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天水全新世黄土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俊余 查小春 +3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李洋 炊郁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结合光释光测年和文化遗迹的断代技术,在系统测试甘肃天水师家崖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基础上,分析天水黄土-古土壤的沉积学特征和成壤演化特征,揭示天水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师家崖剖面是典型的风成堆积的... 结合光释光测年和文化遗迹的断代技术,在系统测试甘肃天水师家崖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基础上,分析天水黄土-古土壤的沉积学特征和成壤演化特征,揭示天水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师家崖剖面是典型的风成堆积的黄土剖面,全新世剖面中粒度组成主要以粗粉砂(16~63μm)和细粉砂(2~16μm)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4.9%、20.3%,其次为黏粒和砂粒;粒度参数显示,粒度组成较均一,分选性较好,峰态呈中等,偏度属正偏型.黏粒、细粉砂、黏粒/粗粉砂和磁化率在古土壤层出现高值,在黄土层为低值;而粗粉砂变化趋势相反.天水地区全新世时期气候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1 500~8 500 aBP)气候温凉;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BP),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但并不持续稳定,其中7 000~6 000 aBP出现气候波动;全新世晚期(3 100 aBP以来),气候又进入一个相对温凉少雨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粒度 磁化率 气候变化 天水市
下载PDF
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恢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兆夺 黄春长 +3 位作者 查小春 庞奖励 周亚利 李晓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3,共9页
通过沿淮河上游野外考察,在毛集河口卢庄找到了一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沉积学粒度分析及水文学恢复的研究工作。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与上下层黄土—古土壤区别明显,粒度参数Q型聚类层次分明... 通过沿淮河上游野外考察,在毛集河口卢庄找到了一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沉积学粒度分析及水文学恢复的研究工作。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与上下层黄土—古土壤区别明显,粒度参数Q型聚类层次分明,其粒级组分以砂质为主,而黄土古土壤粒度以粗粉砂为主,SWD其粒度分形维数明显偏低,各沉积单元粒级组分端元特征明显,通过粒度特征能够很好地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自8 500 a以来,在淮和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根据各层SWD的厚度和产状关系推求出了其最大可能的洪峰水位,高于水平位10.03~14.36 m之间,据滞流回水环境状态下淮河河道相应的洪峰水位,采用恒定均匀流比降—面积法求得各期洪峰流量介于7 062.18~16 040.94 m^3·s^(-1)之间。研究结果对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鉴别和古洪水洪峰水位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淮河上游洪水数据序列,可为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时间尺度上洪水流量—频率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这对于淮河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粒度分析 全新世 水文学
下载PDF
基于HEC-RAS模型的无定河万年尺度洪水水文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刚 黄春长 张玉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6-534,共9页
对无定河流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其下游SJGT河段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剖面。古洪水SWD厚度30 cm,含有微薄平行层理,且直接覆盖在东汉文化层之上。古洪水SWD粒度以粉沙为主且分选良好,磁化率低,具有与2012年洪水SWD相似的... 对无定河流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其下游SJGT河段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剖面。古洪水SWD厚度30 cm,含有微薄平行层理,且直接覆盖在东汉文化层之上。古洪水SWD粒度以粉沙为主且分选良好,磁化率低,具有与2012年洪水SWD相似的沉积学特征,是全新世大洪水地质学记录。对东汉文化层OSL测年显示,古洪水发生在1 900~1 700 a B.P.。运用HEC-RAS模型法恢复其流量为15 460 m^3/s。同时用相同方法和水文参数模拟了2012年洪水洪峰流量,与水文站实测值误差为1.0%,说明参数选择与洪峰流量恢复合理准确。将古洪水水文数据加入实测洪水与历史洪水序列中,建立万年尺度洪水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将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由外延转变为内插,提高了洪水频率分析的精度。研究结果对无定河流域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设计洪水提供了重要水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年尺度 HEC-RAS模型 洪水频率 无定河
原文传递
基于粒度端元分析的甘肃天水全新世古泥流沉积事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洋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刘俊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8,325,共9页
应用端元模型分析法对天水赵家崖(ZJY)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数据进行反演,分离出4个端元组分.结果表明,由于古泥流是在流水作用下对黄土物质搬运沉积的产物, ZJY剖面野外观察发现及室内>0.1 mm颗粒筛选判定的3期7次泥流事件均... 应用端元模型分析法对天水赵家崖(ZJY)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数据进行反演,分离出4个端元组分.结果表明,由于古泥流是在流水作用下对黄土物质搬运沉积的产物, ZJY剖面野外观察发现及室内>0.1 mm颗粒筛选判定的3期7次泥流事件均表现为上层端元1相对富集,而下层端元4富集的现象,反映了泥流沉积物的正粒序特征.通过与淮河上游卢庄村古洪水SWD粒度端元分析对比发现, ZJY剖面古泥流端元组成更为复杂,且分选更差,反映出古泥流与古洪水SWD搬运沉积动力的差异,进一步证明ZJY剖面野外观察发现的3期共计7次泥流事件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古泥流沉积事件 粒度 端元分析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样品扫描电镜的矿物定量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崔颖颖 周亚利 +4 位作者 陈国祥 黄春长 庞奖励 羊俊敏 闫雪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5-1513,共9页
矿物定量分析实验用捷克FEI公司生产的MLA650F型矿物解离分析仪,采用MLA原样法和MLA重矿法分别对毛乌素沙地西南和东南地区典型沙样的矿物组成以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LA650F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确度高,测得的矿物种类比光学... 矿物定量分析实验用捷克FEI公司生产的MLA650F型矿物解离分析仪,采用MLA原样法和MLA重矿法分别对毛乌素沙地西南和东南地区典型沙样的矿物组成以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LA650F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确度高,测得的矿物种类比光学显微镜更丰富,但不能如同光学显微镜一样直接提供矿物最原始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表面断口等特征。虽然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测得的单个矿物含量和矿物分析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但矿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得到毛乌素沙地主要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重矿物以角闪石-石榴子石为主的结论。此外,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对同一样品的矿物分析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MLA原样法与光学显微镜的Q/TF和ATi指标同化学风化指标CIA结果一致,均表明毛乌素沙地西南地区风化作用较东南地区强。虽然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均能反应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所使用的数据应建立在同一测量系统内,不同实验室或实验方法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引用时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矿物分析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河岸沉积物成因判别 被引量:5
6
作者 柴佳楠 查小春 +7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张玉柱 王娜 炊郁达 戎晓庆 尚瑞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0-607,共8页
选取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西仓村河岸典型的沉积剖面进行分层采样,通过沉积物粒度和端元分析,发现该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主要由全新世中期以来堆积的河流沙、泥沼土、风成沙、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等类型的沉积物构成.按照其沉积顺序自下而上... 选取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西仓村河岸典型的沉积剖面进行分层采样,通过沉积物粒度和端元分析,发现该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主要由全新世中期以来堆积的河流沙、泥沼土、风成沙、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等类型的沉积物构成.按照其沉积顺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新近纪古老的坚硬黏土;由高原面强劲风力搬运沉积的细沙质风成沙;古湖滨浅洼地积水沼泽沉积的淤泥和泥炭;河漫滩沉积物及其经过风力改造形成的较厚风成沙;浅洼地积水沼泽沉积的淤泥与风沙互层;沙尘暴过程堆积的粗粉沙经过生物化学风化成壤改造形成古土壤;风力作用形成的细沙质风成沙;沙尘暴过程堆积的粗粉沙经过生物化学风化成壤改造形成的现代亚高山草甸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性质 黄河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淮河上游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特征及古洪水事件气候背景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兆夺 黄春长 +3 位作者 李晓刚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22-2131,共10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淮河上游的毛集河口发现了夹有一套淮河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分层和取样,并对样品做粒度和化学元素分析,通过OSL测年进行控制点断代,进一步对该流域洪水事件与全球厄尔尼诺...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淮河上游的毛集河口发现了夹有一套淮河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分层和取样,并对样品做粒度和化学元素分析,通过OSL测年进行控制点断代,进一步对该流域洪水事件与全球厄尔尼诺现象进行对比。结果认为:自8500a以来,在淮干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现象有明显的响应关系。通过对沉积物不同粒级的组分含量对比,认为SWD在粗粒级范围为优势组分,而黄土古土壤在细粒级范围为优势组分,据此可以有效地对古洪水沉积物层加以识别。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剖面不同沉积单元上化学元素呈现出鲜明差异,表现为在SWD中SiO_2和Th明显贫化,Fe_2O_3、CaO、MgO、P、V、Sr、Nb富集,Al_2O_3、Na_2O、K_2O、Cr、Zn、Rb在剖面各地层单元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通过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或贫化特征亦可以很好地识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通过对古洪水沉积物的识别得到了全新世以来淮河上游特大洪水信息,也一定程度上能够从沉积学角度佐证在该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与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全新世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粒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无定河下游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晓刚 黄春长 庞奖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0-387,共8页
对无定河流域野外考察,在其下游苏家圪坨(SJGT)地点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的全新世剖面。古洪水SWD厚度30 cm,具有平行微薄层理特征,且直接覆盖在东汉文化层之上。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古洪水SWD有着与2012年洪水SWD相似的沉积学特... 对无定河流域野外考察,在其下游苏家圪坨(SJGT)地点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的全新世剖面。古洪水SWD厚度30 cm,具有平行微薄层理特征,且直接覆盖在东汉文化层之上。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古洪水SWD有着与2012年洪水SWD相似的沉积学特征,以粗粉沙为主,分选良好,磁化率和烧失量较小,说明它记录了一次无定河下游的大洪水事件。文化层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显示该次古洪水事件发生在1 900~1 700 a BP。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分别为765.9 m和10 530 m3·s-1。同时利用2012年洪水洪痕水位验证,在同一断面用相同参数恢复洪峰流量为1 030 m3·s-1,实测洪峰流量为1 000 m3·s-1,误差为3.09%,说明古洪水洪峰流量恢复结果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延长了无定河下游洪水数据序列,对水资源、水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水文学 滞流沉积物 全新世 无定河
下载PDF
秦岭南北黄土-古土壤微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慧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毛沛妮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2,共8页
以秦岭南侧黄坪村(HPC)和黄土高原长城塬(CCY)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古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探究了微形态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发现:(1)HPC和CCY剖面中,粗颗粒的等圆直径、面积、长度、周长等参数均表现为L_1>L_t>L_0... 以秦岭南侧黄坪村(HPC)和黄土高原长城塬(CCY)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黄土-古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比较,探究了微形态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发现:(1)HPC和CCY剖面中,粗颗粒的等圆直径、面积、长度、周长等参数均表现为L_1>L_t>L_0>S_0,古土壤S_0的黏土、孔隙含量均明显高于黄土(L_0、L_t、L_1),说明秦岭南北两侧晚更新以来黄土-古土壤的成壤强度均是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指示了其都经历了干冷→暖湿→干冷的气候演变阶段。(2)粗颗粒的等圆直径、面积、长度、周长等形态参数反映了HPC剖面粗颗粒粒径小于CCY剖面;HPC剖面以淀积黏土为主,方解石完全淋失,孔隙以孔隙壁光滑的孔洞、孔道为主,而CCY剖面中以残积黏土为主,次生方解石发育,简单、复杂堆叠孔隙以及囊状孔隙占优势,说明了郧县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程度强于黄土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形态 黄土-古土壤 郧县盆地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汉江上游晚冰期以来古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娜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古明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50-2260,共11页
古洪水事件是地表水文系统对极端性气候突变的响应。通过收集和整理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发现汉江上游T1阶地前沿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中记录了晚冰期以来10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600~12400、11500~11400、9000~8500、850... 古洪水事件是地表水文系统对极端性气候突变的响应。通过收集和整理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发现汉江上游T1阶地前沿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中记录了晚冰期以来10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600~12400、11500~11400、9000~8500、8500~8400、7500~7000、5500~5000、4200~4000、3200~2800、1900~1700和1000~900 a BP。与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汉江上游发生的这10期古洪水发生时期,正好对应末次冰期晚冰期以来全球气候突变或转折期,说明汉江上游古洪水事件是对气候突变的响应。此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我国半湿润地区河流水文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晚冰期以来 古洪水事件 气候背景
原文传递
汉江与嘉陵江源区黄土的风化成土强度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11
作者 刘艳玲 庞奖励 +5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王海鹏 王海燕 戎晓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82-2491,共10页
以汉江源区(李家河村)和嘉陵江源区(杨家山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元素组成、团聚体等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两地土壤成土强度与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两江源区的土壤风化成土特征级类明显不同:(1)两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 以汉江源区(李家河村)和嘉陵江源区(杨家山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元素组成、团聚体等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两地土壤成土强度与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两江源区的土壤风化成土特征级类明显不同:(1)两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1 mm范围内,但汉江源区(LJH)土壤上部的大团聚体含量R0.25值(83.73%)、平均重量直径MWD值(2.17)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1.11)均大于嘉陵江源区(YJS)的土壤(其R0.25值为69.81%,MWD和GMD值分别为1.06、0.47),团聚体稳定性更强,而剖面中下部则相反,土体稳定性弱于后者;(2)嘉陵江源区土壤的风化程度仅达到低等向中等强度过渡阶段,与其相比,汉江源区土壤的钾钠比值和残积指数较高、硅铝铁率和淋溶系数较低,钙、钠等易溶元素风化淋失更强,产生的富铝黏土矿物更多,达到中等风化强度,故后者风化成土强度远大于前者;(3)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汉江源区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可归为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嘉陵江源区土壤可归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源区 嘉陵江源区 风化成土 土壤类型
原文传递
汉江上游郧县段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研究
12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7-976,共10页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通过对近年来古洪水成果的整理发现,汉江上游郧县段4个沉积剖面--晏家棚(YJP)、尚家河(SJH)、归仙河口(GXHK)和弥陀寺(MTS)均记录有北宋时期(960~1 127 CE)的古洪水事件。通过对4个沉积...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通过对近年来古洪水成果的整理发现,汉江上游郧县段4个沉积剖面--晏家棚(YJP)、尚家河(SJH)、归仙河口(GXHK)和弥陀寺(MTS)均记录有北宋时期(960~1 127 CE)的古洪水事件。通过对4个沉积剖面所在河段的研究,根据实测的河槽断面数据、水文参数以及设计推求的古洪水流量过程,采用HEC-RAS模型模拟了北宋古洪水的演进过程及古洪水水面线。此外,采用2010年"7·18"洪水进行了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与调查的古洪水水位相比,4个沉积剖面处的模拟水位误差介于-0.31%~0.34%之间,说明这4个沉积剖面极有可能记录一次古洪水事件;洪峰在研究河段内演进历时约1.15 h且削减不足1%,这符合研究河段的洪水传播特性。该研究对于认识汉江上游特大洪水的演进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流域的洪水设计、洪水预测及防洪减灾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研究 北宋时期 HEC-RAS模型 防洪减灾 汉江上游
下载PDF
黄河马头关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恢复及气候背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雯瑾 黄春长 +3 位作者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石彬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3,共9页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永和县佛堂村(FTC)支沟口的回水湾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结合沉积学分析,判定它们是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悬移质泥砂颗粒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利用"古洪水SWD厚度含沙量法&qu...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永和县佛堂村(FTC)支沟口的回水湾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结合沉积学分析,判定它们是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悬移质泥砂颗粒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利用"古洪水SWD厚度含沙量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借助HEC-RAS模型估算出4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在25 200~51 500 m3·s-1之间。OSL测年结果显示,FTC地点的古洪水发生在1 900~1 700 a BP、3 400~3 000 a BP。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表明,这两个时期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多有发生。FTC地点的两期四次洪水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气候异常变化成果,表明了黄河中游水文系统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也印证了季风区河流对气候突变的响应规律,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古洪水 HEC-RAS模型 水文学 黄河中游
下载PDF
洛阳盆地龙山文化晚期大洪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浩宇 张玉柱 +7 位作者 黄春长 谭志海 邱海军 王宁练 贾雅娜 邹明博 于艺堃 阿依迪那·赛勒别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史前资料丰富,是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变化响应规律以及研究史前大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理想区域。鉴于此,我们在洛阳盆地洛河流域开展广泛的野外考察,在其下游发现了全新世... 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史前资料丰富,是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变化响应规律以及研究史前大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理想区域。鉴于此,我们在洛阳盆地洛河流域开展广泛的野外考察,在其下游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剖面——太学村(TXC)剖面。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地层划分,并重点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对剖面中三组古洪水泛滥沉积层(overbank flood deposits,OFD)与黄土层、古土壤层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代黄土层(L_(0))和古土壤层(S_(0))内,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残积系数、淋溶系数、退碱系数)、微量元素(Zr、Zn、Mn、Rb、Sr)含量及Rb/Sr比值的变化,受到全新世气候变化及风化成壤环境的影响;在古洪水泛滥沉积层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微量元素含量和Rb/Sr比值的变化,深受沉积物物质来源原始特征的影响;(2)古洪水泛滥沉积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近代黄土层、古土壤层,其中Zn、Mn、Rb含量及残积系数、Rb/Sr比值表现为OFD3/OFD1>S_(0)>L_(0)>OFD2;而淋溶系数、退碱系数及Zr、Sr含量则表现为OFD3/OFD1<S_(0)<L_(0)<OFD2。其中,古洪水OFD2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发生时间为4000-3800 a B.P.。这期大洪水事件对河谷平原区龙山文化晚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使得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向青铜器时代二里头文化转折变化期间出现长达几百年的文化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晚期 全新世 古洪水沉积层 地球化学特征 社会影响 洛阳盆地 洛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