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F精炼废渣水热浸出过程中主要矿相的溶解行为
1
作者 何环宇 侯巍巍 +1 位作者 刘虹灵 李杨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5-741,共7页
通过水热浸出实验分别研究了精炼废渣及合成的废渣中2种主要单一矿相12CaO·7Al2O3和2CaO·SiO2的溶解行为,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LF精炼废渣在水热浸出过程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废渣浸出过程中浸出液的pH>12,且随... 通过水热浸出实验分别研究了精炼废渣及合成的废渣中2种主要单一矿相12CaO·7Al2O3和2CaO·SiO2的溶解行为,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LF精炼废渣在水热浸出过程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废渣浸出过程中浸出液的pH>12,且随浸出时间增加,电导率和Ca浓度增加,Al浓度急剧下降,Si浓度低于0.1 mg/L且保持不变;12CaO·7Al2O3浸出过程中,随时间增加,浸出液pH值稳定在约11.3,浸出液中Al浓度增加,Ca浓度略微下降。2CaO·SiO2浸出液中主要为Ca^2+,Si浓度低于0.6mg/L;废渣与单一矿相浸出过程的pH值及Al,Si浓度较接近,可以通过单一矿相的溶解行为研究精炼废渣在水热浸出过程中的溶解行为,但废渣浸出液的Al和Si浓度均低于单一矿相,表明废渣中CaO等其它组分溶解抑制了12CaO·7Al2O3和2CaO·SiO2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炉精炼废渣 主要矿相 单一矿相 水热浸出 溶解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的水分利用来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江 李桂芳 +3 位作者 贺亚玲 穆雨迪 庄丽 刘红玲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4-571,共8页
水分是制约很多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水分来源情况,了解生态输水背景下荒漠河岸林的水分利用循环与利用策略,可为生态输... 水分是制约很多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水分来源情况,了解生态输水背景下荒漠河岸林的水分利用循环与利用策略,可为生态输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对同类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测定塔里木河下游胡杨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δD、δ^(18)O),应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 Source)分析了各潜在水源对不同林龄胡杨的贡献比例,并结合3种林龄胡杨不同土壤深度含水量的变化,分析了胡杨的主要吸水层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样地的不同深度区间上的土壤水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胡杨幼龄木、成熟木、过熟木木质部δ^(18)O分别为-7.83±0.07‰、-8.53±0.11‰、-9.36±0.21‰;而δD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据此来推断胡杨的主要吸水层位。(2)总体上,三种林龄胡杨土壤水δ^(18)O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并趋于接近地下水的δ^(18)O值。其中,0–60 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比较大,其同位素组成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过程,土壤含水量极少,土壤水δ^(18)O值偏正。(3)不同林龄胡杨所利用的水分来源不同:胡杨幼龄木对于地表80 cm以下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均有一定程度的利用,对80–140 cm、140–220 cm和220–340 cm的土壤水平均利用比率依次为16.2%、21.4%和24.6%,对地下水平均利用比率为24.5%;成熟木主要利用220–34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平均利用比率分别为36.9%和42.3%;过熟木主要利用140–34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平均利用比率分别为32.8%和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来源 土壤水 林龄 胡杨 地下水
原文传递
一种适于家蚕细胞激素研究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的构建(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红玲 林英 +6 位作者 沈关望 顾健健 张海燕 吴金鑫 徐银莹 龙威 夏庆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1-1641,共11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能够提供灵敏的读数,但该系统需要依赖组成型表达的内参对读数进行归一化。然而,大多数内参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组成型表达。为此,文中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制备适于家蚕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能够提供灵敏的读数,但该系统需要依赖组成型表达的内参对读数进行归一化。然而,大多数内参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组成型表达。为此,文中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制备适于家蚕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首先,突变BmV gP78启动子上的激素应答相关元件,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的组成型启动子BmV gP78M;然后,用BmV gP78M替换pRL-SV40质粒上的SV40启动子和嵌合内含子序列,成功构建了pRL-V gP78M内参质粒;最后,通过细胞转染实验证实pRL-V gP78M内参在家蚕细胞系中稳定表达,并且pRL-V gP78M内参的表达活性不受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及激素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在家蚕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表达量适中的内参质粒pRL-V gP78M。该内参可以有效地作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用于家蚕细胞系中激素的研究。同时,该内参质粒的构建方法也为构建适于其他物种细胞系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内参质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内参质粒 激素 方法
原文传递
全局敏感性分析在环境相关浓度除草剂混合效应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婷 宋静文 刘红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02-2810,共9页
地表水中的除草剂混合物可能威胁水生生物安全.本研究基于危害商法初步评估我国太湖、辽河地表水中除草剂对初级生产者藻类的单一危害;使用基于Morris采样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环境相关浓度下除草剂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 地表水中的除草剂混合物可能威胁水生生物安全.本研究基于危害商法初步评估我国太湖、辽河地表水中除草剂对初级生产者藻类的单一危害;使用基于Morris采样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环境相关浓度下除草剂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复合效应.结果表明:太湖、辽河流域检出的39种除草剂中,共有14种除草剂的危害商值≥1,莠灭净和吡氟酰草胺排序最高;14种除草剂复合暴露的混合物总浓度不超过79μg/L,而引起斜生栅藻的最强生长抑制效应超过50%,混合毒性不容忽视;混合毒性效应是非线性的,去草净、苄嘧磺隆、阿特拉津、莠灭净是效应的重要贡献因子,灭草松对整体混合效应的贡献最小.基于Morris采样的全局敏感性分析可在有限样品中识别混合毒性效应的重要因子,为混合物的毒性效应纳入污染物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风险评价 高通量筛选 隐藏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臧红 郭建民 +8 位作者 辛红霞 刘婉姝 刘鸿凌 朱冰 刘振文 谢国明 胡燕 辛绍杰 游绍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MMP-9/NGAL-1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AK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作对照,观察了102例HBV相关ACLF入院时以...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MMP-9/NGAL-1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AK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作对照,观察了102例HBV相关ACLF入院时以及AKI发生时血清胱抑素C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MMP-9/NGAL-1的变化及其与AKI发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2例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CHB对照组(t=3.609,P=0.000),而NGAL、MMP-9/NGAL-1水平ACLF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16,P=0.003;t=7.514,P =0.000).102例ACLF患者中33例(32.4%)发生AKI.发生AK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t=4.543,P=0.000),而MMP-9/NGAL-1和NGAL水平AKI与非AKI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368;t=0.061,P=0.952).在AKI患者中血清肌酐〈1.5 mg/dl和SCr〉1.5mg/dl患者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患者(P=0.022,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胱抑素C、TBIL、血钠以及肝性脑病、年龄是HBV相关ACLF患者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HBV相关ACLF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NGAL、MMP-9/NGAL-1的变化可能与ACLF病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急性肾损伤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凯 刘燕文 +4 位作者 李惠 刘东 叶红玲 徐良 刘苏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技术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TAC方案对其行新辅助化疗,研究BRCA1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关系。结果BRCA1基...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技术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TAC方案对其行新辅助化疗,研究BRCA1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关系。结果BRCA1基因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中.BRCA1高表达的比例为53.1%(52/98),低表达的比例为46.9%(46/98),BRCA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紫杉类药物敏感性高,低表达者对紫杉类药物敏感性低。结论BRCAl高表达的患者可从紫衫类药物获益,BRCAl可作为乳腺癌化疗的分子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基因 荧光实时定量PCR 多西紫杉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