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抑郁、焦虑、压力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朝阳 和爱林 王滨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207-213,232,共8页
①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的抑郁、焦虑、压力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②方法通过问卷星对378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填写一般资料、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抑郁-... ①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的抑郁、焦虑、压力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②方法通过问卷星对378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填写一般资料、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差异比较。③结果居家隔离人员抑郁、压力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居家隔离人员抑郁、焦虑、压力与家庭功能负相关显著,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L维度负相关显著,与艾森克人格问卷P、N维度正相关显著;在人格对抑郁、焦虑、压力的影响中,家庭功能在EPQ-RSC内外倾、情绪性、掩饰性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④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抑郁、压力水平升高,后续干预工作通过家庭功能进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居家隔离 人格 家庭功能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花岗岩强度变形及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吉康 王志亮 +1 位作者 何爱林 郝士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及声发射特征,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开展了单轴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三轴循环压缩下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上凹现象和滞回环的迁移现象相比于单轴不太明显;峰值强度和峰值应...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及声发射特征,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开展了单轴和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三轴循环压缩下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上凹现象和滞回环的迁移现象相比于单轴不太明显;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与围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增长关系;单轴循环加卸载下,试样表现出柱状劈裂破坏,而在三轴循环加卸载下,试样则具有明显的剪切破坏特征;前5次的循环下加载、卸载段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在最后一次加载段弹性模量有所降低;三轴循环下试样在最后一次加卸载破坏时产生的声发射振铃计数要明显少于单轴循环。此外,在单轴循环下,每一次加卸载阶段对应的损伤-时间曲线都会出现平台,而三轴下对应的损伤-时间曲线并未出现明显的平台,表明岩样损伤保持平缓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循环加卸载 弹性参数 声发射特征
下载PDF
错失恐惧对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手机成瘾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俊洁 和爱林 朱海娟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错失恐惧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分析手机成瘾在错失恐惧和手机冷落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错失恐惧量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手机成瘾量表及自我控制量表对河南省4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错失恐惧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分析手机成瘾在错失恐惧和手机冷落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错失恐惧量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手机成瘾量表及自我控制量表对河南省4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机冷落行为分别与错失恐惧和手机成瘾呈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错失恐惧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错失恐惧对手机冷落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加入手机成瘾这一中介后,错失恐惧依然能显著预测,即手机成瘾在错失恐惧和手机冷落行为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调节了错失恐惧和手机冷落行为的直接效应及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路径。结论错失恐惧可以通过手机成瘾间接影响手机冷落行为;自我控制分别在错失恐惧和手机冷落行为之间及手机成瘾和手机冷落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恐惧 手机成瘾 自我控制 手机冷落行为
下载PDF
温度作用后花岗岩强度特性及矿物成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何爱林 王志亮 石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1-506,共6页
文章基于传统三轴压缩试验,对温度作用后的花岗岩强度特性与破坏形式开展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仪,从微观角度上分析了强度劣化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20~9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试样色调变暖;单轴压缩下热处理岩样为对锥形或柱状劈裂破... 文章基于传统三轴压缩试验,对温度作用后的花岗岩强度特性与破坏形式开展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仪,从微观角度上分析了强度劣化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20~9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试样色调变暖;单轴压缩下热处理岩样为对锥形或柱状劈裂破坏,三轴下均为剪切滑移破坏;除了300℃下抗压强度出现增强外,高温作用后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随温度升高,围压对强度的增强作用变得明显,但这种增强作用难以抵消高温对岩石的损伤劣化效果;在500℃及以下时,岩样主要成分的衍射信息未见明显变化;达到500℃后,在26.5°~27.0°衍射角内石英的衍射峰明显减小,27.5°~28.0°范围内斜长石的衍射峰完全消失。岩样矿物成分改变以及结晶态相变是导致高温作用后岩石力学性质与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温度 强度特性 破坏形式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华山花岗岩热力损伤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爱林 王志亮 毕程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研究花岗岩的热力损伤特性及机理,借助超声检测分析仪与钨灯丝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温度作用后岩石纵波波速衰减规律、损伤演化模型及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温度低于500℃时,花岗岩试样纵波波速随处理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当温度接近573℃... 为研究花岗岩的热力损伤特性及机理,借助超声检测分析仪与钨灯丝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温度作用后岩石纵波波速衰减规律、损伤演化模型及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温度低于500℃时,花岗岩试样纵波波速随处理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当温度接近573℃,纵波波速呈迅速下降状态,最终渐趋于稳定;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岩样的超声波波幅锐减,"拍"的长度变短;花岗岩内部热损伤与所经历的温度之间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温度在20~500℃范围内,花岗岩试样中主要产生晶间裂纹,裂纹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加温至700℃时,岩样中产生晶内裂纹或穿晶裂纹,温度达到900℃时,岩样出现宏观分岔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处理温度 热损伤 宏观响应 细观机理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6
作者 袁梅 阙湘 +4 位作者 邹兴顺 何艾林 青晨 胡银 毛丽芳 《现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535-1545,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医护理技术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POUR)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医护理技术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POUR)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混合痔POUR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应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包含3415例患者,涉及13种干预措施。在混合痔POUR发生率方面,排名前5的干预措施依次为热熨法+耳穴贴压、热熨法+灸法、热熨法+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灸法、耳穴贴压+灸法;在混合痔POUR治疗有效率方面,排名前5的干预措施依次为耳穴贴压、热熨法、穴位贴敷+灸法、灸法、热熨法+灸法。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中医护理技术对混合痔POUR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措施,在预防POUR方面可选择热熨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方面可选择耳穴贴压,但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结论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混合痔 尿潴留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Wi-Fi穿墙雷达的无源移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小龙 何艾琳 +2 位作者 周牧 蒋青 田增山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4,共11页
穿墙目标检测在安防、智能家居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Wi-Fi的穿墙目标检测方法需在检测区域内安装额外设备,或需对硬件进行复杂改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Wi-Fi穿墙雷达的移动目标检测系统WiTWR,... 穿墙目标检测在安防、智能家居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Wi-Fi的穿墙目标检测方法需在检测区域内安装额外设备,或需对硬件进行复杂改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Wi-Fi穿墙雷达的移动目标检测系统WiTWR,在检测区域内无附加设备并无需对硬件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墙后无源移动目标检测。对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构建接收信号模型并对其相位进行修正;设计一种干扰抑制算法对墙面强反射信号进行抑制,并利用小波去噪对噪声干扰进行抑制;对子载波进行挑选并分别提取CSI在有无目标情况下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造目标有无检测分类器,从而实现穿墙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Wi-Fi穿墙雷达的目标检测方法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移动目标检测 Wi-Fi穿墙雷达 信道状态信息(CSI) 支持向量机(SVM)
下载PDF
屎肠球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寡肽酶B(Ef-PopB)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保护作用及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爱琳 李文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研究屎肠球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寡肽酶B(Ef-PopB)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力及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方法用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重组疫苗灌胃接种BALB/c小鼠,每日1次,连续3 d,持续3周。首次免疫后4周用5×10^(7) CFU... 目的研究屎肠球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寡肽酶B(Ef-PopB)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力及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方法用5×10^(8)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重组疫苗灌胃接种BALB/c小鼠,每日1次,连续3 d,持续3周。首次免疫后4周用5×10^(7) CFU的铜绿假单胞菌PA01株滴鼻攻击小鼠。攻击后两周处死小鼠,取肺计数细菌负荷,分别于免疫后0、4和6周采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结果Ef-PopB疫苗免疫组小鼠肺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IgG、IgG1、IgG2b、IgG3和IgE在初次免疫后4周均升高,在攻击后两周达较高水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重组Ef-PopB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和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屎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寡肽酶B(PopB) 疫苗 体液免疫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重组质粒pGEX-PopB的构建、鉴定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爱琳 李文桂 梁诚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709-2712,共4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重组质粒pGEX-PopB,并研究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01标准株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PopB基因。经酶切后与载体pGEX-1λT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PopB,电穿孔将其转化至大... 目的构建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重组质粒pGEX-PopB,并研究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01标准株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PopB基因。经酶切后与载体pGEX-1λT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PopB,电穿孔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菌BL21(pGEX-PopB)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1200 bp的PopB基因;双酶切和PCR证实PopB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发现重组菌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66×103的融合蛋白,其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量的20%;Western blot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鼠血清能特异性识别该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重组质粒pGEX-PopB,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GEX-PopB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介导的多房棘球绦虫EmⅡ/3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10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构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介导的多房棘球绦虫EmⅡ/3疫苗,并探讨其表达效率。方法以pCD-EmⅡ/3质粒为模板扩增EmⅡ/3基因,采用XbaⅠ和Hin 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MG36e-EmⅡ/3,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 目的构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介导的多房棘球绦虫EmⅡ/3疫苗,并探讨其表达效率。方法以pCD-EmⅡ/3质粒为模板扩增EmⅡ/3基因,采用XbaⅠ和Hin 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MG36e-EmⅡ/3,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转化LL MG1363株,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r)LL-EmⅡ/3疫苗。对rLL菌株进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后,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表达鉴定。结果pMG36e-EmⅡ/3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出现大小约3600 bp的载体条带和1759 bp的EmⅡ/3基因条带。以具有罗红霉素抗性的rLL菌株中抽提的质粒为模板,PCR可扩增出大小为1759 bp的EmⅡ/3基因;SDS-PAGE显示,rLL-EmⅡ/3疫苗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3的EmⅡ/3蛋白,培养3 d的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Western blot显示,表达蛋白可被泡型棘球蚴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多房棘球绦虫rLL-EmⅡ/3疫苗,其表达的EmⅡ/3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乳酸乳球菌 EmⅡ/3 疫苗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介导的日本血吸虫重组Efs-Sj14-3-3疫苗构建、鉴定及表达
11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日本血吸虫(Sj)重组Efs-Sj14-3-3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 制备重组质粒pGEX-Sj14-3-3和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感受态。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pGEX-Sj14-3-3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重组Efs-Sj... 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日本血吸虫(Sj)重组Efs-Sj14-3-3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 制备重组质粒pGEX-Sj14-3-3和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感受态。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pGEX-Sj14-3-3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重组Efs-Sj14-3-3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以从重组Efs-Sj14-3-3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可扩增出约399 bp的Sj14-3-3基因片段,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为40×103 Mr的融合蛋白,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免疫印迹表明融合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患者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Efs-Sj14-3-3疫苗,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日本血吸虫 SJ14-3-3 疫苗
原文传递
乳酸乳球菌介导的细粒棘球绦虫重组LL-Eg95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 构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LL)为载体的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重组LL-Eg95(rLL-Eg95)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 以pCD-Eg95为模板扩增Eg95基因,采用Xba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构建重组质... 目的 构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LL)为载体的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重组LL-Eg95(rLL-Eg95)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 以pCD-Eg95为模板扩增Eg95基因,采用Xba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构建重组质粒pMG36e-Eg95,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株,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LL-Eg95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用双酶切鉴定可切出预期大小的片段,以具有罗红霉素抗性的重组LL中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可扩增出471 bp的Eg95基因;SDS-PAGE显示重组LL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6.5×10~3的Eg95蛋白,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7%;免疫印迹表明表达蛋白可被细粒棘球蚴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LL-Eg95疫苗,表达的Eg95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细粒棘球绦虫 EG95 疫苗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介导的多房棘球绦虫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6-882,共7页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并探讨其抗原性。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转化Efs ATCC47077株,构建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经异丙...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并探讨其抗原性。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转化Efs ATCC47077株,构建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并使用薄层扫描技术分析表达蛋白在菌体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结果以重组Efs菌抽提的质粒为模板,PCR可扩增出大小约2554 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片段。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119×10^(3)的重组蛋白;IPTG诱导培养5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较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9%。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被泡球蚴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Em重组Efs-EmⅡ/3-Em14-3-3疫苗,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多房棘球绦虫 EmⅡ/3 Em14-3-3 疫苗
原文传递
乳酸乳球菌介导日本血吸虫重组LL-Sj26GST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5-1380,共6页
目的构建以乳酸乳球菌(LL)为载体的日本血吸虫(Sj)rLL-Sj26GST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以pGEX-Sj26GST为模板PCR扩增Sj26GST基因片段,经Xba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构建重组质粒pMG36e-Sj26GST,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 目的构建以乳酸乳球菌(LL)为载体的日本血吸虫(Sj)rLL-Sj26GST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以pGEX-Sj26GST为模板PCR扩增Sj26GST基因片段,经Xba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pMG36e,构建重组质粒pMG36e-Sj26GST,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抽提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电穿孔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株,构建日本血吸虫rLL-Sj26GST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结果pMG36e-Sj26GST经双酶切获得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重组质粒构建正确。提取具有罗红霉素抗性的rLL质粒进行PCR,扩增出676 bp的Sj26GST基因片段;SDS-PAGE分析显示rLL可表达26 ku的Sj26GST蛋白,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可被Sj感染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rLL-Sj26GST疫苗,表达的Sj26GST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日本血吸虫 Sj26GST 疫苗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介导的日本血吸虫重组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介导的日本血吸虫(Sj)重组疫苗(rEfs-Sj26GST疫苗),并研究Sj26GST-GST融合蛋白在重组疫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pGEX-Sj26GST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Efs ATCC47077株感受态,构建rEfs-Sj26GST疫苗,提取质粒进行PCR鉴定...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介导的日本血吸虫(Sj)重组疫苗(rEfs-Sj26GST疫苗),并研究Sj26GST-GST融合蛋白在重组疫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pGEX-Sj26GST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Efs ATCC47077株感受态,构建rEfs-Sj26GST疫苗,提取质粒进行PCR鉴定;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经PCR鉴定,扩增出大小约676 bp的片段,与Sj26GST扩增片段长度相符。经SDS-PAGE分析,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52 × 10 3的条带,与Sj26GST-GST融合蛋白条带相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Efs-Sj26GST疫苗表达的Sj26GST-GST融合蛋白可被Sj感染者血清特异性识别。 结论:成功构建了rEfs-Sj26GST疫苗,Sj感染者血清可特异性识别重组疫苗表达的Sj26GST-GST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日本血吸虫 重组疫苗 Sj26GST-GST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粪肠球菌介导结核分枝杆菌重组Efs(pGEX-ESAT-6)疫苗的构建、鉴定及表达
16
作者 李文桂 欧兴坤 何爱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Efs)介导的结核分枝杆菌重组Efs(pGEX-ESAT-6)疫苗,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重组质粒pGEX-ESAT-6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rEfs(pGEX-ESAT-6)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经IPTG诱导... 目的 构建粪肠球菌(Efs)介导的结核分枝杆菌重组Efs(pGEX-ESAT-6)疫苗,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重组质粒pGEX-ESAT-6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rEfs(pGEX-ESAT-6)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鉴定;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以从rEfs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约288 bp的ESAT-6基因片段,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为32 ku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Western blot显示该融合蛋白能被结核病患者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Efs(pGEX-ESAT-6)疫苗,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ESAT-6 疫苗
原文传递
来曲唑与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虞宝中 贺汉军 侯艾林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0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肿瘤科的9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了乳腺癌切除术。...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肿瘤科的9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了乳腺癌切除术。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他莫昔芬组与来曲唑组,各45例。他莫昔芬组术后口服他莫昔芬片治疗1年;来曲唑组术后口服来曲唑片治疗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同治疗时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活检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来曲唑组临床控制总有效率及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60.0%(27/45)比37.8%(17/45)、95.6%(43/45)比77.8%(35/45)](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99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术前,来曲唑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癌胚抗原及CA-199水平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13±3)μg/L比(26±7)μg/L、(21±5)U/L比(46±9)U/L](P<0.05)。来曲唑组患者治疗6个月、1年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他莫昔芬组[(5.8±0.7)mm比(6.4±1.0)mm、(5.2±0.4)mm比(6.7±1.0)mm](P<0.05)。来曲唑组和他莫昔芬组患者治疗1年后子宫内膜活检阴性率为100.0%(45/45)和86.7%(39/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较他莫昔芬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使得子宫内膜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乳腺癌 来曲唑 他莫昔芬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