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秘的护理
1
作者 王红光 《中国蒙医药(蒙)》 2022年第4期167-168,共2页
下载PDF
食物中毒的护理
2
作者 王红光 《中国蒙医药(蒙)》 2021年第9期161-163,共3页
下载PDF
储层致密化影响因素分析与有利成岩相带预测——以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猛 曾明 +5 位作者 陈鸿傲 杨刚 徐绩芳 邱海滨 郭红光 王家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70,共12页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属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分析成岩因素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发育区对寻找有利储层勘探区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长8油层组储...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属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分析成岩因素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发育区对寻找有利储层勘探区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长8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探讨了不同成岩作用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成岩相划分标准,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带展布。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砂岩经历了中—强压实、中—强胶结和弱溶蚀成岩改造,压实、硅质胶结及碳酸盐胶结等作用共同促使了储层致密化,伊利石的存在造成了渗透率降低,绿泥石环边胶结、烃类侵位、长石及岩屑的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均具有建设性作用,高岭石指示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但会对渗透率造成破坏;划分出6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自生石英胶结相与溶蚀相等有利成岩相纵向上发育于长81、长82小层上部与中部,平面上呈透镜状、条带状,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长81小层有利成岩相发育区规模远大于长82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长8油层组 马岭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下载PDF
直接法制备氢氰酸技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范炎生 宋红光 王素梅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86-88,共3页
从技术专利角度介绍了直接法制备HCN主要工艺路线的研究成果,并从HCN工艺路线的技术特点、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
关键词 氢氰酸 HCN Andrussow工艺 直接法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叶浸提液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化感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君 周嘉伟 +1 位作者 肖鸿光 王从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9-244,共6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常共同入侵至同一农田生态系统。探究了两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化感作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浸提液显著抑制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而小飞蓬叶浸提液也明显抑制大豆幼苗...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常共同入侵至同一农田生态系统。探究了两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化感作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浸提液显著抑制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而小飞蓬叶浸提液也明显抑制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两者复合叶浸提液处理未显著影响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两者复合叶浸提液处理下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浸提液单一处理,同时也大于小飞蓬叶浸提液单一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者叶浸提液单一处理均明显降低大豆幼苗株高(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两者复合叶浸提液处理未显著影响大豆幼苗株高。两者复合叶浸提液处理下大豆幼苗株高明显大于两者叶浸提液单一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两者叶浸提液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且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浸提液对大豆幼苗产生的化感作用(尤其是地上生物量)明显大于小飞蓬。两者复合化感作用明显低于两者单一化感作用,尤其是两者对大豆幼苗地上生物量的复合化感作用显著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单一化感作用。所以,化感效应可能在两者共同入侵(即两者复合作用)进程中所起的贡献低于在两者单一入侵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小飞蓬 大豆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深圳小学高年级学生嗅觉功能的初步调查及与成绩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宏光 王菊梅 +1 位作者 陈国威 吴泽斌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Sniffin'Sticks在儿童嗅觉功能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2015年4月至7月采用Sniffin'Sticks法检测嗅觉正常的深圳某小学五、六年级小学生共70名,比较嗅觉评分与期末考试各科成绩的相互关联,探讨嗅觉记忆与学习能力的... 目的探讨Sniffin'Sticks在儿童嗅觉功能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2015年4月至7月采用Sniffin'Sticks法检测嗅觉正常的深圳某小学五、六年级小学生共70名,比较嗅觉评分与期末考试各科成绩的相互关联,探讨嗅觉记忆与学习能力的可能联系。结果选取对象中五年级30名,男17名,女13名;六年级40名,男22名,女18名。70名学生的Sniffin'Sticks正常参考值是:气味阈值(OT):10.95±2.7,气味辨别值(OD):12.92±1.0,气味鉴别值(OI):13.74±1.6;嗅觉功能总分(TDI):37.54±2.2。男女间OT、OD、OI、T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六年级间OT、OD、OI、TDI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T、TDI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P<0.01)。结论Sniffin'Sticks嗅觉检测方法能被较大儿童理解和接受,可用于儿童嗅觉测试。高年级男女学生嗅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气味 SniffinSticks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论Modus Ponens
8
作者 王洪光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41-50,共10页
本文从澄清"modus ponens"的拉丁文涵义并揭示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所指入手,沿着语义进路分别在经典逻辑与以超相容性逻辑LP为例的非经典逻辑中审查MP的有效性。基于对"逻辑"和"推理"(某种使用逻辑的心... 本文从澄清"modus ponens"的拉丁文涵义并揭示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所指入手,沿着语义进路分别在经典逻辑与以超相容性逻辑LP为例的非经典逻辑中审查MP的有效性。基于对"逻辑"和"推理"(某种使用逻辑的心智行动)的区分,刻画"无MP的逻辑"之于自然语言以及实际推理何以可能。根据对前述脉络的整体把握,对"为什么采用超相容性逻辑作为我们的语言的逻辑"以及"一个超相容性的逻辑如何与‘拒斥不相容’的原则共存"这两个问题给出反思性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S ponens 有效性 超相容性逻辑 多结论逻辑 推理
下载PDF
富氢液激活自噬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痛敏并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洪涛 陈红光 +3 位作者 董艾莉 王妍妍 边映雪 谢克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58,16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富氢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0):对照组、PHN组、富氢液处理的PHN组(PHN-H2组)、富氢液和3-MA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3-MA组)、富氢液和雷帕霉素(R... 目的探讨自噬在富氢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0):对照组、PHN组、富氢液处理的PHN组(PHN-H2组)、富氢液和3-MA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3-MA组)、富氢液和雷帕霉素(Rap)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Rap组)。通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接种建立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15 mg/kg 3-MA或10 mg/kg Rap,隔日1次,连续3次。富氢液处理方式为于造模后每天2次,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 L/kg,连续7 d。50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7、14、21 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另50只大鼠,于造模后7 d,收集脊椎腰膨大处,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eclin 1、P62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N组大鼠PWT值减少,TNF-α、IL-1β、IL-6、LC3Ⅱ和beclin 1水平增加,P62含量减少;与PHN组比较,PHN-H2组和PHN-H2-Rap组大鼠PWT值增加,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LC3和beclin 1表达进一步增加,P62含量增加;与PHN-H2组比较,PHN-H2-3-MA组大鼠PWT值明显减少,TNF-α、IL-1β、IL-6水平增加、LC3和beclin 1水平降低、P62含量增加。结论富氢液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减轻PHN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富氢液 自噬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温远光 夏承博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晓琼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68-174,181,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经过4年的恢复,3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优势种和共优势种。一些入侵植物如鬼针草、小飞蓬、酢浆草、飞机草、土牛膝、胜红蓟等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鬼针草,其重要值(10.35~36.32)分别是灌丛(4.44)的2.33~8.18倍。与灌丛(对照)比较,3种不同治理模式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种豆科植物和3种治理模式具有相近的治理效果,但混交林治理模式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优。在岩溶退耕地和灌丛地实施人工造林可以加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短期内显著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外来植物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颈围领使用时间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永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赵泉来 王弘 高智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围领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我科行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术式)后使用颈围领时间不同的患者40例,其中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6周20例(A组),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12周20例(B组),... 目的:探讨颈围领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我科行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术式)后使用颈围领时间不同的患者40例,其中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6周20例(A组),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12周20例(B组),分别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Cobb角丢失、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术后门轴侧融合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的疗效,对两组颈围领使用时间不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与远期JOA评分、Cobb角丢失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得到良好的维持;同时术后A组出现轴性症状患者(5例)比例明显小于B组(12例)(P<0.05)。结论:适当缩短颈围的使用时间可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围领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空间异质性动态
12
作者 温远光 卢文科 +3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李晓琼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用半变异函数和Moran’s I指数对其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冰冻干扰后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的均值先减小后微弱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均值先增加后微弱减小,2011年林冠开度最小、叶面积指数最大。半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各年度样地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2011年和2012年林冠开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大幅增加,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于随机因素;2010年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大幅度增加,但随后两年其空间异质性大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小且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结论】在灾后恢复的第3~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已有较大恢复,但恢复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极大。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在空间上向着越来越不均匀的方向发展,而叶面积指数则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冠结构 林冠开度 叶面积指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