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市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环首都地区为例 被引量:85
1
作者 张海朋 何仁伟 +1 位作者 李光勤 王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67,共12页
构建了城乡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面分析等研究方法,定量测度了环首都地区1995—2015年的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 构建了城乡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面分析等研究方法,定量测度了环首都地区1995—2015年的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2000年为拐点,先减后增,但总体水平均较低;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增大趋势,其中北京市和环京3市两类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造成环首都地区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环京3市内部差异大于北京市内部差异。②从空间演变来看,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高水平协调区以北京市为中心呈现空间极化态势,低水平协调区长期布局在保定市范围内,呈现一定程度的低值锁定现象,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乡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城乡收入差距、交通通达性是影响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和环京3市两类地区城乡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因素存在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乡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交通通达性 城乡收入差距 环首都地区
原文传递
贫困山区农户人力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51
2
作者 何仁伟 方方 刘运伟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2-1293,共12页
人力资本是构建农户生计的关键要素,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户生计选择对于推动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南贫困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案例区,采用2018年508个农户样本数据,应用回归模型,估算了人力资本对... 人力资本是构建农户生计的关键要素,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户生计选择对于推动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西南贫困山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案例区,采用2018年508个农户样本数据,应用回归模型,估算了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山区农户生计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不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教育文化、健康状况对非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健康状况对河谷区农户生计选择影响不显著;非农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农业技能培训对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且高山区<二半山区<河谷区,但其对高山区农户生计选择并不显著;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选择非农生计,务农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高山区表现最为突出,二半山区次之,河谷区较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探讨了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发展之间辩证关系及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人力资本 生计策略 村庄类型 乡村振兴 贫困山区
原文传递
江苏省尘肺病患者随访与回顾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谢丽庄 周琅 +16 位作者 赵圆 刘静 王炜 张伟 陆敏霞 杨跃新 周志文 庄家毅 何冬冬 张宏群 李小琴 李艳平 张萍 何仁伟 朱宝立 张恒东 韩磊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尘肺病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了解尘肺病患者健康状况。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以江苏省截至2018年底报告的所有尘肺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开展随访与回顾性调查,共调查尘肺病患者24405例。通过居民死因监测系统、尘肺病... 目的:分析江苏省尘肺病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了解尘肺病患者健康状况。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以江苏省截至2018年底报告的所有尘肺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开展随访与回顾性调查,共调查尘肺病患者24405例。通过居民死因监测系统、尘肺病网络报告系统、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报告业务管理单位和尘肺病患者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获取相关资料,并对已报告的尘肺病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收集尘肺病患者相关情况。对尘肺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工龄、性别、行业类别、尘肺种类、发病年度、地区分布以及保障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4405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6.81∶1,尘肺壹期患者15948例(65.35%)、贰期患者5289例(21.67%)、叁期患者1637例(6.71%);平均接尘工龄(16.25±9.95)年,尘肺壹期、贰期、叁期患者平均接尘工龄分别为(15.80±9.95)、(17.82±9.80)、(16.31±9.90)年。报告病例数前5位的设区市分别是无锡市(5744例,23.54%)、镇江市(4160例,17.05%)、徐州市(3851例,15.78%)、盐城市(3340例,13.69%)、苏州市(2948例,12.08%)。尘肺病种类主要以矽肺(15392例,63.07%)和煤工尘肺(5253例,21.52%)居多。完成随访的患者21115例,其中存活15924例,死亡5191例;存活患者年龄以≥70岁年龄段(7461例,46.85%)居多,接尘工龄以5~9年(2515例,15.79%)居多;行业分布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687例,35.7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349例,21.03%)居多;保障方面:享受工伤保险保障7999人(50.23%),用人单位赔付946人(5.9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37人(28.49%),大病保险1590人(9.98%),其他(医疗救助、扶贫救助等)5458人(34.28%)。结论:江苏省尘肺病防治重点为矽肺和煤工尘肺,要加强对粉尘危害严重行业和地区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职业病 流行病学研究 随访研究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以藏北那曲县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海朋 樊杰 +1 位作者 何仁伟 刘汉初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2-1653,共12页
以青藏高原北部牧区那曲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高清遥感影像精确提取的2005、2010和2017年3期聚落斑块数据,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定量测度了那曲县聚落演化的总体特征和空间指向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聚落格局及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以青藏高原北部牧区那曲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高清遥感影像精确提取的2005、2010和2017年3期聚落斑块数据,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定量测度了那曲县聚落演化的总体特征和空间指向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聚落格局及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那曲县聚落规模和密度均呈增大态势,由数量增长型扩张转变为规模增大型扩张;聚落形态演变表现出阶段性差异,由空间无序向规整有序转变;聚落以小型为主,面积小于1 hm^2的斑块数占比高达69%,在时间演化上小聚落向大、中型聚落晋级趋势明显;聚落规模空间相关性显著,大斑块集聚区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延伸,小斑块集聚区长期围绕那曲镇外围呈"环形"分布。②特殊的自然本底塑造了那曲县聚落低山缓坡趋向和亲水近路特征,受生存环境和生计方式影响,聚落布局呈现避灾特性,聚落演化的优质草场指向性明显,随着高原乡镇经济职能的日益强化,聚落演化逐渐呈现出与内陆城镇化地区类似的乡镇中心地指向。③高海拔、破碎地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草场禀赋差异及水系纵横等自然环境因素塑造了那曲县聚落大范围小规模沿河谷阶地零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政策、市场化与人口增长、区位条件、管理制度及文化观念等社会人文因素是推动聚落演化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牧区 聚落 那曲县 藏北地区
下载PDF
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空间差异——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立娜 何仁伟 +1 位作者 李平 罗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2-805,共14页
开展脆弱性空间差异分析,有助于识别不同地域类型农户的致贫风险,对有效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496份农户样本数据进行生计... 开展脆弱性空间差异分析,有助于识别不同地域类型农户的致贫风险,对有效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496份农户样本数据进行生计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生计脆弱性值为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山坡区>河谷区,具有地貌类型差异、海拔梯度差异和民族分布差异等空间差异特征,且与致贫风险具有对应关系。其中,高寒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最高,致贫风险最高;二半山区脆弱性明显,致贫风险较高;河谷区、山坡区脆弱性较低,致贫风险低。造成脆弱性及致贫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既包括自然条件的胁迫,也包括少数民族人口能力素质的不足、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构建贫困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引导思想观念转变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提升其风险应对能力,降低贫困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户 生计脆弱性 空间差异 致贫风险 凉山州
下载PDF
环京津贫困带的时空演变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何仁伟 樊杰 李光勤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村贫困的指标,时间跨度为1980—2015年,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环京津贫困带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绝对差异呈... 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村贫困的指标,时间跨度为1980—2015年,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环京津贫困带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绝对差异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对差异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是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对差异演变特征与宏观扶贫政策和贫困带的相关政策体制具有较强的耦合性。(2)京津冀县域各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环京津贫困带。1980—2003年,贫困带低值空间集聚由弱变强,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负;2003—2015年,贫困带的空间聚焦效应有所减弱,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正。最后,简单探讨了贫困带脱贫的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与脱贫 农民人均纯收入 时空演变 形成机理 环京津贫困带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研究——基于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方 何仁伟 李立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9-712,共14页
探讨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对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京津近郊区(I)、冀东北地区(II)、冀中平原区(III)、冀西太行山区(IV)... 探讨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对有序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京津近郊区(I)、冀东北地区(II)、冀中平原区(III)、冀西太行山区(IV)、坝上地区(V)五类地域类型,采用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面板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乡村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及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0—2016年,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86元增至11920元,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38.9%增至57.5%,五类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排序依次为:I>III>II>IV>V,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序依次为:I>II>III>IV>V;(2)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收入增长9.215个单位,I、II、III、V区就业非农化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9.986、-23.605、-10.388、9.951,IV区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3)依据不同地域类型乡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特征、机理与未来发展趋势,提炼了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的四种地域模式,即就业平稳型+农工商主导、兼业型+现代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复合型特色农业主导、就业输出型+生态农旅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就业 农民增收 空间效应 地域模式 乡村振兴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18
8
作者 谢磊 何仁伟 +1 位作者 史文涛 蒲红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40,共10页
以黄河流域7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标准差和变差系数、ESDA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GWR),分析了2005—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 以黄河流域7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标准差和变差系数、ESDA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GWR),分析了2005—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特征方面,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由2005年的0.208提高到2018年的0.416,表明城乡融合水平持续提升,但下游地区均值一直高于中游、上游地区。标准差测度的城乡融合绝对差异由0.073升为0.103,不断缓慢上升;变差系数衡量的相对差异由0.350降为0.248,呈下降趋势。全局莫兰指数表明高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地市倾向于在空间上集聚。(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黄河流域东部、北部形成高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集中分布区。低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地市呈地域锁定分布。黄河流域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形成3层次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地势起伏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扩张、交通通达性、人口城市化、居民消费水平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主要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演变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吗?——基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曹建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107,共14页
文章采用2000—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板数据和风景名胜区到地级市、省会城市、三大都市圈的地理距离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章采用2000—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面板数据和风景名胜区到地级市、省会城市、三大都市圈的地理距离数据,考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多种因素和不同情境下,该结果仍然稳健,说明旅游景区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地理距离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的影响呈现减弱趋势,验证了我国存在旅游消费转型现象,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观光旅游需求会减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升5A级景区后,旅游接待人数会显著增加;高铁的开通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人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在旅游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对旅游景区的地理区位进行认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 区位选择 旅游资源空间配置 旅游接待人数
下载PDF
城乡“对流”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仁伟 杨慧 +1 位作者 张海朋 袁晨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0,共9页
推动城乡各种“能量”的相互交换和双向流动,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融合和城乡“对流”的内涵,探讨了城乡“对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基本路径。城乡融合是城与乡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可以从... 推动城乡各种“能量”的相互交换和双向流动,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融合和城乡“对流”的内涵,探讨了城乡“对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基本路径。城乡融合是城与乡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可以从总体思路、基本路径、主要维度、重点内容、实现过程等方面阐述城乡融合的内涵。城乡对流是城乡互动的形象表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举措和方法,主要包括要素“流”、产业“流”、产品“流”、公共服务“流”和文化观念“流”。城乡“对流”通过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要素良性循环、结构功能优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重塑,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城乡“对流”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产业格局重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重建、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城乡文化交流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双向循环 城乡“对流” 作用机理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仁伟 谢磊 李立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150,共9页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区域、县域、镇域三个角度全面分析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限制度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1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波状变化,整...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区域、县域、镇域三个角度全面分析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限制度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1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波状变化,整体略有提高,人口长期处于超载状态,人粮关系矛盾明显;2000年以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35.74%下降到24.23%,基于人口分布的资源限制度在逐渐下降。(2)县域尺度:16年来,除2015年的内乡县出现粮食盈余,其他各县始终处于人口超载状态;2000年以来,淅川县、内乡县和卢氏县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西峡县和邓州市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持续增加,而栾川县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呈现起伏变化。(3)镇域尺度:16年来,粮食盈余的乡镇个数逐渐增多,人粮关系整体向缓和方向转变;2000年以来,不受人口限制的乡镇个数逐年增加,限制度在40%以上区域的人口比例依然高达37.89%,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压力依然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 人粮关系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限制度
下载PDF
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仁伟 张海朋 李立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1,共11页
探讨了产业扶贫参与主体及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阐释了产业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案例--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模式,总结了相关扶贫经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表明:(1)产业扶贫通常涉及政府、企... 探讨了产业扶贫参与主体及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阐释了产业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非特色型产业扶贫案例--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模式,总结了相关扶贫经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表明:(1)产业扶贫通常涉及政府、企业、被帮扶农户、金融机构/投资管理平台、科研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其发展模式受社会、经济、地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整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生态、人口等资源,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组织、生态和人才振兴。(2)德青源金鸡项目以蛋鸡产业为抓手,构建了金融资本和龙头企业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政府、龙头企业、贫困农户和贫困村"三权"分置,因地制宜地设计出资产收益扶贫模型。(3)金鸡产业扶贫的主要经验包括:完善消费扶贫机制,多举措推动产销高效对接;树立"长线"思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多维振兴有机结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人力资本;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脱贫攻坚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发挥党建和农民合作社作用,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扶贫扎根;构建多方共赢的联结机制,推动长效脱贫和乡村振兴。这些经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德青源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基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仁伟 《中国西部》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只有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能实现城乡共荣共生、和谐持久的良性发展。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同类但品质相当"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不能就城论城、就村论村。实... 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只有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能实现城乡共荣共生、和谐持久的良性发展。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同类但品质相当"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不能就城论城、就村论村。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协调推进乡村和城市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双轮驱动
下载PDF
360°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限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人伟 戴源廷 +2 位作者 宋天浩 张念 王雨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第2期8-12,共5页
新开通线路不断增多无疑对限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确保行车安全,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上线调试前必须对全线的实际限界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传统限界工程测量方法效率低、作业周期长,为更快、更好的进行限界检测,文章提出... 新开通线路不断增多无疑对限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确保行车安全,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上线调试前必须对全线的实际限界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传统限界工程测量方法效率低、作业周期长,为更快、更好的进行限界检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 360°激光扫描技术的车载式限界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并在北京地铁某线路限界检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360°激光扫描 限界测试系统 车载式
下载PDF
农村居家养老的需求、困境及对策——基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调研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仁伟 袁章洁 张传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在我国农村严重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养老必须开创一个既能不离乡土、不离乡情,又能享受专业化、人性化供养服务的中国特色居家养老新模式。生态涵养区财政收入低、老龄化程度深、养老服务成本高,是北京农村居家养老... 在我国农村严重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养老必须开创一个既能不离乡土、不离乡情,又能享受专业化、人性化供养服务的中国特色居家养老新模式。生态涵养区财政收入低、老龄化程度深、养老服务成本高,是北京农村居家养老应重点关注的区域。基于调研数据,分析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村老龄化现状和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指出其在政策机制、财政投入、协同联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政策机制;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合理制定补贴内容和补贴方式;促进多部门、多主体、多措施联动,统筹谋划农村居家养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农村老龄化 居家养老 政策机制 农村老年人
下载PDF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16
作者 何人伟 赵镤 张学方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63-170,共8页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分配在权衡方案利弊、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薄弱环节、促进设计改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可靠性需求分析出发,研究了计算网络拓扑可靠性的理论技术,提出针对列车网络控制系...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分配在权衡方案利弊、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薄弱环节、促进设计改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可靠性需求分析出发,研究了计算网络拓扑可靠性的理论技术,提出针对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冗余架构的网络拓扑状态转移模型,并基于马尔可夫过程推导出网络拓扑可靠性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度、技术发展水平、重要度、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提出采用评分分配法进行系统部件的可靠性分配方法。最后,以实际应用项目为输入,验证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与分配方法。该方法有助于依据实际项目应用对网络控制系统的RAMS分配指标,设计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并给出RAMS设计合理性论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网络拓扑 可靠性计算 可靠性分配
下载PDF
基于联邦学习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詹延军 何人伟 +1 位作者 康茜 张帆 《铁道通信信号》 2023年第3期61-66,86,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驾驶策略优化问题,提出联邦学习方法;学习代理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控制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多项式和径向基核函数组成的混合核函数,使用随列车速度变化的动态权重因子来提高模型精度;利用北京地铁昌平、燕房、...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驾驶策略优化问题,提出联邦学习方法;学习代理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控制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多项式和径向基核函数组成的混合核函数,使用随列车速度变化的动态权重因子来提高模型精度;利用北京地铁昌平、燕房、亦庄及16号线数据,在联邦学习的框架下,仿真完成列车智能驾驶模型的训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率和预测准确度。基于联邦学习的列车智能控制可为列车自动驾驶的优化与改进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联邦学习 支持向量机 核函数 动态权重因子
下载PDF
颚式破碎机惯性力平衡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仁玮 吕东 +1 位作者 黄毓兴 薛璞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颚式破碎机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使用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振动,这些因素会导致机器关键零部件产生疲劳损伤,影响整个机器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稳定性,间接影响着日常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振动甚至能对机器自身造成不可修复的破... 颚式破碎机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使用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振动,这些因素会导致机器关键零部件产生疲劳损伤,影响整个机器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稳定性,间接影响着日常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振动甚至能对机器自身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进而影响使用寿命。振动是影响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强烈的振动会对破碎机的转速校准精度造成显著影响。因此,为降低颚式破碎机的振动频率,通过对颚式破碎机进行系统建模,并采用C++编程辅助计算,分析了机械系统的振动来源,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相关知识,对系统惯性力进行分析,并对破碎机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改变破碎机飞轮的偏心配重以及配重角度,使得偏心轴、飞轮和大带轮的质心满足颚式破碎机运动构件的质心运动方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将系统的惯性力降低到优化前的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颚式破碎机 惯性力平衡 结构优化 工业计量 质心
原文传递
构建医疗计量平台为核心的TPM循环管理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珏 何仁玮 +2 位作者 薛璞 吴秀海 刘飞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确立具有不同权重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2个二级评价指标。通过成都某法定计量机构平台... 为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确立具有不同权重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2个二级评价指标。通过成都某法定计量机构平台,形成以计量平台为核心的医疗设备TPM全生命周期化管理体系。以科室-医学装备部-计量监督三位一体的新兴管理模式,实现了科室全员分级分层精细化管理,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全生命周期管理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计量管理平台
下载PDF
医用冷冻离心机温度均匀度的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学民 汤尧旭 +3 位作者 姚力 黄强 何仁玮 徐云帆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1年第12期35-36,39,共3页
本文通过对冷冻离心机腔体温度的布点测量,了解在不同设定温度和转速条件下冷冻离心机腔体的温度均匀度,从而确定冷冻离心机制冷过程中腔体温度的分布状况,为冷冻离心机的温度校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冻离心机 温度 温度均匀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