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甘蓝型春油菜品系及密度配置分析
1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3 位作者 郭占全 刘晨亮 郑维列 刘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4,共13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1.5×10^(5)(D1)、3.0×10^(5)(D2)、4.5×10^(5)(D3)、6.0×10^(5)(D4)和7.5×10^(5)株/hm^(2)(D5)5种不同种植密度,共计1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3个油菜品系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生育期性状、动态生长指标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密度和品系的温度与光能利用效率,通过籽粒产量和光温利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品系和密度配置。【结果】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油菜品系营养生长阶段缩短,所需积温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历时和所需积温减少;与早熟品系相比,中、晚熟品系的苗期和花期较长。②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系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质量均有所降低,合理密植可弥补单株生产力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早熟品系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为1634.96~2456.23 kg/hm^(2),并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达最大值;中、晚熟品系平均产量为1734.61~2809.74和1942.03~3108.22 kg/hm^(2),并在4.5×10^(5)株/hm^(2)(D3)种植密度达最大值;③密度增加可加快甘蓝型春油菜生育前期茎秆的伸长,抽薹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茎粗均降低,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油菜茎秆明显纤细。与早、中熟品系相比,晚熟品系对密度响应更明显。④合理密植可优化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其中早熟品系的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48 g/MJ,1.537 kg/(hm^(2)·℃);中、晚熟品系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均在4.5×10^(5)株/hm^(2)(D3)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56 g/MJ,1.578 kg/(hm^(2)·℃)和0.163 g/MJ,1.63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密度效应 光温利用效率 西藏高原
下载PDF
膜下滴灌玉米叶片氮素积累及氮代谢酶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寒 孙杨 +2 位作者 王丹 郭占全 谷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855-6860,共6页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农华101’为试验材料,探究膜下滴灌及普通生产田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穗位叶氮素积累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下,整个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的平均穗位叶氮素含量、硝酸还...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农华101’为试验材料,探究膜下滴灌及普通生产田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穗位叶氮素积累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下,整个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的平均穗位叶氮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同一种植方式下,当氮肥施用量为280 kg/hm^2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高氮并未获得最高产量,为玉米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氮肥 氮代谢 产量
原文传递
跨季节土壤蓄热太阳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占全 苑中显 张琦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年第4期399-405,共7页
为减少太阳能利用所受的季节性限制,以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为背景,土壤为蓄热介质,利用ANSYS软件对水平地埋管与土壤的非稳态换热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流速、管径、土壤初始温度以及运行时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讨论埋管深度、管... 为减少太阳能利用所受的季节性限制,以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为背景,土壤为蓄热介质,利用ANSYS软件对水平地埋管与土壤的非稳态换热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流速、管径、土壤初始温度以及运行时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讨论埋管深度、管内流体温度、土壤热物性参数以及埋管间距对土壤蓄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埋深为1.5m、2.0m、2.5m这三种工况,埋深2.5m的土壤蓄热量最大,埋深1.5m的蓄热量最小。对于流体温度为60℃、70℃、80℃这三种工况,温度为80℃的土壤蓄热量最大,60℃的蓄热量最小。对于沙土、粘土、褐土和花岗岩这四种土壤,褐土是最有利于蓄热的,沙土是最不利的。对于埋管间距为2.8m、3.2m、3.6m、4m这四种工况,土壤蓄热量随埋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管间距为4m的土壤蓄热量最大,2.8m的蓄热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平地埋管 数值模拟 土壤蓄热
下载PDF
漏斗状储热水箱边界斜度对热量损失的影响
4
作者 张琦 苑中显 郭占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4-311,共8页
为了研究太阳能跨季节蓄热过程中,漏斗状储热水箱的侧壁倾角对其内部自然对流换热情况的影响,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漏斗状储热水箱内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水箱侧壁倾角对漏斗状储热水箱内部的自然... 为了研究太阳能跨季节蓄热过程中,漏斗状储热水箱的侧壁倾角对其内部自然对流换热情况的影响,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漏斗状储热水箱内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水箱侧壁倾角对漏斗状储热水箱内部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水箱侧壁倾角θ越小,阻碍能力越大,但对流换热过程与水箱侧壁倾角之间并没有呈现出线性递增关系,此外,存在使壁面平均Nu数达到峰值点的水箱侧壁倾角;比表面积对漏斗状储热水箱的散热量有一定的影响,比表面积越大,漏斗状储热水箱的散热量越大;当水箱侧壁倾角θ为45°时,漏斗状储热水箱的储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数值模拟 倾斜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