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矿山顶层架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85
1
作者 吴群英 蒋林 +8 位作者 王国法 叶鸥 蒋泽军 董立红 郭建军 符立梅 史晓楠 习晓 薜忠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91,共12页
智慧矿山建设目标是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对矿山"人、机、环"数据进行精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从而实现可视化展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矿山智慧体。目前,智慧矿山的建设主要以单一的业务逻... 智慧矿山建设目标是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对矿山"人、机、环"数据进行精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从而实现可视化展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矿山智慧体。目前,智慧矿山的建设主要以单一的业务逻辑为基础,较少从数据运营、技术服务和业务逻辑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智慧矿山的体系架构问题,难以实现通用性和扩展性较强的智慧矿山建设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已有智慧矿山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在对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慧矿山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原则,并引入数据标准化、网络协同化、系统一体化和技术智能化的建设理念。提出智慧矿山顶层架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该顶层架构体系主要包括智慧矿山总体架构、业务逻辑架构、技术架构和数据架构4个部分,从总体设计、业务分析、技术实现和数据流转的不同角度,可以较为综合和全面地构建智慧矿山。之后,探讨和研究了智慧矿山顶层架构体系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智能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媒体智能技术等关键智能技术。最后,在总结智慧矿山顶层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智慧矿山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理论问题及系统设计、优化问题,为不断完善智慧矿山顶层架构的设计和智慧矿山的深入发展明确了研究方向和实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顶层架构 业务逻辑 技术服务 数据运营 煤矿智能化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预测 被引量:62
2
作者 岳东霞 杨超 +2 位作者 江宝骅 郭建军 徐晓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93-2003,共11页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来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92、2002年和2012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选取10个影响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利...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来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92、2002年和2012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选取10个影响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以土地利用预测为切入点,对该流域2022年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首先基于1992—2002年数据预测了2012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并与当年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显示:Kappa系数为0.7956,说明本文所选用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可靠,可以用于该流域土地利用预测;其次,以2012年为起始年,模拟预测了2022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并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结果显示:2022年石羊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与1992年、2002年和2012年相比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区域内部变化却呈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92—2022年流域生态承载力总量以2002年为拐点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增加最为显著;预测可知,较2012年,2022年流域上游山区的林地、中游绿洲的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均增加较快,且呈现较明显的斑块聚集,而中、下游绿洲区耕地、草地生态承载力增、减变化复杂,斑块分布较为离散和破碎;2012—2022年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频繁转换,导致流域生态承载力结构组成变化较大,其中未利用地的转出对2022年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加贡献突出。研究结果表明自2002年以后,该流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关井压田等生态工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该流域生态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CA-Markov 预测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中国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贫血诊疗指南 被引量:40
3
作者 康鹏德 +23 位作者 黄强 沈慧勇 邵增务 严世贵 向兵 周宗科 黄泽宇 林进 胡懿郃 张卫国 陈允震 徐鹏 张立海 李庭 郭建军 高鹏 吴新宝 唐佩福 牛挺 孙天胜 翁习生 邵宗鸿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增加输血率、感染风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易引发血液传播疾病并影响免疫功能,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术前明确贫血病因及贫血类型是治疗贫血的关键。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见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正血色素贫血、大细胞型贫血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水平、血清铁蛋白(SF)水平、总铁结合力(TIBC)等检测可明确贫血类型。贫血治疗包括术前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病因、加强营养、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微创操作、控制性降压、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减少手术失血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铁剂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及减少术后异体输血等,必要时联合血液科医师共同诊治,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贫血 围手术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相对影响评价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妍妍 朱敏翔 +5 位作者 郭晓娟 李凯 苗俊霞 郭建军 徐晓锋 岳东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127-5137,共11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相对影响,对深入理解其驱动机制和控制荒漠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气象数据计算...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相对影响,对深入理解其驱动机制和控制荒漠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气象数据计算潜在NPP(PNPP)及其与实际NPP(ANPP)之间的差值,分别衡量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NPP的相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疏勒河流域年ANPP整体呈缓慢增加趋势,与全国和西北地区相比,普遍较低,流域植被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流域年ANPP空间分布呈现上游祁连山区和中下游绿洲区ANPP较高,而中下游荒漠戈壁区ANPP较低的分布格局。(2)2001-2015年流域年PNPP的变化趋势表明,降水量的变化是导致疏勒河流域植被退化加剧或缓解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但气温的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较为复杂。(3)2001-2015年流域大部分地区植被退化系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活动的负向影响力在减弱。(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相对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人类活动是疏勒河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定量评估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近20年疏勒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岳东霞 陈冠光 +6 位作者 朱敏翔 郭晓娟 周妍妍 李凯 王东 郭建军 曾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178-5187,共10页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替代的基本自然资源,生态需水在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尤为突出。以疏勒河流域和其所辖县区为不同尺度区域,利用LandsatTM/ETM+/OLI遥感数...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替代的基本自然资源,生态需水在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尤为突出。以疏勒河流域和其所辖县区为不同尺度区域,利用LandsatTM/ETM+/OLI遥感数据(30 m分辨率),解译该流域近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在收集和整理流域多年水文水资源基础数据的基础上,以流域生态需水为研究主线,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原理,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通过现场调查和观测,计算了流域及其所辖县区近20年生态承载力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伴随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生态需水量也呈增加趋势,两者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076;县域尺度上,生态需水与生态承载力正相关关系也较高,其中林、草地的生态需水与生态承载力拟合优度R^2分别达0.8519、0.7235,说明林、草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对生态需水变化的解释能力更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基于空间热点分析,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需水的热点和冷点区域均呈现相似的空间格局,说明二者之间在空间尺度上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疏勒河流域生态水资源量的科学配置和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生态需水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糖尿病运动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昂 郭威 +5 位作者 张东辉 王梓涛 王大为 郭建军 郭晓蕙 张俊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下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糖尿病运动康复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随访的持续6个月以上的2型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下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糖尿病运动康复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随访的持续6个月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1例,其中自愿接受3个月远程运动干预者纳入运动干预组[45例,年龄(50.4±12.8)岁,女性24例(53.3%),病程4.6(0.8,12.0)年],其余为非运动干预组[336例,年龄(57.8±11.6)岁,女性155例(46.1%),病程10.3(2.8,16.0)年].运动干预组接受线下运动指导师评估后,根据基线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分,高自我效能亚组仅接受运动提醒及电子运动处方推送;低自我效能亚组患者接受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依据个体化运动处方生成的运动视频指导.以年龄、病程、性别、体质指数、基线HbA1c水平为协变量,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运动干预及非运动干预组中基线HbA1c不达标的患者半年后HbA1c的差异.采用t检验及Wilcoxon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基线时相比,低自我效能组半年后运动自我效能[40(31,54)比55(26,83)分,Z=-2.229,P=0.026]及运动自我管理能力得分[2(2,4)比4(3,5)分,Z=-2.401,P=0.016]均显著提高.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相比于基线时,半年后运动干预组患者HbA1c水平显著降低(8.9%±2.0%比6.9%±0.8%,t=5.723,P<0.00001).结论在有效的糖尿病多学科综合管理背景下,实施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运动支持,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并改善血糖控制不佳患者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糖尿病共同照护 运动支持 行为改变技术 运动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贵州不同产区代表绿茶的品质特征及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建军 周艺 +3 位作者 王小英 马强 武国华 罗晓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4,92,共8页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区绿茶的品质差异及其主要香气组分,以贵州六大产茶区共12种代表性绿茶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组成成分,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比较、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区绿茶的品质差异及其主要香气组分,以贵州六大产茶区共12种代表性绿茶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组成成分,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比较、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析共同筛选确定贵州绿茶的品质差异和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DB-17MS色谱柱与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较为适合提取鉴定贵州绿茶的挥发性成分。12种贵州绿茶品质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氨基酸4.37%、茶多酚16.81%、酚氨比3.88、水浸出物47.77%、可溶性糖3.19%、咖啡碱3.52%、总黄酮1.74%,体现贵州绿茶“嫩、鲜、浓、醇”特点。12种贵州绿茶共鉴定出75种香气物质,其中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居多。结合PCA、OAV和含量比较3种方式筛选出31种香气成分是贵州绿茶显花香、果香、清香和栗香味的主要成因。黔南和黔中绿茶呈浓郁花果香的主要贡献成分有苄醇、茉莉酮、苯乙醇;金合欢烯等为黔北绿茶增添清甜香气特征;3-蒈烯使黔东南绿茶带松木香特征;2-哌啶酮、D-毕澄茄烯、水杨酸甲酯等使黔西南和黔西绿茶呈现香樟味、冬青油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绿茶 香气成分 品质特征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的玛曲县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 被引量:20
8
作者 邹明亮 韩雅敏 +4 位作者 曾建军 杨超 徐晓锋 郭建军 岳东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3,共9页
开展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是荒漠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省玛曲县为例,以该县2001年、 2005年、 2010年的TM影像和2015年的HJ-1影像为数据来源,利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法,从整体到局部,分别对该县全区域... 开展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是荒漠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省玛曲县为例,以该县2001年、 2005年、 2010年的TM影像和2015年的HJ-1影像为数据来源,利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法,从整体到局部,分别对该县全区域及其黄河沿岸地区不同尺度区域近15年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监测和时空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bedo-NDVI特征空间法能便捷、有效、精确地对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和分级,有利于荒漠化的定量分析与监测;玛曲县近15年来实施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显著,该县荒漠化状况有所改善,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持续减小,程度不断降低,主要发生"轻度荒漠化土地向非荒漠化土地"的转移;但是由于沙源丰富、人口密集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玛曲县黄河沿岸5 km带状区域荒漠化以"非荒漠化土地向轻度荒漠化土地"转移为主,荒漠化状况较全县整体水平严重,并且仍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玛曲县 Albedo-NDVI特征空间 时空动态监测
下载PDF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莉 王婧 +4 位作者 逄焕成 张珺穜 郭建军 董国豪 丛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0-1778,共9页
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 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穂数13.23%和16.64%。同时,GSI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提高19.65%和14.7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9.69%和10.71%。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有效穂数的提高是秸秆颗粒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秸秆颗粒还田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还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颗粒还田 土壤养分 冬小麦 茎蘖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疏勒河流域蒸散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妍妍 郭晓娟 +4 位作者 郭建军 曾建军 陈冠光 邹明亮 岳东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重要的生态水文过程,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利用DEM,MODIS和气象数据,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模型...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重要的生态水文过程,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利用DEM,MODIS和气象数据,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模型,运用ArcGIS软件在栅格尺度上反演出该流域的地表蒸散量,并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疏勒河流域2000—2015年8月基于栅格的地表多年平均日蒸散量变化范围为0~8.52mm,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上游蒸散量大于中下游区域;(2)2000—2015年疏勒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8月份地表月蒸散量呈减小趋势;(3)疏勒河流域2000—2015年8月份地表月蒸散量时空变异显著,中、上游地区蒸散量较大且时间稳定性差;(4)2015年4个月份地表月蒸散量变化显著(7月>4月>10月>1月),但其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研究蒸散量的时空动态定量评价结果对于疏勒河流域的环境模拟、气候变化研究、灌溉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深入了解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循环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SEBAL模型 时空变化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半干旱矿区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东丽 刘阳 +6 位作者 郭莹莹 谢伟 郭建军 汤国水 赵晓亮 连昭 于百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585-4593,共9页
种植苜蓿恢复模式在半干旱矿区植被恢复中占重要地位。为掌握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选择恢复年限分别为2 a、4 a、6 a和10 a(M2、M4、M6和M10)的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定,依据颗粒体积分形理论,... 种植苜蓿恢复模式在半干旱矿区植被恢复中占重要地位。为掌握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选择恢复年限分别为2 a、4 a、6 a和10 a(M2、M4、M6和M10)的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定,依据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的演变特征及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粒径含量以砂粒为主,粉粒次之,粘粒最少;随着苜蓿恢复过程,粘粒与粉粒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M4阶段达到最佳,砂粒反之。土壤分形维数变化在2.09—2.57,在苜蓿恢复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在M4阶段达到最大。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粉粒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砂粒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分形维数与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pH值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半干旱矿区排土场采用苜蓿恢复模式,可用土壤分形维数表征土壤特性,应重视恢复年限的调控,适时进行适宜的利用与改造,确保矿区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矿区 排土场 苜蓿恢复 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面向智能发电的电站燃煤锅炉在线运行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怀春 胡志方 +6 位作者 郭建军 刘尧平 赵钧 常平 黎泽元 周远科 张赣生 《分布式能源》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达到接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赖以实现的计算平台,非一般工业控制计算机,甚至一般规模的计算机集群所能承担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的基本构架:在一定规模发电集团的技术研究院建设'智能发电技术中心',集中进... 达到接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赖以实现的计算平台,非一般工业控制计算机,甚至一般规模的计算机集群所能承担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火电机组智能发电技术的基本构架:在一定规模发电集团的技术研究院建设'智能发电技术中心',集中进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各个发电厂和发电机组向该中心传送实时数据和信息,并从该中心获得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简要介绍了研发的炉内3维温度场在线监测技术、炉内燃烧负荷监测及快速克服燃料热值扰动控制技术、基于运行数据分析的风煤水独立解耦精确前馈锅炉运行优化控制技术,并在300、600 MW发电机组上得以成功应用,取得了降低发电煤耗和炉内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的应用效果,为智能发电技术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发电 燃烧优化 燃烧监测 大数据分析 氮氧化物排放
下载PDF
脑脊液二代测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孟翠翠 袁丁 +7 位作者 余言午 王金柱 郭建军 朱桂英 韦毅萌 陈继红 张蕾蕾 高艳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中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中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17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纳入患者均送检常规以及mNGS检测,将检测结果分为常规方法检测组及mNGS检测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分类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一致性检验以Kappa值表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病原微生物的检出情况及检出病原谱的规律。结果在CNS感染性疾病中mNGS检测的总体阳性率高于常规方法(58.23%vs.18.8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的20例样本中,所检出病原体种类完全一致者10例,完全不一致者和部分一致者各5例。在结核性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检测中,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T-SPOT、脑脊液mNGS、结核杆菌DNA、腺苷脱氨酶(ADA)以及结核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别为66.7%、53.8%、40.0%、24.0%、4.0%,抗酸染色阳性率为0%;mNGS与常规方法结合的检测阳性率为80.8%。结论脑脊液mNGS在CNS感染中病原菌检出率总体优于常规方法;但对结核杆菌的检测阳性率较T-SPOT未显示出明显优势;mNGS检测的病原菌更为广泛,有助于深入全面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菌种特点,两者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临床常规检测的不足,可最大化提升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常规方法 病原微生物
原文传递
黄河中上游地质灾害高发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分区--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续 苗俊霞 +4 位作者 王东 杨柳 郭建军 孙萍萍 岳东霞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的基础,功能分区能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两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延川县为研究范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三维魔方法,基于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合理布局的基础,功能分区能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两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的延川县为研究范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三维魔方法,基于30m×30m栅格尺度开展了2018年延川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因受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的约束和影响,延川县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呈现空间集聚效应,其中中等适宜性的区域面积占50%左右,高适宜和低适宜分别占27.16%、24.29%;该县国土开发约束最大的区域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空间格局一致,现有开发程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为延川县城主城区大禹街道办、永坪镇北部以及文安驿镇的局部,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文安驿镇与永坪镇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功能分区显示该县城镇建设主导区、农业发展主导区和生态保护主导区各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7.22%、48.38%、44.40%。研究结果可为延川县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县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三维魔方法 功能分区
下载PDF
耕层厚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建胜 董国豪 +3 位作者 郭建军 郭良海 郭智慧 崔慧妮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54-57,共4页
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针对该问题,本试验于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设置耕层厚度15 cm(RT15)、耕层厚度20 cm(DL20)、耕层厚度25 cm(DL25)、耕层厚度40 cm(DL40)4个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 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耕层生产能力下降,针对该问题,本试验于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设置耕层厚度15 cm(RT15)、耕层厚度20 cm(DL20)、耕层厚度25 cm(DL25)、耕层厚度40 cm(DL40)4个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耕层厚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破除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小麦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净光合速率、产量均随耕层厚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DL25处理各指标达到最大,其小麦产量较DL40、DL20、RT15分别提高16.3%、10.1%、22.5%;但将耕层厚度增加到40 cm,即完全破除犁底层后,并不利于产量等指标的进一步提升,甚至有小幅降低。因此,在目前黄淮海平原农田耕作方式、耕层结构条件下,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上移阻碍小麦生长,将犁底层破除10cm、使耕层厚度增至25 cm,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耕层厚度 犁底层 产量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富水软弱地层矩形混凝土顶管施工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小淇 史培新 +2 位作者 刘维 郭见军 杨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6,共8页
随着城市隧道建设环境的日益复杂,很多矩形隧道不再具备明挖条件,而采用顶管施工,合理预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是工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依托苏州地铁5号线某车站矩形顶管工程,建立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地层损失模型和基于弹性... 随着城市隧道建设环境的日益复杂,很多矩形隧道不再具备明挖条件,而采用顶管施工,合理预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是工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依托苏州地铁5号线某车站矩形顶管工程,建立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地层损失模型和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的计算模型,得到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公式.选取K34断面,对比了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矩形顶管地表沉降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矩形顶管引起的地表沉降,其预测值和现场实测数据的误差仅为10.6%;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是总地表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侧摩阻力与正面顶推力占比较小;理论预测曲线的沉降槽宽度与实际沉降槽宽度较为接近,约为2~3倍隧道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地层损失 地表沉降 解析模型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建军 寇玮蔚 +2 位作者 张明飞 王新丽 朱荣宽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9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入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脾两虚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阿普唑仑片口服,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归脾汤...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入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脾两虚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阿普唑仑片口服,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归脾汤方加减治疗,观察2个月。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比较,试验组同样优势明显;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血液透析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探索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建军 谢明军 白晶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9-272,共4页
为了促进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加快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通过详细分析信息化在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全球"大数据、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神... 为了促进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加快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通过详细分析信息化在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全球"大数据、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具体措施。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从EAM(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向CMES(生产执行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不断优化改进,利用"大数据"平台尽快提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早日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商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矿山 设备管理 信息化提升 互联网+
下载PDF
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祝生 郭建军 +1 位作者 刘京 袁鹏飞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9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9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以及a+b级精子百分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精子密度、活率以及a+b级精子百分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0.00%vs.6.67%,P<0.05)。结论: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液质量,促进性激素水平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精索静脉曲张 精液质量 性激素
下载PDF
不同水平益生菌对热应激初期肉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洪伟 胡玉莹 +6 位作者 吴广军 张向钰 郭建军 周英昊 刘冉 王亚男 韩明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探讨热应激初期不同水平益生菌对育肥肉羊呼吸频率、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日龄、平均体重接近的60只健康的杂交公羊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0.05%组)、试验Ⅱ组(0.1%组)、试验Ⅲ组(0.2%组)。... 为探讨热应激初期不同水平益生菌对育肥肉羊呼吸频率、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日龄、平均体重接近的60只健康的杂交公羊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0.05%组)、试验Ⅱ组(0.1%组)、试验Ⅲ组(0.2%组)。结果表明:试验29~56 d期间肉羊处于热应激初期阶段;监测其他指标后发现,对照组肉羊与试验Ⅱ、Ⅲ组相比呼吸频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肉羊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2、3.75、1.6次/min。第1~28、29~56天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肉羊增重分别提高0.9、1.27 g,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2.14、45.23 g,两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血清中IgG含量分别提高了1.18、1.5mg/mL,试验Ⅰ组Ig M升高了0.23 mg/mL(P<0.05)。肉羊血液生化指标中,试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总蛋白(TP)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5.01、8.8、9.56 g/L;试验Ⅱ组肉羊血液中尿素氮(BUN)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0.8 mmol/L;试验Ⅰ组较对照组肉羊血液中葡萄糖(GLU)含量提高了0.71 mmol/L,呈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明0.1%、0.2%比例添加益生菌对缓解肉羊热应激反应,提高生产性能和免疫力,改善血液指标有促进作用;综上,在热应激初期,肉羊日粮中按0.1%比例添加复合益生菌,更有利于缓解肉羊的热应激反应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热应激初期 环境检测 肉羊 生产性能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