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和脲酶抑制剂对滴灌马铃薯田氧化亚氮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万伟帆 李斐 +2 位作者 红梅 常菲 高海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3-702,共10页
【目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内蒙古阴山北麓滴灌马铃薯田种植面积大,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的问题。研究适宜的氮肥用量,利用脲酶抑制剂来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对提高当地氮肥利用率和减缓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 【目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内蒙古阴山北麓滴灌马铃薯田种植面积大,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的问题。研究适宜的氮肥用量,利用脲酶抑制剂来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对提高当地氮肥利用率和减缓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田间试验分两年在内蒙古武川县两个村庄进行,供试地块种植马铃薯,采用滴灌技术。2015年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优化施氮模式,施N 180 kg/hm^2(Opt);优化施氮减半模式,施N 90 kg/hm^2(Opt R);农民传统施肥量,施N 270 kg/hm^2(Con)。2016年试验处理根据2015年的结果进行调整,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CK);优化施氮添加脲酶抑制剂模式,施N 162.6 kg/hm^2(Opt I);优化施氮模式,施N 162.6 kg/hm^2(Opt);农民传统施肥量,施N 320 kg/hm^2(Con)。分别采用静态暗箱法和通气法采集氧化亚氮和氨气,每次施肥后,两天采集一次气体样品,氧化亚氮连续取样三次,氨气持续取样直至气体含量低于仪器检测值下限。【结果】氨挥发速率在施入尿素后第1~5 d出现峰值。Con处理2015和2016年氨挥发的最大峰值分别是13.2 mg/(m^2·d)和5.3 mg/(m^2·d),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N 3.61和3.96kg/hm^2;Opt处理的最大峰值分别为8.69 mg/(m^2·d)和3.19 mg/(m^2·d),累积挥发量分别为N 3.11和2.72 kg/hm^2;Opt R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峰值为5.63 mg/(m^2·d),氨挥发累积量为2.66 kg/hm^2,Opt I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峰值为3.67 mg/(m^2·d),氨挥发累积量为2.50 kg/hm^2。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Con处理的氨挥发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氧化亚氮排放量在施入尿素后第3 d达到峰值,Con处理2015和2016年的氧化亚氮排放峰值分别达到0.3 mg/(m^2·d)和0.2 mg/(m^2·d),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分别为N 1.96和1.1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pt处理两年的排放最大峰值均为0.11 mg/(m^2·d),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为N 0.95、0.69 kg/hm^2;Opt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尿素 脲酶抑制剂 滴灌 马铃薯田
下载PDF
新疆长绒棉机采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洪梅 张磊磊 +5 位作者 陈晋瑞 卢振兴 范阿棋 吐尔逊·吐尔洪 马志华 谢利 《中国棉花》 2020年第11期8-10,共3页
概述了新疆长绒棉的机采试验情况及大面积采收进展,针对长绒棉的特点特性以及机采中存在的主要难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解决长绒棉机采问题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长绒棉 机采 原因剖析 解决路径 新疆
下载PDF
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霍利霞 红梅 +2 位作者 赵巴音那木拉 高海燕 叶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9-2146,共8页
以荒漠草原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 3种水分处理和0 (N0)、30(N30)、50 (N50)和100 kg hm^(-2) a^(-1)(N100)4种氮素(NH_4NO_3)水平处理,用分解袋法,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 以荒漠草原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 3种水分处理和0 (N0)、30(N30)、50 (N50)和100 kg hm^(-2) a^(-1)(N100)4种氮素(NH_4NO_3)水平处理,用分解袋法,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凋落物分解过程,旨在阐明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氮沉降和降雨变化的响应特征,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响应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经过270 d分解后,短花针茅、冷蒿、木地肤和无芒隐子草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69.95%—78.67%、68.89%—79.89%、64.68%—79.23%、66.89%—79.38%,分解速率为木地肤>无芒隐子草>冷蒿>短花针茅。2)氮沉降和降雨对短花针茅和冷蒿凋落物分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交互作用对这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不显著(P>0.05)。氮沉降和降雨以及交互作用均对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凋落物分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3)单一水分或氮素的添加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而水氮交互作用下更为显著。4)凋落物分解速率受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冷蒿、无芒隐子草、木地肤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冷蒿、木地肤、短花针茅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木地肤和短花针茅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冷蒿、木地肤、短花针茅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沉降 降雨变化
下载PDF
针灸配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洪媚 宋双临 +1 位作者 谢玺 王于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在HoLEP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在HoLEP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电针及自制隔药饼灸的针灸方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漏尿次数及1 h尿垫试验结果,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ICIQ-SF评分、漏尿次数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针灸配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尿失禁的时间,减少尿失禁的漏尿量,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尿失禁 压力性 盆底肌功能训练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
下载PDF
热水沉积区黑色页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贾智彬 侯读杰 +6 位作者 孙德强 姜玉涵 赵喆 张自鸣 洪梅 畅哲 董立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1,共8页
为了弄清热水沉积与优质烃源岩发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通过对该区5个剖面(毕节市联兴村、贵阳市温水村、遵义市中南村、黔东南羊跳村、黔东南九门村)22个样品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 为了弄清热水沉积与优质烃源岩发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通过对该区5个剖面(毕节市联兴村、贵阳市温水村、遵义市中南村、黔东南羊跳村、黔东南九门村)22个样品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热水沉积作用影响下的稀土元素沉积特征,并利用稀土元素特征来判别热水活动强度及黑色页岩的沉积成因,进而结合有机碳含量探讨了热水沉积作用与优质页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底部沉积受陆源输入、海相沉积和热水活动的共同影响,轻、重稀土元素在纵向上分异明显,底部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向上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仅在热水活动最强的羊跳村剖面表现出稀土元素总量极低的特征;(2)在羊跳村剖面和中南村剖面附近存在2个热水活动中心,研究区由西向东受热水影响逐渐增大,热水沉积区的范围具有向九门村剖面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3)正常海相沉积和低温热水沉积的黑色页岩中δEu/Al(铕异常值/铝)、δY/Al(钇异常值/铝)值较低,随热水沉积影响强度增大而增大;(4)δEu>1的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δEu/Al和δY/Al介于5~10时,低温热水沉积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具有增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中部和东部地区 早寒武世 牛蹄塘组 页岩 热水沉积 优质烃源岩 稀土元素 δEu/Al δY/Al 增益作用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作言 梅宏 +5 位作者 刘徽 闫蓓 赵维杰 严谨 任胜利 彭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以"新时代的科技出版"为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主要研讨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从期刊和论文的开放获取出版、开放同行评审... 基于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以"新时代的科技出版"为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主要研讨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从期刊和论文的开放获取出版、开放同行评审、开放数据、预印本平台、期刊的经营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开放科学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出版,并从数字出版与传播、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基于各种新型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互动与融合等方面讨论了新技术如何推动科技出版创新发展.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相比较,我国科技期刊在吸引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与处理、品牌声誉与影响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良好出版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提出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如下:(1)关注开放科学的发展趋势,融入开放科学的发展环境;(2)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发展;(3)创新科技出版服务理念,扩展出版新技术和新方式;(4)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增强处理学术不端问题的能力;(5)加强科技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传播者的科学素养;(6)寻求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共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出版技术 开放科学 出版伦理规范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平翠枝 红梅 +4 位作者 王文东 赵巴音那木拉 美丽 刘鹏飞 赵乌英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83-89,共7页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及土壤孔隙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均表现为SS>CK>MG;土壤入渗特征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表现为SS>CK>MG;土壤孔隙度以SS处理下最高且随着月份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渗透总量对不同耕作方式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耕作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由综合得分可知,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性能优劣表现为SS>MG>CK。综上,深松耕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渗透能力;免耕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免耕 常规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入渗速率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包明哲 红梅 +4 位作者 赵巴音那木拉 兴安 叶贺 沈钦国 王力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 ...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 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 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 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 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 kg·hm^(-2))。研究表明,河套灌区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强化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等方式降低地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地膜残留 生物可降解地膜 回收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常菲 红梅 +3 位作者 武岩 李艳勤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5,共8页
以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法(通气法),研究膜下滴灌、黄河水漫灌下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R)、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C)对土壤氨挥发和葵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氨挥发速... 以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法(通气法),研究膜下滴灌、黄河水漫灌下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R)、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C)对土壤氨挥发和葵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氨挥发速率在施肥灌水后2~4 d出现峰值,随后逐渐减低。C、SR处理显著降低了氨挥发累积损失量(P<0.05),C处理滴灌、漫灌下较CK分别降低了57%、44%,SR处理降低了39%、34%。2)土壤p H值与氨挥发速率呈正相关性,C、SR处理下土壤盐分较CK显著下降(P<0.05)。3)不同灌溉方式下C处理葵花增产率均最高,SR增产效果不明显。4)同一改良措施下氨挥发损失率滴灌比漫灌降低10.7%~31%,C、SR处理的产量滴灌较漫灌分别高12.88%、2.02%。方差分析表明,改良措施对氨挥发、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灌溉方式对其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C、SR均有效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滴灌模式下效果更为明显,但考虑到SR处理的葵花增产率较低,故滴灌下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处理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生物炭 秸秆还田 氨挥发 产量
下载PDF
施肥措施对河套灌区氮素淋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常菲 郜翻身 +2 位作者 红梅 武岩 李艳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51-2958,共8页
为了解不同施肥措施对氮素淋溶风险的影响,为河套地区基础农田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渗漏计法,对河套灌区盐化潮土玉米季连续2年氮素淋溶状况进行监测,研究5种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NF)、农民常规施肥(CK)、农... 为了解不同施肥措施对氮素淋溶风险的影响,为河套地区基础农田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渗漏计法,对河套灌区盐化潮土玉米季连续2年氮素淋溶状况进行监测,研究5种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NF)、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膨润土(B)、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C)、农民常规施肥+有机肥(F))对氮素淋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处理下淋溶水总量均较低,比CK平均分别减少了16.4%、15.9%,F处理淋溶水量相对较高;在氮素养分淋溶损失中,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均在第二次灌水后出现了峰值,B、C处理峰值较低,F处理稍高;除NF外,B处理的无机氮累积淋溶量最低,平均为65 kg·hm^(-2),比CK处理下降了41. 3%; C、F处理依次为73. 4kg·hm^(-2)、96.4 kg·hm^(-2),分别比CK下降了33.7%、12.9%。淋溶水中全氮、可溶性总氮的淋溶量大小顺序均为NF <B <C <F <CK; B、C、F的表观淋溶率平均分别为15.3%、16.5%,18.5%,均低于CK处理的25.5%; F、B、C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其增产率依次为9.8%、8.4%、6.6%,且2年各处理表现出增产的趋势。考虑到F处理下氮素淋溶损失量较大,而膨润土、生物炭有效地抑制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河套灌区化肥面源污染,故B处理推广施用的可行性较大,C处理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溶 膨润土 生物炭 有机肥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护理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洪梅 高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儿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CV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呼吸功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儿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CV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呼吸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阵发呛咳、痰黏难咳、大便秘结、夜卧不安及手足心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VC、FVE1及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护理可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及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护理 咳嗽变异性哮喘 呼吸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放疗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玖 洪梅 +2 位作者 刘志远 廖辰 葛小林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探究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肿瘤标记物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的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Ⅳ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目的: 探究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肿瘤标记物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的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Ⅳ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接受单纯放疗记为放疗组,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记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毒副作用。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为82.61%,显著高于放疗组的54.35%(χ 2=8.51,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CA12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组各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治疗后免疫功能比较,联合组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而CD8+水平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 结论: 放疗联合EGFR-TKI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提高免疫功能,而提供较好的内环境,且不会增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 放疗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和水分变化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海燕 红梅 +3 位作者 霍利霞 叶贺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67-317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日益显著,其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主区为自然降雨、增雨30%和减雨30%3个水分处理,副区为0(N_0)、30(N_(30))、50(N_(50))和100 kg·hm^(-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日益显著,其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主区为自然降雨、增雨30%和减雨30%3个水分处理,副区为0(N_0)、30(N_(30))、50(N_(50))和100 kg·hm^(-2)·a^(-1)(N_(100)) 4个氮素水平,经过21个月(2016年1月—2017年10月)水氮处理,研究水氮共同作用对荒漠草原常见物种猪毛菜、短花针茅和木地肤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干物质残留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凋落物分解系数(k)大小为猪毛菜!短花针茅!木地肤.增雨30%N_(100)处理分解系数最高,为0.028.单因素处理下,增雨30%和N_(50)的凋落物分解最快.水氮共同作用下,增雨30%N_(100)处理凋落物分解最快.3种凋落物初始化学全氮含量大小为猪毛菜!短花针茅!木地肤,猪毛菜和短花针茅k值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碳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大小为木地肤!短花针茅!猪毛菜,猪毛菜k值与各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短花针茅和木地肤k值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均呈显著负相关.猪毛菜分解最快,木地肤分解最慢.适量的水、氮添加有利于荒漠草原凋落物的分解,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对荒漠草原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凋落物分解 氮素水平 水分处理
原文传递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土壤大型动物夏季群落动态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鹏飞 红梅 +3 位作者 美丽 王文东 赵乌英嘎 李志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0-772,共13页
调查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下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于2016年6-9月玉米生育期内进行,采用手拣法捕获土壤动物。结果表明: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681只,隶属于41个类群。方差分析显示,13500 kg·hm^-2还田处理(SR4)显著提高了大... 调查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下的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特征,于2016年6-9月玉米生育期内进行,采用手拣法捕获土壤动物。结果表明: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681只,隶属于41个类群。方差分析显示,13500 kg·hm^-2还田处理(SR4)显著提高了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12000kg·hm^-2还田处理(SR3)显著提高了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多样性表明: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玉米生长季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匀度指数随玉米生长季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垂直分布表明:随玉米的生长时期的推移,表层0~10 cm土层的大型土壤动物有向10~20 cm土层下移的趋势。功能群特征表明:捕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植食性和腐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玉米生长季呈现增加的趋势;杂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在玉米生长季无明显变化。RDA分析表明:受农田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主要是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关系紧密。总体上,玉米秸秆还田影响地表土壤的微环境,进而影响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和功能群,玉米秸秆还田有益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量 大型土壤动物 土壤环境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美丽 红梅 +3 位作者 刘鹏飞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李志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2,共9页
2016年玉米生长季6~9月,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有机肥4个不同施用量处理,即0 kg·hm^(-2)(CK)、15 000 kg·hm^(-2)(OF1)、30 000 kg·hm^(-2)(OF2)、45 000 kg·hm^(-2)(OF3),并对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 2016年玉米生长季6~9月,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有机肥4个不同施用量处理,即0 kg·hm^(-2)(CK)、15 000 kg·hm^(-2)(OF1)、30 000 kg·hm^(-2)(OF2)、45 000 kg·hm^(-2)(OF3),并对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2 821只,其中:O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OF1、OF2和OF3处理分别较CK提高2.28%、31.93%和60.70%;有机肥施用有降低类群数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2)各处理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0~1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和20~3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P<0.05)。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的结果着重表现在对个体密度的影响较大,对多样性的变化,需要长期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有机肥 土壤环境
下载PDF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会 洪梅 陈旭彤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该文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概念,详细论述了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内涵、存在问题,以及促进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7项措施,包括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考评指标体系、完善培训制度、提升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验实训室 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 专业化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翼飞 沈菊培 +4 位作者 张翠景 韩国栋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 贺纪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74-2883,共10页
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在氮素可利用性、硝酸盐淋溶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指示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预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轻度、中... 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在氮素可利用性、硝酸盐淋溶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指示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预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长期试验样地为对象,应用定量PCR和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的方法,研究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细菌的丰度、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p H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在7.90—8.18和6.37—35.92 mg/kg之间,中度放牧处理显著增高了土壤pH(P=0.03),而铵态氮含量在重度放牧处理中最高(P=0.02)。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异养呼吸相比未放牧处理均显著降低(P=0.02)。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范围分别为每克干土(4.94—7.60)×10~9个拷贝数和(0.68—3.75)×10~6个拷贝数,放牧处理对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中度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AOB-amoA基因丰度(P=0.04);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随在轻度放牧处理中最低(P=0.03)。土壤铵态氮含量是影响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的主要因子,而nosZ基因丰度主要受反硝化底物含量及土壤通气状况的影响。冗余分析表明由放牧所引起的可利用性氮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干旱半干旱草原 硝化潜势 反硝化酶活性 放牧
下载PDF
基于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洪梅 刘科峰 +2 位作者 张栋 张韧 葛晶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9,共14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关键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调控,但彼此间的因果关联和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定义了三个关键海区以及赤道纬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关键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调控,但彼此间的因果关联和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定义了三个关键海区以及赤道纬向西风区的特征指数,并分别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脊线指数进行了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分析。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存在显著的2~3年和准5年的周期振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由于暖池区海温及赤道纬向西风区的Hadley环流强迫加强,致使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的2~3年周期振荡加强;从位相关系看,先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南撤导致纬向西风加强,其后影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同时暖水向东传,使赤道中太平洋以及暖池区海温逐渐升高,在Hadley环流作用下使副高加强北抬。基于上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相关性诊断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影响机理和因果关联,为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性做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际变率 热带海温 交叉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信息流改进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算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明 张韧 +1 位作者 洪梅 白成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5-1390,共6页
基于信息流提出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改进型搜索评分算法。首先计算信息流进行全局因果分析,构造0/1优化问题,获得最优初始网络结构;在此初始结构的基础上产生搜索空间,采用贪婪算法搜索最优结构弧,同时由信息流确定弧方向,实现网络结... 基于信息流提出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改进型搜索评分算法。首先计算信息流进行全局因果分析,构造0/1优化问题,获得最优初始网络结构;在此初始结构的基础上产生搜索空间,采用贪婪算法搜索最优结构弧,同时由信息流确定弧方向,实现网络结构的一体化学习。首次将信息流引入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优化了初始搜索空间,实现了弧和弧方向的同步确定,更能获得近似全局最优结构。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较其他算法的准确性和学习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结构学习 信息流 0/1优化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水氮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静 红梅 +5 位作者 闫瑾 张宇晨 梁志伟 叶贺 高海燕 赵巴音那木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48,共11页
为了解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水氮交互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CK(自然降水)、W(增水30%)、R(减水30%),副区为0(N0)、30(N30)、50(N50)、100(N100)kg N·... 为了解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水氮交互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CK(自然降水)、W(增水30%)、R(减水30%),副区为0(N0)、30(N30)、50(N50)、100(N100)kg N·hm^-2·a^-1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1)水氮的介入导致植物群落组成、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R中群落物种数最低,提高了优势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氮素添加导致群落物种数呈“抛物线”型,群落物种数先增多后减少。2)CK、W、R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先增大后减小,2016和2018年在CK-N30、W-N30、R-N50达到最大值,干旱年份(2017)分别在CK-N30、W-N50、R-N100达到最大值。水分主效应、氮素和水氮交互作用均对以上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3)水分和氮素刺激了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短期氮素添加使多年生禾草生物量在地上总生物量中占比增加,多年生杂草生物量在地上总生物量中占比减小。水分、氮素、水氮交互均对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变化 荒漠草原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