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断带构造作用控制下的分支河流体系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若鑫 张昌民 冯文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81,共16页
构造运动是控制分支河流体系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前人对挤压、拉张、走滑等类型的盆地均有研究,但在挤压盆地边缘的冲断带中,冲断带对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冲断带中常... 构造运动是控制分支河流体系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前人对挤压、拉张、走滑等类型的盆地均有研究,但在挤压盆地边缘的冲断带中,冲断带对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冲断带中常发育的分支河流体系(冲积扇)。为研究逆冲作用对分支河流体系的控制作用,通过Google Earth提供的全球地貌影像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等数据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发育的分支河流体系(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DFS)进行测量研究与沉积学解析,探究盆地边缘逆冲断裂带的DFS几何形态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在研究区内识别DFS共256个。柯坪地区发育的分支河流体系延伸长度范围为0.26~24.58 km,DFS面积范围为0.044~221.987 km2,物源区面积变化范围为0.1~290 km2,DFS坡度范围为0.011~0.182。柯坪地区分支河流体系上发育的河道主要是辫状河,河道下切程度有明显差异。决定柯坪地区分支河流体系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物源供给,气候水文以及构造背景。物源区大小与DFS规模呈正相关;气候通过降雨量与蒸发量来影响DFS发育特征;水文则通过流域分布来影响DFS发育,分布在研究区内柯坪河流域的DFS,发育规模远大于流域外的;构造作用控制沉积区分布、可容空间的大小、坡度等,影响着DFS的分布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作用作为主要因素影响着柯坪地区DFS的分布与发育。在柯坪逆冲带,构造作用通过控制推覆体逆冲高低来影响DFS的大小与坡度。物源区大小也受地层抬升程度控制,地层出露越多,物源区一般越大。将柯坪地区以构造特征分为三个区,每个构造区的DFS具有明显差异。逆冲山前区的物源区域大,DFS规模最大,以扇形为主,坡度低,下切程度低;逆冲前缘区的物源区域较小,DFS规模变小,以长条形为主,坡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成因分析 河流沉积 塔里木盆地 柯坪逆冲带
下载PDF
论硕形铜鼓多样性立饰的文化内涵
2
作者 孔义龙 黄若昕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冷水冲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和北流型铜鼓是汉-唐代流行于岭南地区的铜鼓类型,它们硕大厚重,可合称为硕形铜鼓。这三类铜鼓的鼓面、鼓身上常有丰富多样的立饰,除固定的青蛙塑像外,还有马、牛、鸟、虎、水生生物、植物等,以及人类与动物互... 冷水冲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和北流型铜鼓是汉-唐代流行于岭南地区的铜鼓类型,它们硕大厚重,可合称为硕形铜鼓。这三类铜鼓的鼓面、鼓身上常有丰富多样的立饰,除固定的青蛙塑像外,还有马、牛、鸟、虎、水生生物、植物等,以及人类与动物互动的场景,如乘骑、牛耕、女婢饲马、孩童推龟、观斗蛙、击铜鼓等。这些多样性立饰融合了岭南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滇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硕形铜鼓的独特风格。它们既是图腾崇拜的直接体现,又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勇武精神的推崇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立饰所在位置反映了各型铜鼓的演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形铜鼓 蛙饰 立饰 图腾性 写实性
下载PDF
现代乌伦古湖滨岸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3
作者 张昌民 郭旭光 +8 位作者 刘帅 张祥辉 王绪龙 潘进 胡威 张宝进 黄若鑫 胡求红 黄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68,共20页
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拍照、开挖探槽、利用卫星图解译等方法,对乌伦古湖环布伦托海区域和吉力湖北部乌伦古河现代三角洲地区的湖泊滨岸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现代沉积调查。研究表明乌伦古湖滨岸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基岩型湖岸、砾质... 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拍照、开挖探槽、利用卫星图解译等方法,对乌伦古湖环布伦托海区域和吉力湖北部乌伦古河现代三角洲地区的湖泊滨岸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现代沉积调查。研究表明乌伦古湖滨岸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基岩型湖岸、砾质湖岸、砂质湖岸、泥质湖岸等4种类型,发育山前基岩型湖岸、侵蚀基岩型湖岸、砾质冲积扇-扇三角洲、砾质辫状河三角洲、砾质滩坝、砂质滩坝、砂质三角洲、风成沙丘和泥质沼泽等9种滨岸沉积体系。山前基岩湖岸分布在布伦托海的北部,主要发育小型塌积扇、倒石锥和狭窄的湖滩。侵蚀型基岩湖岸位于布伦托海西岸和东北角地区,发育湖滩宽20~40 m。砾质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布在布伦托海西北部25.8 km狭长区域,表现为一系列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在山前形成裙边状展布的辫状平原,顺流向长5~15 km。砾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发育在布伦托海西部,砾质滩坝发育在砾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一般为中砾和粗砾,泥质含量低。现代乌伦古河三角洲位于吉力湖北部,沙丘广泛分布在布伦托海东部的三角洲平原。砂质滩坝发育在布伦托海东岸南部地区,滩坝带宽30~100 m,发育大量障碍痕、冰划痕。泥质沼泽占据湖岸总长度29.22 km,沼泽地带植物繁茂,水动力微弱,泥质和有机质含量高。根据卫星照片推测乌伦古湖水位可能发生过3次较大的下降,现代乌伦古河三角洲可能经过了4个发育阶段,但目前缺乏地质年代学证据。构造格局控制了湖泊边界的地形地貌特征,平行构造线走向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沉积体系,垂直构造走向形成的沉积体系规模较小。寒旱地区湖泊周缘入湖河流较少,具有季节性和暂时性特点,洪水泥石流、塌积扇等重力沉积体系比较发育。湖泊封冻是寒旱区湖泊区别于温暖地区湖泊的重要特征。在相同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沉积 滨岸沉积环境 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 乌伦古湖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以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祥辉 张昌民 +4 位作者 冯文杰 徐清海 朱锐 刘帅 黄若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6-767,共12页
基于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现代沉积的详细调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差异。通过分析疏勒河支流从顶点到末端不同区域坡度、河流形态、沉积特征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将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划分... 基于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现代沉积的详细调查以及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干旱地区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及其差异。通过分析疏勒河支流从顶点到末端不同区域坡度、河流形态、沉积特征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将疏勒河分支河流体系划分为“近端”、“中部”、“远端”3个相带。分支河流的近端坡度最大,水动力条件较强,主要表现为大型辫状河沉积,心滩以砾质为主,砾石磨圆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砾石大小为中—巨砾,砂质含量较少,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中部相比近端坡度减小,主要以高度分汊的分汊状辫状河沉积为主,受分汊和下渗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减弱,部分支流干涸,表现为暂时性河流,可见小型透镜状砂体发育,砾石粒径主要以细—中砾为主,砂质含量增高,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和风成沙丘等微相。远端坡度最小,地势平坦,河流开始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转变,沉积物主要以砂质为主,由于受坡降的影响,向源侵蚀减弱,侧向侵蚀加强,在活动朵体边缘,边滩沉积发育,在远端的底部河流完全曲流化,主要发育有辫状河道、曲流河道、泛滥平原、风成沙丘、湖泊和沼泽等微相。图14表3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疏勒河 分支河流体系 河流形态 砂体展布 沉积特征 沉积构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病情评估及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若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4期156-16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情评估及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漳州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情评估及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漳州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8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及动脉血气指标分为单纯AECODP组(Ⅰ组)、伴有呼吸衰竭无生命危险组(Ⅱ组)、伴有呼吸衰竭有生命危险组(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根据临床转归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将死亡或病情加重进入ICU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PCT,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NEU)与淋巴细胞(LYM)数量,计算NL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D,比较不同组别NLR、PCT、D-D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Ⅰ组、Ⅱ组和Ⅲ组的NLR、PCT、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NLR、PCT、D-D明显高于Ⅰ组、Ⅱ组,Ⅱ组NLR、PCT、D-D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50,95%CI:1.045~2.394)、NLR(OR=8.199,95%CI:2.204~15.008)、PCT(OR=1.547,95%CI:1.176~1.982)、D-D(OR=3.337,95%CI:1.502~5.457)是影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PCT、D-D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情评估及疾病转归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病情评估 疾病转归
下载PDF
基于偏正态概率分布的粒度分布次总体分离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袁瑞 张昌民 +4 位作者 赵芸 张莉 陈哲 张宝进 黄若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3-1047,共15页
沉积物颗粒是某种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下多个沉积过程的最终产物。粒度分布是原始沉积信息的载体,是来自不同沉积过程的多个次总体的叠加,频率曲线可能表现为双峰或者多峰特征。传统的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并未深入研究次总体;常见的概... 沉积物颗粒是某种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下多个沉积过程的最终产物。粒度分布是原始沉积信息的载体,是来自不同沉积过程的多个次总体的叠加,频率曲线可能表现为双峰或者多峰特征。传统的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并未深入研究次总体;常见的概率分布模型在分离次总体后无法全面计算统计参数。本文以214份鄱阳湖现代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数据为例,利用偏正态概率分布模型共分离提取977个次总体,计算各个次总体的统计参数,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中次总体参数的异同。结果表明:(1)次总体均值、方差、偏度、峰度、所占百分比和最大频率等参数规律明显;(2)从曲流河河道到河流末端、在河流末端顺流方向上和河道左右两侧远离河道方向上,粒度分布中主要次总体粒度均值逐渐减小,河道间洼地和湖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各个次总体占比接近;(3)江心洲的河道砂和河漫滩细粒粒度分布分别由3种和5种不同类型次总体组成。该方法可为沉积环境的定量判断和沉积过程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态概率分布 粒度分布 次总体参数 沉积环境 鄱阳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