研究了不同pH、药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回收效果的影响,还探讨了不同浸出次数对氟化钙产量以及浸出残... 以废阴极炭块为原料,通过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液固比以及浸出时间对氟化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并选取氯化钙作为氟化物回收药剂,研究了不同pH、药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回收效果的影响,还探讨了不同浸出次数对氟化钙产量以及浸出残渣的成分影响。结果显示,在液固比为8∶1、浸出时间为15 min的浸出条件下,采用浸出液初始pH,添加理论需要的CaCl_2·6H_2O用量,反应时间为45 min,反应温度为100℃可以达到氟化钙的最佳回收效果,且最多进行2次浸出回收,残渣中石墨的纯度随着浸出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阴极炭块 氟化物 石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