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贝类生物资源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周晓东 赵寒冰 +7 位作者 倪孝品 张翔玉 徐坪 韩庆喜 陈万东 陈舜 王一农 尤仲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共12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底栖贝类群落特征及分布情况,于2022年10月(秋季)、2023年3月(春季)对南麂列岛周围海域进行底栖贝类的拖网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底栖贝类49种,隶属2纲6目17科,春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2 429±2 038)ind./Agt... 为了解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底栖贝类群落特征及分布情况,于2022年10月(秋季)、2023年3月(春季)对南麂列岛周围海域进行底栖贝类的拖网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底栖贝类49种,隶属2纲6目17科,春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2 429±2 038)ind./Agt,平均生物量为(4 849.79±2 513.84)g/Agt;秋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1 149±1 589)ind./Agt,平均生物量为(4 985.30±2 159.23)g/Agt,主要优势种为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浅缝骨螺Murex trapa、结蚶Tegillarca nodifera、杰氏裁判螺Inquisitor jeffreysii、习见赤蛙螺Bufonaria rana、中华衲螺Cancellaria sinensis、白带三角口螺Trigonaphera bocageana,其中棒锥螺是春季和秋季共有优势种,且优势度均远高于其他种;该海域贝类群落优势种较稳定,群落的功能和性质由少数种类控制。本研究为南麂列岛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附近海域 群落结构 贝类资源
下载PDF
4株微藻悬浮和固定培养生长和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
2
作者 张聪颖 薛瑞萍 +2 位作者 彭瑞冰 韩庆喜 蒋霞敏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比较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新月柱鞘藻(Nitzschia closterium)四株微藻在悬浮和固定培养方式下藻细胞生长状况和氮磷去除效果,试验采... 为了比较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新月柱鞘藻(Nitzschia closterium)四株微藻在悬浮和固定培养方式下藻细胞生长状况和氮磷去除效果,试验采取模拟含氮磷人工污水,向培养液中添加NH4Cl,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分别培养4株微藻。实验结果表明:4株微藻在悬浮和固定化培养均能生长,氮磷去除效果良好。4种微藻悬浮培养的生长速率要优于固定化培养。两种培养方式生长速率均为:蛋白核小球藻>新月柱鞘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4种藻在悬浮培养下,NH_(4)^(+)-N和PO_(4)^(3-)-P去除率为:新月柱鞘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蛋白核小球藻;4种藻在固定化培养下,NH_(4)^(+)-N和PO_(4)^(3-)-P去除率为:新月柱鞘藻>三角褐指藻>蛋白核小球藻>牟氏角毛藻。除牟氏角毛藻外,蛋白核小球藻、新月柱鞘藻和三角褐指藻的NH_(4)^(+)-N去除率是固定化培养优于悬浮培养,PO_(4)^(3-)-P去除率均为悬浮培养均优于固定化培养。综合上所述,4种微藻固定化后均对其生长速率和氮磷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新月柱鞘藻固定化培养生长和氮磷去除效果最佳,最适合作为固定化培养方式氮磷高效去除的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悬浮 固定化 氮磷
下载PDF
虎斑乌贼喷墨对其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晨曦 韩庆喜 +3 位作者 韩子儒 蒋霞敏 彭瑞冰 江茂旺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4期6-11,共6页
为探究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喷墨对其行为、生长、存活及酶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法,进行了喷墨虎斑乌贼(喷墨组)和未喷墨虎斑乌贼(对照组)的养殖比较试验,试验时间30 d.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喷墨后会导致其体色泛白、活力下降... 为探究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喷墨对其行为、生长、存活及酶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法,进行了喷墨虎斑乌贼(喷墨组)和未喷墨虎斑乌贼(对照组)的养殖比较试验,试验时间30 d.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喷墨后会导致其体色泛白、活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养殖30 d后,对照组虎斑乌贼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试验时间≤10 d时对照组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延长,2组无显著差异(P>0.05);喷墨组的抗氧化能力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过氧化氢酶(CAT)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喷墨组的代谢酶包括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虎斑乌贼喷墨不仅会导致其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并且会影响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喷墨 生长率 存活率 酶活性
下载PDF
3种不同规格虎斑乌贼苗种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润玄 蒋霞敏 +5 位作者 韩庆喜 彭瑞冰 江茂旺 韩庆功 李建平 赵晨曦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究苗种规格对虎斑乌贼(Sepiapharaonis)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放养3种不同规格乌贼苗种(胴长分别为(4.09±0.15)、(5.25±0.48)和(6.16±0.19) cm)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格乌贼苗种的摄食量均波动上升,饵料系数随... 为探究苗种规格对虎斑乌贼(Sepiapharaonis)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放养3种不同规格乌贼苗种(胴长分别为(4.09±0.15)、(5.25±0.48)和(6.16±0.19) cm)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格乌贼苗种的摄食量均波动上升,饵料系数随养殖时间逐渐降低,由8.00±1.01降至3.74±0.35.乌贼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先增加,在胴长6 cm左右时达到峰值,后减少并稳定至4%左右. 3种规格乌贼苗种养殖30 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50±0.88)%、(92.00±0.60)%、(93.83±0.34)%.大规格乌贼苗种的日均增重量、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小规格乌贼苗种.综上所述,在虎斑乌贼养殖中苗种放养规格以胴长6 cm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规格 摄食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制备参数对藻球性质及去氮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晨 蒋霞敏 +2 位作者 韩庆喜 彭瑞冰 周爽男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制备出高效的固定化藻球,完善固定化藻球的制备工艺,以新月菱形藻为藻种,采用褐藻胶包埋技术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2.0%、2.5%、3.0%)和不同溶剂(海水、蒸馏水、NaCl溶液)对藻球形状、强度、传质性、去除氮磷效... 为了制备出高效的固定化藻球,完善固定化藻球的制备工艺,以新月菱形藻为藻种,采用褐藻胶包埋技术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2.0%、2.5%、3.0%)和不同溶剂(海水、蒸馏水、NaCl溶液)对藻球形状、强度、传质性、去除氮磷效果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对藻球形状影响显著(P<0.0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和2.5%时藻球呈球形,为3.0%时藻球呈不规则的水滴形;不同溶剂种类对藻球形状则无影响.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对藻球强度影响显著(P<0.05),随着褐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藻球强度逐渐增强;不同溶剂对藻球强度的影响显著(P<0.05),影响大小的排序为海水>NaCl>蒸馏水.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和不同溶剂对藻球传质性影响显著(P<0.05),随着褐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藻球传质性也逐渐增强;溶剂对传质性影响的强弱排序为海水>NaCl>蒸馏水;不同褐藻酸钠质量分数和不同溶剂对固定化藻球藻细胞生长及去氮磷效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以3.0%褐藻酸钠+海水的藻细胞生长最快,去除氮磷效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酸钠浓度 溶剂种类 固定化新月菱形藻 藻球性状 生长速率 氮磷去除效率
下载PDF
温州瓯江口春、秋季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其分化
6
作者 周维维 王晓波 韩庆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根据2020年秋季(11月)和2021年春季(3月)在温州瓯江口附近海域两次渔业资源调查的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Oik)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结果表明:温州瓯江口海域... 根据2020年秋季(11月)和2021年春季(3月)在温州瓯江口附近海域两次渔业资源调查的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Oik)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结果表明:温州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物种丰富,春季优势种数目高于秋季,其中秋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两季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1.20~7.53,广生态位种(Bi≥6)包括两季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秋季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春季的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中生态位种(3<Bi<6)包括秋季的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春季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等;窄生态位种(0<Bi≤3)包括秋季的刀鲚(Coilia nasus)、春季的口虾蛄等。两季的生态位重叠变化范围为0.03~0.96,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总体差异性较大,其主要受不同物种的食性、栖息环境及捕食关系影响。RDA主要从环境因子影响物种分布和解释种对间生态位重叠不合理现象两个角度体现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2019-2020年夏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生态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晨 孟周 +1 位作者 王晓波 韩庆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7-139,共13页
为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种间关系及环境因子变化对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影响,根据2019年夏季和2020年夏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优势度指数判断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运用Shannon公式和Pianka公式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 为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种间关系及环境因子变化对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影响,根据2019年夏季和2020年夏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利用优势度指数判断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运用Shannon公式和Pianka公式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舟山海域2019年、2020年浮游动物优势种更替率为66.67%。根据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可将其分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窄生态位种,2019年广生态位种有4种,2020年有6种,分别占浮游动物优势种的66.67%和60.00%,表明广生态位种是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组成成分。2019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指数范围为0.11~0.79,2020年生态位重叠指数范围为0~0.98。冗余分析表明,2019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主要受硅酸盐浓度、化学需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2020年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主要受硅酸盐和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该研究有望进一步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为阐述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等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浙江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维维 王晓波 韩庆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2期31-41,共11页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深、悬浮物、营养盐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梅山岛附近海域共有大型底栖动物5门16种,其中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各4种、棘皮动物门2种、脊索动物门1种;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2.7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87 g·m^(-2),其中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为研究海域唯一的优势种.游泳动物共有55种,其中鱼类29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纲动物2种、腔肠动物1种;游泳动物在整个研究海域的尾数密度为24.77×10^(3)ind·km^(-2),重量密度为144.53 kg·km^(-2);游泳动物优势种共9种,其中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优势度最高,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次之,而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尾数密度和重量密度的最大贡献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梅山岛附近海域的游泳动物主要优势物种与水深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氨氮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浙江其他海域的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研究结果相比,梅山岛附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丰度、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的物种数量、尾数密度、重量密度等均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梅山岛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并可为生态环境评估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游泳动物 梅山岛 优势种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斑块状海草床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孟周 严润玄 韩庆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433,共9页
本研究根据2013年5月在山东省广饶县潮间带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数据,对斑块状海草床及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 本研究根据2013年5月在山东省广饶县潮间带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数据,对斑块状海草床及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甲壳动物的物种数量最多(16种),多毛类动物(15种)和软体动物(10种)次之。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7种,包括多毛类3种,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各2种。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为661.33 ind/m^(2),最主要的丰度贡献者为光滑河篮蛤和丝异须虫,它们的丰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动物丰度在海草床覆盖海域明显高于非海草覆盖海域。聚类分析、nMDS排序、SIMPER分析和IMS分析结果显示,在沿海草床的距离梯度上,大型底栖动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趋势。因此,斑块状海草床的生态服务功能仍然存在,但相当有限。因此,对功能退化的斑块状海草床的保护势在必行,以期恢复其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广饶 海草床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组成和结构
下载PDF
硫化物胁迫对缢蛏血液SO_(4)^(2-)浓度及 SULT1B1-12 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孙慧妙 沈伟良 +2 位作者 陈彩芳 林志华 韩庆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作为典型的埋栖型滩涂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常暴露在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并表现出较强的硫化物耐受能力。胞质磺基转移酶1B1(SULT1B1)位于硫代谢途径下游,是催化磺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甲状腺激素(THs)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 作为典型的埋栖型滩涂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常暴露在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并表现出较强的硫化物耐受能力。胞质磺基转移酶1B1(SULT1B1)位于硫代谢途径下游,是催化磺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甲状腺激素(THs)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ScSULT1B1-12基因在缢蛏耐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并结合血液中SO_(4)^(2-)浓度变化,开展其组织表达及不同浓度(50μmol/L、150μmol/L、300μmol/L)硫化物胁迫72 h后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cSULT1B1-12基因全长cDNA为1100 bp,含有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cSULT1B1-12含有4个催化活性位点(_(56)K、_(104)N、_(106)H和_(134)A)、1个N端的PAPS结合域(YPKSGTXW)、1个C端的PAPS结合和二聚化域(RKGXXGDWKNXFTVXXE),表明其在结构上具有催化磺化反应的能力。组织分布表明,ScSULT1B1-12基因在鳃中高表达,其次为闭壳肌和肝胰腺。硫化物胁迫后缢蛏血液中SO_(4)^(2-)浓度呈下降趋势,ScSULT1B1-12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表明硫酸盐可进一步被活化生成磺化反应的供体,而ScSULT1B1-12介导的磺化反应受抑制后可使缢蛏体内THs保持在一定水平,以加强其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使机体适应高硫化物的不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ScSULT1B1-12 硫化物胁迫 时间表达 硫酸根
下载PDF
虎斑乌贼喷墨卵与正常卵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双健 丁玉惠 +3 位作者 周爽男 蒋霞敏 李瑞利 韩庆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3,共8页
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喷墨卵与正常卵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并比较了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生长和存活率。结果显示,虎斑乌贼... 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喷墨卵与正常卵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并比较了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生长和存活率。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喷墨卵和正常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孵化率为90.1%±1.5%,正常卵的孵化率为87.9%±0.7%;两种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也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8±0.01)g,正常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7±0.01)g;两种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培育周期为(34.67±0.89)d,孵化周期为(14.33±0.44)d,而正常卵的培育周期为(35.33±0.44)d,孵化周期为(14.67±0.67)d。而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存活率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4种类型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喷墨卵 剥膜卵 孵化 幼体生长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管角螺摄食、生长性能、组织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爽男 江茂旺 +3 位作者 蒋霞敏 杜学星 彭瑞冰 韩庆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19-332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管角螺摄食、生长性能、组织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2.54±0.25)g的管角螺63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7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对照)、0.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管角螺摄食、生长性能、组织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2.54±0.25)g的管角螺63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7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对照)、0.2%、0.4%、0.6%、0.8%、1.0%、1.2%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2%~0.8%时,管角螺的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6%时,管角螺的摄食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达到最大值,而特定生长率在添加水平为0.4%时达最大值。成活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甜菜碱添加水平对管角螺肌肉、肝胰腺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0.4%~1.2%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1.2%组肝胰腺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甜菜碱添加水平的增加,管角螺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6%时,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甜菜碱能够促进管角螺摄食,提高肌肉和肝胰腺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和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提高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管角螺的健康生长。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管角螺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甜菜碱 摄食 生长 组织营养成分 消化酶
下载PDF
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美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8期10-14,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治疗中坎地沙坦及贝那普利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CCH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坎地沙坦组(接受坎地沙坦治疗)和联合... 目的:比较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治疗中坎地沙坦及贝那普利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CCH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坎地沙坦组(接受坎地沙坦治疗)和联合组(接受坎地沙坦及贝那普利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LVEDD、LVEF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24周时,联合组的LVEDD均低于坎地沙坦组,LVEF均高于坎地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LVEDD均呈降低趋势,治疗24周均低于治疗12周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VEF呈升高趋势,治疗24周均高于治疗12周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联合组的AngⅡ、ALD及BNP均低于坎地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AngⅡ呈升高趋势,治疗24周均高于治疗12周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LD及BNP均呈降低趋势,治疗24周均低于治疗12周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有效地提高CCHF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贝那普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