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4
1
作者 马艳春 吴文轩 +5 位作者 胡建辉 段莹 范楚晨 冯天甜 王旭 吴修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挥发油、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黄酮类等,主要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脑血管、子宫平滑肌和平喘等药理作用。多年以...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挥发油、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黄酮类等,主要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脑血管、子宫平滑肌和平喘等药理作用。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当归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有众多发现,现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期望对当归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6
2
作者 马艳春 胡建辉 +5 位作者 吴文轩 段莹 范楚晨 冯天甜 王旭 吴修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92-95,共4页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内脏,调节机体代谢,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本次研究对近年来关于黄芪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阐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综述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Result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被引量:168
3
作者 De-Wei Zhao Mang Yu +23 位作者 Kai hu Wei Wang Lei Yang Ben-Jie Wang Xiao-Hong Gao Yong-Ming Guo Yong-Qing Xu Yu-Shan Wei Si-Miao Tian fan Yang Nan Wang Shi-Bo huang hui Xie Xiao-Wei Wei Hai-Shen Jiang Yu-Qiang Zang Jun Ai Yuan-Liang Chen Guang-hua Lei Yu-Jin Li Geng Tia Zong-Sheng Li Yong Cao Li 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1期2843-2850,共8页
Background: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 is a debilitating disease tha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burden for both individuals and healthcare systems.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how... Background: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 is a debilitating disease that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burden for both individuals and healthcare systems.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however, its prevalence in the Chinese general population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NONFH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30,030 respondents was undertaken from June 2012 to August 2013. 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hip, and bilateral hip joint X-ray and/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lnination.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fter overnight fasting to test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levels. We then us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ous metabolic,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related variables and NONFH. Results: NONFH was diagnosed in 218 subjects (0.725%) and the estimated NONFH cases were 8.12 million among Chinesepeople aged 15 years and over. The prevalence of NONF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1.02% vs. 0.51%, x^2 = 24.997, P 〈 0.001 ). Among NONFH patients, North residents were subjected to higher prevalence of NONFH than that of South residents (0.85% vs. 0.61%,x^2= 5.847, P = 0.016). Our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 blood levels oftriglycerides, total cholesterol, LDL-cholesterol, and non-H DL-cholesterol, male, urban residence, family history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heavy smoking, alcohol abuse and glucocorticoid intak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ONFH.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NONFH is a significantpublic health challenge in China and underscore the need for policy measures on the national level. Furthermore, NONFH shares a number of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原文传递
HBsAg Loss with Peg-interferon Alfa-2a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sponse to Nucleos(t)ide Analog:New Switch Study 被引量:89
4
作者 Peng hu Jia Shang +24 位作者 Wenhong Zhang Guozhong Gong Yongguo Li Xinyue Chen Jianning Jiang Qing Xie Xiaoguang Dou Yongtao Sun Yufang Li Yingxia Liu Guozhen Liu Dewen Mao Xiaoling Chi Hong Tang Xiaoou Li Yao Xie Xiaoping Chen Jiaji Jiang Ping Zhao Jinlin Hou Zhiliang Gao huimin fan Jiguang Ding Dazhi Zhang Hong R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Background and Aims: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loss is seldom achieved with nucleos(t)ide analog(NA)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but may be enhanced by switching to finite pegylated-interferon(Peg-IF... Background and Aims: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loss is seldom achieved with nucleos(t)ide analog(NA)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but may be enhanced by switching to finite 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alfa-2a.We assessed HBsAg loss with 48-and 96-week Peg-IFN alfa-2a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sponse to a previous NA.Methods: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positive patients who achieved HBeAg loss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200 IU/mL with previous adefovir,lamivudine or entecavir treatment were randomized 1:1 to receive Peg-IFN alfa-2a for 48(n=153)or 96 weeks(n=150).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is study was HBsAg loss at end of treatment.The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is NCT01464281.Results:At the end of 48 and 96 weeks'treatment,14.4%(22/153)and 20.7%(31/150)of patients,respectively,who switched from NA to Peg-IFN alfa-2a cleared HBsAg.Rates were similar irrespective of prior NA or baseline HBeAg seroconversion.Among those who cleared HBsAg by the end of 48 and 96 weeks'treatment,77.8%(14/18)and 71.4%(20/28),respectively,sustained HBsAg loss for a further 48 weeks.Baseline HBsAg<1500 IU/mL and week 24 HBsAg<200 IU/mL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HBsAg loss at the end of both 48-and 96-week treatment(51.4%and 58.7%,respectively).Importantly,extending treatment from 48 to 96 weeks enabled 48.3%(14/29)more patients to achieve HBsAg loss.Conclusions:Patients on long-term NA who are unlikely to meet therapeutic goals can achieve high rates of HBsAg loss by switching to Peg-IFN alfa-2a.HBsAg loss rates may be improved for some patients by extending treatment from 48 to 96 weeks,although the differences in our study cohor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Baseline and on-treatment HBsAg may predict HBsAg loss with Peg-IFN alfa-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viral therapy PEG-INTERFERON Nucleos(t)ide treated Chronic hepatitis B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6
5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黄仁春 魏志红 段金宝 魏祥峰 范小军 缪志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东溪深层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勘探突破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礁滩气藏来讲,大型高能相带是控制规模性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储层原始孔隙度高,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岩化、不整合岩溶、"孔缝耦合"则主要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热液流体对储层的贡献具有双面性,烃类早期充注等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使得早期孔隙得以保存至今,大型天然气成藏多具有"近源富集、相态转化、动态调整"的特点,持续保存是关键;②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页岩气藏来讲,页岩气普遍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孔隙度、高含气量"的"超压富气"特征,"石英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是深层优质页岩高孔隙度发育的关键,晚期构造作用较弱是深层页岩气持续保持"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量"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地质目标识别与"甜点"预测以及高温高压工程工艺等核心技术的进步,是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高效勘探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超深层 古生界 礁滩气藏 页岩气 储集层发育机理 成藏机理 勘探前景
下载PDF
股价高估与商誉减值风险 被引量:83
6
作者 胡凡 李科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5,共15页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引起监管层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样本,发现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实施的并购在未来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微观经济机制分析表明,股价高估导致公司的并购数量和规模...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引起监管层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样本,发现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实施的并购在未来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微观经济机制分析表明,股价高估导致公司的并购数量和规模显著上升,且管理层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支付更高的溢价,从而产生巨额并购商誉;此外,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投资过度,引起并购投资效率下降,导致并购的协同效应收益低于并购商誉,从而产生商誉减值风险。文章揭示了股价高估往往导致公司做出盲目的并购决策,进而损害实体经济。文章的研究对于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价高估 商誉减值风险 并购溢价 投资效率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y,etiology,and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a 被引量:82
7
作者 He Liang Jin-hu fan You-Lin Qiao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Esophage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fatal diseases worldwide mainly because of its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has markedly rise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 Esophage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fatal diseases worldwide mainly because of its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has markedly rise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s still the predominant subtype of esophageal cancer, especially in China. I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al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ses in China.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esophageal cancer. The progression,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these two subtypes of esophageal cancer differ. This study reviews the epidemiology,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a, thereby providing systematic references for policy-makers who will decide on issues of esophage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ETIOLOGY PREVENTIO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VIEW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多尺度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生态源地识别 被引量:70
8
作者 吴茂全 胡蒙蒙 +2 位作者 汪涛 凡宸 夏北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720-4731,共12页
高度城市化区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生态源地的科学识别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难点。以高度城市化的深圳市为例,从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要素构建DPSIR模型评估区域生态安全... 高度城市化区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生态源地的科学识别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难点。以高度城市化的深圳市为例,从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要素构建DPSIR模型评估区域生态安全,并基于景观连通性的多尺度分析识别生态源地。研究表明:(1)深圳市生态安全格局呈现东南部、东北部优良,中部、西部区域警告的空间特征,其中安全区、较安全区、基本安全区、预警、中警分别占比30.34%、13.49%、9.85%、9.15%和37.17%;(2)通过连接度、聚合度、内聚力和分离度4个景观连通性测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可知400 m是深圳市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最优的识别尺度,斑块最小识别阈值面积为0.8 km^2;(3)深圳市生态源地面积为753.78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7.74%,主要为深圳市东南部与西部区域的林地和水域用地,其中包含了86.87%的法定保护区,且91.92%的区域落入生态控制线范围内;(4)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多尺度景观连通性的生态源地识别方法可为城市生态源地的识别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导城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生态安全 多尺度 景观连通性 生态源地 深圳市
下载PDF
桂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雪 赵婧含 +6 位作者 吴文轩 胡建辉 段莹 冯天甜 范楚晨 吴修红 马艳春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糖苷类等,主要有调节体温、镇痛、抑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促进血管舒张、利尿、镇静、抗焦虑、抗肿瘤、降血压等药理...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糖苷类等,主要有调节体温、镇痛、抑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促进血管舒张、利尿、镇静、抗焦虑、抗肿瘤、降血压等药理作用。现对桂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桂枝以及对其药理作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2
10
作者 彭荣 郝建成 +2 位作者 胡国权 范元军 怀建国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51例术后病理诊断及TNM分期的结肠癌病人,采用256层螺旋CT(MSCT)对51例结肠癌病人术前...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51例术后病理诊断及TNM分期的结肠癌病人,采用256层螺旋CT(MSCT)对51例结肠癌病人术前进行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图像后处理检查,评估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浸润程度、强化程度、邻近组织侵犯、引流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情况,进行CT术前诊断及TNM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及TNM分期的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256层螺旋CT(MS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T2期准确率为98.04%(50/51),T3期准确率为88.24%(45/51),T4期准确率为90.20%(46/51),一致性好(K=0.766,χ^2=65.623,P<0.05)。术前MSCT 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比较,N0准确率为90.20%(46/51),N1期准确率为76.47%(39/51),N2期准确率为82.35%(42/51),一致性较好(K=0.611,χ^2=40.937,P<0.05)。结论256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病人的术前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术前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 三维 早期诊断 肿瘤转移 肿瘤分期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0
11
作者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32 位作者 李庭 孙志坚 柴益民 张堃 东靖明 孙旭 周雁 赵霞 米萌 肖鸿鹄 王京 翟建坡 王倩 李旭 高志强 彭贵凌 王爱国 刘利民 胡三保 王剑 芮云峰 吴新宝 余斌 裴福兴 田伟 高鹏 刘璠 姜保国 唐佩福 王满宜 李宁 张英泽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12,共10页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该专家共识,供全国创伤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该共识适用于所有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识共包含25条推荐意见,就踝关节骨折患者急诊处理、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恢复进行了全面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踝关节骨折 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6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2
作者 杨耀先 胡泽勇 +6 位作者 路富全 蔡英 于海鹏 郭瑞霞 付春伟 樊威伟 吴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高原表面增暖、辐射变化、降水的多尺度变率、表面风速及环境变化方面回顾了高原近6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与物理... 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高原表面增暖、辐射变化、降水的多尺度变率、表面风速及环境变化方面回顾了高原近6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与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再分析和台站观测资料讨论了近10余年来高原表面温度和风速变化的特征及原因。最后,就高原气候变化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展望。研究表明:(1)相较于北半球增暖,高原增暖发生时间早,增温速率大。海拔依赖型增暖和年代际大气增湿导致晴空向下长波辐射的增强是高原表面增暖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高原东部地区表面温度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2)受持续增暖和年际、年代际尺度的海温与大气环流异常影响,高原不同季节和区域的降水呈现出多尺度变化特征。(3)在高原与中高纬度地区增暖的经向差异及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影响下,高原表面风速在年代际尺度上变化显著。(4)高原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湖泊扩张、多年冻土退化、植被返青期总体提前;受高原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西部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恢复,而东南部地区冰川持续退缩;夏季风系统的季节和季节内变化对高原植被生长和返青期的时空变化有较好的指示意义。(5)不同季节和区域表面温度和风速变化的机理研究和数值模拟需进一步深化;提高气候模式对高原温度和降水的模拟性能仍是重要研究内容;高原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拟与资料同化的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中国辣椒育种6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9
13
作者 邹学校 胡博文 +9 位作者 熊程 戴雄泽 刘峰 欧立军 杨博智 刘周斌 索欢 徐昊 朱凡 远方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99-2118,共20页
本文中介绍了中国辣椒育种60年的重要成就,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和创制,杂种优势利用、花药培养、分子育种、多抗性育种、穿梭育种等育种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前的辣椒育种和1980年后辣椒育种国家科技... 本文中介绍了中国辣椒育种60年的重要成就,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和创制,杂种优势利用、花药培养、分子育种、多抗性育种、穿梭育种等育种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前的辣椒育种和1980年后辣椒育种国家科技攻关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辣椒育种在产业需求拉动下经过高产育种、生育期育种、抗病育种、耐贮藏运输育种、加工专用品种育种、高品质育种、机械化采收育种等几个阶段,经40多年的发展,已全面建立了现代化的辣椒商业育种体系,育种水平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95%以上。中国辣椒育种形成中国独特的行业特点,如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队伍大、品种多、成效好等,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影响辣椒种业发展的问题,如辣椒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辣椒种子经营企业难以做大、辣椒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温室长季节栽培品种、观赏辣椒品种明显落后发达国家导致种子主要依靠进口等。因此,中国辣椒育种未来发展方向是高品质育种、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育种和具有药用和功能成分品种的育种、特色优异地方品种的开发及育种、繁种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育种 辣椒育种特点 种业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14
作者 韩拓 马维冬 +7 位作者 巩红 胡艳超 张岩 张春艳 姚智会 范雅洁 郑阳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与防疫认知情况,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5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评分与疫情防控知识的调查问卷作答情况,...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与防疫认知情况,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5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评分与疫情防控知识的调查问卷作答情况,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405名研究对象中有178人(44.0%)存在抑郁,171人(42.2%)感到焦虑,119人(29.4%)感到压力。DASS-21评分显著异常者(DASS21+组)171人(27.9%),每日手机娱乐时间比DASS-21评分无异常者(DASS21-组)更多(P<0.001),且认为疫情形势严重程度较轻(P=0.004),而学习生活受疫情影响程度更为严重(P<0.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机娱乐时间、认为疫情形势严重与受疫情影响程度与DASS-21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143和0.25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机娱乐时间>5 h/d(OR=3.370,95%CI:1.369~8.294,P=0.008)是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出现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近半数大学生存在抑郁、焦虑和(或)压力负性情绪,可能与长时间手机娱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居家隔离 大学生群体 负性情绪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5
作者 吕虎 范从华 王晓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连续用药14 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14 d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脑神经损伤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7、14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 被引量:49
16
作者 胡恒强 范从来 杜晴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1,共15页
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 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与低融资约束企业(成熟、大规模、高股利)相比,高融资约束企业(年轻、小规模、低股利)的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也更大。可见,作为外源融资的股权融资,因其资金性质与内源融资一致,能够真正起到缓解企业创新投入融资约束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股权融资应成为驱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融资 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 创新投入
原文传递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方法、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47
17
作者 刘良云 陈良富 +17 位作者 刘毅 杨东旭 张兴嬴 卢乃锰 居为民 江飞 尹增山 刘国华 田龙飞 胡登辉 毛慧琴 刘思含 张建辉 雷莉萍 范萌 张雨琮 周翔 吴一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67,共25页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自2020年后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方式,并从2023年开始每5 a开展一次全球碳盘点。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自2020年后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方式,并从2023年开始每5 a开展一次全球碳盘点。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MVS(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Support)能力。本文调研分析了全球碳盘点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的技术原理,梳理了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生态系统碳源汇卫星遥感估算、人为源碳排放卫星遥感、碳通量同化估算等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核心环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碳盘点任务的支撑能力,并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碳监测卫星计划方案,并展望了中国开展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重点任务,期望为中国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碳盘点 碳排放 碳源汇 卫星遥感 同化
原文传递
A Kelch Motif-Contain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Determines the Large Grain QTL Trait in Rice 被引量:45
18
作者 Zejun hu Haohua He +6 位作者 Shiyong Zhang fan Sun Xiaoyun Xin Wenxiang Wang Xi Qian Jingshui Yang Xiaojin L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979-990,共12页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rice grain traits is critic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we generated an F2 population by crossing the large-grain japoni...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rice grain traits is critic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we generated an F2 population by crossing the large-grain japonica cultivar CW23 with Peiai 64 (PA64), an elite indica small-grain cultivar. Using QTL analysis, 17 QTLs for five grain traits were detected on four different chromosomes. Eight of the QTLs were newly-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In particular, qGL3-1, a newly-identified grain length QTL with the highest LOD value and largest phenotypic variation, was fine-mapped to the 17 kb region of chromosome 3. 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gene encoding a repeat domain containing two Kelch motifs was identified as the unique candidate gene corresponding to this QTL. A comparison of PA64 and CW23 sequences revealed a singl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C→A) at position 1092 in exon 10, resulting in replacement of Asp (D) in PA64 with Glu (E) in CW23 for the 364th amino acid. This variation is located at the D position of the conserved sequence motif AVLDT of the Kelch repeat. Genetic analysis of a near-isogenic line (NIL) for qGL3-1 revealed that the allele qGL3-1 from CW23 has an additive or partly dominant effect, and is suitable for use in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hape QTL mapping QTL fine mapping RIC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 被引量:44
19
作者 赵娜 高扬 +9 位作者 徐波 蒋涛 徐立 胡红杰 李琳 陈文强 李笃民 张峰 范丽娟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并收集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负荷、钙化成分体积比、非钙化成分体积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FFR≤0.8(缺血)和FFR>0.8(非缺血)2组,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31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366支(缺血组血管169支,非缺血组197支)。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病变血管的斑块负荷更大[缺血组34.3%(30.3%,38.8%)、非缺血组32.4%(28.5%,37.9%);Z=-2.622,P=0.009],CT高危斑块比例更高[缺血组26.9%(45/169)、非缺血组11.7%(23/197);χ^(2)=15.311,P<0.001],病变长度更长[缺血组22.1(14.4,35.0)mm、非缺血组17.6(11.0,26.0)mm;Z=-4.3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2.461、1.027;P<0.001、P=0.002、P=0.002)。单独应用CCTA≥50%狭窄诊断缺血病变的AUC是0.625,联合CT斑块特征AUC为0.714(P<0.001)。结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及CT高危斑块特征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CCTA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探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萍 李志勇 +9 位作者 赵四林 李琼 胡燕 陈煜枫 易帆 谢祁琛 曾召琼 邓长娟 王占祥 谢小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 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116例为疾病组,非NCP人群包含非NCP住院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0名,共计134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2019-nCoV IgM、IgG抗体单项检测及其联合检测3种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NCP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前后其IgM、IgG抗体阳性率和浓度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NCP患者病程中2019-nCoV抗体浓度变化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019-nCoV IgG的敏感度(90.5%,105/116)高于2019-nCoV IgM(75.9%,8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2019-nCoV IgG的特异度(99.3%,133/134)高于2019-nCoV IgM(94.0%,126/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敏感度(89.7%,87/97)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特异度(100%,125/125)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在2019-nCoV核酸转阴后血清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率(9/17)及浓度[13.0(4.9,24.7)AU/ml]均显著低于核酸转阴前IgM抗体阳性率(15/17)和浓度[29.5(14.0,61.3)AU/ml](χ^2=5.10,Z=-3.195,P均<0.05)。在NCP病程中,从确诊第1天到每隔3天留取患者血清标本,共留取3次。第1次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分别为19.4(12.4,63.7)AU/ml,105.8(74.8,126.1)AU/ml]均显著高于第2次的浓度[15.8(7.1,40.3)AU/ml,80.5(66.7,105.9)AU/ml](Z分别为-2.897、-3.179,P均<0.05)。结论:2019-nCoV IgG抗体用于诊断NCP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019-nCoV IgM抗体浓度与2019-nCoV核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2019-nCoV IgM和IgG抗体联合2019-nCoV核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肺炎 病毒性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核酸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