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的远程康复疗效观察
1
作者 石秀秀 郭全义 +5 位作者 赵宁 秦江 万一群 崔成文 孙海燕 李晓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新模式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43例KOA患者,其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42~80岁,平均(62.66±11.97)...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新模式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43例KOA患者,其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42~80岁,平均(62.66±11.97)岁。进行为期4周的远程康复治疗,包括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指导。所有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估,主要结果使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量表。次要结果指标包括: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36,SF-36)、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起立行走试验(timed“up&go”,TUG),并在治疗后记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远程康复后4周,WOMAC总分、疼痛、僵硬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疼痛从治疗前13.85±9.09降至9.69±8.63,僵硬从治疗前5.04±3.14降至4.46±3.78(P均<0.05)。NRS从治疗前4.40±2.52降至2.42±2.30,SAS从治疗前40.62±8.89降至35.88±7.55,SDS从治疗前46.18±11.94降至39.05±8.37(P均<0.05),TUG从治疗前10.73±6.10缩短至8.88±3.66(P<0.05),SF-36从治疗前107.61±20.62增加至115.01±16.06(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治疗显著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和僵硬,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显著提高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物联网 磁疗法 运动疗法 远程康复
原文传递
新型组织工程支架修复联合围术期康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一例报告
2
作者 沈阳 石秀秀 +3 位作者 赵喆 秦江 郭全义 李晓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0-284,共5页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关节疾病,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软骨损伤占比高达63%[1]。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极大地增加了膝骨关节炎的患病风险[2]。目前的手术方法多样,对于软骨损伤面积>2 cm^(...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关节疾病,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软骨损伤占比高达63%[1]。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极大地增加了膝骨关节炎的患病风险[2]。目前的手术方法多样,对于软骨损伤面积>2 cm^(2),深度未及软骨下骨、分级在3~4级的软骨损伤多采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或基质诱导的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3-4]。传统ACI技术大多效果满意,但存在以骨膜做支架时切口大、软骨细胞再生能力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软骨 组织工程 康复
原文传递
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浩 杨振 +3 位作者 高仓健 付力伟 刘舒云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6期623-629,共7页
半月板是位于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之间两个半圆形、楔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主要功能在于分配负荷和保护关节软骨[1]。在组织学上,半月板(图1)可以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外侧(红-红区),含有血管和神经,包含细长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大量... 半月板是位于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之间两个半圆形、楔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主要功能在于分配负荷和保护关节软骨[1]。在组织学上,半月板(图1)可以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外侧(红-红区),含有血管和神经,包含细长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大量的I型胶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技术 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 股骨远端 纤维母细胞 支架材料 关节软骨 组织学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原位骨肉瘤以及肺转移的信号通路和核心基因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浩江 陈茂强 +4 位作者 王振勇 付海涛 眭翔 郭全义 王桂琴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年第1期4-13,共10页
目的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来识别骨肉瘤中涉及的肺转移的关键致病基因并揭示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GSE85537的表达谱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该数据库包含6个样品,包括3个原位骨肉瘤样品和3个骨肉瘤肺转移样品。整理微... 目的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来识别骨肉瘤中涉及的肺转移的关键致病基因并揭示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GSE85537的表达谱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该数据库包含6个样品,包括3个原位骨肉瘤样品和3个骨肉瘤肺转移样品。整理微阵列数据集以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DEG),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百科全书基因和基因组(KEGG)途径对DEGs富集并通过DAVID在线进行分析。DEG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由STRING数据库构建。MCODE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MCODE插件制作。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通过在线(http://www.ualcan.path.edu/index.html)分析获得。结果从GEO数据集中共鉴定出差异基因662个,其中234个基因被上调,428个基因被下调,通过基因拓扑学分析从PPI网络中鉴定出DEG中最密切相关的137个基因。其中38个基因被上调,99个基因被下调。GO分析表明DEGs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血管生成,转录中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正向调节。主要的细胞成分包括外泌体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功能包括ATP结合。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DEG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和肿瘤信号通路。MCODE插件分析从PPI网络中检测到3个重要模块,此外选择了15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差异基因,并经过总体存活率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因ACTA2可能在防治骨肉瘤肺转移中发生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骨肿瘤转移前后的DEGs和通路可以帮助了解骨肉瘤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肉瘤转移具有临床意义,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治疗骨肉瘤转移的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GEO数据库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修复羊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春香 黄靖香 +5 位作者 眭翔 韩春姬 陈国庆 张昌盛 郭全义 刘舒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以中国山羊为动物模型,观察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羊肩关节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蕃红"O"、 Giemsa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进行鉴定。将自体软骨细胞与藻酸钙... [目的]以中国山羊为动物模型,观察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羊肩关节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蕃红"O"、 Giemsa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进行鉴定。将自体软骨细胞与藻酸钙凝胶复合,修复山羊股骨髁负重区全层软骨缺损(直径6 mm),实验分为四组:(1)缺损旷置组:缺损内未植入任何组织;(2)骨膜覆盖组: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3)藻酸钙+骨膜组: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并用自体骨膜覆盖;(4)藻酸钙+细胞+骨膜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分别于手术后3、6个月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评分检测修复效果。[结果]软骨细胞复合物蕃红"O"、 Giemsa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将藻酸钙凝胶-软骨细胞复合物用于羊负重区关节面软骨缺损修复,从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修复,藻酸钙+细胞+骨膜组效果最好,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钙凝胶-软骨细胞复合物结合自体骨膜覆盖,可较好修复山羊膝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组织工程 再生
原文传递
早期体内力学刺激促进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修复羊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春香 马宁 +5 位作者 眭翔 王鑫 万一群 卢世璧 刘舒云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够适用于体内力学刺激羊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将实验动物(山羊膝关节双髁负... 目的观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够适用于体内力学刺激羊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将实验动物(山羊膝关节双髁负重区制造直径6 mm软骨缺损)分为三组:空白组:单纯缺损未植入修复组织;藻酸钙+骨膜+细胞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藻酸钙+骨膜+细胞+CPM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术后早期接受CPM锻炼。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组仅包括CPM力学刺激组)取材,通过修复组织的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其评分比较3组软骨修复效果。结果藻酸钙复合软骨细胞能够较好地修复羊负重区关节面软骨缺损,将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组织学等结果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发现接受体内CPM力学刺激组效果最好,其修复组织中透明软骨比例最多,其次为藻酸钙+骨膜+细胞组。结论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能够促进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软骨细胞 藻酸钙 连续被动活动仪
下载PDF
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及理化性能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增增 郝春香 +12 位作者 郭维民 陈明学 王振勇 张学亮 李旭 荆晓光 刘雪剑 孙百川 郝立波 眭翔 刘舒云 郭全义 周成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方法,并分析评估其各项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三联脱细胞程序,逐步去除动脉血管中的细胞和抗原成分。通过甲苯胺蓝、HE及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对比脱细胞前后血管基质成分与天然半...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方法,并分析评估其各项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三联脱细胞程序,逐步去除动脉血管中的细胞和抗原成分。通过甲苯胺蓝、HE及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对比脱细胞前后血管基质成分与天然半月板之间的差异;并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动脉中DNA残留情况;通过MTT法考察材料经脱细胞程序后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兔半月板细胞接种到脱细胞血管基质后培养,观察两者的相容性。结果三联脱细胞方法制备的牛大动脉基质的组织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半月板类似,进一步胶原定量证实,材料经脱细胞后胶原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未发现血管基质中细胞核和DNA残留;甲苯胺蓝及天狼猩红染色证实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可以很好地保留胶原成分;MTT结果显示脱细胞动脉基质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半月板细胞接种材料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血管基质能很好促进细胞黏附,并诱导细胞的增殖。结论自主设计的脱细胞程序能完全去除主要抗原成分,无DNA及细胞碎片的残留,并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完整组织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对比性分析研究得出,在结构和成分上,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半月板具有高度相似性,是未来非常有应用潜力的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半月板修复
下载PDF
2017-2018年奉贤区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青 郭全毅 +2 位作者 戴桃芳 张雨 陈英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奉贤区2017-2018年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重点公共卫生苗子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奉贤区苗子事件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1月1日-2018年12... 【目的】分析奉贤区2017-2018年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重点公共卫生苗子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奉贤区苗子事件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新增报告公共卫生苗子事件141起,其中2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麻疹、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感和肺结核这6种传染病为主,大多数分布于奉贤人口聚集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3-6月份和9-12月份是苗子事件发生高峰,托幼机构与小学的苗子事件波及人数占比达到了65.97%,2018年比2017年苗子事件数增加41起,其中手足口病占23起,发病到接报、接报到结案和发病到结案的间隔时间以中位数(P_(25)~P_(75))表示分别为3(2~8)d,11(8~14)d,15(11~22.5)d。【结论】应重点关注奉贤区人口聚集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重点病种为麻疹、手足口病及水痘。疾控部门在高发季节前对重点集体单位(特别是托幼机构和小学)做好针对性培训和督导指导工作,并根据历年发病情况进行适当预测和预警并告知相关人员,在苗子事件发生后,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病程等做好后续处置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苗子事件 流行特征 描述性分析
原文传递
膝关节康复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宁超 石秀秀 +1 位作者 李晓 郭全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竞技运动的增强,膝关节手术数量明显增加。膝关节术后活动能力和功能除了与手术密切相关外,持续、科学、有效的康复对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本体感觉、运动模式以及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后康复治...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竞技运动的增强,膝关节手术数量明显增加。膝关节术后活动能力和功能除了与手术密切相关外,持续、科学、有效的康复对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本体感觉、运动模式以及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后康复治疗的忽视,可能引起关节粘连甚至僵硬的发生。及时且有效的康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关节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直至膝关节活动范围和神经、肌肉控制平衡完全恢复正常。康复医师和患者的紧密配合,结合先进的康复理念和技术,是取得最终优异临床结果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康复 述评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春彦 张欢 +3 位作者 杨静 王晓晨 冯泽国 郭全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5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物;分别以10、100、1000 ng/mL的TNF-...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物;分别以10、100、1000 ng/mL的TNF-α完全培养液预处理P3代BMSCs,并设置仅含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24 h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的表达水平;胰酶消化细胞,用Presto Blue法检测10、100、1000 ng/mL TNF-α完全培养液预处理BMSCs后细胞增殖活性。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TNF-α干预组IL-6、IL-10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00 ng/mL TNF-α干预组IL-10表达水平最高,其浓度为170.2±11.9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ng/mL TNF-α干预组IL-6表达水平最高,其浓度为144.0±18.6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to Blue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100、1000 ng/mL TNF-α干预组荧光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荧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1000 ng/mL TNF-α可促进BMSCs的增殖,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BMSCs分泌促炎因子IL-6的能力降低,分泌抑炎因子IL-10的能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低温沉积打印技术构建分级多孔脱细胞华通胶支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瀚 吴江 +7 位作者 严子能 田广招 张铁元 马阳 王越 眭翔 刘舒云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年第6期488-496,共9页
目的 制备分级多孔的脱细胞华通胶支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从临床上获得人脐带,并分离出华通胶组织,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其生物学成分。采用Na OH溶液对华通胶进行脱细胞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DAPI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扫描电... 目的 制备分级多孔的脱细胞华通胶支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从临床上获得人脐带,并分离出华通胶组织,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其生物学成分。采用Na OH溶液对华通胶进行脱细胞处理,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DAPI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扫描电镜评估脱细胞前后胶原保留情况。通过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分级多孔脱细胞华通胶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采用CCK-8实验检测分级多孔支架的细胞毒性。将第三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支架上,培养7 d后分别进行活/死染色和细胞鬼笔环肽微丝骨架染色观察。将第三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支架上,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后,通过q RT-PCR法检测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SOX9、ACAN、COLII、COLI)的表达水平。结果 (1)人脐带呈条索状,由外层的羊膜、华通胶、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组成,分离出的华通胶为乳白色,呈胶状;(2)HE染色显示,华通胶富含细胞外基质;番红-O染色显示,华通胶富含糖胺多糖成分;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华通胶富含胶原成分;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华通胶富含糖胺多糖成分;(3)经脱细胞处理好,华通胶色泽变得透明。HE及DAPI染色显示,脱细胞华通胶无细胞核结构;扫描电镜显示,脱细胞后,华通胶保留了很好的胶原成分;(4)通过低温沉积3D打印的支架,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内部呈现分级多孔的微观结构;(5)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打印的支架无明显的细胞毒性;(6)活/死细胞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分级多孔的支架上保持很高的活性(96.0±3.3)%;(7)鬼笔环肽微丝骨架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很好地在分级多孔的支架铺展开;(8)q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普通的平板培养,支架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结论 脱细胞华通胶富含胶原、糖胺多糖等成分,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胶 低温沉积3D打印 分级多孔 脱细胞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局部应用富集单个核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和唑来膦酸防治早期股骨头骨坏死塌陷: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案
12
作者 马宁 王洪霞 +6 位作者 卢强 陈思 万一群 刘莺莺 王鑫 彭江 郭全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5388-5393,共6页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保守治疗常常无效,因为股骨头一旦发生塌陷,其进展是不可逆的。课题组以往动物研究证实,局部唑来膦酸给药可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目的:观察局...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保守治疗常常无效,因为股骨头一旦发生塌陷,其进展是不可逆的。课题组以往动物研究证实,局部唑来膦酸给药可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富集单个核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和唑来膦酸防治早期股骨头骨坏死塌陷的效果。方法: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单中心临床试验。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完成。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头坏死FicatⅠ-Ⅱ期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钻孔减压股骨头坏死区后先将含有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通过专用加压注射器注入坏死股骨头,然后再将注射用唑来膦酸注射到坏死股骨头内;对照组:仅进行股骨头坏死区的钻孔减压。将在术后4,8,12,18个月随访,以髋关节动态灌注MR、髋关节CT三维重建及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的股骨头坏死区血供、成骨及股骨头外观,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评估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为主要结局指标;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次要结局指标。讨论:试验方案的阳性成果将为临床局部联合应用含有单个核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和唑来膦酸,防治早期股骨头骨坏死塌陷提供量化数据。研究方案取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批准号:伦审第S2015-082-01)。研究者或研究者授权的人员负责向每名患者及法定监护人、家属解释参加研究的受益及风险,并取得书面的知情同意。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试验将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方案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721940),目前正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临床试验 股骨头骨坏死 股骨头塌陷 局部治疗 富集骨髓单个核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唑来膦酸 随机对照试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奉贤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病危险因素调查
13
作者 胡晓丹 刘清 +3 位作者 郭全毅 王洁 缪海均 李贵侠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调查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完善控制疾病流行的策略。方法以2016年奉贤区监测点医院(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发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调查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完善控制疾病流行的策略。方法以2016年奉贤区监测点医院(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发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有户籍、职业、6个月内有肠道疾病史、不洁饮水史、不洁饮食史、食用生冷食品史、饭前便后洗手和有家禽接触史;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OR=2.078,95%CI:1.094~3.948)、6个月内有肠道疾病史(OR=1.517,95%CI:1.135~4.881)、不洁饮水史(OR=3.285,95%CI:1.596~4.342)、不洁饮食史(OR=6.977,95%CI:1.895~8.975)是发生腹泻病的危险因素,便后洗手(OR=0.453,95%CI:0.255~0.803)、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很好(OR=0.019,95%CI:0.009~0.040)、无家禽家畜史(OR=0.713,95%CI:0.283~0.875)是发生腹泻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感染性腹泻的宣传重点人群应增加家中饲养家禽家畜者,防控重点应是大力倡导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和改善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危险因素 成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