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4 位作者 张雷 李卓凡 高孝威 武永智 王平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a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a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5年样地,30年和15年样地差异不显著。(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龄为38年和30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在80—100cm和20-40cm间达到最大值,为8.21%和7.85%,15年样地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最大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有向深层次运移的趋势,并且最小值均出现在140~180cm范围内。(3)随着杨柴灌木林林龄的增加,0—20cm土壤层水分呈现减小趋势,20~100cm土壤层水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100—180cm土壤层水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土壤体积含水量 垂直变化 土层深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极度干旱区杂交谷子水分高效利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治海 冯小磊 +4 位作者 史高雷 宋国亮 范光宇 王晓明 王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6,56,共6页
干旱缺水已成为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筛选出抗旱产量性状较好的谷子杂交组合,结合铺膜稀植栽培技术,实现极度干旱地区水分高效利用。结果表明:(1)只在播种前灌溉一次1 200 m3/hm^2水,且敦煌... 干旱缺水已成为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筛选出抗旱产量性状较好的谷子杂交组合,结合铺膜稀植栽培技术,实现极度干旱地区水分高效利用。结果表明:(1)只在播种前灌溉一次1 200 m3/hm^2水,且敦煌基本无有效降雨补充情况下,杂交谷子产量普遍达到5 000 kg/hm^2,比对照高出1倍以上,其中最高为6 106.05 kg/hm^2。(2)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杂交谷子在覆膜处理下单株谷重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其与分蘖的相关系数达到0.575 93,为中度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3)铺膜稀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散失,从而解决了降雨与谷子需水时期不相符合的矛盾。研究对有效地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及保证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子 抗旱 高效 分蘖
下载PDF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非均匀流场气体参数测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屈东胜 洪延姬 +2 位作者 王广宇 王明东 潘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4-2009,共6页
为了探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非均匀流场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非均匀流场中气体参数定量测量的方法。预知被测流场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后,选择在该温度范围内具有近似线性变化特性的谱线,线性拟合该温度范围内的谱线强度,结合实验测... 为了探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非均匀流场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非均匀流场中气体参数定量测量的方法。预知被测流场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后,选择在该温度范围内具有近似线性变化特性的谱线,线性拟合该温度范围内的谱线强度,结合实验测量的吸收光谱便可以实现非均匀流场中H_2O组分权重的温度积分平均值和H_2O组分积分平均值的定量测量。两温度分布和高斯温度分布模型的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两温度分布模型中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分别小于0.82%和1.10%,而高斯温度分布模型中不同光线中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最大偏差分别小于0.9%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非均匀流场 气体参数 定量测量
下载PDF
利用SD法的国家公园森林景观美感评价--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1 位作者 guang yu wang 张晓明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美感评价是景观美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景观美感评价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领域,针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评价也以总体评价研究为主,缺乏基于游客综合感知的森林景观美感评价相关研究。以武夷山国家... 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美感评价是景观美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景观美感评价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领域,针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评价也以总体评价研究为主,缺乏基于游客综合感知的森林景观美感评价相关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D(semantic differential)法将森林美感受的评价项目归纳为14项,建立景观美感评价因子特征及总体满意度和美感受评分表,结合李克特5级量表,开展森林景观美感评价量化研究,分析人们对森林旅游的期望与追求标准。结果显示,人们对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区的森林景观美感受整体呈现中上水平,对可视景观美感受大于听觉和嗅觉上的感受度,不同到访次数、年龄、学历人群对美感受满意度有差别。在森林旅游景观规划中,要加强可视景观打造,并从心理角度关注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再访游客的审美心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森林景观 美感评价 武夷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