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Pleosporales sp.中的萘醌和羧酸类衍生物
1
作者 戚思远 张丽花 +2 位作者 郝轶男 胡友财 柏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7-1333,共7页
运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HPLC、手性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从真菌Pleosporales sp.大米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包括1个萘醌类化合物、1个萘醌还原型的萘酮类化合物和1个三羧酸类化合物,以及... 运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HPLC、手性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从真菌Pleosporales sp.大米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包括1个萘醌类化合物、1个萘醌还原型的萘酮类化合物和1个三羧酸类化合物,以及5个已知的萘酮类衍生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比旋光等多种波谱学方法,以及计算ECD的方法,确定了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pleospathone A (1)、pleospathone B(2)和pleosporalic acid A (3)。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R)-3,4,8-trihydroxy-6-methyl-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 (4)、(4R)-3,4-dihydro-4,6,8-trihydroxy-1(2H)-naphthalenone (5)、(-)-scytalone (6)、(3S,4S)-3,4-dihydro-3,4,6,8-tetrahydroxy-1(2H)-naphthalenone (7)和cis-4-hydroxyscytalone (8)。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Pleosporal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有弱的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78.93和98.8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osporales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萘醌 萘酮 三羧酸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嗜低温真菌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永智 魏茜 +4 位作者 高洁 刘冰语 张涛 华会明 胡友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6-449,505,共5页
本文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嗜低温真菌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L-pyroglutamyl-L-phenylalanine(1)、(R)-N-acetylphenylalanine(2)、(R)-Nacetyltryptophan ... 本文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嗜低温真菌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L-pyroglutamyl-L-phenylalanine(1)、(R)-N-acetylphenylalanine(2)、(R)-Nacetyltryptophan (3)、methyl 2-hydroxy-4-(3-hydroxy-5-methylphenoxy)-6-methylbenzoate (4)、2-hydroxy-4-(2-hydroxy-3-methoxy-5-methylphenoxyl)-6-methylbenzoate(5)、vanillic acid(6)、1,3,5-三甲氧基苯(7)和亚油酸(8)。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假裸囊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未显示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低温真菌 假裸囊菌属 Pseudogymnoascus pannorum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红曲米中的微量酚酸类成分 被引量:4
3
作者 季宇彬 徐飞 +5 位作者 刘冰语 魏茜 郭永智 董宇 孙莹 胡友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5-759,共5页
该文对功能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红曲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综合采用uV,Ms,IR,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分别为2-甲基-5-(2’R-甲基-4’-羟基-丁基... 该文对功能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红曲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综合采用uV,Ms,IR,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分别为2-甲基-5-(2’R-甲基-4’-羟基-丁基)-肉桂酸(1)、5.(2’-羟基-6’-甲基苯基)-3-甲基呋喃-2-羧酸(2)、大豆黄素(3)、染料木素(4)。其中,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红曲属中发现,化合物3~4为首次从红曲米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米 微量化学成分 酚酸类化合物 红曲霉
原文传递
药用真菌竹黄主要活性成分的异源生物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亚龙 张乐 +4 位作者 高洁 柏健 闫道江 张元元 胡友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91-1698,共8页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资源,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类化合物已作为天然光敏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等领域,其中竹红菌素软膏已用于临床。然而作为一种珍稀易危的物种,野生竹黄的资源非常有限。而竹红菌素结构复杂化学合...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资源,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类化合物已作为天然光敏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等领域,其中竹红菌素软膏已用于临床。然而作为一种珍稀易危的物种,野生竹黄的资源非常有限。而竹红菌素结构复杂化学合成成本高,因此亟待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保护竹黄野生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其药用价值。本文即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来获取竹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期摆脱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通过对竹黄菌Shiraia sp.cfcc 84681的全基因组进行细致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挖掘到一条竹红菌素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簇hpc;并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系统,获得一株产竹红菌素类化合物的重组菌株。该菌株主要产竹红菌甲素和异竹红菌甲素,这与野生竹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本研究有望为解决野生竹黄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竹黄 竹红菌素 异源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功能红曲米中的吡啶类色素化合物
5
作者 刘冰语 郑晓明 +3 位作者 刘安安 徐飞 魏茜 胡友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2-2447,共6页
对功能性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索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运用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分离,应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红外(infrared radiati... 对功能性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索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运用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分离,应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红外(infrared radiation,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进行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两个新颖的吡啶类红曲红色素成分,分别为monascopyridine G(1)和monascopyridine H(2)。通过CDOCKER分子对接实验探究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活性,发现其与受体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并进一步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为选择性生产该类潜在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米 色素 分子对接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