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甲玛矿区三维地质建模与层状矽卡岩靶区预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素芬 屈挺 +5 位作者 贺日政 丁毅 刘建利 陈小龙 李冰 卢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10-2122,共13页
西藏甲玛矿区是冈底斯成矿带非常典型的多金属矿床,理论预测研究认为,在矿集区深部发育隐伏的斑岩-矽卡岩矿体,而基于矿区钻孔覆盖的勘查模型对外围区潜在靶区预测程度较低。以甲玛矿区45口钻孔岩心的密度、磁性、电阻率、极化率等物性... 西藏甲玛矿区是冈底斯成矿带非常典型的多金属矿床,理论预测研究认为,在矿集区深部发育隐伏的斑岩-矽卡岩矿体,而基于矿区钻孔覆盖的勘查模型对外围区潜在靶区预测程度较低。以甲玛矿区45口钻孔岩心的密度、磁性、电阻率、极化率等物性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覆盖甲玛矿集区及外围的大地电磁测深三维数据体,基于GOCAD软件平台,通过离散光滑插值法与随机模拟算法,构建了甲玛矿区的地层岩性-地球物理三维可视一体化模型;结合大地电磁测深11条剖面的二维地质解译成果,精细刻划了3000 m以浅的三维矽卡岩体发育特征,并通过使用未参与建模的甲玛科学深钻JMKZ-1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三维地质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构建的矽卡岩成矿模型,结合甲玛矿区及邻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特征分析和三维矽卡岩的电性结构,预测了甲玛矿区的层状矽卡岩靶区,为深部资源潜力评价及矿集区增储目标提供三维建模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矿区 GOCAD软件 三维地质建模 层状矽卡岩 靶区预测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中部地壳低速层分布与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严江勇 郑洪伟 +3 位作者 贺日政 李娱兰 李瑶 牛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84-1796,共13页
为了调查羌塘盆地中部壳内低速层分布特征,对布设在羌塘盆地的TITAN-I宽频带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并引入时频域相位滤波技术改善接收函数信噪比,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1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 为了调查羌塘盆地中部壳内低速层分布特征,对布设在羌塘盆地的TITAN-I宽频带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分析,并引入时频域相位滤波技术改善接收函数信噪比,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1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时频域相位滤波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信噪比;羌塘盆地Moho深度为58±6 km,具有较高的泊松比值;中下地壳壳内低速层广泛分布,横向不连续,埋深在20~30 km,层厚6~12 km,剪切波速度为3.4±0.1 km/s;部分地区在埋深为10 km的中上地壳存在一层厚约4 km的低速薄层.羌塘盆地中下地壳壳内低速层是由于上涌的深部软流圈物质与下地壳发生大范围的接触,造成壳内及上地幔部分熔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接收函数分析 时频域相位滤波 非线性反演一维S波速度结构 壳内低速层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利用深反射地震数据构建的多阶面波频散曲线反演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以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反射地震资料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辉 刘志伟 +1 位作者 贺日政 李巧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10-4430,共21页
深反射地震剖面法为了获取深部结构特征常常采取大的偏移距采集数据.目前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中,鲜有利用深反射地震炮集数据获取近地表的结构特征.为此,本文通过正演测试了相关数据处理流程,即利用有限差分正演了起伏地表模型的大偏移... 深反射地震剖面法为了获取深部结构特征常常采取大的偏移距采集数据.目前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中,鲜有利用深反射地震炮集数据获取近地表的结构特征.为此,本文通过正演测试了相关数据处理流程,即利用有限差分正演了起伏地表模型的大偏移距地震单炮弹性波场特征,通过共检波点域面波信号F-K频谱叠加构建新方法,从深反射地震数据集中提取了高品质的多阶面波频散曲线,再利用多阶面波联合反演获得了近地表的结构特征.在前述正演流程基础上,利用跨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SinoProbe深反射地震剖面中的实际炮集数据,求取了基阶和一阶瑞利波频散曲线,联合反演后得到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该结果与初至波走时反演获取的纵波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在近地表的浅层分辨率较纵波速度结构特征更高,而更与已有地质认识相吻合.本文提供的相关数据处理流程表明利用深反射地震炮集数据,也能够获取近地表浅层的横波速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 大偏移距炮集数据 F-K频谱叠加 多阶面波 联合反演 实际数据检验
下载PDF
甲玛-驱龙矿集区地壳结构及成矿指示意义
4
作者 吴蔚 贺日政 +3 位作者 冀战波 牛潇 王超 李宗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4-2546,共13页
南拉萨地体位于印度大陆与亚欧板块陆陆碰撞的前缘,发育有大型的铜、钼、金等多金属斑岩型矿床,其地壳深部结构对于研究成矿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模式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基于甲玛-驱龙矿集区及周边布置的3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资料,使用远震P... 南拉萨地体位于印度大陆与亚欧板块陆陆碰撞的前缘,发育有大型的铜、钼、金等多金属斑岩型矿床,其地壳深部结构对于研究成矿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模式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基于甲玛-驱龙矿集区及周边布置的3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资料,使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矿集区的地壳结构和属性信息。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扫描(H-κ扫描)发现矿集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6 km,地壳平均波速比与地壳厚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指示偏长英质物质的相对增加是地壳增厚的主要原因;共转换点叠加(CCP)结果发现矿集区下方没有双层Moho现象,推测矿集区缺失高速的基性下地壳,这也导致了地壳平均属性更偏向于长英质,推测矿集区地壳底部的基性下地壳发生过拆沉作用。新生下地壳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钼金成矿的重要条件。本研究结果指示新生下地壳的重熔不仅破坏了陆陆碰撞形成的双莫霍面,还使得南拉萨地体地壳进一步分异,下部地壳发生镁铁质矿物堆晶而更偏基性,莫霍面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κ扫描 双莫霍面 斑岩铜矿 矿产勘查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典型盆山结合带: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 被引量:1
5
作者 曾令森 高锐 +8 位作者 高利娥 王海燕 贺日政 金胜 侯贺晟 薛爱民 熊小松 李文辉 叶高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6-63,184-193,共9页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油气勘探评价值得重视和重新认识的战略选区之一。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对跨越西秦岭和位于南祁连的临夏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的重要地质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的测试工作。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重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中共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锆石LC-MC-ICP-MS定年数据(共计7个测试样品、145个测试点,测试精度为(2σ)均为2%)、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共计33个测试样品,每个样品有69个测试项,含量大于10×10-6的元素的测试精度为5%,而小于10×10-6的元素精度为10%)、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Sr和Nd同位素特征(共计27个测试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000010 (n=18),和±0.000011 (n=18))。这些数据为厘定不同岩浆岩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解译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深部地质构造所代表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结合带 西秦岭 临夏盆地 地震反射剖面 岩石地球化学 数据集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结构层析成像图像揭示华北板块的东南向俯冲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洪伟 李廷栋 贺日政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87-4197,共11页
远震层析成像结果所揭示的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结... 远震层析成像结果所揭示的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结构进行了远震P波层析成像反演.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纪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华北板块越过郯庐断裂带,向东南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推断板块碰撞的深部缝合线在郯庐断裂带以西位于大别造山带以南,在郯庐断裂带以东位于长江一线.经历后期的中生代构造转换过程,该带发生活化,成为中生代含矿岩浆和流体上升的通道,并形成著名的大型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壳幔速度结构 P波层析成像 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天然橡胶热界面材料制备及热管理性能研究
7
作者 安东 陈嘉祺 贺日臻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5-4190,共6页
热界面材料是解决现代高功率和高集成化电子器件热量聚集和耗散的有效手段。基于三维网络结构调控导热性能的策略,以三聚氰胺泡沫(MF)为骨架,采用化学表面改性制备碳纳米管三维网络结构(CNT),并采用真空浸润法制备碳纳米管/天然橡胶热... 热界面材料是解决现代高功率和高集成化电子器件热量聚集和耗散的有效手段。基于三维网络结构调控导热性能的策略,以三聚氰胺泡沫(MF)为骨架,采用化学表面改性制备碳纳米管三维网络结构(CNT),并采用真空浸润法制备碳纳米管/天然橡胶热界面复合材料(CNT/NR),研究CNT含量对材料微观结构、导热性能和热管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T的含量为2.2%(质量分数)时,CNT可附着于MF骨架并呈现完整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其热界面复合材料垂直面外的导热率为1.58 W m^(-1) K^(-1),拉伸强度为12.9 MPa,断裂伸长率为489%,并具有显著的热管理性能,这表明CNT/NR热界面复合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机具应用价值的热管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 热界面材料 导热性能 机械性能 CNT
下载PDF
羌塘北缘上新世恒梁湖火山岩内含石榴子石长英质捕虏体岩石学与矿物化学特征
8
作者 冀磊 任玉峰 贺日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41-2449,共9页
本文以羌塘地体北缘出露面积最大的上新世恒梁湖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火山岩内含石榴子石长英质捕掳体的岩相学、显微结构及矿物化学综合研究,揭示出此类捕掳体系深部地壳超高温部分熔融残余,其中石榴子石以高Mg~#值(41~46)为特征。传统... 本文以羌塘地体北缘出露面积最大的上新世恒梁湖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火山岩内含石榴子石长英质捕掳体的岩相学、显微结构及矿物化学综合研究,揭示出此类捕掳体系深部地壳超高温部分熔融残余,其中石榴子石以高Mg~#值(41~46)为特征。传统地质压力计估算其发生部分熔融的压力为1.18~1.53 GPa,对应深度约39~50 km,火山岩与捕掳体相互作用的温压条件为950~1050℃,1.30~1.66 GPa,对应深度约43~55 km。火山岩熔体快速上升冷却过程中,熔体沿捕掳体裂隙或边缘与石榴子石发生反应形成斜方辉石和斜长石,而火山岩基质内辉石及长石表现出强烈的成分环带。此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北羌塘北缘中-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熔体及其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亦为此区域地壳深部面波低速异常及强各向异性提供了深部岩石学方面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北缘 上新世火山岩 含石榴子石捕掳体 矿物化学 温压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