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凝血物质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嘉晨 关欣亮 +7 位作者 刘欧 姜文剑 王晓龙 刘愚勇 李海洋 兰峰 张宏家 贡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28-533,共6页
目的:揭示接受低温停循环下弓部替换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内源性凝血物质的变化情况,寻找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主动脉造影(CTA)确诊急性Stanfo... 目的:揭示接受低温停循环下弓部替换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内源性凝血物质的变化情况,寻找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主动脉造影(CTA)确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低温停循环手术的88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在术前至术后5个标志性时间点,检测具有代表性的内源性凝血物质(凝血因子Ⅻ及Ⅻa,内源性凝血刺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缓激肽,高分子激肽原,组蛋白-DNA复合物)的水平,并与外源性凝血物质(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Ⅶa)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与凝血因子Ⅶ相比,凝血因子Ⅻ从TI^T2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凝血因子Ⅻ从T1~T2的下降趋势为42%,凝血因子Ⅶ从T1~T2的下降趋势为20%,P<0.001)。凝血因子Ⅶ在T4基本恢复至T1水平(P<0.001),而凝血因子Ⅻ在T4时的水平仍未恢复至T1水平(P=0.01)。缓激肽术前水平即显著高于正常,在术中低温停循环过程中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以上,术后4h到达顶峰;其他刺激因子在术前至术后24h,5个时间点则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与凝血因子Ⅶ相比,凝血因子Ⅻ在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受抑制更显著,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所需时间更长;而作为内源性凝血刺激因子的缓激肽,在围手术期与凝血因子Ⅻ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凝血因子Ⅻ及缓激肽可能成为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内源性凝血物质 凝血因子Ⅻ 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