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三维流动效应的自然层流短舱压力分布反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阳 宋超 +2 位作者 罗骁 周铸 吕广亮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针对三维流动效应下非轴对称自然层流(NLF)短舱设计困难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压力分布反设计方法。短舱参数化建模使用自由曲面变形技术(FFD),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基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的■转捩模型... 针对三维流动效应下非轴对称自然层流(NLF)短舱设计困难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压力分布反设计方法。短舱参数化建模使用自由曲面变形技术(FFD),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基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的■转捩模型实现自然转捩预测,利用生成拓扑映射(GTM)模型建立短舱外形及其压力分布数据集与低维隐空间变量的映射关系,全局优化算法在隐空间高效寻优,获得与目标压力分布匹配的短舱气动外形,实现自然层流短舱的反设计。GTM模型建立了数据集在高低维度间的高精度映射关系,优化设计过程中无需反复调用CFD求解器,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利用该方法对通气短舱进行三维优化设计,设计所得非轴对称短舱外表面的自然层流区最大长度达当地弦长的40.5%,比优化前延长了12.2%,验证了该方法在考虑三维流动效应下NLF短舱的优化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拓扑映射 反设计 压力分布 自然层流 短舱
原文传递
短穗兔耳草对α-萘异硫氰酸脂致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雪溦 魏春华 +4 位作者 王洪玲 王晓敏 张红阳 刘霞 朱继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研究短穗兔耳草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5 g·kg^(-1)),短穗兔耳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 目的研究短穗兔耳草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5 g·kg^(-1)),短穗兔耳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采用灌胃ANIT 100 mg·kg^(-1)花生油溶液的方法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1 h后取血、取肝脏,检测血清中ALT、AST、TBA、TBIL和TNF-α的含量;检测肝组织匀浆中SOD、MDA、GSH-Px的含量,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m RNA的表达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短穗兔耳草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BA、TBIL和TNF-α的水平和肝匀浆中MDA含量,同时显著升高小鼠肝匀浆中SOD和GSHPx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下降肝组织中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P<0.01)。病理切片显示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短穗兔耳草对ANIT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草 肝损伤 α-异硫氰酸萘酯 小鼠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铌含量对S31042耐热钢析出相及持久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斌 梁军 +3 位作者 荆洪阳 刘正东 程世长 王敬忠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8-62,共5页
以高、中、低3种铌含量的S31042耐热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铌含量对S31042钢中析出相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31042钢时效处理后,钢中主要含有M_(23)C_6相、Z相和MX相;当时效时间达到10 000 h时,钢中发现了σ相的存在。铌含量对S3104... 以高、中、低3种铌含量的S31042耐热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铌含量对S31042钢中析出相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31042钢时效处理后,钢中主要含有M_(23)C_6相、Z相和MX相;当时效时间达到10 000 h时,钢中发现了σ相的存在。铌含量对S31042钢中析出相的种类和M_(23)C_6相的含量影响不大,对含铌相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铌含量的升高,Z相+MX相含量明显增多。700℃持久寿命并未随铌含量的升高而单调增加,而在中限铌含量出现最大值,高铌钢中未固溶的粗大一次析出相是造成持久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含量 S31042钢 长时时效 析出相 持久性能
原文传递
Construction of Pd-M (M = Ni, Ag, Cu) alloy surface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5
4
作者 Xiang Li Xixi Wang +4 位作者 Maochang liu hongyang liu Qiang Chen Yadong Yin Mingshang Ji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80-790,共11页
The fabrication of ultrathin alloy shells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etal atom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struc... The fabrication of ultrathin alloy shells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etal atom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metal nanocatalysts, particularly noble-metal nanocatalyst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successful formation of Pd-M (M = Ni, Ag, Cu) alloy shells with a tunable thickness on preformed nanoscale Pd seeds. The success of this synthesis mainly rel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low reduction of "M" ions and the subsequent diffusion of M ad-atoms into the surface lattice of Pd seed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d-M alloy shell is easily tuned by changing the type and amount of the added precursor, and the shell thickness is manip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action time. More significantl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se alloy shells is maintained after the reaction, implying that any desired surface structure of Pd-M alloy shells can be prepare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starting materials. Further catalytic evaluation of the hydrogenation of chloronitrobenzenes shows that these alloy surfaces exhib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lectivity compared to the Pd seeds. The Pd-Ni alloy surfaces exhibit much better catalytic selectivity (as high as 〉 99%) than P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allo3 CATALYST shape control HYDROGENATION
原文传递
退火工艺对镁铝轧制复合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子健 赵红阳 +2 位作者 胡小东 刘蒙 纪汶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0-182,共3页
对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处理的镁铝复合板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复合界面上生成了新的扩散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结合层和扩散层的厚度增加,晶粒变大,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结合层的厚度先上升后下... 对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处理的镁铝复合板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复合界面上生成了新的扩散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结合层和扩散层的厚度增加,晶粒变大,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结合层的厚度先上升后下降,而扩散层的厚度一直在上升,晶粒变小。扩散层厚度过大时,该区域内组成物质主要是脆硬相的金属间化合物,结合层和扩散层分别生成了Al_(12)Mg_(17)和Al_3Mg_2,复合界面成为脆性结构,复合强度反而降低。350℃下60 min退火处理为较理想的退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板 退火温度 退火时间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