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 被引量:15
1
作者 党文龙 高岗 +5 位作者 刘建平 姚泾利 刚文哲 杨尚儒 段延娟 张莉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天然气资源丰富,随着深层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在奥陶系盐下地层也相继发现了可观的天然气资源,但盐下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来源仍有较大争议。基于天然气的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等资料,结合实际地质背景,对鄂...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天然气资源丰富,随着深层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在奥陶系盐下地层也相继发现了可观的天然气资源,但盐下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来源仍有较大争议。基于天然气的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等资料,结合实际地质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以干气为主,非烃含量较低,甲烷碳同位素(δ^(13)C_(1))值主频分布在-40‰~-32‰之间,乙烷碳同位素(δ^(13)C_(2))值主频分布在-40‰~-28‰之间,主要表现为腐泥型气特征。综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与平面分布特征,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细分为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其中油型气分布范围较广,来源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碳酸盐岩烃源岩,部分天然气发生TSR反应;煤型气和混合气分布范围小,集中在靠近盐下地层尖灭线边缘部位,主要来源于上古生界烃源岩,奥陶系烃源岩也有少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盐下 天然气成因类型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亚洲 刚文哲 +2 位作者 陈果 孙晶波 姜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828,共11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13口井16块长7烃源岩样品的GC-MS分析资料,研究了源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生源和沉积环境的分析,并探讨了芳烃系列成熟度评价参数在该地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源岩主要以二环和三环芳烃...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13口井16块长7烃源岩样品的GC-MS分析资料,研究了源岩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生源和沉积环境的分析,并探讨了芳烃系列成熟度评价参数在该地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源岩主要以二环和三环芳烃类化合物为主,而四环和五环芳烃类化合物较低,芴含量较高,普遍含有1,2,5-TMN和1,2,5,6-Te MN且部分样品含量偏高,并检测出一定含量的惹烯、苝、和芘等陆源高等植物生物标志化合物,表明研究区源岩形成于滨浅湖弱氧化—弱还原的环境中,高等植物的输入对该地区源岩的形成占有一定贡献。芳烃中烷基萘、烷基菲和烷基二苯并噻吩等成熟度参数表明源岩样品现今正处于成熟阶段。虽然利用不同系列芳烃类化合物求取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存在一定差异,但能定性地反映出源岩的热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定边地区 芳烃 地球化学特征 成熟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席胜利 刚文哲 +4 位作者 杨清宇 陈果 刘亚洲 王宁 刘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901,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的分析,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3. 22%,生烃潜量均值为12. 8 mg/g,氯仿沥青'A'均值为0. 55%,可以划分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利用有机岩石学分析、热解...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段烃源岩的分析,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3. 22%,生烃潜量均值为12. 8 mg/g,氯仿沥青'A'均值为0. 55%,可以划分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利用有机岩石学分析、热解分析,并结合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有机质以菌藻类生源为主,并伴有部分高等植物生源。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值介于0. 42%~0. 76%之间,并且热解Tmax也主要集中在440~455℃之间,并且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甾、藿烷异构化参数说明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度阶段。根据饱和烃中甾藿烷参数、三环萜烷参数、伽马蜡烷指数、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以及姥植比参数特征,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环境为湖相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定边地区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白杨 张晓磊 +5 位作者 刚文哲 张忠义 杨尚儒 庞锦莲 曹晶晶 侯云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恒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结合油源、构造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含油饱和度普遍低于20%,而含水饱...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恒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结合油源、构造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含油饱和度普遍低于20%,而含水饱和度则普遍高于50%,属于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且单井产量低,油水分异差,油藏呈零星状分布在长8段储层顶部。②供烃量不足是研究区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M53井区为异地成藏,供烃距离较远导致供烃量不足;Y80井区为原地成藏,原地烃源岩排烃量小导致油气充注不足。③M53井区受低幅度构造影响,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动力不足。全区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微细孔喉较为发育,束缚水占比大,可动水占比小,导致油气驱替可动水后其饱和度较低,从而使研究区油藏分布较分散、含油饱和度较低。④M53井区上新庄地区西南部构造高部位物性较好的储层为下一步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油饱和度 油气充注 供烃距离 束缚水 可动水 长8段 上三叠统 平凉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咸化湖相富含层状藻与结构藻烃源岩的成烃特征新探与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诗局 高岗 +5 位作者 靳军 张莉莉 刚文哲 向宝力 王静 王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887,共9页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机岩石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藻类的赋存形式差异明显,结构藻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孤立分布特征,长度约为20~50μm;层状藻垂向上呈书页状叠置,水平延伸长。生烃动力学及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结果指示了两种有机质的成烃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藻为主的烃源岩在较低成熟度就可以生成一定量烃类,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生油速率缓慢,生油范围宽;层状藻为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表现为集中生烃,生油窗范围窄且主要生烃活化能较高。该认识对于有效烃源岩评价和页岩油勘探层段与甜点区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相 层状藻 结构藻 生烃动力学 加水热模拟实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长8段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晶晶 刚文哲 +4 位作者 杨尚儒 罗安湘 张晓磊 白杨 梁彦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2-1767,共16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延长组8段(长8段)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作为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勘探新区,该区长8段油藏在油气来源、天环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期耦合关系、油气充注过程及成藏...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延长组8段(长8段)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作为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勘探新区,该区长8段油藏在油气来源、天环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期耦合关系、油气充注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存在争议。综合烃源岩、油源追索、砂体分布、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期匹配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长8段油藏动态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段原油可划分为A、B和C 3类,其中以A类原油为主;长8段油藏存在3期油气充注,第I期为侏罗纪末期(约140~150 Ma)、第II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25~130 Ma)及第III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约100~110 Ma);研究区油气成藏及调整与构造演化关系密切,天环坳陷形成于侏罗纪末期—早白垩世,构造控制着油气充注期次,天环坳陷的形成改变了油气充注方向,烃源岩控制着油气分布规模,原地烃源岩的接续供烃弥补了油气充注不足。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充注期次 成藏模式 长8段 天环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改进的Δlog R模型在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亚洲 刚文哲 +1 位作者 陈果 田成博 《测井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传统的Δlog R模型在基线值、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之间的关系系数确定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区域实用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油层组泥页岩等复杂岩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本溯源的思想,对Δlog R模型... 传统的Δlog R模型在基线值、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之间的关系系数确定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区域实用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长7油层组泥页岩等复杂岩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本溯源的思想,对Δlog R模型的由来进行了数学推导。利用Δlog R基线的模型化和不同实测点的斜率动态化取代传统Δlog R模型中电阻率和声波时差叠合系数为固定值的算法,得出改进的Δlog R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在研究区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误差分析。改进的Δlog R模型得出的有机碳含量与实测的有机碳含量符合程度较高;单井纵向上表现出长7油层组有机质丰度非均质性很强,具有向上变小的趋势;改进的Δlog R模型较传统模型计算误差最小,适用范围得到一定程度扩大,可在盐池-定边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有机质丰度 复杂岩性 长7油层组 盐池-定边地区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艺帆 刚文哲 +2 位作者 朱传真 姜文亚 廖文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7,共17页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痊源岩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约为0.53%和0.83%时分别进入生坯和排痊门限,其排痊率达250mg/g,排痊效率达65%。晚始新世末一早渐新世开始短暂生痊,因构造抬升运动而中止,在中渐新世开始排坯,至中渐新世末达到生排桂高峰期,之后于晚渐新世末再次因构造运动生排疑中止,整个生排坯过程与桂源岩热演化阶段基本一致。排坯中心沿歧北次凹一歧口主凹周缘分布,排妊强度达90x10^(6)t/km^(2),具有强排妊特征。广泛式的生排分布特征为歧口凹陷邻近隆起和斜坡部位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和运移动力,油气同时具有近源成藏及远距离侧向运移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热演化 生排烃特征 排烃强度 沙三段 歧口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党文龙 高岗 +6 位作者 刘建平 刚文哲 王成云 杨尚儒 雷宇 张莉莉 段延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88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下古生界重要的勘探领域,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奥陶系烃源岩影响因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奥陶系溶蚀孔洞中石炭系充填的影响前人基本尚未研究,这些充填的泥岩会对奥陶系烃源岩的客观评价造成极大影...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是下古生界重要的勘探领域,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奥陶系烃源岩影响因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奥陶系溶蚀孔洞中石炭系充填的影响前人基本尚未研究,这些充填的泥岩会对奥陶系烃源岩的客观评价造成极大影响。基于烃源岩野外露头、岩心、测井曲线及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对奥陶系溶蚀孔洞中充填的石炭系泥岩进行了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并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中提出了一种剔除石炭系充填影响的方法。研究表明:奥陶系风化壳及其邻近层段的烃源岩溶蚀孔洞中明显充填石炭系泥岩,在野外露头、岩心上表现为溶洞、裂缝中充填石炭系泥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高尖峰状自然伽马值;充填的石炭系泥岩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重,饱和烃分子组成表现为明显的后峰优势,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特征一致,而奥陶系自生泥岩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轻,饱和烃分子组成表现为前峰优势特征。根据单井泥岩发育特征和有机地化参数分布特征,将石炭系充填影响范围确定为距离风化壳顶面之下约100 m,并根据有机碳含量与深度关系对石炭系充填影响的有机碳数值进行校正。该认识提示对奥陶系烃源岩,尤其是对靠近风化壳的奥陶系烃源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时一定要扣除石炭系泥岩充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风化壳 石炭系充填 碳酸盐岩烃源岩
下载PDF
南堡2号构造带中浅层油源对比及原油运聚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尚儒 高岗 +4 位作者 张永超 郭郁 王建伟 田成博 刚文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中浅层原油为成熟轻质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含蜡、低硫和胶质的特点,基本未遭受生物降解。基于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研究,将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分为Ⅰ类和Ⅱ类,发育层位分别以沙三段—沙二段... 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中浅层原油为成熟轻质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含蜡、低硫和胶质的特点,基本未遭受生物降解。基于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研究,将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分为Ⅰ类和Ⅱ类,发育层位分别以沙三段—沙二段和东三段为主,Ⅰ类烃源岩优于Ⅱ类;原油分为A类、B类和C类,A类原油中伽马蜡烷含量低,B类原油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这3类原油中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分别呈典型的"√"型、"L"型和"V"型,生烃母质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主要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泊环境。A类、B类原油分别与Ⅰ类、Ⅱ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C类原油为混源油。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依据源储关系建立中浅层原油运聚模式。油源断裂是深层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断裂封闭性控制断裂两侧储层的含油气性和原油类型,深层超压为深层油气向中浅层圈闭运移提供动力,烃源岩与断裂的空间关系影响中浅层原油类型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运聚模式 油源断裂
下载PDF
原油物性演化规律新发现及其对页岩油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岗 刘诗局 +6 位作者 靳军 张紫恒 柳广弟 向宝力 黄志龙 康积伦 刚文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1575,共15页
针对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随热演化如何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下段源储紧邻自生自储页岩油物性、地化特征、成藏特征及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的分析,综合烃源岩生... 针对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随热演化如何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下段源储紧邻自生自储页岩油物性、地化特征、成藏特征及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的分析,综合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首次确认了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认为页岩油源岩生成的原油密度和黏度具有随热演化程度增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规律,其中生油高峰附近生成的原油非烃相对含量、密度和黏度最高。该认识不仅是对已有的石油地质学中原油物性随热演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厘定和修正,而且对页岩油甜点段、甜点区的选择以及页岩油原位转化等都有极为重要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页岩油气 咸化湖相 风城组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