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作物秸秆分布特征与秸秆炭基肥制备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钟磊 栗高源 +6 位作者 陈冠益 王一喆 陈红云 武文竹 李金磊 宋英今 颜蓓蓓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5-585,共11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泛,碳含量高,具备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利用秸秆制备的炭基肥是一种土壤肥力改良与修复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成为当下的...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泛,碳含量高,具备良好的资源化潜力。利用秸秆制备的炭基肥是一种土壤肥力改良与修复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特征、秸秆炭基肥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其在土壤质地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炭基肥提升作物产量品质的效应,旨在为秸秆炭基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炭基肥 土壤 作物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石油烃土壤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钟磊 卿晋武 +6 位作者 陈红云 栗高源 陈冠益 孙于茹 李金磊 宋英今 颜蓓蓓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36-3652,共17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其中石油烃的土壤污染因其持续时间长、污染去除难度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各类修复技术中,原位微生物修复强化技术因其成本较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修复的特点成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其中石油烃的土壤污染因其持续时间长、污染去除难度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各类修复技术中,原位微生物修复强化技术因其成本较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修复的特点成为了当前的技术热门。文中综述了生物投加法、生物刺激法、联合修复法等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并介绍了一些典型工程案例,为原位微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的选择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并对未来原位微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石油烃 微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BRICS)2021年度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云波 嵇金如 +53 位作者 刘志盈 应超群 杨青 孔海深 王际亮 丁卉 茆海丰 周义正 金炎 刘永云 耿燕 戴媛媛 卢鸿 张鹏 黄颖 黄东红 强鑫华 沈继录 徐红云 陈凤訇 廖国林 刘丹 董海新 宋江勤 王璐 曹俊敏 张利侠 李艳红 宋迪静 李卓 尹佑东 刘东华 郭良 刘强 张保华 徐荣 董银樵 虎淑妍 梁坤鹏 全博 郑琳 孟灵 栾亮 梁金花 刘卫平 胡雪飞 田鹏鹏 颜小平 李爱云 李健 夏修三 戚晓燕 乔登嫣 肖永红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3-47,共15页
目的通过血流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1年1至12月所有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 目的通过血流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1年1至12月所有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收集51家成员单位1101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782株(25.3%),革兰阴性菌8231株(74.7%)。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141株(37.6%)、肺炎克雷伯菌2076株(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078株(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7株(6.3%)、铜绿假单胞菌401株(3.6%)、屎肠球菌397株(3.6%)、鲍曼不动杆菌308株(2.8%)、粪肠球菌296株(2.7%)、阴沟肠杆菌276株(2.5%)和其他克雷伯菌属233株(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行率分别为25.3%和76.8%,未检测到对糖肽类和达托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比罗的敏感率>95.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49.6%、25.5%和39.0%;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2%和15.8%;7.9%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头孢比罗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阿维巴坦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低,分别为5.5%和4.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8.9%。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大肠埃希菌占1/3;MRSA的流行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仍呈较高水平流行,但已有下降趋势,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抗药性 细菌 血流感染 全国范围 耐药监测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using long-acting octreotide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grade 2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被引量:12
4
作者 Suizhi Gao Xiaohan Shi +5 位作者 hongyun Ma Huan Wang Bo Li Bin song Shiwei Guo Gang Jin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2020年第4期167-172,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ng-acting octreotide as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tumor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grade 2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after radical resection.Methods: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ng-acting octreotide as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tumor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grade 2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after radical resection.Methods: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data of 130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G2 pNET treated in the Changhai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59 patients received long-acting octreotide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6 to 12 months(Oct group)and 71 patients received active follow-up(control group),both of which began after the radical resection,with the primary observation endpoint of disease-free survival(DFS)and the secondary study endpoint of overall survival.Results: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c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52 and 54 years,respectively.There were 28 male cases(47.5%)and 33 male cases(46.5%)in the 2 groups.The median maximum tumor diameter was 3.5 and 3.0 cm,respectively;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positive in 13 cases(22.0%)and 9 cases(12.7%);there was peripancreatic nerve invasion in 11 cases(18.6%)and 6 cases(8.5%).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2-year DFS%(98.3%vs 88.7%,P=.0371)and 3-year DFS%(96.6%vs 85.9%,P=.0498)between the Oc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Long-acting octreotide treatment was found to reduce the risk of 3-year recurrence of G2 pNET after radical resection(HR=0.2,P=.044)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se-probability-of-treatment weighted to balance the limited data bias.Conclusion:Using long-acting octreotide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G2 pNET patients after radical surgery may improve the rate of 3y-DFS,but the benefit needs to be confirmed in a well-designed random control clinical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uvant therapy G2 Long-acting octreotide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红云 董松 +2 位作者 曾韫璟 高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移植后30~45 d予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口服30 mg/次,2次/周,间隔不少于3 d,早餐30 min后服用);对照组移植结束后不采用药物治疗,仅定期观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移植后2年复发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1年复发率,1年、2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至2020年5月,试验组移植后2年复发率为3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2%(P=0.047)。移植后1年,试验组复发5例(21.7%),对照组复发14例(53.8%),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39)。移植后1年,试验组PFS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OS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年,试验组PFS及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复发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骨髓浸润、IPI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移植前疾病未达完全缓解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10例,乏力5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肝肾功能轻度损害、血栓事件各1例,无1例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结论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可降低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维持治疗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堤中WIB减隔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洪运 孙树礼 +1 位作者 宋绪国 郭帅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6-481,490,共7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堤中WIB(波阻板)的减隔振效果,构建了简易的铁路路堤原理性试验模型,获得了在WIB底面与路堤顶面垂直间距不同时、在路堤面上的简谐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振动波在模型表面的传播衰减规律,分析了铁路路基中WIB底面与路堤顶面...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堤中WIB(波阻板)的减隔振效果,构建了简易的铁路路堤原理性试验模型,获得了在WIB底面与路堤顶面垂直间距不同时、在路堤面上的简谐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振动波在模型表面的传播衰减规律,分析了铁路路基中WIB底面与路堤顶面垂直间距不同时的减隔振效果;构建了高速铁路路基三维动力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路堤的基床底层中设置WIB,越靠近路堤顶面,减隔振效果越好;在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WIB的减隔振效果优于在基床表层设置W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堤 波阻板 模型试验 三维动力仿真
下载PDF
Self-adaptive pyroptosis-responsive nanoliposomes block pyroptosis in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 被引量:1
7
作者 Kaiwang Xu Huang Yang +19 位作者 Jinghua Fang Kaijie Qiu Haotian Shen Guanrui Huang Qiangqiang Zheng Canlong Wang Tengjing Xu Xinning Yu Jiajie Wang Yunting Lin Jiacheng Dai Yuting Zhong hongyun song Sunan Zhu Siheng Wang Zhuxing Zhou Guang Yang Zhengwei Mao Zongyou Pan Xuesong Dai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72-286,共15页
Nanoliposomes have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considerably enhance drug transport.For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nanoliposomes must b... Nanoliposomes have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considerably enhance drug transport.For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nanoliposomes must be able to realize on-demand release of drugs at disease sites to maximize drug-delivery efficacy and minimize side effects.Therefore,responsive drug-release strategies for inflammation treatment have been explored;however,no specific design has been realized for a responsive drug-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pyroptosis-related inflammation.Herein,we report a pioneering strategy for self-adaptive pyroptosis-responsive liposomes(R8-cardiolipin-containing nanoliposomes encapsulating dimethyl fumarate,RC-NL@DMF)that pre-cisely release encapsulated anti-pyroptotic drugs into pyroptotic cells.The activated key pyroptotic protein,the N-terminal domain of gasdermin E,selectively integrates with the cardiolipin of liposomes,thus forming pores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pyroptosis,and inflammation inhibition.Therefore,RC-NL@DMF exhibited effectiv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to alleviate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amages in zymosan-induced arthritis mice and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ice.Our novel approach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self-adaptive pyroptosis-responsive on-demand drug delivery,suppressing pyroptosis and treating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liposome PYROPTOSIS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 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ANTI-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welding parameters on interface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SW Al/Ti lap joints 被引量:4
8
作者 Mingrun Yu hongyun Zhao +4 位作者 Zhihua Jiang Zili Zhang Fei Xu Li Zhou Xiaoguo so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543-1554,共12页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was performed to produce Al/Ti lap joints under various welding conditions.More heat was generated when rotational rate increased or traversing rate decreased.Two types of Al/Ti interfaces–m...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was performed to produce Al/Ti lap joints under various welding conditions.More heat was generated when rotational rate increased or traversing rate decreased.Two types of Al/Ti interfaces–mixed interface and diffusive interface–were formed under different welding conditions.The diffusive interface was formed with low heat input,and the mixed interface was formed more heat.The grains at the mixed interface were larger than those at the diffusive interface because of the higher heat input.Moreover,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ixed interface had a lower texture intens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iffusive interface,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CDRX).TiAl3 was formed at the diffusive interface.When the interface varied to the mixed interface as heat input increased,TiAl was fomed within the Al/Ti mixture fo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TiAl3.In addition,TiAl3 precipita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diffusion layer.The hardness value of the mixed interface was higher than 350 HV,due to the larger amount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The lap shear strength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147 MPa with medium heat input and an interface that exits in a critical state between diffusive and mixed interfaces.All the specimens fractured at the interface,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I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W AL/TI LAP JOINT INTERFACI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SARS-CoV-2S蛋白mRNA疫苗对不同毒株交叉中和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童菲 赵蕊蕊 +15 位作者 张润芳 张凤莲 刘懿萱 乔秋榕 刘婧 钏鸿云 徐丽兰 沈霏 代小虎 马雪峰 宋绍辉 解云 洪超 吴雅楠 周健 廖国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92,共8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感染和持续性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导致现有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因此人类迫切需要能够建立广谱免疫保护的有效疫苗.作者采用mRNA疫苗技术,设计了原型(Prototype)株刺突(Spike,S)蛋白mRNA疫苗(P0).在S蛋白基...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感染和持续性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导致现有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因此人类迫切需要能够建立广谱免疫保护的有效疫苗.作者采用mRNA疫苗技术,设计了原型(Prototype)株刺突(Spike,S)蛋白mRNA疫苗(P0).在S蛋白基因序列中引入氨基酸突变位点,制备了Prototype-mut mRNA疫苗P1~P7,并对小鼠进行了免疫.结果表明,引入Q498R-Y505H-H655Y和Q498R-N501Y突变位点的S蛋白mRNA疫苗可以显著提升对Delta株的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滴度(P<0.05).引入Q493R-Q498R-H655Y和Q498R-N501Y突变疫苗对Prototype、Alpha、Beta、Delta、Omicron BA.1等多个毒株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194.0、1∶73.5、1∶32.0、1∶194.0、1∶16.0和1∶294.1、1∶294.1、1∶64.0、1∶256.0、1∶8.0.同时,引入Q493R-Q498R-H655Y、Q498R-Y505H和Q498R-Y505H-H655Y等突变疫苗对Prototype、Alpha、Beta、Delta 4种毒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到100%.通过在S蛋白mRNA疫苗中引入点突变的策略,验证了可能具有免疫逃逸或改变受体结合亲和力潜力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的引入对mRNA疫苗交叉中和活性的影响,这为提升mRNA疫苗广谱性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mRNA疫苗 交叉中和活性 氨基酸突变
下载PDF
拉拔和轧制变形铝导线的结构演化及力学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雪梅 余虹云 +4 位作者 李瑞 宋竹满 王强 张哲峰 张广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7-364,共8页
对工业用A4纯铝进行拉拔和轧制两种塑性变形,研究了纯铝导线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化、强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在变形量较小时拉拔变形和轧制变形后纯铝铝导线主要由拉长晶粒组成,这些拉长晶粒由位错亚结构组成的小角晶界组成;在相近的等效... 对工业用A4纯铝进行拉拔和轧制两种塑性变形,研究了纯铝导线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化、强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在变形量较小时拉拔变形和轧制变形后纯铝铝导线主要由拉长晶粒组成,这些拉长晶粒由位错亚结构组成的小角晶界组成;在相近的等效应变变形情况下,轧制样品中高角晶界的比例更高。拉拔变形后样品的强度和塑性均优于轧制变形后的样品。拉拔变形使材料具有更高强度和导电率。探讨了材料的导电性与形变强化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拉拔 轧制 力学性能 导电率
原文传递
某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实践
11
作者 黄艺 丁强 +3 位作者 孙志刚 孙振宇 董洪运 宋涛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介绍了某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经验,总结了夏热冬冷地区在资源及场地利用受限的前提下,从安全稳定和节能经济的角度,可充分利用低品位空气热能和高效磁悬浮冷水机组提升制热和制冷效率,借助互锁错峰启动,解决项目电力增容困难的... 介绍了某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经验,总结了夏热冬冷地区在资源及场地利用受限的前提下,从安全稳定和节能经济的角度,可充分利用低品位空气热能和高效磁悬浮冷水机组提升制热和制冷效率,借助互锁错峰启动,解决项目电力增容困难的难题。同时,依托原蓄冷(热)系统,减少用电高峰期的耗能,有效实现电力“移峰填谷”。相对原冷热源方案而言,该系统更为安全、高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空调冷热源 节能改造 互锁错峰启动 移峰填谷
下载PDF
新药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诱导和维持治疗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沙 曾韫璟 +9 位作者 刘红云 向茜茜 李佳丽 李甫 饶军 董松 蔺诗佳 王向军 张曦 高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80-684,共5页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早期的手术治疗并没有改善患者预后,联合化疗一定程度提高了疗效但血液学毒性较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早期的手术治疗并没有改善患者预后,联合化疗一定程度提高了疗效但血液学毒性较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近年来随着对PCNSL分子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新型靶向药物在PCNSL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介绍了我中心接受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的5例PCNSL的诊治经过,并对新药在PCNS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新药
原文传递
压裂用胶囊破胶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继勇 邵红云 +2 位作者 宋时权 夏凌燕 张贵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0,共4页
胶囊破胶剂主要应用于压裂施工中,起到延迟破胶的作用。现行胶囊破胶剂的评价方法仅采用机械压力将胶囊压碎,然后评价破胶能力,缺乏在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对胶囊提前破裂释放出破胶剂情况的研究,难以对胶囊破胶剂的性能做出准确评价。... 胶囊破胶剂主要应用于压裂施工中,起到延迟破胶的作用。现行胶囊破胶剂的评价方法仅采用机械压力将胶囊压碎,然后评价破胶能力,缺乏在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对胶囊提前破裂释放出破胶剂情况的研究,难以对胶囊破胶剂的性能做出准确评价。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电导率仪对胶囊破胶剂的受热释放性进行研究;利用高温高压稠化仪模拟地层压力和温度,考查加入胶囊破胶剂的压裂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胶囊破胶剂对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分析。通过此3种方法对胶囊破胶剂的性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使用电导率仪对溶液电导率变化趋势测定,可反映胶囊破胶剂在溶液中的受热释放性能;使用高温高压稠化仪模拟地层工作条件,可评价胶囊破胶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破胶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胶囊破胶剂的微观结构,可反映胶囊破胶剂在高温下作用后包裹囊衣的受热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破胶剂 评价方法 高温高压 压裂液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R495 improves stress-induc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rats by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and Mast cell-PAR2-TRPV1 signaling pathway
14
作者 hongyun Zhang Guangqiang Wang +6 位作者 Zhiqiang Xiong Zhuan Liao Yangyan Qian Xin song Li Sui Lianzhong Ai Yongjun Xia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698-708,共11页
Probiotic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regulating intestinal pain.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R495 on the visceral sensitivity and gut microbiota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rats were studied... Probiotic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regulating intestinal pain.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R495 on the visceral sensitivity and gut microbiota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ra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yptase released after mast cell activation and degranul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visceral pain,and L.plantarum AR495 reduced the stimulation of colonic mast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and TRPV1 in dorsal root ganglia.Research further showed that supplementation with L.plantarum AR495 increased the level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and enhanced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colon.In addition,the microbiota analysis of the colon indicated that L.plantarum AR495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and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Lachnospiraceae,which alleviated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aused by IBS to a certain extent.In total,L.plantarum AR495 might reduce visceral sensitivity through the Mast cell-PAR2-TRPV1 signaling pathway by maintaining the homeostasis of the intestinal b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Visceral sensitivity Dorsal root ganglia TRYPTASE MICROBIOTA
下载PDF
青花菜新品种台绿6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道根 高旭 +7 位作者 朱长志 檀国印 沈立 章红运 肖家睿 宋立伟 黄展林 许岩 《长江蔬菜》 2022年第18期45-47,共3页
台绿6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6A为母本,以自交系S65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一代杂交种。中晚熟,浙江秋冬季种植从定植至采收87 d左右;株型半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面蜡粉中等;花球高圆,蕾粒中细,低温球色不发紫;平均单球质量约0.53 kg... 台绿6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6A为母本,以自交系S65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一代杂交种。中晚熟,浙江秋冬季种植从定植至采收87 d左右;株型半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面蜡粉中等;花球高圆,蕾粒中细,低温球色不发紫;平均单球质量约0.53 kg,产量1321.1 kg/667 m2;适宜种植密度为2800株/667 m2。适宜浙江、江苏、山东、甘肃、河北等青花菜主产区秋冬季或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品种 台绿6号 一代杂种
下载PDF
Ti-50Ni钎焊TZM与ZrC_p-W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桂海 赵洪运 +4 位作者 宋晓国 龙伟民 沈元勋 王美荣 冯吉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36-1940,共5页
采用Ti-50Ni(at%)钎料实现了TZM合金与ZrC_p-W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SEM、EDS、XRD等方法分析了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钎焊温度对TZM/Ti-50Ni/ZrC_p-W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ZM/Ti... 采用Ti-50Ni(at%)钎料实现了TZM合金与ZrC_p-W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SEM、EDS、XRD等方法分析了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钎焊温度对TZM/Ti-50Ni/ZrC_p-W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ZM/Ti-Mo+TiNi_3+Mo-Ti-W/Ti Ni+TiNi_3+W(s,s)+(Ti,Zr)C/ZrC_p-W。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Ti-Mo固溶体层宽度逐渐增大,线状条纹增多、增宽,组织逐渐粗大,晶界变圆滑;接头的抗剪强度随钎焊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钎焊温度为1340℃,保温10 min时,接头获得最大抗剪强度为1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TZM合金 ZrCp-W复合材料 Ti-50Ni钎料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sFRP4和WIF1参与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和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丹 王红云 +4 位作者 王大维 王嵩 陈一元 张亚卓 高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和WNT抑制因子1(WIF1)在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成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标本取材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且随访资...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和WNT抑制因子1(WIF1)在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成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标本取材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26例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构建54例侵袭性腺瘤(侵袭组)、72例非侵袭性腺瘤(非侵袭组)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FRP4和WIF1蛋白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T1-1细胞中sFRP4和WIF1的mRNA水平;细胞活力实验检测地西他滨对GT1-1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西他滨对GT1-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侵袭组中sFRP4和WIF1的H-Score值分别为134.5±45.3和73.7±24.1;而非侵袭组分别为223.3±47.6和133.6±35.7(均P<0.05)。随访资料显示,sFRP4和WIF1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r=-0.383,P=0.025;r=-0.557,P=0.006),与肿瘤大小、年龄和性别无关(均P>0.05)。给予地西他滨24 h、48 h和72 h后,与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对照组)相比,药物组GT1-1细胞的细胞活力分别为(84.5±7.3)%、(74.3±6.5)%和(62.2±5.8)%(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药物组的透膜细胞为(154±42)个,而对照组为(436±85)个(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sFRP4和WIF1的mRNA水平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则逐渐升高(P<0.05)。结论sFRP4和WIF1的表达水平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地西他滨能上调sFRP4和WIF1的水平,从而起到肿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肿瘤侵润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 WNT抑制因子1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智慧旅游营销探索——基于数字旅游背景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洪云 刘威娜 宋蕾 《北方经贸》 2023年第12期5-7,12,共4页
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更新为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慧旅游业在强大技术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形成了“冰雪旅游”“消夏旅游”胜地,但智慧旅游发展水平略显不足。本文立足智慧旅游实际,从4... 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更新为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慧旅游业在强大技术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形成了“冰雪旅游”“消夏旅游”胜地,但智慧旅游发展水平略显不足。本文立足智慧旅游实际,从4C营销理论角度为黑龙江省智慧旅游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推进黑龙江省智慧旅游发展步伐,增强黑龙江省旅游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旅游 黑龙江省 智慧旅游
下载PDF
CIN3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红云 宋梅 +2 位作者 周洪英 王军 秦秀英 《甘肃医药》 2019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仪征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CIN3而行宫颈锥形切除术(LEEP)的190例患者,其中125例LEEP术后选择子宫切除术,65例选择密切随访。...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仪征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CIN3而行宫颈锥形切除术(LEEP)的190例患者,其中125例LEEP术后选择子宫切除术,65例选择密切随访。对190例患者年龄、症状、HPV感染、LEEP方法、LEEP术后宫颈上皮腺体累及、LEEP术后切缘进行病变残留或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90例CIN3患者HPV感染率为90%,病变残留率为18.42%,宫颈上皮腺体累及率为83.68%。单因素分析显示,CIN3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变残留与LEEP术后切缘阳性、LEEP手术方法、患者术前症状、年龄有关,与HPV感染、宫颈上皮腺体受累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手术方法、LEEP术后切缘是病变残留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CIN3 LEEP术切缘阳性、LEEP1圈法、术前即有症状是LEEP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3 宫颈锥切术 LEEP术 切缘残留
下载PDF
基于单桩载荷试验的铁路路基桩筏基础沉降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洪运 宋绪国 郭帅杰 《铁道勘察》 2019年第6期30-35,共6页
为有效利用单桩载荷试验数据预测群桩沉降,构建了铁路路基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模型,将铁路路基桩筏基础简化为多跨连续简支弹性地基梁模型,求解桩土荷载分担。通过单桩载荷试验获得单桩刚度,通过载荷板试验获得土单元刚度,考虑桩、土相互... 为有效利用单桩载荷试验数据预测群桩沉降,构建了铁路路基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模型,将铁路路基桩筏基础简化为多跨连续简支弹性地基梁模型,求解桩土荷载分担。通过单桩载荷试验获得单桩刚度,通过载荷板试验获得土单元刚度,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Muki理论与弹性叠加原理,获得群桩中的桩、土刚度,并给出了铁路路基群桩叠加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而可求得路基断面不同位置处的桩顶位移。选取京津城际2处桩筏路基为工程实例,实例一中实测路基断面中间沉降比坡脚沉降大11 mm,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计算的总沉降量比实测值大10%(6 mm);实例二中检算得到的路基平均沉降为4 mm,本方法的计算结果约为5 mm,并给出了各桩的差异沉降。通过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和检算值吻合较好(偏安全),验证了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可在不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单桩载荷试验数据,对铁路路基的沉降预估作补充分析,提高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的可控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沉降 Muki理论 桩筏基础 单桩载荷试验 相互作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