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友谊与团结 被引量:22
1
作者 h.g.伽达默尔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91-501,共11页
这里刊发的是 2 0 0 2年 6月中国芜湖“诠释学国际研讨会”的第二组论 (译 )文 (第一组见本刊今年第三期 )。此次会议是由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上海中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国际本体诠释学学会主办 ,与会学者 40余人 ,分别... 这里刊发的是 2 0 0 2年 6月中国芜湖“诠释学国际研讨会”的第二组论 (译 )文 (第一组见本刊今年第三期 )。此次会议是由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上海中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国际本体诠释学学会主办 ,与会学者 40余人 ,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 ,收到论文 30余篇 ,反映了国际诠释学研究的最新动向 ,本刊还将选择部分文章陆续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考 概念 友谊 团结
下载PDF
解释学与解构论的相遇——H.-G.伽达默尔与卡斯腾·杜特对谈录 被引量:6
2
作者 h·g·伽达默尔 卡斯腾·杜特 金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9,共8页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哲学解释学和解构论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诘难构成了欧陆最有意味的理论景观。本文采用哲学解释学所倡导的对话形式 ,由其标志性理论家伽达默尔在对谈者杜特的问辩下清理了解释学与解构论的错综复杂。其中关于意义、...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哲学解释学和解构论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诘难构成了欧陆最有意味的理论景观。本文采用哲学解释学所倡导的对话形式 ,由其标志性理论家伽达默尔在对谈者杜特的问辩下清理了解释学与解构论的错综复杂。其中关于意义、真理、古典以及艺术体验中驻留、返回的讨论读来备感亲切和启迪 ,因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德里达 解释学 解构论 意义 驻留
下载PDF
论一门哲学伦理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h-g伽达默尔 邓安庆(译) 《世界哲学》 CSSCI 2007年第3期56-65,共10页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区分使得哲学伦理学本身变得可疑,事实上也陷入了困境,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在哲学伦理学内部可以看出有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条是康德的形式主义路线,一条是亚里士多德的道路。但两者都不能独立解决这一困境,而要互补为一门伦理学可能的部分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伦理学 实践伦理学 价值伦理学 实践智慧 处境
原文传递
历史意识问题(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鑫鑫(译) 鲁旭东(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共14页
历史意识问题,即如何对待精神科学的历史。具备历史意识需要关注精神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反身性的运用、对他者的关注,同时摒弃自然科学模式在精神科学中的运用。在本演讲中,伽达默尔论述了狄尔泰生命哲学寻求精神科学基础的得与失,强调了... 历史意识问题,即如何对待精神科学的历史。具备历史意识需要关注精神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反身性的运用、对他者的关注,同时摒弃自然科学模式在精神科学中的运用。在本演讲中,伽达默尔论述了狄尔泰生命哲学寻求精神科学基础的得与失,强调了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形而上学意义的重要价值,并在二者的基础上发展了精神科学的历史,推进了对历史意识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精神科学 狄尔泰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摧毁与解构 被引量:24
5
作者 h.-g.伽达默尔 孙周兴 《世界哲学》 1991年第5期22-28,共7页
当海德格尔把理解这个主题从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学说,提升为此在的本体论的生存论环节和基础时,解释学维度就不再意味着现象学的植根于具体知觉的意向性研究的一个较高层面了,而是以欧洲为基地,把几乎同时在盎格鲁撒克逊逻辑学中实现... 当海德格尔把理解这个主题从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学说,提升为此在的本体论的生存论环节和基础时,解释学维度就不再意味着现象学的植根于具体知觉的意向性研究的一个较高层面了,而是以欧洲为基地,把几乎同时在盎格鲁撒克逊逻辑学中实现的“转向语言”在现象学研究思潮中突现出来了。在胡塞尔和舍勒尔对现象学研究的最初展开中,尽管有向生活世界的各种转向,但语言问题依然是完全蔽而不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辩证法 现象学 黑格尔 哲学语言 胡塞尔 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 会话
原文传递
解释学的挑战 被引量:16
6
作者 h.-g.伽达默尔 《世界哲学》 1987年第2期53-56,共4页
如果解释学的问题果真是根据一些局部性科学,特别如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历史学提出过,那么是德国浪漫主义首先意识到,用狄尔泰的术语,理解与诠释不仅在用文字限定的一生经历的各种证明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和人与... 如果解释学的问题果真是根据一些局部性科学,特别如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历史学提出过,那么是德国浪漫主义首先意识到,用狄尔泰的术语,理解与诠释不仅在用文字限定的一生经历的各种证明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在词汇派生中也可观察到,如理解一词正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循环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德国浪漫主义 狄尔泰 历史经验 人与人 理解 权力意志 历史学
原文传递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 被引量:10
7
作者 h.-g.伽达默尔 邓晓芒 《世界哲学》 1991年第5期9-16,共8页
黑格尔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这一说法并非海德格尔第一个提出来的。这句话确定了一个明显的历史事实,即黑格尔体系及其在19世纪中叶的迅速解体,结束了两千年来给西方哲学打上形而上学印记的传统。这一点也由以下事实表现出来,即:自那... 黑格尔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这一说法并非海德格尔第一个提出来的。这句话确定了一个明显的历史事实,即黑格尔体系及其在19世纪中叶的迅速解体,结束了两千年来给西方哲学打上形而上学印记的传统。这一点也由以下事实表现出来,即:自那以来哲学成了纯学院的事务,而只有站在学院之外的著作家如叔本华、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和尼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黑格尔辩证法 西方形而上学 自我意识 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思维 黑格尔哲学 柏拉图 历史意识
原文传递
文化与传媒 被引量:7
8
作者 h.-g.伽达默尔 刘杰 《世界哲学》 200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文化 大众传媒 媒介 诠释学 文明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怀疑的解释学 被引量:4
9
作者 h.-g.伽达默尔(德) 何卫平(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9,共8页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某种先入为主的基础。现象学的被给予性是超越传统基础主义的,它同时也是对怀疑主义的超越,它的怀疑是笛卡尔似的。伽达默尔似乎不满于利科过于执着于怀疑的解释学与信心解释学的对峙和差别,而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即置怀疑的解释学于信心解释学之中,虽然他在本文中并没有明确使用"信心解释学"这个词。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从怀疑到信心,是通过辩证法来实现的,而他眼里的辩证法被解释学化了,并与现象学对接,它涵盖对话、解释学的应用、实践智慧和视域融合等因素,伽达默尔突出从中引发出来的"分享"概念,强调理解作为一种参与是"分享",而不是独占,它不是获取部分,而是获取整体,人类的文明、文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解释学 修辞学 现象学 被给予性 尼采 胡塞尔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历史意识问题(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h.-g.伽达默尔 王鑫鑫(译) 鲁旭东(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62,共14页
在这一部分,伽达默尔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实践智慧概念对解释学的特殊贡献。伽达默尔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哲学解释学的核心内容,如解释学的应用、解释学循环、成见以及如何对待传统等。他强调,解释学的理解应忠实于其开始和结束于... 在这一部分,伽达默尔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实践智慧概念对解释学的特殊贡献。伽达默尔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哲学解释学的核心内容,如解释学的应用、解释学循环、成见以及如何对待传统等。他强调,解释学的理解应忠实于其开始和结束于此的事情本身,理解即处理处于他者地位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解释学循环 成见 事情本身
原文传递
然而是善良意志的权力(驳 J.戴利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h.-g.伽达默尔 渊明 《世界哲学》 1987年第2期57-58,共2页
戴利达先生提出的问题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就本文和本文诠释的说明,在针对戴利达的众所周知的立场方面,没有达到目的。我很难理解他向我提出的问题。但我将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就象一个希望理解和被理解的人那样。我绝对看不出这种努力何以... 戴利达先生提出的问题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就本文和本文诠释的说明,在针对戴利达的众所周知的立场方面,没有达到目的。我很难理解他向我提出的问题。但我将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就象一个希望理解和被理解的人那样。我绝对看不出这种努力何以属于形而上学时代或更进一步属于善良意志的康德概念时代。我的思想,我已经在包括巴黎的讲演在内的讲演中说得很清楚:“善良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意志 形而上学 理解主体 权力 讲演 康德 时代 柏拉图 决裂 诠释
原文传递
理论、技艺、实践(节选)
12
作者 h.-g.伽达默尔 陈莹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8,共9页
伽达默尔认为,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到被称为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时代,始终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实践的经验知识,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经验,因为实践不仅仅意味着生产人们所能做的东西,还意味着可能性之... 伽达默尔认为,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到被称为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时代,始终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实践的经验知识,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经验,因为实践不仅仅意味着生产人们所能做的东西,还意味着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和决定。实践总是与人的"存在"有关。但由17世纪的科学观念所形成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关系,使得对自然的科学—技术掌控不仅形成规模还扩展至人的社会生活。伽达默尔认为,这是由于社会—政治意识的发展没有相应地跟上科学启蒙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因为监督可能是由科学产生的知识应用并不是科学的任务而是政治的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关注精神科学,它能够从实践的角度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科学的关系,并提供真正的关于人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技术 科学 精神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