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Viral G Gene in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Areas of Rabies in China, 2007 to 2011 被引量:20
1
作者 Shu-LinLang Xiao—YanTao +5 位作者 Zhen-Yangguo QingTang HaoLi Cui.PingYin YingLi guodongli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2007 to 2011), although the overall number of rabies cases in China has decreased, there is evidence of emerging or re-emerging cases in regions without previous rabies cases or with low incidence of ... In recent years (2007 to 2011), although the overall number of rabies cases in China has decreased, there is evidence of emerging or re-emerging cases in regions without previous rabies cases or with low incidence of rabies.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read of rabies in China,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2007 to 2011 from provinces with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cases and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rabies virus.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combined with sequences from GenBank to perform comparisons of homology and functional sites, and to carry out phylogenetic analyses. Out of these regions, five provinces had 9 positive specimens from canine and cattle, and 34 canine or human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previously high-incidence provinces. Complete sequences of G gene were obtained for these samples. Homology of the sequences of these 43 specimens was 87%-100%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and 93.7% -100%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These G gene sequences were combined with reference sequence from GenBank and used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3 specimens were all assigned to China clade I and clade II, with all specimen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areas placed within clade I.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Shanxi and Inner Mongolia in 2011 were distinct from previously-isolated local strains and had closer homology to strains from Hebei, Beijing and Tianjin whereas new isolates from Shanghai were tightly clustered with strains isolated in the 1990s. Finally, Shaanxi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with strains from adjacent Sichua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abies cases in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areas in China in the last 5 years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epidemic spreading from of neighboring provinces and regions experiencing a serious epidemic of rab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ies virus G gene Genetic variation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CRYSTALLIZATION OF BLENDS OF AN ASYMMETRIC POLY(OXYETHYLENE)-b-POLY(OXYBUTYLENE) BLOCK COPOLYMER WITH POLY(OXYBUTYLENE)
2
作者 徐君庭 guo-dongliang +1 位作者 Shao-minMai A.J.Rya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An oxyethylene/oxybutylene block copolymer with asymmetric volume fraction (E115B105) was blended with oxybutylene homopolymer (Bh)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the block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blends was... An oxyethylene/oxybutylene block copolymer with asymmetric volume fraction (E115B105) was blended with oxybutylene homopolymer (Bh)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the block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blends was studied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blends from a symmetric block copolymer (E114B56). It was foun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E115B103/B28 blen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lends from symmetric block copolymer. For the blend with = 0.30 breakout crystallization with an Avrami exponent n 3.0 is observed. At = 0.22 the blend exhibits a variabl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confined crystallization with n 1.0 at lower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but breakout crystallization at high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For the blend with = 0.14 and sphere morphology confined crystallization occurs at all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studi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lends from symmetric block copolymer, confined crystallization occurs more easily in the E115B103/B28 blends. The SAXS results agree with the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Deformation of the confined crystalline block is observed in the blend with =0.14 and mixed lamellar and cylinder morphologies in the blend with = 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LIZATION Block copolymer BLEND CONFINEMENT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ree Arboviruses Using a Triplex RT-PCR Enzyme Hybridization Assay
3
作者 DanDong Shi—hongFu +3 位作者 Li-huaWang ZhiLv Tai-yuanLi guo.dongli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79-186,共8页
Arboviruses represent a serious problem to public health and agriculture worldwide. Fast,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iral agents of arbovirus-associated disease is essential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l... Arboviruses represent a serious problem to public health and agriculture worldwide. Fast,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iral agents of arbovirus-associated disease is essential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We developed a cost-effective,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one-step "triplex RT-PCR enzyme hybridization"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s of Japanese Encephallitis virus (JEV, Flaviviridae), Getah virus (GETV, Togaviridae), and Tahyna virus (TAHV, Bunyaviridae) using three pairs of primers to amplify three target sequences in one RT-PCR reaction. The analytical sensitivity of this assay was 1 PFU/mL for JEV, 10 PFU/mL for GETV, and 10 PFU/mL for TAHV. This assay is significantly more rapid and less expens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serological detection and single RT-PCR reaction methods. When "triplex RT-PCR enzyme hybridization" was applied to 29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amples that were JEV-positive by normal RT-PCR assay, all samples were strongly positive for JEV, but negative for GETV and TAHV, demonstrating a goo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erformance at CSF specimen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Getah Virus (GETV) Tahyna Virus (TAHV) Multiplex RT-PCR Enzyme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基于气体在线监测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模组过充热失控特性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铭民 孙磊 +3 位作者 郭鹏宇 郭东亮 赵蓝天 金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9-286,共8页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热失控预警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机理,以硬壳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由32块单体电池4并8串组成和72块软包单体电池6并12串组成,搭...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热失控预警是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气机理,以硬壳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由32块单体电池4并8串组成和72块软包单体电池6并12串组成,搭建与真实储能舱环境一致的试验平台。通过恒流过充的方式研究硬壳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过充至热失控的全过程,并采用可见光摄像头、气体探测器、红外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产气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至热失控燃烧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不是突变的;硬壳磷酸铁锂电池和软包磷酸铁锂电池过充热失控特性存在差异,但产气类型及气体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各阶段反应现象与气体的质量浓度变化存在相互联系,可将H2、CO、CO2作为一级预警,HCl、HF作为二级预警,通过监测气体质量浓度变化,在过充的早期阶段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储能电池进一步热失控燃烧。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预警和消防提供有效的理论和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磷酸铁锂电池 软包磷酸铁锂电池 产气在线监测 热失控 预警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山东小麦中铬、镍、铜、砷、镉、铅、锌的含量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璐 李霞 +4 位作者 李增梅 丁敏 郭栋梁 滕晶 邓立刚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66-70,共5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山东小麦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As、Cd、Pb、Zn)的方法,并对山东地区千余份小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适宜的内标和He碰撞模式,7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在0.0007~0.09...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山东小麦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As、Cd、Pb、Zn)的方法,并对山东地区千余份小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适宜的内标和He碰撞模式,7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在0.0007~0.09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0%以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用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SB-3、GSB-4、GSB24)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定量准确,可用于大批量小麦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小麦 重金属
下载PDF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及其内部演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洋 陶风波 +4 位作者 孙磊 郭东亮 马勇 刘辉 肖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3-1343,共11页
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大规模建设投运,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风险较为突出,储能电站火灾隐患始终存在。该文针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设计了绝热热失控定点冷却实验,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材料特性演变研究;然后得到了... 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大规模建设投运,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风险较为突出,储能电站火灾隐患始终存在。该文针对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设计了绝热热失控定点冷却实验,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材料特性演变研究;然后得到了电池自发热起始温度、自加热起始温度、泄压阀打开温度和热失控最高温度,并分析了不同热失控阶段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等固态组件的成分和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初期反应主要集中在负极和电解液中,热失控风险安全处置温度范围为60~100℃。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护和热失控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自发热 自产热 泄压阀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模组过充热失控特性及细水雾灭火效果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蓝天 金阳 +3 位作者 赵智兴 孙磊 郭东亮 刘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5-200,207,共7页
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热失控及灭火是大规模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分别以单个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簇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试验对象,在恒流过充方式下研究单个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与簇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热失控特性,并使用细水雾作为灭火... 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热失控及灭火是大规模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分别以单个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和簇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试验对象,在恒流过充方式下研究单个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与簇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热失控特性,并使用细水雾作为灭火剂,研究细水雾对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的灭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簇级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燃烧后温度急剧上升,18 s内温升速率达42.74℃/s,温度峰值近1000℃,明显高于单个模组的峰值温度(600℃);细水雾持续喷洒100 s后,2组试验模组温度迅速降低,明火完全扑灭无复燃,灭火效果极佳。试验结果可为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安全和消防提供有效的理论与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细水雾 过充 热失控 灭火
下载PDF
2022年广东荔枝生产形势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栋梁 黄石连 向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30-137,共8页
【目的】分析2022年广东荔枝生产情况,为指导广东荔枝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结合荔枝产业联盟、各试验站、荔枝种植大户提供的荔枝种植品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和预期产量等数据,预测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结果... 【目的】分析2022年广东荔枝生产情况,为指导广东荔枝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结合荔枝产业联盟、各试验站、荔枝种植大户提供的荔枝种植品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和预期产量等数据,预测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结果】5月底6月初,粤西各大产区部分早熟荔枝品种已开始成熟,中迟熟荔枝品种度过第3次生理落果期、产量基本稳定。预计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约119.00万t,比2021年减产18.6%。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白糖罂分别减产21.11%和15.52%;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减产幅度较大,分别为39.72%和34.57%;怀枝则增产9.61%。近年来主推新品种仙进奉、井岗红糯、凤山红灯笼、岭丰糯、观音绿和御金球等由于投产面积增加,预计比2021年增产10.00%以上。粤西早熟产区荔枝产量下降明显,较2021年约减产30.25%;粤东晚熟产区荔枝产量稳定,与2021年基本持平;粤中中晚熟产区产量减产8.35%。【结论】2022年广东荔枝成花较好,但受低温阴雨气候影响座果率低,导致产量降低,为近5年的中等偏低年份,仅高于2019年的109.00万t。荔枝花期比常年推迟10 d以上,预计成熟上市期相应推迟10~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品种 产量 成熟期 生产形势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栋梁 滕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期52-53,共2页
为进一步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新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由于受到技术和体系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由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就医现象依然时常发生。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农产品 农药残留 应用分析
下载PDF
通用电路板自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栋梁 刘新妹 +1 位作者 殷俊龄 陈云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6,共5页
针对传统电路板测试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以及日趋灵活的电路板测试需求,基于矩阵开关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实现一种通用电路板自动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PCI总线技术所构建的通用硬件框架以及利用LabVIEW实现的上位... 针对传统电路板测试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以及日趋灵活的电路板测试需求,基于矩阵开关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实现一种通用电路板自动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PCI总线技术所构建的通用硬件框架以及利用LabVIEW实现的上位机软件,实现通用电路板的直流电平测试、静态参数测试以及动态参数测试等,完成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保存以及故障定位。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通用电路板的测试任务。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7次独立重复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测试数据的最大误差为±0.3%,同时具有性价比高、通用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并且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故障诊断系统 数据采集 矩阵开关 通用电路板接口 LABVIEW
下载PDF
非法行医行为认定与法律适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红升 谢伟雄 +3 位作者 郭东亮 廖日炎 曹勇 古德志 《中国卫生法制》 2019年第4期21-28,共8页
非医师行医和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是常见的典型非法行医行为。然而,至今对其行为认定和法律适用仍存分歧,全国范围内相同案件法律适用可谓见仁见智。非法行医的行为认定与法律适用对非法行医的依法处理至关重要,但也... 非医师行医和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是常见的典型非法行医行为。然而,至今对其行为认定和法律适用仍存分歧,全国范围内相同案件法律适用可谓见仁见智。非法行医的行为认定与法律适用对非法行医的依法处理至关重要,但也往往是困扰一线监督员重要因素。实务中至今对行医、诊疗活动基本概念的认识未能厘清,导致对非法行医的“行医”判定常存争议。以非法行医典型情形为例,对相关基本概念和行为认定、法律适用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基层卫生行政执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行医 非医师行医 无证行医 行为认定 法律适用
原文传递
大型圆锥形整体薄壁壳体的精密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洋 崔鑫 +2 位作者 赵怡 郭东亮 王元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某大型圆锥形整体薄壁壳体工件业内首次采用整体锻件数控加工的制造方式,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及材料去除率大,加工变形控制困难。通过对工件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合理的车铣加工方案,实现了壳体工件的有效装夹、应力应变控... 某大型圆锥形整体薄壁壳体工件业内首次采用整体锻件数控加工的制造方式,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及材料去除率大,加工变形控制困难。通过对工件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合理的车铣加工方案,实现了壳体工件的有效装夹、应力应变控制及补偿加工,保证了工件的成品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薄壁壳体 车铣加工 应力应变控制
下载PDF
龙眼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栋梁 王静 +2 位作者 黄石连 韩冬梅 李建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30-41,共12页
【目的】分析99份龙眼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指标数据,探讨各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龙眼种质资源的品质改良、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果实数量性状分类研究。【结果... 【目的】分析99份龙眼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指标数据,探讨各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龙眼种质资源的品质改良、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果实数量性状分类研究。【结果】24个描述性状指标中共统计出82个变异表型,果实颜色和果肉质地观察到6个变异表型,果顶形状观察到2个变异表型,平均变异表型为3.42个。各个变异表型出现频率不同,易离核,化渣,无香气,种顶面观椭圆形和不易裂果5个变异表型出现频率均超60%。21个数量性状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介于0.04~0.93,与果穗性状相关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大于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总糖、蔗糖、Vc、酸、还原糖含量等指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单果质量与TSS、还原糖、Vc、酸含量等指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99份龙眼种质资源被分为4个类群,各类种群间果实性状指标差异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956%,可以基本表达45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071%,主要反映果实大小、外观性状和果穗特征;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465%,主要反映果实内在品质和种子性状。【结论】龙眼果实表型性状指标数据变异明显,出现频率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疏花疏果和硒处理对龙眼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冬梅 何雨婷 +4 位作者 梁嘉雯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李保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组间果实采收品质和采后5℃低温贮藏的效果。【结果】采收时,处理B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外观色度品质和果肉TS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7.54%、-7.24%(a*值)和8.62%;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但果实采收品质依然优于对照。贮藏后,处理B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性,贮藏35 d果皮褐变指数和贮藏51 d果肉自溶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8.26%和71.67%,而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贮藏期间,处理B果实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偏黄绿色,处理C果实偏褐色,而对照偏暗褐色。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多变量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是影响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区组间无差异。处理方式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褐变指数、自溶指数、低温b*值和单果质量;区组影响显著的指标有低温b*值和C*值。【结论】疏花疏果处理效果最好,补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但差异不显著;区组设置不影响处理间果实的贮藏性与内外品质差异。疏花疏果是提高龙眼果实采收与贮藏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疏果 增硒 单果质量 色度品质 褐变指数 自溶指数 多元方差分析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多次住院649例心境发作模式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雨虹 郭栋梁 +2 位作者 蒋贤飞 徐芳芳 苏中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次住院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及混合发作等不同心境发作的时相规律,以加深对双相情感障碍临床发作特征的认识。方法选取649例多次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时相分为双相躁狂组(355例)、双相...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多次住院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及混合发作等不同心境发作的时相规律,以加深对双相情感障碍临床发作特征的认识。方法选取649例多次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时相分为双相躁狂组(355例)、双相抑郁组(230例)、双相混合组(64例),应用自编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心境发作模式资料收集表采集患者多次住院的心境发作临床相,计算历次住院时相一致率、时相转换率、延迟诊断率、延迟诊断时间和误诊率等。结果三组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抑郁组多于双相躁狂组(P<0.05)。三组时相一致率、时相转换率、诊断延迟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相躁狂组时相一致率高于双相抑郁组、双相混合组(P<0.01);双相抑郁组时相转换率高于双相躁狂组、双相混合组(P<0.01),双相混合组时相转换率高于双相躁狂组(P<0.01);双相躁狂组诊断延迟率低于双相抑郁组、双相混合组(P<0.01);双相混合组误诊率高于双相抑郁组、双相躁狂组(P<0.01)。结论研究单位双相障碍患者历次住院的心境发作时相比较复杂,近60%的患者历次住院均以同一临床相入院,其中以双相躁狂者更为常见;近40%的患者出现时相转换、延迟诊断及误诊,其中双相抑郁者更容易出现延迟诊断,双相混合者更容易出现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时相一致率 时相转换率 延迟诊断率 延迟诊断时间 误诊率
下载PDF
清梳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志强 郭东亮 白金报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4,共5页
以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清梳联生产设备为例,探讨清梳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简述了清梳联设备的智能化技术特点,通过采用信息传输和交换技术的控制系统,使清梳联设备能够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智能化调整。实现了生产设... 以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清梳联生产设备为例,探讨清梳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简述了清梳联设备的智能化技术特点,通过采用信息传输和交换技术的控制系统,使清梳联设备能够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智能化调整。实现了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工艺智能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认为:清梳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纺织厂的科学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梳联 梳棉机 自动化 智能化 信息化 网络传输技术 多仓混棉机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丽 郭东亮 刘继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64-867,876,共5页
目的 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T2DM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 目的 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T2DM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n=57)和对照组(达格列净治疗,n=43)。比较两组肾功能、尿蛋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6、3.010,P<0.05);治疗后研究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7、2.802,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8、4.994,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达格列净可以更好地改善早期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尿蛋白
下载PDF
Hcy、ApoB/ApoA1与UACR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士彬 郭东亮 韦梦慈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及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于阜阳市临泉县人民医院的114例DKD...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及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于阜阳市临泉县人民医院的114例DKD患者作为DKD组,另选取同期60例单纯2型糖尿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Hcy、ApoB/ApoA1、UACR、AS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DKD患者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114例DKD患者随访1年后,按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K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Hcy、ApoB/ApoA1、UACR单独及联合对DKD患者发生MACE的诊断价值。结果DKD组Hcy、ApoB/ApoA1、UACR、FIB、D-二聚体、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3、9.375、7.011、10.630、18.363、7.867,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的FIB、D-二聚体、IMT均与Hcy、ApoB/ApoA1、UACR呈正相关关系(P<0.05)。MACE组与非MACE组病程、HAblc、Hcy、ApoB/ApoA1、UAC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12.424、7.165、4.233、5.37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blc、Hcy、ApoB/ApoA1、UACR是影响DK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ApoB/ApoA1、UACR联合检测DKD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的面积最大,为0.796(P<0.05)。结论血清Hcy、ApoB/ApoA1、UACR可以反映DKD患者AS情况,并有望成为评估DK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同型半胱氨酸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基于菱形块四叉树的全球六边形网格实时绘制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继凯 聂俊岚 +3 位作者 陈贺敏 袁孟良 郭栋梁 王月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4-1834,共11页
为解决全球六边形网格编码复杂、不易分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菱形块四叉树的全球多分辨率六边形离散网格实时绘制方法.首先以正20面体作为剖分基础,将全球划分为10个基础菱形块,并使之作为四叉树根节点;然后引入一种简化的六边形编码算... 为解决全球六边形网格编码复杂、不易分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菱形块四叉树的全球多分辨率六边形离散网格实时绘制方法.首先以正20面体作为剖分基础,将全球划分为10个基础菱形块,并使之作为四叉树根节点;然后引入一种简化的六边形编码算法,借助孔径为4的六边形剖分方式实现层次间六边形与菱形块的快速索引,建立菱形六边形块的四叉树模型;最后针对菱形块三角化过程产生的裂缝问题,设计4类三角形条带,在调度过程对裂缝进行实时缝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网格拓扑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视点相关的全球离散网格多分辨率可视化,与相同精度的单分辨率网格相比,在加快渲染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内存占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边形网格 四叉树 菱形块 裂缝处理 孔径
下载PDF
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优化及150份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枭 郭栋良 +4 位作者 李恭泽 薛敏 江海霞 叶佳丽 谢丽琼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优化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并综合评价种质资源耐盐性,为亚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芽长、根长和发芽率作为亚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表型性状。利用13个NaCl浓度梯度胁迫处理30份亚麻种质,分... 【目的】优化亚麻萌发期耐盐鉴定体系并综合评价种质资源耐盐性,为亚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品种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芽长、根长和发芽率作为亚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表型性状。利用13个NaCl浓度梯度胁迫处理30份亚麻种质,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确定胁迫浓度。用确定的浓度对150份亚麻种质进行胁迫,分别统计相对芽长、相对根长和相对发芽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亚麻萌发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划分耐盐等级。【结果】以相对芽长或相对根长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100 mmol/L,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时适宜的NaCl胁迫浓度为220 mmol/L;150份亚麻种质分划为5个耐盐等级:高耐3份、耐盐36份、中耐67份、敏感33份、高敏11份;油用亚麻亚群中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纤维亚麻和兼用亚麻。【结论】不同耐盐指标的最适筛选浓度不同。筛选出的3份高耐亚麻种质可用于亚麻耐盐育种及后续研究。油用亚麻相比兼用和纤用亚麻更耐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萌发期 耐盐性 浓度筛选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