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方地区典型城郊型村镇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儆醒
黄锦楼
+1 位作者
姜姗
李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型村镇作为一类典型的农村地区,由于较普通农村地区发展更加迅速、人口分布更加集中、产业类型更加多样,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区以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下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型村镇作为一类典型的农村地区,由于较普通农村地区发展更加迅速、人口分布更加集中、产业类型更加多样,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区以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下的一个典型城郊型村镇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污特征,补充该类典型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数据,帮助更科学的开展城郊型村镇污水治理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水温全年基本保持在10℃以上,非雨季人均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1~136 L·(人·d)^(-1),污水总排放量为150~600 m^(3)·d^(-1),TN、NH_(4)^(+)-N、TP、COD 4项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6.4、34.0、2.5和131.0 mg·L^(-1),其作为城郊型村镇具有产生污水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且波动范围较广的特点,适用于单一生态或生物与生态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村镇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特征
原文传递
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儆醒
黄锦楼
+1 位作者
姜姗
李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7,共11页
传统无动力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内部溶解氧的不足,存在除污能力下降、填料堵塞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预曝气的人工增氧方式,设计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模式,以厌氧池+微曝气生物接触池+两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建设晋城市巴...
传统无动力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内部溶解氧的不足,存在除污能力下降、填料堵塞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预曝气的人工增氧方式,设计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模式,以厌氧池+微曝气生物接触池+两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建设晋城市巴公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试端和应用示范端,探讨了实际工程应用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以及预曝气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个月的运行,应用示范端出水中TN、NH_(4)^(+)-N和COD值均满足设计出水水质要求,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3%、93.7%和77.4%,且抗冲击能力较强、不易受冬季低温影响;对TP的去除效果较不稳定,对比中试端对TP的平均去除率94.3%,应用示范端对T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17%;预曝气的人工增氧方式,使得系统中一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NH_(4)^(+)-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4.9%、6.8%、4.6%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曝气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运行效果
原文传递
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姜姗
黄锦楼
+3 位作者
阚凤玲
李英利
张儆醒
王恩全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2-1262,共11页
生态滤池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生态滤池技术存在持续曝气能耗较高,增大了处理成本的问题。采用生态滤池处理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比无曝...
生态滤池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生态滤池技术存在持续曝气能耗较高,增大了处理成本的问题。采用生态滤池处理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比无曝气的生态滤池生物作用更强,植物生长更茂盛,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当间歇曝气采用2∶3、3∶3、4∶2的曝停比时,随着曝停比的增大,NH_(4)^(+)-N、TP、DTP、SRP的去除率增加,但TN、COD的去除率降低。采用相同的曝停比时,植物茂盛时生态滤池的净化效果更好。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运行中,水生植物稀疏时采用3∶3的曝停比,植物茂盛后采用2∶3的曝停比,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并能耗较低。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设计简单、自然生态性强、运行费用低,出水TN、COD能稳定达到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4/726-2019)的一级排放标准,NH_(4)^(+)-N、TP也具有较高的一级达标率。该研究为生态滤池在晋城市农村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滤池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曝气
水生植物
原文传递
北方某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式收集处理下排污特征及去除效果分析
4
作者
徐健恒
黄锦楼
+3 位作者
张儆醒
李静
程冠全
于永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1-1890,共10页
针对我国北方某7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利用2022年9月—2024年2月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水量和进水水质特征,并讨论了A^(3)O+MBBR工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具有避免冬季低温下水管道冻...
针对我国北方某7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利用2022年9月—2024年2月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水量和进水水质特征,并讨论了A^(3)O+MBBR工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具有避免冬季低温下水管道冻结而保持管道内常流水的用水习惯,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节假日返乡的人口流动特点,导致冬季污水处理站进水量增加进水水质质量浓度降低;2)3种不同设计规模污水处理站的进水量分别在0~60、0~160、0~180 m^(3)·d^(-1),COD、NH_(3)-N、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0~50、0~4、0~50 mg·L^(-1),且该地区氮的形态主要为氨氮;3)A^(3)O+MBBR工艺基本满足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集中式一体化处理生活污水的需求,3种设计规模污水处理站的COD、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1.55%~78.76%、93.34%~94.73%、87.99%~88.92%、61.69%~71.38%,针对部分进水水质异常情况需调节适宜的C/N比来满足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集中式收集
A^(3)O+MBBR工艺
排污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生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
18
5
作者
王洋洋
黄锦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70-2179,共10页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城市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城市绿色空间是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存量造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难以达到居民需求。传统的城市绿色空间评价指标集中于对城市绿...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城市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城市绿色空间是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存量造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难以达到居民需求。传统的城市绿色空间评价指标集中于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评价,指标偏向整体性和二维化,忽视了三维绿量,也鲜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一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城市生态舒适度,通过人体的主观感受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该指标的评价模型。通过样本的条件对比分析得出,当绿视率水平低于30%时,城市生态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绿视率;当绿视率水平高于30%时,则是湿度、PM2.5浓度和风力等级。将评价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明评价模型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舒适度
绿视率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方地区典型城郊型村镇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儆醒
黄锦楼
姜姗
李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金
晋城市高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82)
晋城市沁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14)。
文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型村镇作为一类典型的农村地区,由于较普通农村地区发展更加迅速、人口分布更加集中、产业类型更加多样,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区以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下的一个典型城郊型村镇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污特征,补充该类典型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数据,帮助更科学的开展城郊型村镇污水治理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水温全年基本保持在10℃以上,非雨季人均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1~136 L·(人·d)^(-1),污水总排放量为150~600 m^(3)·d^(-1),TN、NH_(4)^(+)-N、TP、COD 4项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6.4、34.0、2.5和131.0 mg·L^(-1),其作为城郊型村镇具有产生污水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且波动范围较广的特点,适用于单一生态或生物与生态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
城郊型村镇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特征
Keywords
suburban villages
rural domestic sewag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儆醒
黄锦楼
姜姗
李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7,共11页
基金
晋城市高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82)
晋城市沁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14)。
文摘
传统无动力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内部溶解氧的不足,存在除污能力下降、填料堵塞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预曝气的人工增氧方式,设计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模式,以厌氧池+微曝气生物接触池+两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建设晋城市巴公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试端和应用示范端,探讨了实际工程应用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以及预曝气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个月的运行,应用示范端出水中TN、NH_(4)^(+)-N和COD值均满足设计出水水质要求,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3%、93.7%和77.4%,且抗冲击能力较强、不易受冬季低温影响;对TP的去除效果较不稳定,对比中试端对TP的平均去除率94.3%,应用示范端对T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17%;预曝气的人工增氧方式,使得系统中一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NH_(4)^(+)-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4.9%、6.8%、4.6%和10.1%。
关键词
预曝气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运行效果
Keywords
pre-aeration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operation effec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姜姗
黄锦楼
阚凤玲
李英利
张儆醒
王恩全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2-1262,共11页
基金
晋城市高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82)
晋城市沁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20210614)。
文摘
生态滤池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生态滤池技术存在持续曝气能耗较高,增大了处理成本的问题。采用生态滤池处理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比无曝气的生态滤池生物作用更强,植物生长更茂盛,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当间歇曝气采用2∶3、3∶3、4∶2的曝停比时,随着曝停比的增大,NH_(4)^(+)-N、TP、DTP、SRP的去除率增加,但TN、COD的去除率降低。采用相同的曝停比时,植物茂盛时生态滤池的净化效果更好。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运行中,水生植物稀疏时采用3∶3的曝停比,植物茂盛后采用2∶3的曝停比,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并能耗较低。间歇曝气的生态滤池设计简单、自然生态性强、运行费用低,出水TN、COD能稳定达到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4/726-2019)的一级排放标准,NH_(4)^(+)-N、TP也具有较高的一级达标率。该研究为生态滤池在晋城市农村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生态滤池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曝气
水生植物
Keywords
ecological filter
rural domestic sewage
intermittent aeration
hydrophyt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北方某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式收集处理下排污特征及去除效果分析
4
作者
徐健恒
黄锦楼
张儆醒
李静
程冠全
于永帅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1-1890,共10页
基金
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建设方案优化(LSY-WWFW-2023-003)。
文摘
针对我国北方某7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利用2022年9月—2024年2月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水量和进水水质特征,并讨论了A^(3)O+MBBR工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具有避免冬季低温下水管道冻结而保持管道内常流水的用水习惯,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节假日返乡的人口流动特点,导致冬季污水处理站进水量增加进水水质质量浓度降低;2)3种不同设计规模污水处理站的进水量分别在0~60、0~160、0~180 m^(3)·d^(-1),COD、NH_(3)-N、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0~50、0~4、0~50 mg·L^(-1),且该地区氮的形态主要为氨氮;3)A^(3)O+MBBR工艺基本满足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集中式一体化处理生活污水的需求,3种设计规模污水处理站的COD、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1.55%~78.76%、93.34%~94.73%、87.99%~88.92%、61.69%~71.38%,针对部分进水水质异常情况需调节适宜的C/N比来满足去除效果。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集中式收集
A^(3)O+MBBR工艺
排污特征
Keywords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centralized collection
A^(3)O+MBBR process
wastewater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生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
18
5
作者
王洋洋
黄锦楼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70-217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702)。
文摘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城市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城市绿色空间是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存量造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难以达到居民需求。传统的城市绿色空间评价指标集中于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评价,指标偏向整体性和二维化,忽视了三维绿量,也鲜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一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城市生态舒适度,通过人体的主观感受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该指标的评价模型。通过样本的条件对比分析得出,当绿视率水平低于30%时,城市生态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绿视率;当绿视率水平高于30%时,则是湿度、PM2.5浓度和风力等级。将评价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明评价模型科学有效。
关键词
城市生态舒适度
绿视率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comfort index
green view index
urban green space
urban ecosystem service
grey relation analysis model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U985.1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方地区典型城郊型村镇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张儆醒
黄锦楼
姜姗
李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原文传递
2
预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应用
张儆醒
黄锦楼
姜姗
李静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曝气条件对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
姜姗
黄锦楼
阚凤玲
李英利
张儆醒
王恩全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4
北方某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式收集处理下排污特征及去除效果分析
徐健恒
黄锦楼
张儆醒
李静
程冠全
于永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生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
王洋洋
黄锦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