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脂肪定量MR(IDEAL-IQ)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开香 郑建刚 +3 位作者 顾勇坚 许建兴 刘良卿 梅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T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F值在3组间的差异,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每两组间差异,最后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F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总共收集病例55例,其中47例纳入数据分析。脂肪分数(FF)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66,P<0.05),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增高,脂肪分数降低。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与正常组之间的P值为0.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选择阈值48.05%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灵敏度为0.871,特异性为0.625。结论MR IDEAL-IQ技术通过快速精准评估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能够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定量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下载PDF
用于水下光通信高维调制与解调的轨道角动量叠加态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海达 黑小兵 +5 位作者 杨洋 谢元昊 盖磊 顾永建 肖芽 李文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08,共8页
通过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的叠加态的识别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运用涡旋光束进行高维信息调制与解调的方法。给出了两种涡旋光束的叠加态的识别方法和流程,并对水信道传输后的叠加态的光强分布图进行了识别,得出叠加态中... 通过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的叠加态的识别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运用涡旋光束进行高维信息调制与解调的方法。给出了两种涡旋光束的叠加态的识别方法和流程,并对水信道传输后的叠加态的光强分布图进行了识别,得出叠加态中的拓扑荷数,以此通过实验论证了轨道角动量叠加态可在低拓扑荷数情况下实现16维信息的调制与解调,为涡旋光束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与海洋光学 水下无线光通信 涡旋光束 轨道角动量 空间光调制器 图像识别
原文传递
涡旋光束和光子计数在水下光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韦育 于永河 +3 位作者 黑小兵 朱启明 顾永建 李文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5-90,共6页
为了提升水下无线光通信性能,提出在通过涡旋光束的复用提升水下光通信带宽的同时,采用光子计数探测增加水下光通信支持的衰减长度的方案。通过实验在近岸海水信道中实现了误码率小于前向纠错极限的信息传输,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为了提升水下无线光通信性能,提出在通过涡旋光束的复用提升水下光通信带宽的同时,采用光子计数探测增加水下光通信支持的衰减长度的方案。通过实验在近岸海水信道中实现了误码率小于前向纠错极限的信息传输,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子计数方案后,该通信系统发射功率仅为3.21 nW;若仅考虑水信道对光的衰减作用,则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 W,可使涡旋光束复用的水下光通信支持的衰减长度达到20.21。该实验为水下光通信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提高信息传递速率和衰减长度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水下无线光通信 涡旋光束 光子计数 空间光调制器 涡旋波片
原文传递
2004-2010年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数据集
4
作者 郭海强 谢潇 +2 位作者 欧阳祖涛 顾永剑 赵斌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作为微气象学的经典方法之一,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观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水热通量交换的主要手段。本数据集为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于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观测累积的通量... 作为微气象学的经典方法之一,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观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水热通量交换的主要手段。本数据集为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于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观测累积的通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数据项包括气温(T_air)、相对湿度(RH)、土温(T_soil)、光合有效辐射(PAR)、总辐射(Solar)、净辐射(Rn)、降雨量(Precip)、感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和二氧化碳净交换量(NEECO_(2))等。本研究观测的生态系统为典型亚热带滨海盐沼类型,优势植物为芦苇和互花米草。本数据集的观测系统架设、设备维护和数据质量控制及处理等均按照FLUXNET规范,数据可靠性高,可为中国滨海盐沼的碳收支、蓝碳估算及生物入侵影响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系统 盐沼 碳水通量
下载PDF
中国东部表土磁化率与现代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谷永建 李玉梅 +1 位作者 韩龙 苏鑫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8-509,共12页
选取中国东部E-W和N-S两条环境断面的表土,对其进行磁化率测定并分析土壤磁化率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量(MAT、MARH和MAP)等现代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E-W断面上土壤χlf(低频磁化率)和χfd(频率磁化... 选取中国东部E-W和N-S两条环境断面的表土,对其进行磁化率测定并分析土壤磁化率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量(MAT、MARH和MAP)等现代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E-W断面上土壤χlf(低频磁化率)和χfd(频率磁化率)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N-S断面上χlf随纬度变化复杂,χfd有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MAT≤12℃或MAP≤1000mm时,χlf随MAT和MAP的增加而上升;当MAT>12℃或MAP>1000mm时,χlf表现出相反的变化。χlf与MAP的回归方程表明磁化率可以作为古降水的定量重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磁化率在用于古环境重建时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200≤MAP≤1000mm的地区较好反映古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表土 气候 古环境重建 中国东部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骏 许建兴 +3 位作者 沈烨 何赟 顾勇坚 恽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3—2022-0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102...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3—2022-0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102例)、中度损伤组(42例)、重度损伤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3组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参数,即各向异性分数(FA)、脑血流灌注率(CBF),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3组患者FA值、C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损伤组FA值、CBF值高于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A、CBF值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呈显著负相关,FA、CBF值越小,颅脑损伤越严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值、CBF值及联合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的曲线AUC分别为0.873、0.804、0.88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取最佳cut-off值时,敏感度分别为0.750、0.799、0.840,特异度分别为0.917、0.694、0.833。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临床可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CT灌注成像的定量参数分析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CT灌注成像 Spearman相关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气温和降水量对东灵山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谷永建 吕璇泽 +3 位作者 陶千冶 余志晟 旺罗 李玉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6-1168,共13页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北半球中纬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其过程目前尚不甚清楚。北京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凋落物破碎程度、颜色变化和微生物培养的定量化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粒级碎片含量和颜色值L是凋落物早期分解...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北半球中纬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其过程目前尚不甚清楚。北京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凋落物破碎程度、颜色变化和微生物培养的定量化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粒级碎片含量和颜色值L是凋落物早期分解程度的直接量度。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CFU)自1月起逐渐增加,于9月达到峰值,增幅受控于气温和降水量。微生物菌落数与大粒级凋落物含量和L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显示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提高森林凋落物降解速率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气温和降水量两个环境因子能够得以分离。当气温升高而降水量却较低时,凋落物分解减慢;当降水量较高时,即便气温有所下降,分解速率也可能很高,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微生物生物量有关。升温和降水量的合理分配能够提高凋落物分解速率,促进碳排放。若未来区域升温且降水量也增加,森林土壤碳排放量也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菌落数 碳循环 落叶阔叶林 降水量 东灵山
原文传递
光照时间对蓝孔雀产蛋性能和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苗冬枝 张弛 +4 位作者 郭振玉 王莹 杨海明 顾拥建 袁裕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了探究光照时间对蓝孔雀产蛋性能及相关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产蛋正常的蓝孔雀4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自然光照(对照组,平均14h光照)和16h人工光照(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雄孔雀1只,雌孔雀6只),记录产蛋量... 为了探究光照时间对蓝孔雀产蛋性能及相关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产蛋正常的蓝孔雀4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自然光照(对照组,平均14h光照)和16h人工光照(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雄孔雀1只,雌孔雀6只),记录产蛋量,测定孵化率、受精率、蛋形指数和蛋重,利用ELISA法检测雌孔雀血清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和雌二醇(E2)浓度。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影响蓝孔雀产蛋量,与对照组相比,16h光照可显著提高蓝孔雀产蛋量(P<0.05)和健雏率(P<0.01);不同光照时间对蓝孔雀蛋的受精率、蛋形指数和蛋重无显著影响(P>0.05);16h光照显著提高雌孔雀血清LH、E2浓度(P<0.05)和FSH浓度(P<0.01)。综上所述,16h光照时间能够显著提高蓝孔雀产蛋量,极显著提高健雏率,对雌孔雀生殖激素水平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孔雀 光照时间 产蛋性能 生殖激素
下载PDF
量子原型聚类
9
作者 刘翔 祝静 +2 位作者 仲国强 顾永建 崔丽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6,共10页
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量子化重构是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作为一类在机器学习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算法,其量子化重构也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大多存在复现难度大、难以与经典算法形成直观对比等问... 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量子化重构是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作为一类在机器学习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算法,其量子化重构也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大多存在复现难度大、难以与经典算法形成直观对比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量子原型聚类算法(Quantum Prototype Clustering,QPC),该算法可以很方便地在现有的通用性量子计算设备上部署。该方法首先结合单量子位旋转特性,寻找信息损失最小的特征映射方式,使用双维度特征数据制造单量子位旋转;然后,基于多量子位纠缠及纠缠系统坍缩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制造特定量子纠缠系统和测量纠缠系统坍缩结果的量子线路。根据纠缠系统中受控量子位旋转角和纠缠系统坍缩结果的关系,并结合闵可夫斯基距离的定义,推导了一种用于评估输入样本相似性的量子距离。该量子距离测量模块与经典计算机中的距离计算模块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形式,可以不加修改地替换掉原型聚类中的闵可夫斯基距离计算,从而将经典的原型聚类算法重构为QPC。在来自kaggle和scikit-learn的多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多次重复实验表明,在平均样本中心距等评价指标上,QPC与经典的原型聚类算法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量子机器学习 聚类算法 原型聚类
下载PDF
Matlab在面向“拔尖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玉荣 顾永建 李春 《物理通报》 CAS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在面向“拔尖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了Matlab编程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教学实践.以力学为例,介绍了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借助微积分和Matlab强大的计算和画图功能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这项极具挑战性... 介绍了在面向“拔尖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了Matlab编程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教学实践.以力学为例,介绍了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借助微积分和Matlab强大的计算和画图功能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物理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微积分的应用,以及计算物理的魅力,使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处理更加复杂的科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助力拔尖学生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学生 MATLAB 数值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下载PDF
蓝孔雀的饲养价值及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11
作者 毛昕妍 张弛 +5 位作者 郭振玉 苗东枝 王莹 杨海明 顾拥建 袁裕忠 《家禽科学》 2022年第10期65-68,共4页
蓝孔雀是世界上比较稀有的雉鸡类动物,由野生孔雀驯化而来。蓝孔雀适应性强,耐粗饲且饲料消耗较少,人工饲养难度低,具有较大的饲养价值,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蓝孔雀饲养受众较小,成本较高,且国内外关于蓝孔雀养殖前景与... 蓝孔雀是世界上比较稀有的雉鸡类动物,由野生孔雀驯化而来。蓝孔雀适应性强,耐粗饲且饲料消耗较少,人工饲养难度低,具有较大的饲养价值,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蓝孔雀饲养受众较小,成本较高,且国内外关于蓝孔雀养殖前景与营养需要的研究较少,蓝孔雀生长繁殖与营养的机制尚不清楚,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蓝孔雀的养殖价值和营养需要研究进展,以期为孔雀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饲养价值 营养需要
下载PDF
量子照射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凯 张钦伟 +1 位作者 顾永建 李清亮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通过将传统雷达探测技术与现代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量子雷达在弱反射率目标探测上能够提供经典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非常具有潜力的量子雷达类型之一,量子照射雷达以纠缠光子为探测手段,依靠对量子关联特性的测量能够完成... 通过将传统雷达探测技术与现代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机结合,量子雷达在弱反射率目标探测上能够提供经典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非常具有潜力的量子雷达类型之一,量子照射雷达以纠缠光子为探测手段,依靠对量子关联特性的测量能够完成目标有无的判断.首先对量子雷达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双光子纠缠态量子照射雷达和高斯态量子照射雷达的工作机理与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将两种方式的量子照射雷达与经典探测手段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显示量子照射雷达在信噪比、准确性、抗噪性以及隐身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指出了量子照射雷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雷达 量子照射 纠缠态 光子关联
下载PDF
青贮稻秸秆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拥建 丁成龙 +1 位作者 占今舜 沙文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稻秸秆发酵的影响和青贮稻秸秆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稻秸中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进行混合青贮,结果发现:在稻秸秆中添加2.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进行... 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稻秸秆发酵的影响和青贮稻秸秆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稻秸中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进行混合青贮,结果发现:在稻秸秆中添加2.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进行混合青贮能够降低p H(P<0.01)、丁酸和丙酸浓度(P<0.05);显著提高干物质(P<0.01)、粗蛋白(P<0.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P<0.01)含量,而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则相反。将青贮稻秸替代30%、60%和100%粗饲料进行饲喂山羊。结果显示:替代100%组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重比最低;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替代60%组山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P<0.01)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稻秸秆中添加2.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进行混合青贮的效果较好,且青贮稻秸代替100%粗饲料能够提高山羊的生长性能,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秸秆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山羊
下载PDF
小麦炭化过程中质量和颜色变化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鑫 李玉梅 谷永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小麦遗存是研究早期人类粮食种类的重要植物考古材料。出土的小麦遗存大多数都已经炭化,但对于炭化的环境和条件尚不清楚。通过室内炭化实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代小麦进行烘烤,研究小麦的质量、表面颜色和粉末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来揭示... 小麦遗存是研究早期人类粮食种类的重要植物考古材料。出土的小麦遗存大多数都已经炭化,但对于炭化的环境和条件尚不清楚。通过室内炭化实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代小麦进行烘烤,研究小麦的质量、表面颜色和粉末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来揭示小麦遗存形成的炭化条件。200℃以下的小麦质量和颜色变化较小,250℃及以上小麦的质量和颜色变化较大,且有内容物溢出。在200℃以下小麦的质量变化主要由于失水造成,而250℃以上的质量变化,不仅有水分的失去还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物等的失去。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小麦的表面颜色与粉末颜色的L~*值(亮度或者白度)变化几乎同步,两者的a~*值(红-绿彩度)和b~*值(黄-蓝彩度)变化不同步,但a~*值和b~*值的变化趋势相似。虽然样品起始时表面颜色和粉末颜色的值不同,当小麦完全炭化后,表面颜色和粉末颜色的值几乎相同。实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下小麦炭化的质量损失量、颜色变化不同,为理解炭化小麦形成的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考古 小麦 炭化 质量 颜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