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降解双酚A的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娜 郭萍 +2 位作者 汪煜 叶婧 朱昌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以光强(A)、双酚A的初始浓度(B)、pH(C)及转速(D)为变量,设计了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L_(16)(4~4)以考察水溶液中双酚A紫外降解的因素敏感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各因素对双酚A紫外降解的敏感程度... 以光强(A)、双酚A的初始浓度(B)、pH(C)及转速(D)为变量,设计了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L_(16)(4~4)以考察水溶液中双酚A紫外降解的因素敏感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各因素对双酚A紫外降解的敏感程度排序为:A>B>C>D;其中,光强与双酚A的初始浓度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而pH与转速几乎不产生影响(p>0.05)。以高效液相色谱的谱图为基础,水溶液中双酚A紫外光解的路径受反应条件特别是溶液pH值的影响。碱性条件下(pH=11)以离子形态存在的双酚A与水溶液光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OH-双酚A并进一步发生取代或开环反应,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双酚A在自由基作用的情况下分解生成苯酚(t_r=4.516 min);并通过标准物质定性推断了可能的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紫外降解 敏感性 降解机理
下载PDF
浙江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玦科技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董俊卿 孙国平 +3 位作者 王宁远 楼航 李青会 顾冬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05-2913,共9页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等),以及探索玉料随时间演变规律和可能的原料来源,本文以浙江省境内3个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田螺山、仙坛庙和江家山遗址出土的玉玦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河姆渡文化至崧泽文化晚期,所分析玉玦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萤石、迪开石、石英、白云母、透闪石和蛇纹石等,以萤石、玉髓和迪开石为主,且时代早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相关遗址出土玉玦的原料随时间变化特征、原料来源,以及玉玦的材料学特征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玉玦 无损分析 玉材 可能来源
下载PDF
常用抗菌药物对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简雪峰 程国平 +2 位作者 王媛媛 白娇红 孙灵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9-971,991,共4页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对产青霉烯-2(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20株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测定菌株对头孢吡肟(FEP)...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对产青霉烯-2(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20株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测定菌株对头孢吡肟(FEP)、头孢西丁(FOX)、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PM)、美洛培南(MEM)、环丙沙星(CIP)及米诺环素(M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FEP+CIP、FEP+AMC、IPM+MI、IPM+CIP、CAZ+AMC联合作用(PIC指数)。结果 20株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对AMC、CAZ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FOX、CIP耐药率为75.00%,对FEP、IPM、MEM耐药率分别为30.00%、25.00%、30.00%,对MI完全敏感,耐药率为0.00%;FEP+CIP时2株出现协同、12株出现相加、40株出现无关、2株出现拮抗,构成比分别为10.00%、60.00%、20.00%、10.00%,FEP+AMC时17株出现协同、2株出现相加、1株出现拮抗,构成比分别为85.00%、10.00%、5.00%,IPM+MI时10株出现相加、4株出现无关、6株出现拮抗,构成比分别为50.00%、20.00%、30.00%,IPM+CIP时2株出现协同、8株出现相加、7株出现无关、3株出现拮抗,构成比分别为10.00%、40.00%、35.00%、15.00%,CAZ+AMC时12株出现协同、6株出现相加、2株出现拮抗,构成比分别为60.00%、30.00%、10.00%;对FEP+CIP、FEP+AMC、IPM+MI、IPM+CIP、CAZ+AMC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20.00%、90.00%、50.00%、80.00%。结论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对MI敏感,对AMC、CAZ完全耐药,FEP+AMC、CAZ+AMC在体外效应以协同作用为主,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PC-2酶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体外 抗菌效应
原文传递
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生发展的眼部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钟月 刘小虎 +2 位作者 王利萍 肖建强 王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第二大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陆续发现,一些眼部辅助检查得到的指标或征象可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视力结局,我们称之为眼部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如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第二大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陆续发现,一些眼部辅助检查得到的指标或征象可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视力结局,我们称之为眼部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如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突出的中界膜征(p-MLM)、视网膜内高反射灶(HRF)、视网膜下液(SRF)、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及浅表毛细血管丛(SCP)与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等。本文就RVO的眼部生物标记物进行综述,希望通过这些指标从多维度观察RVO的发生及发展,对RVO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更全面地认识该疾病,并避免严重的视力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部生物标记物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缺血 视力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药敏结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牛瑞兵 郭利平 +2 位作者 王新刚 段宝生 巴特尔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盒式染色体基因(SCCmec)型别以及CA-MRSA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5月—2015年8月分离的MRSA及其相关病史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MRSA...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盒式染色体基因(SCCmec)型别以及CA-MRSA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5月—2015年8月分离的MRSA及其相关病史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MRSA的mecA基因和CA-MRSA的SCCmec基因分型检测,对CA-MRSA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MRSA 305株,其中mecA阳性296株。CA-MRSA88株,占29.73%(88/296),其中48株为SCCmecⅣ型,36株为SCCmecⅤ型,4株未定型。药敏试验显示,CA-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100%敏感,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100%耐药;SCCmecⅣ和Ⅴ型CA-MRSA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CmecⅣ、Ⅴ型CA-MRSA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8%。结论该院CA-MRSA的SCCmec分型以Ⅳ和Ⅴ型为主,且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此高度重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CA-MRSA SCCMEC基因分型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简雪峰 程国平 +2 位作者 王媛媛 白娇红 孙娟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285-5287,共3页
目的探讨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为临床诊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243例患者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147株,采用PCR扩增技术对allS、rmpA、kfuBC、m... 目的探讨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血清型及基因分型,为临床诊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住院243例患者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147株,采用PCR扩增技术对allS、rmpA、kfuBC、mrkD、cf29a、uge、fimH、wabG、ureA等9种毒力基因及K1、K2、K5、K20、K54、K57等6种血清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5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均不产KPC-2酶,95株耐药,均产KPC-2酶,构成比为35.37%、64.63%;不产KPC-2酶的菌株allS基因阳性率高于产KPC-2酶菌株(P<0.05)。结论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毒力allS基因较不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下降,血清型与不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KPC-2酶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 血清型 基因
原文传递
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行效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江蔺 孙静钗 +5 位作者 刘新靓 谭家泽 孙国平 王全 崔丹 黎浩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 :测算和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运行效率,为提高社康中心运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坪山新区21家社康中心2012—2014年社区健康服务效率,使用Malmquist-DEA指... 目的 :测算和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运行效率,为提高社康中心运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坪山新区21家社康中心2012—2014年社区健康服务效率,使用Malmquist-DEA指数分析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21家社康中心的效率值经过Bootstrap纠偏后均低于纠偏前;Bootstrap-DEA效率值低于均数的分别有6家、8家、8家,效率值属于"差"(<0.600)的社康中心分别有0家、2家、3家。2012—2014年样本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进步趋势(年增幅9.4%),技术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降幅4.3%),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年增幅14.3%)。结论 :Bootstrap-DEA方法较传统DEA方法提高了效率测算的精度。整体上坪山新区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下降。社康中心一方面需要增加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激发规模效率;一方面需要开展绩效评价、绩效标杆、跨组织学习,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提升纯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社区健康服务 Bootstrap—DEA Malmquist—DEA
下载PDF
西准噶尔苏云河钼矿Ⅱ号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少峰 王居里 +5 位作者 胡洋 王建其 郑国平 杨猛 王敏 令伟伟 《矿产勘查》 2016年第6期891-903,共13页
苏云河钼矿位于西准噶尔西部,巴尔鲁克山西段,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矿区Ⅱ号岩体主为灰—灰白色二长花岗斑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较强钼铜矿化。岩体高硅,中等富碱,A/CNK=0.98~1.06,σ=1.39~2.18,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 苏云河钼矿位于西准噶尔西部,巴尔鲁克山西段,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矿区Ⅱ号岩体主为灰—灰白色二长花岗斑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较强钼铜矿化。岩体高硅,中等富碱,A/CNK=0.98~1.06,σ=1.39~2.18,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岗岩,经过了较强烈的分异演化;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弱,Eu负异常较明显,相对富集Rb、Th、U、K等,亏损Ba、Sr、P、Ti等。岩体应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石炭世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Ⅱ号岩体和Ⅰ号岩体源区相同(似),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其发育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Ⅱ号岩体的形成演化为区内斑岩型钼、铜矿化提供了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构造背景 岩浆源区 成矿元素组合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西山区生态连接度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国平 袁磊 +1 位作者 王淼 赵俊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7年第5期62-72,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连接度评价空间显式表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分区,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障碍影响指数及生态连接度指数,并对影响土地生态连接度的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云南省西山区200... 针对目前生态连接度评价空间显式表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分区,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障碍影响指数及生态连接度指数,并对影响土地生态连接度的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云南省西山区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20年土地规划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GIS方法可以显式的表达研究区生态连接度的空间差异程度;研究区2009—2015年生态连接度下降,是因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无序蔓延式扩张致使绿地被分割、耕地被占用;规划末期2020年生态连接度逐渐趋于好转,源于"十三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大量风景名胜区和生态湿地的建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该方法可为生态连接度定量分析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连接度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西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