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学理解析与地理学支撑框架 被引量:37
1
作者 金晓斌 梁鑫源 +3 位作者 韩博 王世磊 洪步庭 宋家鹏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全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必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的耕地保护学理内涵,提出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文章立足耕地保护的学理解析和学科基础,重点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全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必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的耕地保护学理内涵,提出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文章立足耕地保护的学理解析和学科基础,重点探讨了地理学对耕地保护的科学支撑,研究结论如下:(1)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破解和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效益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耕地保护的逻辑要义,需要多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的融合互补。(2)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式转型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可从“格局—过程—机制—响应”等维度揭示复杂情景下耕地资源演化机理,辅助规划管控决策。(3)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研究框架包括中国国情、理论、路径与技术研究,依据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研究特点可构建耕地保护分类施策和分区管控的空间战略模型,从而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耕地保护 地理学 土地利用 空间战略
原文传递
耦合ANT-SPO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11
2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3 位作者 陈艳林 罗秀丽 洪步庭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90,共10页
研究目的: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和“结构—过程—结果”理论(SPO),探索适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背景下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AN... 研究目的:耦合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和“结构—过程—结果”理论(SPO),探索适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背景下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行动者网络理论、“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ANT可对主体多元且机制复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有效解析,SPO可基于过程逻辑实现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流程的合理划分,耦合两种方法可突破传统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工程属性及结果导向的局限性;(2)基于ANT与SPO理论的耦合分析结果,可构建涵盖结构支撑、过程实施及结果发挥维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体系;(3)实证研究表明试点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结构支撑和过程实施维度的支撑作用仍较为薄弱,结果发挥维度的潜力有待挖掘。评价结果反映了试点在设计建设、主体参与、阶段性效益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制度建设、风貌维持等方面的问题,可为后续反馈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耦合ANT-SPO理论明确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的内涵、方法与体系,未来应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层面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绩效评价 行动者网络理论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苏州市
下载PDF
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第珊珊 任平 +1 位作者 洪步庭 杨远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7,共9页
耕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2000—2015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动态变化与各县(市、区)耕... 耕地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2000—2015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动态变化与各县(市、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从2000年的103.24、100.54和104.81提高到2015年的103.89、101.37和105.2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指数出现稍微下降趋势;2)近15年耕地利用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从2000年的极不协调转变为2015年的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整体呈波动趋势.总体看来,实现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需要把耕地的3个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推广、引进人才及农业科研的投入;切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时空变异 效益评价 系统协调度 成都平原
下载PDF
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单元功能认知及其融合路径——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梁鑫源 金晓斌 +7 位作者 李鹏山 骆训 尹延兴 张晓琳 孙瑞 洪步庭 罗秀丽 周寅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05-3123,共19页
国土空间治理是新时期中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及修复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主导功能衔接失配,亟待统一不同尺度空间单元以统筹治理边界、提高治理效率。据此,面向传统治理单元管制边界的针... 国土空间治理是新时期中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及修复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主导功能衔接失配,亟待统一不同尺度空间单元以统筹治理边界、提高治理效率。据此,面向传统治理单元管制边界的针对性问题导向,提出“通过不同理念或方式界定的国土空间单元具有不同的功能导向”等研究假设,并构建土地利用冲突、生态系统障碍、社会发展状态等指数在行政区划单元、自然生态单元、社会发展单元等治理单元上以成都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国土空间治理问题属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差异化显著,人类活动范围与自然环境限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区域内治理问题发生的核心因素。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面,所有治理问题类型在不同空间单元上均呈现显著自相关性,且均通过0.05显著性检验,但不同空间单元具有理论指向性特点。其中,社会发展单元更适合解决经济发展动力差距问题,自然生态单元更适合解决生态系统连通阻力问题,行政区划单元则更适合解决事权管理冲突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单元协调不同尺度空间单元的问题属性,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山地带发展动力衰弱型(22.98%)、丘陵地带治理属性均衡型(11.55%)、乡村地区管理冲突加剧型(44.57%)、城乡边缘区发展主导复合型(9.44%)、核心建成区连通阻力增强型(11.46%)5类空间,进而实现多尺度空间单元的跨行政区融合路径。综合而言,有必要建立管理-保护-发展功能嵌套的空间单元集成体系,通过细化景观尺度将权力和责任从政府机构拓展至更广泛的行动参与者,系统地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空间单元 功能认知 融合路径 成都市
原文传递
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识别及优化——以四川省为例
5
作者 罗秀丽 金晓斌 +3 位作者 刘笑杰 洪步庭 王世磊 周寅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0-1073,共14页
【目的】识别不同人口收缩特征下的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研究应对人口收缩挑战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可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整合四川省县域2010—2020年多源数据,测度人口数量和结构双重收缩及国土空... 【目的】识别不同人口收缩特征下的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研究应对人口收缩挑战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可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整合四川省县域2010—2020年多源数据,测度人口数量和结构双重收缩及国土空间功能变化,并利用人地弹性系数划分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区。【结果】①人地供需关系是驱动国土空间功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因,人口收缩通过影响需求从而驱动农业空间经营模式、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和生态空间管理模式变化,进而重塑国土空间功能格局。②四川省县域人口收缩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集聚特征,69.4%的县域呈现人口收缩态势,主要分布在成都中心区外围、川南、川东北及攀西的大部分县域,人口数量和结构同时收缩的双收缩型是其主要类型。③四川省县域国土空间功能整体呈东南强、西北弱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74.9%的县域功能呈增强趋势。④基于人口收缩特征,四川县域国土空间可划分为增长型、粗放型、滞后型、集约型、衰退型和衰落型,不同类型区面临的人口挑战和国土空间功能不同,优化方向各异。【结论】将人口老龄化纳入人口收缩测度指标体系有助于更加全面认识区域人口收缩特征。四川省县级尺度人口收缩趋势明显,未来需结合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特征,从国土空间规划端、整治端和政策端优化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以适应不同人口收缩特征下的空间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收缩 国土空间功能 空间优化 弹性系数 县域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四川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远琴 任平 +1 位作者 洪步庭 第珊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4-550,共7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21个省市(州)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2005—2014年间,四川省各市(州)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都逐渐提升,省平均水平由2005年的0.293增长到2...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21个省市(州)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2005—2014年间,四川省各市(州)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都逐渐提升,省平均水平由2005年的0.293增长到2014年的0.579;2)各市(州)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绝对差异有所增大,但相对差异逐渐减小,且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3)四川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在不断演变,由2005年川东一个高值区演变为2008年川东和川南2个高值区,且以川南为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稳定性 熵权TOPSIS 四川省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优化的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秀丽 李鹏山 +2 位作者 金晓斌 洪步庭 刘笑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国际经验 国土空间 成都环城生态区 土地整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三峡库区腹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远琴 任平 洪步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10,317,共7页
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缓解用地紧张、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腹地的5县为研究区,首先对低丘缓坡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基于ArcGIS 10.1软件,对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 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研究,以期为研究区缓解用地紧张、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腹地的5县为研究区,首先对低丘缓坡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基于ArcGIS 10.1软件,对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提取出生态源地,接着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把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分布图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图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低丘缓坡面积共计3 930.90 km^2,禁止开发型、限制开发型、适度开发型和优先开发型,其面积分别为1 182.02 km^2,1 775.19 km^2,835.71 km^2,137.98 km^2,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大部分属于禁止开发型与限制开发型,适宜于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较小;对4种开发利用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适宜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促进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资源开发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三峡库区腹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